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氟尿嘧啶微球体外释药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对以羧甲基壳聚糖为载体的氟尿嘧啶微球体外释药特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超声作用下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氟尿嘧啶羧甲基壳聚糖微球(Fu—CMCS-MS);光镜观察微球的形态和粒径分布;恒温振荡透析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Fu—CMCS-MS的药物释放,考察5种因素对微球体外释药的影响。结果 超声作用下制得Fu—CMCS-MS成球性良好,粒径分布均匀,微球76.4%在1~3μm,平均粒径1.6μm。微球体外释药受投药方式、投药量、交联剂、释放介质和超声作用的影响显著,前期释药速率快,遵守溶胀控制机制,缓释后期释药缓慢,遵守扩散控制机制。结论 超声作用下以戊二醛乳化交联所制Fu—CMCS-MS在体外具有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石杉碱甲-玉米醇溶蛋白微球体外释放的测定方法,并考察载药微球的体外释放特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色谱柱:ODS-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pH 2.5磷酸盐缓冲液-乙腈(86:14,V/V);检测波长:310 nm;流速:1.0 mL·min-1;柱温:25 ℃;进样量:20 μL.将石杉碱甲载药微球加以不同的释放介质,在摇床中振荡,定时取样并补以新鲜介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石杉碱甲的累积释放率,并用不同释药模型对水为介质的释放结果进行拟合.结果 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符合方法学要求,分别以零级、一级、Higuchi以及Ritger-Peppas方程对以水为介质的释药曲线进行拟合,相关系数分别为0.693 8、0.902 5、0.964 6和0.954 7.介质的pH和离子强度不同,药物的释放结果不同.结论石杉碱甲-玉米醇溶蛋白微球在水中的释放符合Higuchi模型,微球中药物的释放机制以扩散为主.不同的pH和离子强度主要是分别通过影响石杉碱甲的溶解度和玉米醇溶蛋白的相对疏水性来影响石杉碱甲从微球中的释放速率.  相似文献   

3.
环丙沙星聚乳酸微球体外释药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环丙沙星聚乳酸微球的体外释药性能。方法:采用体外释放度试验中的浆法测定环丙沙星微球的体外释药情况,并对聚乳酸浓度对微球体外释放度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结果:在聚胶酸浓度为10%的情况下,环丙沙星微球的体外释药情况为:53.2h的累积释药量为84.0%,T1/2为31.9h,Higuchi方程为Q=-0.0043 0.0039t^1/2,r=0.994。结论:环丙沙星聚乳酸微球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制备盐酸洛美沙星淀粉微球,并对其体外释药模式进行研究。方法 以盐酸洛美沙星为模型药物,采用吸附载药法和包埋载药法制备了载药淀粉微球,通过测定微球载药量、包封率和在不同的释放介质中的体外释放情况,对上述2种方法制备的载药微球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吸附法制备的载药微球的平均载药量为14.54 µg·mg-1,药物包封率为39.72%;而包埋载药法制备的淀粉微球的平均载药量为19.32 µg·mg-1,药物包封率为48.95%。体外释药特性研究表明它们具有缓释特性,其中包埋载药法制备的淀粉微球比吸附载药法制备的淀粉微球有更好的缓释能力,在不同的释放介质中释药曲线也有所不同,在模拟胃液中累计释药量只能得到70%;而在模拟肠液中累计释药量能达到80%以上。结论 吸附载药法和包埋载药法制备的载药淀粉微球都具有缓释作用,但后者体外释药具有更明显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一种与体内释药数据相关的体外加速释药评价方法,用于胸腺五肽微球的处方优化和质量控制。方法残留法测定微球在大鼠体内的释放情况,绘制体内累积释药曲线;对体外加速释放的重要条件进行筛选,包括释放介质种类、乙醇浓度、表面活性剂浓度、加热温度,进行体内外释放相关性拟合,最大程度模拟体内释放,并采用最终优化的条件验证另两种处方。