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及硬膜外腔联合麻醉镇痛在分娩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孕足月要求蛛网膜下腔及硬膜外腔镇痛分娩的产妇100例,随机选不愿行镇痛的100例为对照组。结果①镇痛组镇痛有效率1000%;②两组产妇在产程中血压(BP)、脉搏(P)、呼吸(R)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镇痛组宫颈扩张速度快于未镇痛组(P<001);④第二产程时间、产后24h出血量、催产素使用、手术产率、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镇痛可以有效地减轻分娩中的疼痛,并且可以缩短产程,而对产妇BP、P、R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无影响,可以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显著提高,产科麻醉的质量也倍受关注,我们采用蛛网膜——硬膜外腔联合阻滞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与蛛网膜下腔阻滞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剖宫产术的患者92例随机均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6例,分别采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及蛛网膜下腔阻滞进行麻醉,比较效果.结果 与麻醉诱导前相比,手术期间患者的SBP、DBP和HR等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膜外镇痛分娩的有效性和对产程的影响。方法:自愿接受分娩镇痛且无禁忌症的足月初产妇128例为研究组,随机抽取同期无分娩镇痛的足月初产妇128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第一、二、三产程的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方式。结果:研究组分娩镇痛有效,加速产程,降低剖宫产率,两组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膜外镇痛分娩效果好,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采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CSEA)的方法分娩镇痛的78例产妇作为观察组,未采用任何分娩镇痛药物的78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镇痛效果、副反应及对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结果:两组总产程、产后出血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剖宫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后24 h神经行为评分(NBNA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SEA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好,降低了剖宫产率,对母婴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硬膜外联合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应用于分娩镇痛对产程、分娩方式、母婴合并症的影响。方法选择采川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CSEA)的甲胎、初产、足月、无其他合并症的产妇213例作为试验组,随机选择同期条件相似,未进行任何镇痛处理的产妇213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记录两组的产程时间、新生儿体重、剖宫产和阴道助产指征、胎儿冉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胎膜残留、尿潴留情况。结果镇痛后A组的第一产程活跃期和第二产程均缩短(P〈0.05),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第一产程潜伏期、第三产程和总产程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分娩镇痛与非镇痛比较可使第一产程活跃期和第二产程缩短,不影响总产程,不增加剖宫产和阴道助产儿率,对母婴均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7.
《中国妇幼保健》2019,(15)
目的探讨分析蛛网膜下腔麻醉与连续性硬膜外麻醉对剖宫产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4月在宁海县妇幼保健院分娩的产妇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观察组实施蛛网膜下腔麻醉进行剖宫产,对照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进行剖宫产。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和脐血p H值,对比两组产妇满意度、分娩时心率、血压和脉搏氧饱和度。结果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和脐血p 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观察组产妇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和产妇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蛛网膜下腔麻醉和连续硬膜外麻醉对产妇及新生儿均无明显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卓进德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18)
目的 观察坐位蛛网膜下隙与硬膜外隙联合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在择期剖宫产术中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择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左侧卧位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采用坐位腰硬联合麻醉,比较分析两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麻黄碱用量、新生儿Apgar评分、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3例无随访记录,观察组1例行紧急剖宫产术.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黄碱用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3%(7/49)]明显低于对照组[31.9%(15/47)](P<0.05).结论 坐位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择期剖官产术,麻醉起效时间短,麻黄碱用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降低了产妇及新生儿的麻醉危险.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 with sitting position in parturient woman undergoing elective cesarean section. Methods One hundred parturient women undergoing elective cesarean section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random digits table, 50 cases of control group adopted 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 with left lateral position, 50 cases of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 with sitting position, the onset time of anesthesia, operation time, dose of ephedrine, neonatal Apgar scores and side effect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ree cases of control group failed to be followed up,1 case of observation group performed urgent cesarean section.The onset time of anesthesia and dose of ephedrin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P < 0.05 ); the operation time and neonatal Apgar score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the incidence of side effect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group [ 14.3%(7/49) vs. 31.9%( 15/47)],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 Conclusion 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 with sitting position in parturient women undergoing elective cesarean section has satisfactory results, shorter onset time of anesthesia, less dose of ephedrine, lower incidence of side effect, reducing the risk of maternal and neonatal anesthesia. 相似文献
9.
蛛网膜下腔麻醉的并发症有多种,但发生蛛网膜下腔异物的情况却很少。其中因缺乏确诊手段就使诊断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本人从事麻醉多年,所遇者细究只两例,却是依据临床过程推断而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我们对部分自愿接受无痛分娩的产妇进行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分娩镇痛,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内科临床常见病之一 ,具有病死率高 ,致残率低之特点 ,如病人存活 ,几乎不留明显后遗症。近年来各地学者均在寻求新的治疗方法 ,以提高临床疗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SAH被大多数临床医师所接受。常规操作繁琐、痛苦、损伤大、易粘连。我院自 1999年 10月到 2 0 0 2年 4月收治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15例 ,采用蛛网膜下腔埋管行脑脊液置换术治疗SAH ,临床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15例 ,男性 9例 ,女性 6例 ;年龄 2 6~ 4 6岁 ,平均年龄 37岁 ,神志清楚… 相似文献
14.
15.
蛛网膜下腔麻醉因其可以避免硬膜外置管,减少椎管内血肿风险的发生,为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剖宫产分娩常用的麻醉方式之一。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在蛛网膜下腔麻醉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率虽然高于硬膜外麻醉,但其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常低于正常孕产妇,且更易于处理,时程较短,与硬膜外麻醉的临床结局并无显著差异。本文主要针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应用蛛网膜下腔麻醉的相关利弊进行综述,并阐述术中血流动力学特点及术中管理的相关临床证据,以期为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麻醉管理及护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一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措施。结果:38例患者治愈35例,2例放弃治疗,1倒死亡。结论:严密细致的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发症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治愈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7.
陈建筱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0):54-56
目的比较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硬膜外麻醉和蛛网膜下隙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剖宫产术治疗的重度子痫前期孕妇12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蛛网膜下隙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组(腰硬联合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每组64例,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麻醉前、麻醉后10min和术毕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硬联合麻醉组麻醉优良率为92.2%(59/64),明显高于硬膜外麻醉组的70.3%(4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硬联合麻醉组术后2、4h镇痛优良率分别为92.2%(59/64)、96.9%(62/64),明显高于硬膜外麻醉组的75.0%(48/64)、79.7%(5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24h镇痛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和蛛网膜下隙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均为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但在麻醉和镇痛效果方面,蛛网膜下隙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采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用于分娩镇痛的产妇48例作为观察组,将未采用任何分娩镇痛药物而进入产程的产妇5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两组第一产程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SEA用于分娩镇痛,疼痛组织完善加速了第一产程,降低了剖宫产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但有第二产程延长趋势。 相似文献
19.
自1985年8月-1995年8月,我科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50例,经治疗和细心的护理,90%患者康复,50%的患者功能部分康复,死亡2例,现将护理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应用于重度妊高征产妇自然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妊高征临产孕妇按入院前后及个人同意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未用任何镇痛方法.观察组50例:L2-3穿刺成功后,蛛网膜下腔注人2.5mg布比卡因+芬太尼25ug共1.5ml,然后向硬膜外腔头侧置管4cm,接PCA装置,泵内配0.15%罗哌卡因与2ug/ml芬太尼合剂.观察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镇痛效果,并对比两组产程分娩方式,产程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器械助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程及新生儿Apga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分娩镇痛效果确切,起效快,对母婴无影响,为安全有效的降低重度妊高征产妇的剖宫产率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