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小儿感染性肺炎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90例细菌性肺炎患儿、70例支原体肺炎和65例病毒性肺炎患儿及50例健康儿童的血清PCT,对其结果进行分析。PCT的检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结果细菌性肺炎组PCT浓度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CT的浓度和预后呈负相关,支原体肺炎和病毒性肺炎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不受年龄、性别的影响,在感染性肺炎时可用于细菌性肺炎的鉴别诊断以及预后判断,但不能用于肺炎支原体肺炎及病毒性肺炎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细菌、病毒、支原体所致轻、重症肺炎患儿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1月—2012年3月我科收治的180例细菌性、病毒性及支原体肺炎(各60例,其中重症肺炎62例,轻症肺炎118例)急性期和恢复期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宽度(PDW)的变化,并与5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三组肺炎患儿血小板参数均高于对照组,细菌性肺炎组患儿血小板参数明显高于病毒性肺炎组和支原体肺炎组(P〈0.01);急性期重症肺炎患儿血小板参数明显高于轻症肺炎者(P〈0.01),且两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恢复期重症及轻症肺炎患儿血小板参数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无差异。结论肺炎患儿血小板数量及功能状态通常异常,以细菌性肺炎更易于发生;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可作为肺炎严重程度及病情变化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PCT)含量和C-反应蛋白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2005年6月至2005年10月诊断为MPP的住院患儿56例,其中急性期病人33例,恢复期病人23例,正常体检儿童13例作为对照组。住院24小时内取静脉血2ml,离心后取血清定量测定PCT,对各组PCT、CRP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PCT值分别为0.27(0.17~0.35)ng/ml、0.18(0.13~0.23)ng/ml,正常对照组为0.14(0.13~0.16)ng/ml。急性期PCT观测值与恢复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恢复期PCT与正常对照差异无显著性(P〉0.05)。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CRP值分别为16.2(8~25.5)mg/L、8(8~8)mg/L,急性期高于恢复期(P〈0.01)。结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在急性期PCT、CRP仅轻度增高,恢复期降至正常范围。PCT测定有利于鉴别诊断细菌性肺炎和非细菌性肺炎;但不能区分病毒和支原体感染,需要进一步结合病原学检查(如呼吸道病毒检测、支原体抗体等)及临床特点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急性时相蛋白在小儿肺炎鉴别诊断和疗效判定中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急性时相蛋白(APP)在小儿肺炎鉴别诊断及疗效判定中的意义。分别对32例病毒性肺炎、24例细菌性肺炎和3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血清C反应蛋白(CRP)、α1酸性糖蛋白(α1-GAP)、触珠蛋白(HP)及铜蓝蛋白(CP)检测。结果 细菌性肺炎组和支原体肺炎组急性期4项APP水平均显著高于病毒性肺炎组及正常对照组(均P<0.01),而病毒性肺炎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细菌性肺炎组CRP水平明显高于支原体肺炎组(P<0.01),急性期APP水平增高至者至恢复期均显著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 血清APP水平可作为病毒性肺炎与细菌性肺炎及支原体肺炎鉴别的指标,其中CRP升高程度不同对细菌性肺炎与支原体肺炎的鉴别有意义。动态检测血清APP水平对于判定抗生 素疗效及确定疗程有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新生儿肺炎(NP)的病原,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不同病原所致NP的关系。方法气管吸取物细菌培养,间接荧光法进行咽拭子病毒抗原测定,PCR技术检测咽拭子肺炎支原体DNA,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中CRP含量。结果167例NP中,细菌性肺炎41例,病毒性肺炎94例,肺炎支原体性肺炎12例,混合感染性肺炎20例。细菌性肺炎、肺炎支原体性肺炎和混合感染性肺炎患儿血清CRP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P均〈0.05),细菌性肺炎患儿血清CRP阳性率明显高于肺炎支原体性肺炎患儿(P〈0.05)。病毒性肺炎患儿血清CRP阳性率与正常新生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起NP的病原有多种,而细菌是引起NP的主要病原,CRP的测定有助于细菌性肺炎的鉴别诊断及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CRP在小儿肺炎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住院的95例小儿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分别检测肺炎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CRP的值,另将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行血清CRP检测,并做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中细菌性肺炎组和支原体肺炎组急性期血清CRP水平均明显高于病毒性肺炎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而病毒性肺炎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组CRP水平明显高于支原体肺炎组(P〈0.01),急性期CRP水平增高者至恢复期均显著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血清CRP水平可作为病毒性肺炎与细菌性肺炎及支原体肺炎鉴别的指标,其中CRP升高程度不同对细菌性肺炎与支原体肺炎的鉴别有意义。