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颅脑损伤后通过对脑脊液(CSF)进行气体分析,可以了解脑组织的酸碱状态,有助于对伤情轻重的判断,并对估计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我科1987年3~11月间对颅脑损伤50例CSF酸碱气体状态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本组男37例,女13例;年龄ic~72岁。其中重型颅脑损伤20例(其中颅内血肿13例,严重脑挫裂伤7例),中型20例,轻型10例。正常对照组8例,均为成年腰麻者,无神经系统疾患。‘二、检测方法常规腰容后在隔绝空气情况下取CSFlml,立即送检。重型颅脑损伤通常在伤后当日或术后次日开始腰穿收取CSF,以… 相似文献
2.
重型颅脑损伤预后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 ,至今病死率仍较高。笔者对我院1987~ 1997年收治的 36 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分析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一般资料 :男 30 5例 ,女 5 5例 ;年龄8个月~ 78岁 ,平均 32 .8岁。致伤原因 :交通伤 2 5 5例 (70 .8% ) ,打击伤 42例(11.7% ) ,摔伤 37例 (10 .3 % ) ,坠落伤2 0例 (5 .6 % ) ,砍伤 6例 (1.7% )。损伤类型 :本组 36 0例中 ,闭合伤 32 0例 ,开放伤 40例 ,单纯硬膜外血肿 5 1例 ,硬膜外血肿伴硬膜下血肿及脑挫裂伤 30例 ,单纯硬膜下血肿 37例 ,硬膜下血肿伴脑挫裂伤 43例 ,急性硬膜下积液 8例 ,原… 相似文献
3.
在各型颅脑创伤的伤情进展与演变中,脑缺氧问题受到极大重视。近年来我们对20例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的脑脊液进行了气体分析。现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甲状腺素水平变化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03-2009-07收治的80例重症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以入院初始甲状腺水平为分组依据,将入选对象分成低甲状腺素水平组(32例)及正常甲状腺素水平组(48例),比较两组病人GOS预后评分的差异。结果:入选对象中,低甲状腺素水平组病人平均GOS评分低于正常甲状腺水平组(t=-2.115,P=0.041〈0.05)。结论:甲状腺素水平变化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密切相关,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低甲状腺素水平的患者可能具有更加不良的预后,提示重型颅脑损伤后甲状腺素水平的变化可能具有预测该类病人临床预后的潜能。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研究颅内压检测及脑脊液乳酸水平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4年5月—2018年1月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并进行手术患者68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30例;年龄40~78岁,平均61.28岁;受伤至入院时间(4.61±1.34)h;致伤原因:高血压脑出血60例,道路交通伤4例,高处坠落伤4例。患者均在术后采用无创颅内压检测仪连续监测并记录颅内压同时设定预警值,并根据变化情况给予适当的干预。同时对患者行腰椎穿刺收集脑脊液检测乳酸水平。将患者颅内压变化情况与GCS评分及CT复查结果进行比对,采用格拉斯评价量表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比较预后不同组别间患者脑脊液乳酸水平的差异,并分析颅内压预警结果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术后2h后颅内压轻度增高患者21例(30.88%),GCS评分降低0~1分,CT复查结果显示未发现挫裂伤与迟发性血肿;中度增高患者32例(47.09%),GCS评分下降2~3分,CT复查结果显示颅内挫伤与迟发性水肿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大;重度增高患者15例(22.06%),GCS评分降低>3分,CT复查结果显示颅内挫伤与迟发性水肿均明显增大;随着颅内压增高程度上升,患者的恢复良好率、轻度缺陷残疾率越低,而重度残疾率、植物生存率与病死率越高(P<0.05);随着脑脊液乳酸水平增加,患者的恢复良好率、轻度缺陷残疾率越低,而重度残疾率、植物生存率与病死率越高(P<0.05)。结论随着颅内压和脑脊液乳酸水平的增加,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越差,可见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治疗过程中对上述两种指标的观察和控制,对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恢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影响老年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入院时间、GCS、颅内血肿、既发疾病、非神经系统并发症和多发伤等是影响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寻高海拔地区ARDS的发生、发展规律:方法:对西宁地区(海拔2260m)32例ARDS患者进行血液动力学监测及血气分析,测定心排指数(CI)、循环阻力(SVRI)、氧输送(DO2)、氧消耗(VO2)、氧摄取率(ER)以及临床一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ARDS血液动力学里高排低阻型,随着病情发展,存活组CI、SVRI降至正常,死亡组则呈持续高动力循环状态(P<0.01);②氯代谢早期存活组表现为高氧耗型氧缺陷.死亡组表现为低氧供型氧缺陷,病程晚期表现为病理性氧依赖;③存活组表现为单纯性酸碱失衡,死亡组多表现为混合型酸碱失衡;④死亡组48%合并MOF;结论:持续性高动力循环、低氧供型氧缺陷、病理性氧依赖、混合型酸碱失衡提示预后不良.合并MOF是ARDS的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2.
报道74例老年重型颅脑伤,占同期重型颅脑伤总数的11.9%。死亡28例,病死率37.8%。颅内血肿病死率为51.4%。70岁以上的5例无一例存活。老年人反应力低下,颅脑伤时,早期临床表现难以反映实际伤情,密切观察、早期确诊十分重要。枕部着力对冲伤并发血肿者较多。有无多发伤、严重内科情况也不可忽视。早期清除颅内血肿,术中防止低血压,预防并发症等可降低病死率。原发伤的轻重、合并伤、并发症和年龄是影响预后的因素。颅脑伤后并有脑供血不足常导致预后不佳,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3.
