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旋CT对消化道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例临床怀疑为消化道梗阻病例的螺旋CT检查结果并将其中螺旋CT确诊为消化道梗阻病例与临床结果对照,图像重建方法主要为多平面重建法(MPR)和最大密度投影法(MIP)。结果44例患者,无肠梗阻2例,有肠梗阻42例,其中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4例经临床确诊。33例手术病例CT诊断梗阻部位与手术对照符合率为100%(33/33),病因诊断符合率为100%(33/33)。结论螺旋CT扫描及重建对消化道梗阻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和曲面重建(CPR)在胆管内良恶性梗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5例胆管内良恶性梗阻病例,行16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将肝实质期图像采用1.25 mm薄层重建,将数据传至工作站后,先对胆总管行MPR重建,获得胆总管走行最佳图像,然后在MPR图像的基础上行CPR重建,把不在同一个平面上的胆总管显示在同一个平面上,对梗阻部位及性质进行诊断,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15例胆管内良恶性梗阻病例,胆管癌4例,胰头癌4例,胆总管结石5例,胆总管炎性狭窄2例。MPR、CPR定位诊断100%,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3.3%,良、恶性梗阻的鉴别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 16层螺旋CT MPR和CPR图像后期处理技术,对胆管内良恶性梗阻病变的定位、定性具有很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CT在粘连性小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粘连性小肠梗阻(ASBO)诊治中,对肠绞窄、肠扭转等并发症很难做出早期、及时、准确的诊断,依靠临床症状、体征、腹平片或其他检查做出诊断,往往为时已晚,因此许多作者主张早期手术,以降低病死率。近年,随着CT诊断技术不断提高,对小肠梗阻的部位、原因能做出诊断并能发现早期肠绞窄和肠粘连所致肠扭转。本文通过对我院粘连性小肠梗阻病例的分析,探讨CT在粘连性小肠梗阻诊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急性肠梗阻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的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本对23例经手术和临床综合诊断证实的急性肠梗阻病例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讨论。结果 CT显示扩张肠袢和萎陷肠段间移行区为梗阻可靠征象。近段怕腔扩张越明显,远段结肠积气越少,越提示急性完全性肠梗阻;梗阻段肠壁增厚,延迟强化及系膜密度增高,血管模糊,是纹窄性梗阻十分重要的征象。结论 提示螺旋CT在评价急性肠梗阻方面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多层螺旋CT机对43例腰椎峡部裂患者的腰椎进行扫描,利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显示技术(VRT)进行多模式图像后处理,多方位观察患者椎弓峡部裂情况。结果:43例患者中共发现83个椎弓峡部裂,双侧32例,其中4例累及两个脊椎的双侧椎弓;单侧11例。腰椎斜矢状位MPR及平行于椎弓的轴位MPR能够诊断全部病例,13例裂隙呈不规则锯齿状,边缘清晰,9例边缘骨质硬化、膨大;12例伴有碎骨块,并见裂隙周围纤维组织增生。正中矢状位MPR发现脊椎向前滑脱22例,其中Ⅰ度滑脱16例,Ⅱ度滑脱5例,Ⅲ度滑脱1例。7例出现假性椎间盘膨出征,硬膜囊向前移行。MIP也能全部显示所有病例的峡部裂,但是对软组织观察不如MPR。高密度VRT仅发现峡部裂23例39处。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后MPR、MIP及VRT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够全方位评价腰椎峡部裂的形态变化,为临床提供与峡部裂有关的更多更详细的影像信息,MPR是最有价值的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6.
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肠梗阻的部位、程度及原因 ,有无闭袢性肠梗阻及肠缺血、肠绞窄对肠梗阻的治疗有指导意义。肠梗阻通过腹部平片只有 5 0 %~ 6 0 % [1] 可以确诊 ,且常不能确定肠梗阻的部位和程度。近年来 ,文献报道CT对肠梗阻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很高 ,而且能显示梗阻的部位、程度及原因 ,并能对闭袢性和绞窄性肠梗阻作出诊断 ,本文将对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综述如下。1 检查方法CT检查时机最好选择在胃肠减压之前进行 ,这有利于正确判断梗阻的部位和程度。疑有肠梗阻的病人在CT扫描前 30~ 12 0min口服 2 %的含碘造影…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D—dimer在粘连性肠梗阻发生肠绞窄时的水平变化及对肠绞窄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61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术前D—dimer水平,并比较单纯性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患者血浆D—dimer水平及阳性率(D—dimer〉0.3mg/L为阳性)。结果:肠绞窄患者血浆D-dimer水平及阳性率都较单纯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明显增高(P〈0.05)。结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血浆D—dimer〉0.3mg/L时,可提示肠绞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结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自1990 年2 月至1999 年1 月治疗的10 8 例结肠梗阻病例。结果 此组病例中,慢性不全梗阻80 例(74-1% ) ,急性完全梗阻28 例(25-9% );慢性不全梗阻中有79 例(98-8% )为结肠癌引起,急性完全性肠梗阻中结肠癌13 例,占46- 4% ,肠扭转和肠套叠占50 % 。手术切除率93-5 % ,死亡率7.4 % 。结论 结肠梗阻绝大多数为慢性不全肠梗阻,且多因结肠癌引起,在急性完全性肠梗阻病例中,1/2 为结肠癌引起;结肠癌、肠扭转、肠套叠是急性完全性结肠梗阻的主要原因。结肠切除术是解除结肠梗阻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9.