动态检测血清CRP水平对于判定抗生素疗效及确定疗程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廖传芳  林剑荣 《中外医疗》2009,28(18):101-102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测定在老年人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和病毒性肺炎整定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胶乳比浊法(增强型)测定血清CRP。结果82例细菌性肺炎患者(A组)CRP〉8mg/L,阳性率为100%;45例支原体肺炎患者(B组)阳性卒为86.0%;40例病毒性肺炎患者(C组)阳性率为8.2%;对照组(D组)为本院门诊老干部体检健康者,共50例,阳性率为2.5%。A,B组与D组相比分别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而C组与D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康复前后检测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CRP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病毒性肺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RP测定可作为肺炎病原体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C-反应蛋白(CRP)同时检测在诊断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价值。方法:对呼吸道感染患儿1061例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其中,对肺炎支原体阳性(支原体肺炎组)121例、肺炎支原体阴性(细菌性肺炎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健康儿童测定CRP。结果:1061例小儿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阳性286例,阳性率为26.96%。支原体肺炎组CRP阳性35例,阳性率为28.93%,细菌性肺炎组CRP阳性47例,阳性率为94.00%.对照组CRP无一例阳性,三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支原体肺炎患儿CRP稍高但没有细菌性肺炎增高明显。肺炎支原体、CRP同时检测对支原体肺炎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细菌性支气管肺炎和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各8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其血清CRP。结果:细菌性支气管肺炎组CRP阳性率为88.75%,肺炎支原体肺炎组CRP阳性率为63.7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CRP检测对肺炎支原体肺炎与细菌性肺炎的早期鉴别及临床用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当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CRP升高时,可考虑为肺炎支原体和细菌混合感染,或提示有较严重并发症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葛神永  孙伟 《安徽医学》2017,38(7):904-906
目的 观察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在不同病原体导致的小儿肺炎中的变化情况,以期为小儿肺炎的类型鉴别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的小儿肺炎病例120例,按临床诊断标准分成支原体肺炎组、细菌性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其中确诊的支原体肺炎(MPP)患儿45例、细菌性肺炎患儿 34例、病毒性肺炎患儿 41 例,观察各组患儿PCT、CRP、WBC变化情况.此外,对细菌性肺炎患儿按照治疗前后的不同病程分为急性感染期和恢复期,比较PCT、CRP、WBC水平变化.结果 PCT在细菌性肺炎中升高最为显著[(3.25±0.51) ng/mL],与病毒性肺炎组[(0.24±0.12) ng/mL]、支原体肺炎组[(0.11±0.09) n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肺炎组和支原体肺炎组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浓度变化依次为细菌性肺炎组[(36.84±18.27) mg/mL]>支原体肺炎组[(32.53±15.62) mg/mL]>病毒性肺炎组[(5.98±3.29) mg/mL],其中支原体肺炎组的CRP水平与病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细菌性肺炎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BC的结果趋势与CRP相似.进一步对不同病程细菌性肺炎PCT、CRP、WBC水平分析发现,急性期与恢复期PCT、CRP、WB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PCT和CRP有助于区别不同病原体导致的肺炎,可提高早期肺炎病原体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婴幼儿重症肺炎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ion response syndrome,SIRS)时血糖、血钠、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多器官损害(MODS)以及预后的相互关系。方法:分析51例重症肺炎患儿器官衰竭、SIRS与血糖、血钠、CRP相互关系与转归情况。结果:33例有SIRS,SIRS患儿的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与非SIRS患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IRS的血糖、血CRP水平显著高于非SIRS组(P<0.01),血钠水平显著低于非SIRS组(P<0.01)。结论:应用SIRS诊断标准及血糖、血钠、血CRP检测有助于判断肺炎患儿危重程度,对儿科临床工作有指导意义。小儿SIRS动态观察血糖、血钠、CRP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肺炎及其严重程度的意义。