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理论指导下中药热奄包对在腹腔镜下行肝叶切除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对照组予术后常规治疗和护理;非择时中药热奄包组非择时予中药热奄包治疗;择时中药热奄包组在子午流注指导下择时辰予中药热奄包治疗。观察三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腹胀发生率,以及护患满意率。结果:非择时中药热奄包组和择时中药热奄包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大便排便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且满意度较高,腹胀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择时中药热奄包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大便排便时间优于非择时中药热奄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热奄包疗法可改善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降低腹胀发生率,提高护患之间的满意度;而在子午流注指导下行中药热奄包治疗可更好地促进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依据中医传统学说子午流注理论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腹胀患者进行择时穴位贴敷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腹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从术后第1天开始,取双侧下肢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穴,按照常规时间进行穴位贴敷,每次2 h,每日1次;观察组早上7时~9时进行穴位贴敷,贴敷穴位、贴敷保留时间及贴敷药物均与对照组相同,2组均连续干预4 d。观察2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贴敷干预后24、48 h腹胀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贴敷干预后24 h,2组腹胀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贴敷干预后48 h,2组腹胀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理论指导下的择时穴位贴敷疗法能有效促进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促进排气、排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术后早期应用消导腹部推拿术防治腹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住院的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推拿干预组各4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消导腹部推拿术两种不同护理方法防治腹胀,观察患者腹胀情况、肛门排气、肠鸣音、排便情况。结果:推拿干预组腹胀发生率17.50%,低于常规护理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推拿干预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早于常规护理组,而肠鸣音次数多于常规护理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导腹部推拿法防治患者胸腰椎骨折术后腹胀优于常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中药热奄包热熨腹部促进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为基于子午流注理论中药热熨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提供参考。方法将行腹腔镜术后患者180例分为对照组、中药热熨组、子午流注热熨组,每组各60例,3组患者术后均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在此基础上,中药热熨组给予中药热奄包热敷腹部,子午流注热熨组择时四子散热敷腹部。比较分析3组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腹胀程度、舒适度、腹胀缓解率、术后胃肠不适的发生率。结果子午流注热熨组的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和中药热熨组(P均0.05),腹胀程度评分、术后胃肠不适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中药热熨组(P均0.05),腹胀缓解率和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中药热熨组(P均0.05)。结论子午流注中药热奄包可以有效促进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中医护理防治妇产科患者术后腹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132例妇产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后至肠鸣音恢复的时间和术后至肛门排气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至肠鸣音恢复的时间为(16.46±7.95)h,术后至肛门排气的时间为(21.69±13.11)h,观察组患者术后至肠鸣音恢复的时间和术后至肛门排气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对于妇产科患者术后腹胀的防治疗效显著,同时没有并发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子午流注低频穴位治疗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56例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04)和对照组(n=52),治疗组患者回病房后2小时行术后胃肠动力评估,评分后开始做子午流注低频治疗,由专人观察记录出现正常肠鸣音(4~5次/min)的时间。恢复正常肠鸣音后2小时,指导患者进食少量流质饮食。对照组患者回病房后2小时行术后胃肠动力评估,由专人观察记录出现正常肠鸣音的时间,恢复正常肠鸣音后2小时,指导患者进食少量流质饮食。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P 0.05)。治疗组患者的术后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术后发生腹胀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患者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子午流注低频穴位治疗能有效缩短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和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减少术后腹胀发生,可有效促进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低频穴位治疗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6例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04)和对照组(n=52),治疗组患者回病房后2小时行术后胃肠动力评估,评分后开始做子午流注低频治疗,由专人观察记录出现正常肠鸣音(4~5次/min)的时间。恢复正常肠鸣音后2小时,指导患者进食少量流质饮食。对照组患者回病房后2小时行术后胃肠动力评估,由专人观察记录出现正常肠鸣音的时间,恢复正常肠鸣音后2小时,指导患者进食少量流质饮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术后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术后发生腹胀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患者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子午流注低频穴位治疗能有效缩短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和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减少术后腹胀发生,可有效促进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五子贴敷联合腹部推拿对腰椎骨折开放术后腹胀的防治效果.方法:将腰椎骨折开放术后腹胀患者80例随机分为五子贴敷组和常规护理组各40例.常规护理组予常规护理;五子贴敷组加用五子贴敷联合腹部推拿,观察两组防治效果.结果:五子贴敷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为(33.12±4.15)h、肠鸣音恢复时间为(19.32±2.31)...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医护理促进剖宫产术后肛门排气的价值。方法:268例剖宫产术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医护理组,每组13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中医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中医护理。比较两组产妇肠鸣音出现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护理满意度、腹胀、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中医护理组肠鸣音出现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护理组护理满意度为98.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护理组腹胀、产后出血发生率为0.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促进剖宫产术后肛门排气的价值确切,可有效促进肛门排气,减少腹胀、产后出血发生,产妇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基于子午流注理论择时行耳穴贴压对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阑尾炎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治疗方法将其分为A组(择时耳穴贴压)、B组(常规耳穴贴压)、C组(常规护理),每组38例。3组患者均经过手术治疗,C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B组在C组基础上采用耳穴贴压法治疗,A组在上述两组基础上采用子午流注择时耳穴贴压法进行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恢复半流质时间、住院时间,采用NRS数字评分法对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疼痛评分进行评定,并观察两组腹胀情况,记录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治疗,A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恢复半流质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腹胀发生率为26.32%,显著低于B组的42.11%、C组的65.