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胰岛素应用方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50名初诊T2DM患者分为口服降糖药联合诺和灵N治疗(A)组、胰岛素强化治疗(B)组及口服降糖药治疗(C)组,比较其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以及各组之间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HOMA-β指标的变化。结果A、B、C三种治疗方案控制血糖达标时间分别为(7.9±4.2)d、(5.8±3.1)d和(12.3±5.7)d,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HbA1C均有下降(P<0.05),△HbA1CA组大于C组,与B组无差异;HOMA-β指数3组均有升高(P<0.01,P<0.01,P<0.05),A组与B组比较无差异,较C组升高明显(P<0.01)。结论口服降糖药联合中效胰岛素治疗能有效地控制初诊T2DM患者的血糖及部分恢复其胰岛β细胞功能;疗效与胰岛素强化治疗相近,优于单纯口服降糖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甘精胰岛素联合利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及对胰岛β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内分泌科门诊或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每组60例。A组采用甘精胰岛素单独治疗,B组采用口服利格列汀单独用药干预,C组采用甘精胰岛素+利格列汀联合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前后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2 h INS)、空腹C肽、餐后C肽、稳态模型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及稳态模型评估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治疗后,三组血清TG、TC、FPG、2 h PG、HbA1c含量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C组血清TG、TC、FPG、2 h PG、HbA1c含量均低于A、B组(P0.05);治疗后,C组FINS、2 h INS、空腹C肽、餐后C肽、HOMA-β、HOMA-IR均优于治疗前(P0.05);C组FINS、2 h INS、空腹C肽、餐后C肽、HOMA-β、HOMA-IR均优于A、B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和利格列汀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保护损伤的胰岛β细胞,从而改善患者血糖和胰岛β细胞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双相门冬胰岛素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9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双相门冬胰岛素治疗组和口服降糖药治疗组,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CP)、餐后2 h C肽(2 h C-P)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12周后 FBG、2 h FBG及HbA1c均明显下降(P<0.01),双相门冬胰岛素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F-CP、2 h C-P均明显升高(P<0.01),双相门冬胰岛素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选用双相门冬胰岛素治疗在控制血糖以及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方面优于口服降糖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和使用口服降糖药对初发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0例空腹血糖(FBG)≥1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9.0%,体重指数(BMI)≤25kg/m2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A组)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组(B组),比较血糖达标所需天数、低血糖发生频率,治疗前后FBG、餐后2h血糖、HbA1c、基础胰岛素分泌量(FINS)、C-肽释放试验、稳态模型β细胞功能指数(HOMA-B)、稳态模型β细胞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A组和B组血糖达标天数分别为13.77±2.18天、18.77±4.32天(P<0.0001);有显著性差异。A组:治疗后基础胰岛素无显著性差异(P>0.05);HbA1C明显降低(P<0.0001);基础C-肽增加(P<0.05;1h、2hC-肽明显增加(P<0.0001);3hC-肽增加(P<0.05;HOMA-B明显增加(P<0.0001);HOMA-IR明显降低(P<0.0001),有显著性差异。B组:治疗后基础胰岛素无显著性差异(P>0.05);HbA1C明显降低(p<0.0001),有显著性差异;基础C-肽、1h、2h、3hC-肽无显著性差异(P>0.05);HOMA-B明显增加(p<0.0001);HOMA-IR明显降低(P<0.0001),有显著性差异。两组间各项指标比较:A组HbA1C与B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基础胰岛素A组较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01);两组治疗后C-肽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F=15.949、P=0.000);HOMA-BA组较B组明显增加(P<0.0001),有显著性差异;HOMA-IRA组较B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具有快速、稳定、理想的控制血糖作用,能在短期内通过解除糖毒性作用,较传统的口服降糖药物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门冬酸胰岛素30注射液(诺和锐30)及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诺和灵30)治疗效果。方法将8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门冬酸胰岛素30注射液诺和锐30组和诺和灵30组,治疗12周后,对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剂量、低血糖发生情况及血糖波动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FBG、2hPBG、HbAlc均明显下降(P&lt;0.01),但诺和锐30组下降更明显(P&lt;0.05);诺和锐30组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剂量及血糖的波动均明显低于诺和灵30R组(P&lt;0.05,&lt;0.01)。结论诺和锐30能更平稳地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尤其是餐后血糖,减少血糖波动性及低血糖的发生,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更好选择。  相似文献   

6.
