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手法催乳配合穴位按摩对于产后乳汁分泌的效果.方法 收集产妇2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1例,对照组产妇予以常规产后护理以及手法催乳,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穴位按摩.结果 观察组的乳汁始动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24h乳汁分泌始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8h内的乳汁充盈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 手法催乳配合穴位按摩可使产妇的乳汁分泌时间明显提前,并增加乳汁的分泌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与探究穴位按摩联合刮痧对单胎足月妊娠剖宫初产妇产后泌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12月期间在福建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单胎足月妊娠剖宫娩的初产妇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穴位按摩联合刮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乳汁分泌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24小时、48小时乳汁分泌量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刮痧对单胎足月妊娠剖宫初产妇促进产后泌乳临床效果佳,使产妇乳汁量增多,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手法催乳、穴位按摩配合催乳汤促进产后乳汁分泌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92例产后乳汁分泌过少、乳房胀痛的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实验组采取手法催乳、穴位按摩配合催乳汤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乳房护理方式,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泌乳量评分和乳房胀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产后乳汁不足、乳房胀痛的产妇,采用手法催乳、穴位按摩配合催乳汤方法进行产后乳汁分泌的促进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缩宫催乳汤与产后康复治疗仪应用于产后产妇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该院分娩的产妇,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产后常规治疗,研究组联合应用缩宫催乳汤与产后康复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产后第1天、3天、7天的血清泌乳素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和首次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产后出血量、宫缩痛持续时间以及血性恶露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宫催乳汤与产后康复治疗仪联合应用,有助于产妇子宫和肠道功能的恢复,促进乳汁分泌,加速产后康复,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催乳汤联合按摩治疗剖腹产后产妇乳汁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112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用催乳汤治疗,观察组用催乳汤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6.43%,对照组80.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泌乳量显著增加,配方奶粉补乳量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泌乳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配方奶粉补乳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催乳汤联合按摩能够提高泌乳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缩宫催乳汤对产后产妇血清泌乳素、催产素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产后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缩宫催乳汤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2组产妇产后血清泌乳素、催产素水平及乳汁分泌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3 d及7 d血清泌乳素、催产素水平及术后30d纯母乳喂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缩宫催乳汤可显著提高剖宫产产妇血清泌乳素、催产素水平,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子宫复旧,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医推拿配合催乳汤对剖宫产后产妇乳汁分泌量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于我院妇产科进行剖宫产术分娩的产妇110例,分别于产后给予催乳疗法帮助产妇产后泌乳,将采用催乳汤促进泌乳的54例产妇列入对照组,将采用中医推拿配合催乳汤促进泌乳的56例产妇列入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48h内乳汁分泌量,检验产后第72h及7d产妇血清泌乳素和催产素水平,统计母乳喂养率以及新生儿睡眠正常率。结果: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较对照组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8h内乳汁分泌量多、量中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泌乳合格率为94.64%高于对照组的81.48%,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产后72h及产后1天的血清泌乳素、催产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4.07%,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睡眠正常率为98.21%高于对照组的83.33%,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后产妇采用中医推拿配合催乳汤催乳,能提高乳汁分泌量,缩短泌乳始动时间,提升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李幼香 《光明中医》2020,(3):455-457
目的探讨缩宫催乳汤联合产后康复治疗仪促进产后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2月收治的产妇79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进行康复治疗,观察组给予缩宫催乳汤联合产后康复治疗仪进行康复治疗,治疗1个月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2组产妇产后血清泌乳素情况、产妇产后子宫恢复情况。结果 2组经过1个月治疗后,观察组产妇产后3 d血清泌乳素情况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产后出血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恶露时间以及宫缩所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缩宫催乳汤联合产后康复治疗仪用于产妇产后康复中,能提高产妇血清泌乳素水平,加快产妇子宫恢复,未增加明显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缩宫催乳汤联合产后康复治疗仪促进产后康复的效果。方法从本院收治的产妇中抽选14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72例,采用康复治疗仪治疗;治疗组7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缩宫催乳汤。比较2组产妇的产后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产妇的产后3 d泌乳率、血清泌乳素水平明显更高,产后腹胀发生率、产后出血量明显更低,宫缩疼痛时间明显更短,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缩宫催乳汤联合产后康复治疗仪在产妇中的应用可有效促进产妇乳汁分泌,促进子宫及胃肠道功能恢复,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运脾催乳汤对剖宫产术后肠蠕动及乳汁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运脾催乳汤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肠蠕动及乳汁分泌量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采用产科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运脾催乳汤。结果:治疗组产妇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初乳分泌时间、乳汁满足新生儿需要时间及产后42d纯母乳喂养率等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运脾催乳汤对剖宫产术后产妇的肠蠕动及乳汁分泌有良性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陕西中医》2016,(7):788-789
