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听神经瘤合并脑积水的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听神经瘤合并脑积水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脑积水行脑室外引流术、脑室-腹腔分流术或保守治疗。结果 听神经瘤均达全切除;肿瘤切除后脑室缩小10例,肿瘤切除加脑积水手术后脑室缩小5例,随访期间脑室缩小3例,脑室无明显缩小3例。听神经瘤切除后出现颅内血肿2例,均行急诊脑血肿清除术。结论 听神经瘤合并脑积水应优先治疗听神经瘤,当影响肿瘤切除时先行处理脑积水;根据病人术后症状谨慎选择脑积水手术治疗;脑积水分流手术前需要排除术后脑水肿的影响;涉及脑脊液操作时注意缓慢及梯度降压。  相似文献   

2.
<正>听神经瘤占所有颅内肿瘤的6%~8%,占后颅窝肿瘤的25%~33%,占桥脑小脑角(CPA)肿瘤的80%~94%[1],是常见的后颅窝肿瘤。1917年,Cushing报告了手术成功切除听神经瘤,开创了听神经瘤手术治疗的新纪元。Dandy[2]于1925年首先报告听神经瘤全切除术,至1940年他报告的听神经瘤手术死亡率已降至10%,而且大部分肿瘤得以全切除,这极大地推动了听神经瘤的手术理念。1961年,  相似文献   

3.
神经内窥镜辅助显微外科切除听神经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内窥镜在听神经瘤显微手术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9例听神经瘤手术中内窥镜的使用情况,了解其对内听道吸瘤的暴露,达到肿瘤的全切;面神经、听神经保护方面的作用以及与显微镜的配合。结果 内窥镜的使用加强了对脑组织的保护,提高了面、听神经的保护率,有利于肿瘤的切除。结论 神经内窥镜辅助显微外科切除听神经瘤符合微创原则,提倡在听神经瘤手术中应用内窥镜。  相似文献   