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腹胀程度比较,A组患者轻度腹胀7例、中度腹胀3例、无重度腹胀,明显少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NRS疼痛评分术后6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12、24、48 h疼痛评分显著低于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A组、B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B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子午流注理论择时耳穴贴压能促进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并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热敷联合子午流注低频疗法对促进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10月腹部术后患者118例分为中药热敷组38例、子午流注低频组40例和联合组40例,比较各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主要症状评分、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采用中药热敷联合子午流注低频疗法)腹部术后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均最短,术后48 h~72 h主要临床症状平均积分最低,与其他两组比较,四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显著。结论:中药热敷和子午流注低频理疗联合的方法,在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吴茱萸热奄包治疗妇产科术后腹胀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本院妇产科住院术后腹胀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8例及对照组48例。试验组给予腹胀患者吴茱萸热奄包热熨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2组均实施常规中医妇科护理。比较2组腹胀患者腹胀程度、肠鸣音恢复及肛门自主排气所需时间。结果试验组腹胀程度痊愈率79.17%,优于对照组的58.33%(P0.01);治疗后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自主排气所需时间均较治疗组缩短(P0.05)。结论吴茱萸热奄包热熨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妇产科术后腹胀程度,能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患者肠鸣音时间及肛门自主排气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医康抚护理对腹腔镜术后患者腹胀及疼痛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康抚护理,比较2组干预过程中VAS评分及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缓解时间。结果:VAS评分干预24小时后2组即开始降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相同时间2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经肛门排便时间及腹胀缓解时间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胀缓解率观察组为90.0%,对照组为67.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康抚护理能有效的缓解腹腔镜术后患者腹胀不适,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早期恢复,加速经肛门排气排便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应用子午流注规律按揉背俞穴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舒适护理的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江苏省中医院妇科住院行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取得患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3组,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各2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试验1组常规按揉背俞穴,试验2组择时按揉背俞穴,观察比较3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舒适度等情况。结果:3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舒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子午流注规律择时按揉背俞穴能使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早日排气通便,有利于促进患者肠功能恢复,改善了患者术后舒适度,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陆旦旦 《新中医》2020,52(9):135-137
目的:观察在剖宫产术后常规治疗与护理措施基础上加用艾灸配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8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2组术后均给予现代医学常规治疗与护理措施,观察组加予艾灸和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记录2组产妇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和泌乳时间,术后6 h、12 h、24 h和36 h的切口疼痛情况,与术后48 h腹胀的发生情况及程度。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和泌乳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6 h、12 h、24 h和36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胀发生率为25.00%,低于对照组的60.9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腹胀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后常规治疗与护理措施基础上加用艾灸配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有利于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并能帮助减轻切口疼痛和腹胀,促使产妇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老年全麻腹腔非胃肠道手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10例老年全麻腹腔非胃肠道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5例,2组患者均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后腹胀程度、肠鸣音及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结果干预组术后腹胀程度、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均〈0.05)。结论对老年全麻腹腔非胃肠道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其腹胀程度,缩短肠呜音及肛门排气时间,对术后肠功能恢复有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陈皮瘦肉粥对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后腹胀的干预防治效果。方法将56例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3例,在术后禁食12 h后给予陈皮瘦肉粥饮食;对照组33例,在术后禁食12 h后给予半流质全粥饮食。观察比较2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恢复肛门排气排便前的腹胀程度情况。结果 2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2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2组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排便前的腹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腹胀程度低于对照组。结论陈皮瘦肉粥可明显促进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的肠蠕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肠鸣音恢复时间,促进肛门排气,预防和减轻腹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子午流注针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同时论证“肚腹三里留”理论的指导作用。方法:本研究以“肚腹三里留”理论为指导,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以足三里为主穴应用子午流注针法进行择时针刺,通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术后腹胀腹痛程度及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进一步论证“肚腹三里留”理论的指导作用及子午流注针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缩短,血清白介素-6、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降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应用子午流注针法以足三里为主穴进行择时针刺能够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进一步验证了“肚腹三里留”理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足三里艾灸对腹部手术后肠蠕动恢复的时效性。方法:将120例在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艾灸1组:术后6~12 h内给予艾灸治疗+常规治疗;艾灸2组:术后12~24 h内给予艾灸治疗+常规治疗;艾灸3组:术后24~36 h内给予艾灸治疗+常规治疗;均每d 1次。观察4组患者腹胀持续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至第1次排气时间。结果:艾灸1组、艾灸2组及艾灸3组肠鸣音出现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胀症状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其中艾灸2组与艾灸1组、艾灸3组比较,肠鸣音出现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胀症状持续时间更短(P0.05)。艾灸1组与艾灸3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术后12~24 h进行艾灸治疗更能加速肠蠕动功能的恢复,宜在临床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气胀贴联合排气方对妇科腹腔镜术后的影响。方法:100例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中药气胀贴及中药排气方,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腹胀发生率、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结果:观察组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气胀贴及排气方能减轻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腹胀症状,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