高原地区1354例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了解高原地区医院住院病人死亡的原因和特点。方法:采用系统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分析了我院自1956年-2001年收治的1354例死亡病例。结果:我院住院病人死亡人数整体呈下降趋势,死亡原因顺位依次为传染病、创伤、高山病、呼吸、消化、恶性肿瘤,传染病住院死亡人数从50年代至今一直偏高不下,心脏疾病住院死亡人数较内地同期比偏低,高山病死亡人数80年代以后明显下降。结论:西藏高原地区,住院病人死亡特点同平原地区相比明显不同,其中在所有死亡病例当中,传染病所致的死亡病例最多,高山病在50年代、60年代、70年代死亡构成比很高,而80年代以来下降到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4.
大鼠高原(3480m)严重烧伤后动脉血气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和证实高海拔地区严重烧伤后早期存在的血氧分压 (PO2 )显著增高的特珠现象 ;材料和方法 :在 3 480m高海拔地区成功复制 3 0 %Ⅲ度烧伤大鼠模型 ,84只大鼠随机分为烧伤组和对照组 ,在伤后不同时相点观察动脉血气变化 ;结果 :烧伤组PO2 在伤后 3h至 2 4h均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 .0 1 ) ,然后逐渐下降并接近正常 ;但伤后二氧化碳分压 (PCO2 )则立即下降 ,伤后 72h显著低于正常组 (P <0 .0 1 ) ;烧伤组和正常组的血氧饱和度则无显著差别 (P >0 .0 5) ;结论 :我们认为烧伤后PO2 和PCO2 下降均是由于过度换气所致 ,增高的PO2 并不意味着组织氧供充足 ,因pH值显著下降 (P <0 .0 1 ) ,提示存在混合型酸碱平衡失调 ,主要以代谢性酸中毒为主 相似文献
15.
亚高原地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病因探讨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亚高原地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on-ulcer dyspesia,NUD)的致病因素;方法:按国际诊断标准对NUD患者采用胃镜,病理组织和幽门螺旋杆菌(HP)检查;结果:各型炎症时HP检出率增加,炎症细胞浸润越明显,HP检出率越高;结论:HP感染虽与炎症的程度及活动性呈正相关,粘膜炎症细胞计数仅说明炎症浸润程度,但与NUD症状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青藏高原地区重型颅脑损伤并发73例在激性溃疡出血进行了临床分析。应激性溃疡是重型颅恼损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加之高原块氧因素影响,救治极为困难,死亡率高达41.1%(30/73)。作者经14年临床实践,总结了该地区此类病人的防治经验。 相似文献
17.
复方红景天参芪花粉制剂对高原大鼠严重烧伤后动脉血气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高海拔地区大鼠严重烧伤后动脉血气变化及复方红景天参芪花粉对其影响 ;方法 :在海拔 3 480m甘南地区建立大鼠 3 0 %Ⅲ度烧伤模型 ,1 0 4只大鼠随机分为试验组 (红景天组 )、对照组及正常组 ,造模前灌胃给药 ,伤后不同时相点剖腹经腹主动脉穿刺抽血测 pH、PO2 、PCO2 、BE和O2 st;结果 :pH :红景天组与对照组伤后 3h开始低于正常组 (P <0 .0 5) ,伤后 2 4h~ 48h逐渐升至正常 ;PO2 :两组于伤后 3h~ 2 4h均高于正常组 ,72h接的正常 ;PCO2 :两组于伤后明显低于正常组 (P <0 .0 1 ) ,48h后红景天组与正常组接近 (P >0 .0 5) ;BE :两组于伤后 3h较正常组明显降低 (P <0 .0 1 ) ,伤后 6h ,红景天组高于对照组 (P <0 .0 5) ;O2 st:三组对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高原大鼠严重烧伤后存在严重混合型酸碱失衡 ,以代谢性酸中毒为主 ,PO2 增高可能与过度换气和呼吸代偿有关 ,并不意味着组织不缺氧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各项指标中差异很大。证明复方红景天参芪花粉制剂对抗组织缺氧、疏通微循环及纠正酸中毒人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高海拔地区65例小儿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病儿进行观察分析,从而为本病的早期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通过询问病史、体征、心电图、X线、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以及手术治疗来证实;结果:65例先天性脏病(CHD)中ASD51例、VSD14例;茫崖地区41例,冷湖地区28例,大柴旦地区6例,已手术治疗40例,学龄前儿童25例,术后生长发育同正常儿;学龄前儿童15例,其中4例术后并发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短期内右室肥大征象存在;结论:高原缺氧环境及其母妊娠早期的病毒感染可影响肥儿的发育,造成先天心脏发育形,并建议手术于学龄前期进行为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3700m高原建立富氧室对机体运动后血气及心率的影响。方法:对海拔3700m高原的10例健康青年在进入富氧室前、后分别进行功率自行车递增负荷运动,检测pH值、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O2)、肺泡、动脉氧分压(AaDO2)、血氧饱和度(SaO2)、心率及5min恢复心率;结果:富氧后较富氧前pH增高显著(P<0.05);PCO2、PO2、SaO2增高,即刻心率、AaDO2降低,差别有非常显著性(P<0.01);恢复心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富氧室能改善高原低氧人体气体交换和心脏工作效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高原供氧途径。 相似文献
20.
高原地区血气酸碱指标的评价与临床应用探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本文检测了西宁和沱沱河两个海拔高度健康人血液气体及酸硷状态,提出了两地的正常参考值标准,并对各酸碱血气指标进行了评价。根据目前高原地区血气分析概念模糊、应用混乱的实际情况,作者结合文献资料深入探讨了高原地区血气酸碱的变化规律以及血气分析在高原地区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