4.
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31,自引:9,他引:22  
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和现代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听神经瘤的手术治疗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不仅可以全切除肿瘤,而且还可以保留面神经甚至听神经功能。听神经瘤的早期诊断对提高听神经瘤的面、听神经功能保留非常重要。本文结合作者本人的手术经验和文献资料,分析听神经瘤的显微操作技术和面、听神经保留的方法和技巧,总结当前听神经瘤的显微外科治疗现状。作者指出: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听神经瘤的有效方法,肿瘤的全切除不能以牺牲病人的神经功能为代价,要最大限度地保留神经功能,以提高病人的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听神经瘤的理想手术不仅是全切除肿瘤,无损于脑干和保全面神经,而且要对术前听力完好者使有用的听力得以保存。本文综述国外对小听神经瘤采用乳突后入路,应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听力监测、面神经肌电图、显微手术技术行小听神经瘤切除保留听神经的手术经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病-Ⅱ型(NF-2)显微手术切除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16例NF2经显微手术切除的临床资料。其中双侧听神经瘤11例,另5例为Segmental型(不完全型) NF-2。均采用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术中采用面神经、三叉神经和听性脑干反应(ABR)监测。根据肿瘤大小、听力损伤程度选择手术切除时机和侧别。结果分期分侧切除双侧听神经瘤9例,单侧听神经瘤切除7例,共切除听神经瘤25侧。肿瘤全切除22侧(22/25,88%),近全切除3侧(为唯一存在听力耳)。椎管内神经鞘瘤切除3例,颅内脑膜瘤切除1例,均获得肿瘤全切除。大部分切除的3侧肿瘤和尚未行肿瘤切除的2侧听神经瘤(尚存有效听力),以及颅内1例多发性神经鞘瘤和多发性脑膜瘤1例,术后3个月内行伽玛刀治疗。术前有残余听力的11侧耳,术后5侧耳保留不同程度听力,听力保留率为45. 5%(5/11)。23侧肿瘤术中均解剖保留面神经(23/25,92%),术后半年复查面神经功能采用House-Brackmann(H-B)评分I~Ⅲ23侧,H-BⅣ级2侧。随访11~78个月,平均随访38. 4个月,肿瘤均得到有效控制,未见肿瘤复发或增大。结论 NF-2应根据肿瘤的大小、听力水平、解除脑干压迫的必要性、肿瘤的生长速度,制定恰当的手术方案。对于伴发的脑膜瘤或脊膜瘤、椎管内和颅内其它神经鞘瘤,根据是否引起临床症状来决定是否需要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7.
大型、巨大型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在大型听神经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对285例大型、巨大型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将肿瘤全切除262例,次全切除23例。面神经保留率达69.5%,听神经保留率32%。结论 对大型、巨型的听神经瘤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有效地保护颅神经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听神经瘤为起源于听神经前庭支的神经鞘膜瘤,约占颅内肿瘤的8%-10%,占桥小脑角肿瘤的65%~72%。自1894年Balance首次行外科手术切除听神经瘤以来,外科手术切除仍是治愈听神经瘤的主要手段。目前常用的手术人路有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经乙状窦前人路、经颞下颅中窝入路、经乳突迷路入路等。由于听神经瘤的手术目标已经从早期的追求降低死亡率到现代的追求肿瘤的全切及面神经功能的保存,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单独内镜手术切除听神经鞘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内窥镜视屏图像引导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切除肿瘤。结果术后MRI显示肿瘤完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2例。术后随访6个月,发生单侧轻微面瘫2例、单侧面部麻木1例。结论采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单独内窥镜手术切除听神经鞘瘤具有微创、简便、舒适和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侧听神经瘤手术切除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8例双侧听神经瘤手术切除及分期双侧切除 的方法及术后效果。结果:单侧听神经瘤切除7例,分期双侧切除1例,全部切除肿瘤6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面瘫,后组颅神经损伤2例,有1例需鼻饲,1例鼻死亡,术后随访到6例,5例生活能力自理,1例死亡,分期双侧除无复发。结论:双侧听神经瘤手术方式应根据每个病人双耳听力情况及肿瘤大小和生长速度而定。  相似文献   

11.
听神经瘤治疗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听神经瘤多起自第八对颅神经前庭支Schwann细胞,又称前庭神经鞘瘤,约占颅内肿瘤的8%。从尸检发现听神经瘤(1777年Sandifort)到临床描述第1例听神经瘤(1830年Bell)经过了53年,再到第一次作听神经瘤切除术(1894年Ballance)又经过了64年。在1894年之后的20年里仅有10例听神经瘤手术,且有8例死亡。到1917年Cushing对听神经瘤采用双侧枕下入路和囊内切除肿瘤的方法,先后报道了30例,死亡率降到30%。到1925年Dandy提出全切除肿瘤,但死亡率高且损伤面神经,1930年后他提出了单侧枕下入路,切除小脑外1/3,先囊内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入路和方法。方法 经枕下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226例,其中锁孔手术93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193例,次全切除33例。术后死亡1例。术后出现肿瘤部位血肿4例。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205例。177例出院后随访2月~13年,面神经House-Brachmann分级Ⅰ~Ⅲ级143例,Ⅲ级以上34例。结论 枕下入路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有效入路,并能较好地保留面神经功能;强调术中监测,仔细、耐心操作以便保留面神经的功能;当肿瘤与面神经或脑干粘连紧时勿强求肿瘤全切;锁孔手术完全可以达到切除大型听神经瘤要求,损伤小。  相似文献   

