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玲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1,43(6):1094-1096
产后出血作为妇产科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治疗在妇产科的临床工作中备受重视.目前普遍认为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子宫收缩乏力影响分娩后胎盘剥离面的血窦关闭和血栓形成,导致无法控制出血,继而出现产后出血量过大,甚至休克.由于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风险因素较多,难以完全防范,因此需重视产后出血的及时发现及有效治疗,控制出血量,挽救患者生命.本文回顾了产后出血的常见风险因素,综述了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表现,以及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69例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 h内失血量超过500 mL以上者.产后出血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产后2 h是产后出血发生的高峰时段,为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1].  相似文献   

3.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产妇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28例产后出血的产妇的临床护理观察,笔者认为加强产后的密切观察与护理,特别是产后2h之内出血量的观察,对防止产后出血及降低产妇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病因、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0年5月50例住院分娩出现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机制异常等.结论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危急并发症之一,加强产前宣教,重视产前检查,正确处理产程,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加强产后特别是产后2h的观察,是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h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以上者,是分娩期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1],多发生于产后2h内.本文回顾分析我2007年6月~2009年5月住院诊治的80例产后出血病例资料,探索产后出血原因及其防治措施,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现将结果报口如下:  相似文献   

6.
冯秀敏 《医学信息》2010,23(3):748-749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可在短期内出现失血性休克,导致循环衰竭而危及生命,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在世界范围内孕妇死亡原因中有近1/3是由于产后出血所致,每年全世界约有2千万孕妇死于产后出血。预防并及时适当地干预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本文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7月发生的23例产后出血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制定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产后出血28例护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蒲桂英 《医学信息》2010,23(2):507-508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产妇出血量超过500ml者,是较常见的产科并发症之一,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较多。应尽量防止产后出血的发生。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作出正确的处理。及早预防和制定正确的治疗、护理方案,才能成功地控制产后出血。现将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成功护理的28例产后出血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产后出血是最常见和最危险的产科并发症,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居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它严重地威胁孕产妇的生命。为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本文对我院1995年12月~2007年12月抢救的产后出血135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钱春红  宋晓 《医学信息》2009,22(7):1349-1349
产后出血时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以及产后2h至产后24h3个阶段,多发生在前2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影响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为制定有效防治产后出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2010年我院住院分娩产妇发生产后出血241例.结果 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8.10%,产后出血主要原因为宫缩乏力,占60.17%,其次胎盘因素占20.75%,软产道撕伤占17.01%,凝血功能问题占2.07%.产后出血与分娩方式成相关性.结论 产后出血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剖宫产出血高于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产后出血有关的原因,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减少产后出血率.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35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分娩方式、出血原因及抢救措施.结果 产后出血是多种原因和多种危险因素所致,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首位原因,其他原因有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等.结论 加强孕前宣教及孕期管理,合理处理异常产程,提高医务人员助产技术,能有效地预防和降低产后出血及孕产妇死亡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阳诚 《医学信息》2008,21(9):1571-1573
目的 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我院近10年收治的268例产后出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产后出血发生率3.89%,产后2h内出血者90.16%.出血原因以宫缩乏力为主占67.98%.影响因素有手术产、分娩史、流产史、妊娠合并症及产程延长等.结论 应重视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早期发现并针对不同原因及时正确处理是防治产后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产后出血临床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产后出血是妇科常见的并发症,是引起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轻者发生产后感染,重则导致产后出血性休克。做好产后出血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对我院1998年2月至2004年2月住院分娩足月产妇2118病例分析,探讨临床上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产后出血是产科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我国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当产后出血治疗无效或危及生命时,往往采取子宫切除手术。随着二胎生育政策的放开,难治性或不明原因产后出血及子宫切除发生率会有所增加。产后出血子宫切除因属意外性、紧急性脏器切除,极易产生医疗纠纷或牵涉到事故鉴定,病理诊断对于明确病因和最终诊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产后出血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炜  古建霞 《医学信息》2009,22(8):1585-1587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相关因素与防治措施,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方法 回顾总结近6年收治的6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孕产妇2000例中发生产后出血60例,其发生率为3%.出血原因中宫缩乏力(占66.67%)是产后出血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胎盘因素(占21.67%)、软产道损伤(占10.00%)和凝血因素(占1.67%).结论 产后出血是多种原因和危险因素所致,减少产后出血的关键在于早期预防,根据情况选择适宜治疗方法迅速治疗,挽救生命.  相似文献   

16.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加强产后护理,重点观察产后出血及其它情况是积极防治各种原因引起的产后出血的重要措施。我科就2011年1月~2013年12月共计1678例经阴道分娩产妇的产后分段护理,取得满意效果,我们体会到院产后分段护理对于产后出血的早期发现,及时诊断和积极治疗是一种必要的、有效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原因、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将产后出血产妇162例作为出血组,选择同期非产后出血经阴道分娩的产妇156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产妇一般情况、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产程、心理因素等,采用容积法和称重法测量产后出血量,运用PEMS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结果引起产后出血常见原因有产后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主要是贫血、前置胎盘和多胎。结论产后出血与多种因素相关,重视孕前保健,积极处理第3产程,发生产后出血应针对病因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危险因素与防治措施.积极落实母婴安全措施,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近4年来收治的166例产后出血患者的分娩方式、出血原因及抢救措施.结果 出血原因中宫缩乏力占72.89%,胎盘因素占14.46%,软产道损伤占11.45%.影响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是产程延长、胎盘胎膜残留、分娩中的损伤、妊娠并发症和人流引产史.结论 产后出血是多种原因和多种危险因素所致,应对具体病因综合应用药物,进行各种保守性手术是治疗产后出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原因.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20年11月在我院产科产检并住院分娩的256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后是否出血分为产后出血98例和无产后出血158例.分析影响经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发生原因及危险因素.结果 引发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占比:子宫收缩乏力45例(45.92%),胎盘原因23...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对重庆市北碚区妇幼保健院2007年1月~2008年5月住院分娩发生的49例产后出血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原因依次为: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结论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针对出血病因进行防治,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