结果最终优化的体外释放条件为:20%(V/V)乙醇中含0.06%(W/V)Tween 80作为释放介质,程序升温(0~1 h 40°C,1~6 h 45°C,6~30 h 50°C)的方法用于介质加热,(8、13和28)×1033种相对分子质量PLGA制备的微球体外加速曲线与体内释药曲线相关系数r2依次为0.9783、0.9886和0.9780。结论释放介质中加入乙醇并采取程序升温的办法,能最大程度模拟体内释药,可用于胸腺五肽微球的处方优化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W/O/O溶剂挥发法制备硫酸长春新碱PLGA微球,评估添加剂碳酸锌对微球形态及药物释放速率的影响。方法测定硫酸长春新碱在4种不同pH条件下的降解规律,选定适合药物体外释放最适宜介质条件。在微球制备过程中添加2种不同量(w/w5%、10%)的碳酸锌,对其和不添加碳酸锌的硫酸长春新碱PLGA微球进行表征及体外释放测定。结果碳酸锌可明显增加微球中药物的稳定性,36d的体外释放测定结果显示。添加碳酸锌的微球累积释药量都达到70%以上,而未添加碳酸锌的微球释药量仅为(54.2±1.1)%。添加10%碳酸锌对提高微球药物稳定性的作用优于5%碳酸锌。结论 添加碳酸锌对于制备硫酸长春新碱PLGA微球是必要的,能改善药物在PLGA微球内部酸性微环境中的稳定性,明显减少其药物降解量。  相似文献   

7.
甲硝唑结肠定位微丸的体外释药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自制的甲硝唑结肠定位微丸的体外释药机理。方法:用电镜观察微丸在释药前后的变化,通过替换包衣材料来考察微丸的释药行为,通过改变释放介质的渗透压来考察微丸的体外释药特性。结果:乳糖代替HPMC包衣的微丸释药后衣膜也出现破裂;释放介质渗透压升高后微丸释药速率减慢,释药速率与膜内外渗透压差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结论:微丸的释药机制是介质通过外层EC膜向内渗透,内层的HPMC吸水缓慢水合、溶解,药物及丸心中的水溶性物质也随后溶解,外层EC膜在渗透压作用下发生破裂,药物在渗透压驱动作用下通过EC衣膜裂口向外扩散,从而达到延时释药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寻找一种合适的三七总皂苷缓释微球的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直接释药法与透析释药法测定三七总皂苷缓释微球在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与0.1mol.L-1的盐酸溶液中释放度。结果:直接释药法可反映微球的体外释放情况。结论:直接释药法是最适合模拟三七总皂苷缓释微球体外释放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制备工艺对槐定碱白蛋白微球体外释药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槐定碱白蛋白微球的不同制备工艺条件对其体外释药特性的影响。方法以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槐定碱的含量。绘制不同条件下制备的微球的累积释放曲线,并用相似因子法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固化温度下所制备的微球的释药曲线的f2值差异性较大。随着固化温度的升高,微球的释药速度减慢。结论固化温度对槐定碱白蛋白微球释药影响较大,通过调节固化温度可以制备出释放速度合格的微球。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具有优良成型性的壳聚糖(CS)为载体,选用阿苯达唑(ABZ)为模型药物,先制备成固体分散体,再进一步制备阿苯达唑壳聚糖微球(ABZ-LSD-CS),考察微球载药量、包封率、表面形态及理化特性,并考察微球在不同介质中的体外释放特性。方法以液体石蜡为油相,Span-80为乳化剂,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乳化-交联固化法制备ABZ-LSD-CS。应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微球的表面形态,光学显微镜测量粒径大小及分布;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粉末衍射(XRD)法和差示扫描量热(DSC)法表征微球特性,体外动态透析法测定微球在不同介质条件下的释药性能。结果制备出的微球形态圆整,粒径分布较均匀,平均粒径为(153±7)μm,载药量(20.92±0.15)%,包封率(25.37±0.22)%。微球在0.1mol/LHCl、pH3.5和7.4的PBS及生理盐水4种介质中的释放缓慢,其中在pH3.5的PBS中释放效果最好,符合Weibull释放模型。结论该实验制备的ABZ.CS-MS性能良好,具有较好的药物载药量和包封率,微球形态圆整,并且药物的释放时间延长,达到缓释的目的,制备工艺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1.