范慧  孙红  单琪  潘永华  苗莉  徐援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22):1872-1875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哪些患者能长期获益。方法221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并随访1年,在血糖控制良好的前提下观察患者治疗方案的改变,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前后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结果。结果随访1年后,共84例(A组)患者单纯饮食、运动治疗,不需加用口服降糖药物即可将血糖控制良好;89例(B组)需加用口服降糖药物;48例(C组)需加用胰岛素。A组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前的年龄和胰岛素强化治疗时间与B、C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3组患者的胰岛素释放曲线和C肽释放曲线低平,高峰不明显。治疗后3组患者的胰岛素、C肽释放曲线各时点胰岛素、C肽水平明显提高,A组胰岛素、C肽水平高峰出现在服葡萄糖水后1h,在3h降低,接近空腹血糖水平;而B、C组患者的胰岛素、C肽释放高峰出现在服葡萄糖水后2h,在3h稍有下降或甚至稍有升高。3组患者治疗后AUCI、AUCC、AUC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cell)与治疗前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患者AUCC、AUCI、AUCG及HOMA-βcell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患者HOMA-IR与B、C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组患者HOMA-IR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B组AUCC、AUCI、AUCG及HOMA-βcell与C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有效控制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改善胰岛功能与胰岛素抵抗;年轻及短期胰岛素治疗能使患者的胰岛功能恢复更快,使患者获得长远的益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丹蛭降糖胶囊对老年2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两组均服用降糖药物格列齐特,治疗组同时加服丹蛭降糖胶囊,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 I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FPG、2hPG、HbA1c、FIns、HOMA IS、HOMA IR均有改善,但两组治疗后FPG、2hPG、HbA1c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FIns、HOMA IS、HOMA IR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P<0.01).结论:丹蛭降糖胶囊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有促进内源性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改善胰鸟素抵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C2肽(C2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和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2β)。结果:治疗后两组的FPG、2 h PG、HbA1c、FINS、C2P、HOMA2IR、HOMA2β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治疗组PFG、2 h PG、HOMA2IR下降指数较对照组明显,FINS、C2P、HOMA2β升高指数较对照组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有利于控制血糖和改善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针灸干预治疗(丹参注射液于足三里、三阴交穴位注射),明确其在临床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共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生化指标、胰岛素和C-肽分泌水平的变化,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程度,并进行治疗经济学评价。[结果]治疗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hPG)、游离脂肪酸(FFA)、C反应蛋白水平(CRP)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显示治疗组各时点血糖水平下降显著(P<0.05),血清胰岛素的第一时相分泌缺陷能较好修正(P<0.05),HOMA-IR(C-P)、HOMA-islet(C-P)改善明显(P<0.05)。两组所需胰岛素用量(日用量和总用量)、住院治疗总费用及日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不能获得直接的短期经济效益,然而能更加有效纠正患者糖脂代谢紊乱状况,改善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及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价1次/d的基础胰岛素(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与预混胰岛素2次/d注射这两种胰岛素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口服抗糖尿病药治疗但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甘精胰岛素组(A组)和预混胰岛素组(B组)。A组睡前注射一次来得时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B组2次/d注射诺和灵30 R注射液。两组均以空腹血糖为调整剂量的依据和目标直至出院。院外继续该方案治疗共12周。比较两组治疗后平均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糖≥10.0 mmol/L曲线下面积所占百分比以及治疗后HbA1c和C肽的变化。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睡前血糖、凌晨3点血糖、低血糖发生率及体质量指数以评价两种方法的安全性。结果两组胰岛素治疗方案治疗前后平均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糖≥10.0 mmol/L曲线下面积所占百分比、HbA1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空腹C肽及餐后2 h C肽显著升高;甘精胰岛素组效果显著优于预混胰岛素组;甘精胰岛素组低血糖发生率较预混胰岛素组显著降低。两组治疗后体质指数均无显著改变。结论甘精胰岛素治疗更接近生理胰岛素分泌模式,其与口服降糖药物联合应用较预混胰岛素治疗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