方法:将158例COPD患者根据入院病情分为非感染组77例、普通肺炎组58例、重症肺炎组23例,于入院后24h内进行CRP、PCT检测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非肺炎组、普通肺炎组及重症肺炎组患者血清PCT、CRP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普通肺炎组及重症肺炎组患者PCT与CRP曲线下面积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CRP对评判COPD患者是否合并肺炎及肺炎严重程度有临床指导意义,其中PCT的指导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呼吸道感染患儿203例作为观察组和健康儿童8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清CRP水平和白细胞总数(WBC)。结果细菌性肺炎的CRP值(F:346.83,P〈0.01)、CRP阳性率(x0=241.36,P〈0.01)和WBC(F:952.88,P〈0.01)、WBC阳性率(x2=186.27,P〈0.01)均高于病毒性肺炎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病毒性肺炎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菌性肺炎治疗前后CRP(x2=188.70,P〈0.01)、wBC阳性率(x。=180.14,P〈0.01)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水平在小儿肺炎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C-反应蛋白对感染性肺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感染性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480例感染性肺炎患者被分成3组。细菌感染患者240例,支原体感染患者105例,病毒感染患者13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自动免疫散射速率比浊法测定CKP。观察比较各组患者CRP阳性率的变化。结果3组患者急性期CRP阳性率分别为88.3%、80.9%及11.9%。与急性期相比,细菌感染组和支原体感染组恢复期CKP阳性率显著降低x^2=288.x^2=64.3,P〈0.01)。而病毒感染组却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CRP随病情的恢复而显著下降,随病情加重而明显升高,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
成智  曹静华  贺丰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4):33-34,37
目的了解单纯及混合其他细菌感染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表现差异。方法选择52例单纯肺炎支原体肺炎及31例混合细菌感染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混合感染组平均热程、住院天数长于单纯感染组(均P<0.05);两组患儿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R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感染组患儿肺不张发生率增高(P<0.05),胸膜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患儿临床表现存在一定差异,混合细菌感染是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情迁延、难愈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高春明  曹蕴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7(11):1410-141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细菌培养阳性和40例细菌培养阴性住院患者的PCT、血白细胞(WBC)计数和C反应蛋白(CRP)检测结果,PCT检测采用半定量免疫色谱法。结果:2组PCT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培养阳性组WBC和CRP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阴性组(P0.01)。细菌培养阳性组PCT、WBC、CRP阳性率依次为36.11%、63.89%、97.22%,细菌培养阴性组PCT、WBC、CRP阳性率依次为25.00%、22.50%、72.50%,细菌培养阳性组WBC、CRP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阴性组(P0.01),2组PCT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灵敏度依次为PCT 36.11%、WBC 63.89%、CRP 97.22%,特异度依次为PCT 75.00%、WBC 77.50%、CRP27.50%。结论:PCT在细菌感染诊断中有一定价值,与WBC和CRP联合检测能够更准确地判断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感染性疾病儿童降钙素原(PCT)的浓度,探讨其在局部细菌感染及病毒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瑞士罗氏 Cobas e601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150例(包括60例局部细菌感染患儿、50例病毒感染患儿、40例健康体检儿童)研究对象的 PCT,同时进行血常规、CRP 检查。比较3组儿童 PCT、CRP 及白细胞水平差异。结果:局部细菌感染组患者 PCT 浓度较病毒感染组患者高(P〈0.05)。病毒感染组患者 PCT 浓度较对照组儿童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细菌感染组患者 CRP 浓度较病毒感染组高(P〈0.05)。3组白细胞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感染患儿 PCT 浓度较病毒感染患儿高,对于鉴别局部细菌感染及病毒感染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董素娥 《基层医学论坛》2014,(14):1773-1775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 R P)在小儿细菌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细菌性肺炎患儿3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32例,分别检测入院后第2天、治疗第4天、出院时C R P的变化。结果随着病情的好转,2组患儿的C R P值及阳性率均逐渐下降到正常水平。细菌性肺炎组在入院时、治疗第4天,C R P值及阳性率均高于支原体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当天2组患儿C R P值基本恢复正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 R P在小儿细菌性肺炎初期即明显升高,且随着病情的好转逐渐下降到正常水平,而支原体肺炎在病情较重或并发感染时才会升高。C R P是两种肺炎鉴别诊断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