盐酸去氢骆驼蓬碱肝动脉栓塞微球处方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从新疆民族药蒺藜科植物骆驼蓬种子中提取的抗肿瘤活性生物碱成分——盐酸去氢骆驼蓬碱(HM) ,制成可供肝动脉栓塞的微球新剂型 ,对其处方设计及制备工艺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具有生物可降解性、无毒、价廉且与盐酸 HM无相互作用的明胶为载体 ,采用乳化分散法制备盐酸去氢骆驼蓬碱明胶微球 ,以外观、粒径、载药量、包封率等为考察指标 ,采用正交设计确定了盐酸去氢骆驼蓬碱微球的制备工艺。结果:含药微球为淡黄色粉末 ,光镜及电镜观察微球球形圆整 ,表面附有少量药物结晶。平均产率为 86 .6 3% ,表面药量平均值为 (2 6 .2 4±0 .30 ) % (g/ g) ;载药量为 (34.4 5± 0 .35 ) % (g/ g) ;包封率为 (8.19± 0 .5 1) % (g/ g)。平均算术径为 6 3.0μm ,平均体积径为 6 9.6μm,粒径分布基本属正态 ,跨度 Span为 0 .76 9。 结论:所研制微球符合肝动脉栓塞微球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叶酸偶联壳聚糖载羟基喜树碱纳米药物制剂(FA-NPs)的体外释药性能。方法:按照浆-反向动态透析法进行体外模拟释放实验,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释放量,观察FA-NPs的体外释药性能。分别考察不同释放介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和pH7.4的PBS)、搅拌速度(50、75和100r/min)和载药纳米粒的粒径(604、250和190nm)条件下FA-NPs的体外释药性能。结果:与pH7.4的PBS条件下的药物释放速率比较,FA-NPs在人工胃液中药物释放速率加快,在人工肠液中减慢,但在3种释放介质中均表现为先快速释放后缓慢释放的现象。在75和100r/min搅拌速度下FA-NPs具有相似的释药曲线,50r/min搅拌速度条件下FA-NPs的累积释放量较前两者降低。随着纳米粒粒径的增大,FA-NPs药物释放速率减慢。250nm粒径的FA-NPs在pH7.4的PBS中的累积释放时间超过40h,符合药物释放Higuchi方程:Q=0.0908t1/2+0.0324(R2=0.9844)。结论:FA-NPs体外表现出明显的先快速后缓慢释药现象,符合临床用药目的;药物的释放受释放介质、粒径大小和对释放介质的搅拌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肺靶向甲强龙琥珀酸钠明胶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靶向甲强龙琥珀酸钠明胶微球的制备、稳定性及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二步法制备肺靶向甲强龙琥珀酸钠明胶微球,并结合甲强龙琥珀酸钠的水解特性测定其载药量和体外释药特性。结果:制备出吸胀后平均算术粒径(9.9±3.5)μm的微球,515μm的微球占82.7%,载药量20.5%,在pH7.4PBS缓冲液中的释药规律符合Weibull方程,t1/2为43.5min。微球在室温下放置3个月形态及载药量无明显改变。结论:本方法制备的甲强龙琥珀酸钠明胶微球可用于肺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溶剂挥发法制备的氟比洛芬聚丙烯酸树脂RL/RS微球的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氟比洛芬为主药,司盘-80为乳化剂,硬脂酸镁为抗黏剂,丙酮-液状石蜡挥发法制备氟比洛芬微球。通过紫外分光光度仪、电镜扫描及差热分析研究微球的性质,并于pH 7.2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测试体外释放。