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和监测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急腹症。单纯性肠梗阻的诊断、处理比较容易,预后良好。伴有肠壁循环障碍的绞窄性肠梗阻,若延误诊断未能及时处理,将会导致肠坏死、肠穿孔、腹膜炎、中毒性休克、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的严重后果。有报道机械性肠梗阻发生肠绞窄可达66.7%,其中有41%并发肠坏死,因此,严密监测肠梗阻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肠绞窄的临床征象、早期诊断和处理绞窄性肠梗阻,避免肠坏死、穿孔,减少并发症具有特殊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平扫在非肿瘤性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和上级合作医院进行CT检查并具有手术证实的非肿瘤性肠梗阻患者10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行CT平扫、X线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手术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CT平扫对非肿瘤性肠梗阻诊断符合率为96.0%、梗阻部位诊断符合率98.0%,明显高于80.0%、81.0%,P0.05。CT平扫对非肿瘤性肠梗阻病因(粘连性肠梗阻、肠结石、腹内疝、肠扭转、肠套叠)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X线诊断,P0.05。结论非肿瘤性肠梗阻应用CT检查可快速、准确进行定性、定位诊断,同时还可准确显示病因,从而可指导临床合理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粘连性小肠梗阻(aSBO)发生肠绞窄的相关预测因素,并探讨手术治疗对aSBO复发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胃结直肠外科收治的288例aSBO病人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肠绞窄发生的相关因素并随访比较aSBO病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后的复发率。结果 288例中绞窄性肠梗阻37例(12.9%),单纯性肠梗阻251例(87.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心率增快[>100次/min;OR(95%CI):4.14(1.31-13.07),P=0.015]、白细胞计数增高[>15×109/L;OR(95%CI):4.31(1.31-14.16),P=0.016]、腹部CT示肠系膜肿胀增厚[OR(95%CI):11.04(2.18-55.92),P=0.004]和CT示腹腔积液[OR(95%CI):28.36(9.85-81.66),P<0.01]是预测肠绞窄的独立因素。84例(29.2%)在随访期间出现肠梗阻复发,手术治疗组的复发率(21.3%,26/122)与非手术治疗组(34.9%,58/166)相比明显下降(P=0.01)。结论 心率增快、白细胞计数升高、腹部CT示肠系膜肿胀增厚和腹腔积液,可作为aSBO肠绞窄发生的预测因素,外科干预可降低aSBO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结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附10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结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自1990年2月至1999年1月治疗的108例结肠梗阻病例。结果 此组病例中.慢性不全梗阻80例(74.1%),急性完全梗阻28例(25.9%);慢性不全梗阻中有79例(98.8%)为结肠癌引起.急性完全性肠梗阻中结肠癌13例,占46.4%.肠扭转和肠套叠占50%。手术切除率93.5%.死亡率7.4%.结论 结肠梗阻绝大多数为慢性不全肠梗阻,且多因结肠癌引起,在急性完全性肠梗阻病例中,1/2为结肠癌引起;结肠癌、肠扭转、肠套叠是急性完全性结肠梗阻的主要原因。结肠切除术是解除结肠梗阻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3.
64层CT阴性法胰胆管成像技术在胆道梗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64层CT阴性法胰胆管成像(N-CTCP)对胆道梗阻部位、范围、性质的诊断价值。方法2005年10月至2006年3月对临床诊断为梗阻性黄疸的14例病人行64层CT腹部增强扫描后进行表面阴影(SSD)、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曲面平展(CPR)、最大密度投影(MIP)、间接最小密度投影(IminIP),以及SSD+VR、MPR/曲面平展+MIP、thin—slab+MIP/VR重建。对该技术在判断胆道梗阻平面、梗阻性质以及胆管显示能力方面进行评价。结果N—CTCP图像质量优良。在细小胆管显示能力上,N-CTCP的MinIP重建逊于MRCP,但N-CTCP的SSD+VR重建效果与MRCP相当。对梗阻性质的诊断准确率N-CTCP为100%(14/14)。结论N-CTCP成像操作简单、快速。且较MRCP经济,可三维地显示胰胆管解剖结构及其周边器官、血管情况。其图像质量、显示细小胆管能力和对梗阻的诊断价值接近MRCP,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曲面重组技术对输尿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曲面重组(CPR)尿路成像技术的优势及其在输尿管梗阻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1例输尿管梗阻患者均行腹、盆部MSCT容积扫描,获层厚层距10mm原始横断面图像,采用1.25mm的层厚层间距重建轴面源像并传输至AW4.0工作站。运用reformat软件进行尿路多平面重组(MPR),获得冠、矢及任意斜位尿路图像,再沿尿路走行划曲线进行CPR尿路成像。