目的:探讨催乳汤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产后缺乳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产后缺乳患者1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中药组、穴位按摩组及中药联合穴位按摩组,每组各49例。其中对照组采用鲫鱼汤食;中药组口服催乳汤;穴位按摩组采用乳房和穴位按摩;中药联合穴位按摩组采用中药组和穴位按摩组的联合治疗方法。疗程为6d,观察四组产妇的泌乳量、补授乳量及疗效。结果:中药组、穴位按摩组比较差异(P0.05)。3个治疗组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药联合穴位按摩组的疗效优于中药组、穴位按摩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缺乳患者应用中药内服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泌乳量,减少补授乳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服用中药王不留行结合按摩催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平产、剖宫产产后乳汁分泌不足的168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将产妇随机分成3组,试验组采用王不留行结合按摩催乳,对照I组单用王不留行催乳,对照Ⅱ组仅采用按摩进行催乳。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85.71%,明显高于两对照组(P〈0.05)。结论王不留行结合按摩催乳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缩宫催乳汤联合产后康复治疗仪促进产后产妇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正常产及剖宫产孕妇各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顺产,100例剖宫产。产后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缩宫催乳汤并联合产后康复治疗仪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2组产后血清泌乳素水平及泌乳、肠功能恢复、子宫复旧、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1,3,5 d血清泌乳素水平,3,5 d泌乳成功率及术后30 d纯母乳喂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腹胀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子宫复旧情况、出血情况及宫缩痛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缩宫催乳汤+产后康复治疗仪可显著促进产后康复,帮助产妇进行子宫、盆底、乳房、形体等快速恢复,临床应用安全可靠,对产妇及新生儿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穴位按摩乳房配合音乐疗法促进乳汁分泌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行剖宫产的160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后2 d两组产妇均给予产科常规护理,产后第3天对照组继续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乳房配合音乐疗法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每日的乳汁分泌量。结果:乳房穴位按摩及音乐疗法后,观察组产妇泌乳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乳房胀痛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乳房配合音乐疗法能促进剖宫产后乳汁分泌,缓解乳房胀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催乳汤治疗产后乳汁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8例产后乳汁不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不同的治疗方法,将10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穴位按摩结合食补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催乳汤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情况及治疗后泌乳量、配方奶粉补乳量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愈37例(68.52%),总有效53例(98.15%);对照组患者治愈21例(38.89%),总有效46例(85.19%),治疗组患者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各维度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产后下奶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每次母乳量明显大于对照组,母乳喂养持续时间明显比对照组延长(P0.05)。产后1、4、8、16周时治疗组的母乳喂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泌乳量及配方奶粉补乳量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泌乳量显著高于治疗前,配方奶粉补乳量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泌乳量显著高于对照组,配方奶粉补乳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穴位按摩法结合中药催乳汤能够有效提高产后乳汁不足患者的泌乳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房穴位按摩对减轻乳房胀痛和促进乳汁分泌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100例刚分娩完的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产妇进行产后乳房的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产妇在生产后第3天实施中医乳房穴位按摩,治疗2周后对两组产妇乳房胀痛程度和乳汁分泌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乳房胀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乳汁分泌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刚分娩完的产妇进行中医乳房穴位按摩可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缓解乳房胀痛和促进乳汁分泌,使婴儿能够接受母乳哺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中药穴位贴敷对产后子宫复旧不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产后子宫复旧不良患者204例,其中对照组102例,采用常规的静脉滴注缩宫素;观察组10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热敷.并将治疗后两组的子宫高度、恶露持续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子宫高度、恶露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穴位贴敷对产后子宫复旧不良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对产后子宫复原及产后恶露的影响。方法:将320例产妇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产后24h~48h鼓励产妇下床活动,坚持母乳喂养。治疗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对比两组产妇的子宫复原情况、子宫大小、恶露量、恶露的性质以及持续时间。结果:产后5天,治疗组子宫复原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性恶露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可以明显促进产后子宫复原,减少产后出血量,缩短恶露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足浴联合雷火灸对高龄初产妇产褥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产科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间自然分娩的高龄初产妇13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产妇于产后给予温水足浴,观察组给予自制中药足浴方并配合雷火炙足三里和三阴交穴位,观察两组产妇产后第一次排气时间、产后第3、7天宫底高度、恶露量、泌乳量及食欲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第一次排气时间及产后第3、7天的宫底高度、恶露量、乳汁分泌量及食欲均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中药足浴配合雷火炙可促进子宫收缩,减少恶露,缓解焦虑恐惧的情绪,改善睡眠质量,增加母乳,促进产褥期康复,且此法简单易学易推广。  相似文献   

20.
韩书华 《光明中医》2014,29(11):2299-2301
目的利用中医药生化汤配合针灸辨证施治治疗,减少剖宫产术后恶露量,缩短血性恶露时间和恶露持续时间,促进恶露提前干净,从而减少产后出血、晚期产后出血并发症,促进术后产妇尽快康复。方法阴性对照组43例、阳性对照组40例、治疗组49例。三组均常规采用西医常规缩宫+抗生素治疗,阳性对照组另给予生化汤,治疗组另给予针灸+生化汤。观察三组患者术后6~24小时、24~48小时、48~72小时恶露量情况;观察血性恶露时间和恶露持续时间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6~24小时、24~48小时、48~72小时恶露量均较阴性对照组及阳性对照组均显著减少(P〈0.05),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和恶露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中药生化汤与穴位针灸配合治疗,对减少产后出血、促进恶露提前干净疗效明显,可有效防治术后并发症产后出血、晚期产后出血、子宫复旧不良、产后感染等,促进术后产妇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