结果制备的微球为白色、流动性好的粉末;用显微镜观察微球为圆形的球体,直径为50~190μm;差热分析表明,药物具有稳定性且药物与聚合物间不存在反应;体外释放度测试显示,微球能稳定地在pH 7.2磷酸盐缓冲溶液中释放,药物4 h累积释放量约50%,12 h不少于80%。结论溶剂挥发法制备的微球工艺稳定,得到的氟比洛芬聚丙烯酸树脂RL/RS微球呈现缓释特性,微球体外释放过程符合Higuchi方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κ-卡拉胶/黄原胶骨架片的体外药物释放,探讨其释药特性。方法:采用κ-卡拉胶和黄原胶复配作为骨架材料,以阿司匹林为模型药物,湿法制粒压片制备骨架片,测定骨架片在不同pH值、离子强度的释放介质和搅拌转速条件下的体外释放度和骨架片溶蚀程度,分别采用零级方程和Peppas方程对骨架片的溶蚀度和释放数据进行拟合。结果:骨架片在pH6.8磷酸盐缓冲液中药物释放最快,纯化水中次之,0.1 mol/L盐酸液中最慢;药物释放随介质离子强度增加而减慢;药物释放随搅拌转速增加而加快;骨架片的药物释放机制为扩散和溶蚀释放协同作用。结论:κ-卡拉胶与黄原胶复配作为骨架材料可延缓骨架片中药物的释放。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制替硝唑胃漂浮小丸,并对其体外释药特性进行研究。方法:以海藻酸钠为载体材料,采用离子胶凝法制备替硝唑胃漂浮小丸;以包封率、漂浮性能和体外释药特性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替硝唑与海藻酸钠比例、十六醇与海藻酸钠比例、海藻酸钠溶液浓度及制备工艺对小丸的影响,筛选优化处方和工艺;通过体外释药试验,考察溶出介质pH、离子强度及搅拌转速对小丸体外释药的影响。结果:小丸的优化处方及制备工艺为质量分数1%的海藻酸钠,海藻酸钠∶十六醇∶替硝唑质量比为1∶4∶3,替硝唑与十六醇加热熔融混匀后冷却固化,粉碎加至海藻酸钠溶液中制得混悬液,滴加至含氯化钙的凝胶液中形成小丸;小丸体外可缓慢释药达10 h以上,漂浮性能良好;随溶出介质pH值和搅拌转速增加,小丸释药有所加快;介质离子强度对小丸体外释药无显著影响。结论:替硝唑胃漂浮小丸具有胃内漂浮特性,可缓慢释放药物。  相似文献   

17.
布地奈德结肠定位微丸的制备及释药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制备pH-时滞型布地奈德微丸并对其释药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锅包衣法制备裁药微丸,并进行乙基纤维素有机溶液包衣及Eudragit FS30D水分散体包衣。用转篮法进行释放度实验,采用多种pH模式筛选和评价处方。结果与结论:包衣厚度及材料比和pH对释药速率均有影响。优选处方微丸在高低2种pH模式下,其释药特性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以生物可降解的树状高分子材料作为药物载体,采用透析的方法制备了雷帕霉素缓释胶束。通过扫描电镜、动态光散射仪及紫外分光光度计对载药胶束的形貌、粒径及体外释放行为进行了表征及研究。结果表明:载药胶束为中空结构的囊泡,载药后粒径明显增大,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提高到40%和91%,体外释放结果显示其缓释作用明显,Gompertz一级函数模型较为真实地反应其释放行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设计两种连接臂的聚合物纳米粒,研究其自组装性能及酸度调控下的缓释性,为肿瘤组织外酸度调控下的药物定位释放提供研究基础.方法 使用丁二酸酐(succinic anhydride,SA)、乌头酸酐(cis-aconitic anhydride,CA)作为连接臂,将10-羟基喜树碱(10-hydroxycampto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