13.
囊性听神经瘤显微手术切除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囊性听神经瘤手术切除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单侧囊性听神经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肿瘤与神经的局部解剖特点,手术切除技巧及脑神经保护。结果肿瘤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9例,大部分切除2例;面神经解剖保留16例,未保留或被残余肿瘤包绕、侵蚀而无法判断5例。面、听神经功能未受损伤6例,轻度损伤9例,较重损伤6例。后组脑神经均解剖保留,其功能受损3例。听力障碍好转2例,加重6例,余无变化。结论肿瘤与周边组织之间的蛛网膜界面黏连情况是影响囊性听神经瘤全切除率及神经保留率的主要因素;严格按照蛛网膜界面分离是提高囊性听神经瘤治愈率,降低神经功能受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治疗听神经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35例听神经瘤患者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行显微手术切除。结果本组患者肿瘤全切23例(62.9%),次全切除9例(25.7%),部分切除3例(8.6%);面听神经解剖结构保留29例(82.9%)。结论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瘤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熟练掌握桥小脑角区的局部解剖、手术入路及显微操作技巧可提高全切率和面听神经保留率。  相似文献   

15.
大型听神经瘤手术治疗策略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目的 总结211例大型听神经瘤手术治疗效果,探讨大型听神经瘤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211例大型听神经瘤采用枕下乙状窦后经内听道入路,在面神经监护下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术后随访时间3个月至5年。结果 肿瘤全切196例(93%);近全切除7例(3.3%);大部切除8例(4%)。面神经解剖保留192例(91%)。结论 大型听神经瘤手术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术中面神经监护对保留面神经完整性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现代听神经瘤保留听力手术与术中听神经功能监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是听神经瘤(Acoustic neuroma,AN)的首选治疗方法。完全切除肿瘤、保留最佳面神经功能甚至保留听神经功能,是现代听神经瘤外科治疗的方向。随着显微神经外科、影像学及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发展,听神经瘤患者听力保留率显著增加[1,3,7,17]。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锁孔手术切除听神经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锁孔手术治疗的116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增强MRI分为中小型听神经瘤组(最大径≤3 cm;83例)和大型听神经瘤组(最大径>3 cm;33例)。结果 中小型听神经瘤组肿瘤全切除率为97.6%(81/83),面神经解剖保留80例(96.4%)。术后1周面神经功能良好(H-B分级Ⅰ~Ⅱ级)59例(71.1%)。大型听神经瘤组肿瘤全切除率87.9%(29/33),面神经解剖保留28例(84.8%),术后1周面神经功能良好18例(54.5%)。结论 对于中小型听神经瘤,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锁孔手术可实现肿瘤完全切除和良好的面神经功能保护。对于大型听神经瘤,在良好体位、充分释放脑脊液、电生理监测等辅助下,采用乙状窦后入路锁孔手术也可实现肿瘤安全满意切除和面神经功能保护。  相似文献   

18.
专家点评     
<正>听神经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良性肿瘤之一,直径大于3 cm的听神经瘤定义为大型听神经瘤;其治疗方式应积极选择显微手术治疗~([1-2])。大型听神经瘤推挤压迫脑干,瘤周的血管、神经解剖变异大;手术如何完美实现肿瘤切除和面神经功能保护对神经外科医师仍充满挑战。本文章作者报道了一组大型听神经瘤病例,肿瘤全切率87. 5%,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率100%,术  相似文献   

19.
正听神经瘤是桥小脑角区最常见的肿瘤,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8%~10%,约占该区肿瘤的80%~95%~([1]),手术切除可获痊愈。由于其位置深在,周围有脑干、后组颅神经、椎动脉系统等重要结构,手术既要切除肿瘤,又要尽可能的保护面、听神经及周围重要结构,并非易事。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15年4月采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瘤64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并评价采用显微手术治疗听神经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8—122010一12收治40例听神经瘤患者,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人路切除听神经瘤。结果本组肿瘤全切除32例,次全切除者8例,面神经解剖保留30例。通过治疗后全部病人均痊愈出院。对32例肿瘤全部切除病人随访6~12个月,复查CT或MRI,无复发。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分级显示1~Ⅱ级17例,Ⅲ~Ⅳ级15例,V~Ⅵ级8例。结论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