经手术病理证实,评价CPR对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结果:31例CPR尿路成像成功率100%,图像清晰,均清楚显示与输尿梗阻相关的尿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结论:CPR技术可全面直观地跟踪显示尿路全程,对诊断与鉴别诊断输尿管梗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非绞窄性肠梗阻的手术时机。方法将收治的78例单纯非绞窄性肠梗阻患者先行短期保守治疗。观察其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如短期(24—48h)不缓解则行手术治疗。结果78例缓解51例,改手术治疗27例,术中发现肠绞窄11例,3例肠段坏死,术后48h内死亡1例。结论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大多数经保守治疗而缓解,但仍有部分患者可发展为绞窄性肠梗阻,所以,对所有肠梗阻病人均应做好术前准备,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row spiral CT,MDCT)及三维重建技术对成人肠套叠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经手术和临床随访证实的21例肠套叠患者,其中平扫3例,增强扫描18例.将原始图像采用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并将患者的图像分为原始图像组和原始图像加MPR图像组.由2位从事腹部放射诊断的医师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影像资料,记录2组图像对肠套叠诊断的准确率和医生的信心指数,包括诊断、定位、发现原因、是否有血运障碍及肠梗阻,2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 原始图像组和原始图像加MPR图像组图像对肠套叠的诊断、定位、发现原因、是否有血运障碍及肠梗阻指标的准确率分别为90.5%(19/21)比100%(21/21)、81.0%(17/21)比95.2%(20/21)、85.7%(18/21)比90.5%(19/21)、90.9%(10/11)比90.9%(10/11)和100%(11/11)比100%(11/11),2组之间各指标的准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肠套叠的诊断、定位和发现原因方面,原始图像加MPR图像组医生信心指数大于原始图像组(5.00比4.24、4.76比4.29和4.29比3.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CT对肠套叠的诊断、定位、寻找引起肠套叠原因、评价套叠肠管的血运状态等方面有重要价值;与单纯轴位图像相比,轴位图像结合三维重建图像能提高医生的诊断信心.  相似文献   

17.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肠内容物不能顺利向远端运行而产生的一组临床症候群,称为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临床上常根据其发病原因将其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以及血运性肠梗阻。此外,还可根据梗阻时是否伴有肠管血运障碍分为单纯性和绞窄(缺血)性肠梗阻;根据梗阻部位分为高位小肠梗阻、低位小肠梗阻和结肠梗阻;根据梗阻程度分为部分性(不完全性)和完全性肠梗阻;根据发病急缓分为急性肠梗阻和慢性肠梗阻。如果肠管的两端均受压导致的肠梗阻则称为闭袢性肠梗阻,此类肠梗阻肠腔内压力升高明显,肠管高度膨胀,易引起肠壁…  相似文献   

18.
老年癌性结直肠梗阻诊治体会——附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癌性结、直肠梗阻的诊治方法。方法 分析58例老年癌性完全性结、直肠梗阻的临床表现.腹部X线检查、B超、CT、钡灌肠和腹腔穿刺等检查.以及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和血清乳酸脱氢酶的测定,对老年癌性结、直肠梗阻可能出现的绞窄性肠梗咀作出早期诊断.全面评估老年患各脏器功能后,早期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58例患中有55例行手术治疗。从入院至手术时间3小时至5天。术中诊断13例为绞窄性肠梗殂,其中5例术前做出诊断,符合率38%。55例手术患术后发生并发症34例,死亡5例,病死率9%.其中绞窄性肠梗阻死亡3例。结论 对于老年癌性结、直肠梗阻.能够早期并准确地认识到绞窄性肠梗阻的发生.对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梗阻仍然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约占20%,其发生率仅次于急性阑尾炎。肠梗阻后部分病人可能发生肠绞窄坏死,最终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甚至发生生命危险。据报道,机械性肠梗阻发生绞窄和肠坏死的分别为66.7%和41%。因此,如何尽快明确梗阻原因、早期发现绞窄性肠梗阻的表现,尽快采取有效措施、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是关系到肠梗阻最终结局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0.
肠梗阻病因分析--附7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机械性肠梗阻的现代病因谱。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77 ~1997 年收治并确诊的肠梗阻病例。结果 20 年间我院共收治768 例肠梗阻,病因明确652 例(84 .9% ) ,原因不明116 例(15-1% ) 。机械性肠梗阻622 例(95-4 %) ,麻痹性肠梗阻30 例(4.6 % )。机械性肠梗阻中,位居前五位的是粘连性246 例(39-5% ) ,肿瘤性195 例(31-4% ) ,其中结、直肠癌133 例(21-4 %) ,嵌顿性腹股沟疝24 例(3-9% ) ,肠结石21 例(3-4% ),肠扭转16 例(2-6% ),肠套叠16 例(2-6% ) ,肠或腹腔结核16 例(2-6% ) 。结论 近20 年广东地区肠梗阻病因排位与西方国家接近,但明显不同于我国60~70 年代,肠粘连和恶性肿瘤已是机械性肠梗阻最主要的原因。其次是嵌顿性腹股沟疝,肠结石,肠扭转,肠套叠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