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尿酸血症及痛风动物模型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研究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形成机制及防治途径,提供一个近于人类尿酸代谢的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兹就近年来高尿酸血症及痛风动物模型作一综述。参考文献19篇。  相似文献   

2.
痛风属于中医"痹症",是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血尿酸增高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高尿酸血症、痛风性肾病、痛风性关节炎等,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动物模型的建立和选择对于阐明痛风发病机制、寻找有效防治药物至关重要。通过不同方法诱导而成的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主要有直接补充尿酸或尿酸前体法诱导模型、氧嗪酸钾诱导高尿酸血症模型、真菌产物诱导高尿酸血症模型和药物诱导高尿酸血症模型。文章对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借助代谢组学Pathway分析方法,比较动物模型组与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者代谢通路的异同,为进一步研究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相关代谢通路及发病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痛风是一种由嘌呤代谢紊乱,产生过多尿酸及尿酸排泄减少并在体内蓄积沉淀所致的一组代谢性疾病。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动物模型、慢性痛风模型—痛风性结囊肿模型及高尿酸血症的动物模型对痛风性关节炎模型进行研究。认为目前常见的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模型在时效性、稳定性和代谢途径方面还存在不足,尚无理想的动物模型问世。  相似文献   

4.
该文宗旨为中医药治疗痛风病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方法。基于痛风病的临床病症特点,分析目前常用的痛风动物模型,探讨现有痛风动物模型与临床病症的吻合情况及应用前景。目前对痛风的研究主要采用高尿酸血症模型、痛风性急性关节炎模型、痛风性肾病模型3类模型方法,痛风病的造模方法较多,但缺少能反映痛风病临床病症特点、体现痛风病中医病因的动物模型复制,与临床病症仍存在一定差距。该文总结了高尿酸血症模型、痛风性急性关节炎模型、痛风性肾病模型3类模型的特点及造模方法,比对临床相关症状及标准,对现有动物模型与临床病症的吻合情况进行分析探讨,进而提出相应动物模型的评价及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5.
痛风合剂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临床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痛风(Gout)是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异质性疾病。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病的发病基础。其临床特点为特征性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痛风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高尿酸血症及由此引起的痛风症是当今世界中老年男性常见病。目前,国内尚无一个较理想的接近于人类尿酸代谢的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制备方法,本研究拟采用增加大鼠嘌呤代谢动物的方法,以腺嘌呤(Adenine)为造模剂制备较为稳定的实验性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为研究高尿酸血症治疗方法提供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6.
体内血清尿酸浓度长期过高时,可诱发痛风并引起一系列代谢性疾病。近20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发病率不断增高。降低血清尿酸水平是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防治的首要方法,但目前临床应用的降尿酸西药均具有较严重的毒副作用。降尿酸中草药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安全有效,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应用及开发不同筛选方法从这些中草药中寻找高效、安全的药效物质已成为高尿酸血症及痛风防治药物研究的热点。本文对降尿酸中草药提取物、提取物部位及活性单体成分等药效物质筛选方法进行了综述,发现降尿酸药效物质筛选方法主要有体内法和体外法,体内法主要应用于筛选药材提取物降尿酸活性与机制,体外方法多用于单体活性成分筛选且以黄嘌呤氧化酶(XOD)抑制剂筛选为主,分子对接联用同源建模及亲和超滤联用液质联用(AUF-LC-MS)技术已成为促尿酸排泄成分及XOD抑制剂筛选的新趋势,而体外细胞模型将为促尿酸排泄药中草药药效物质筛选开辟新途径。综述为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中草药药药效物质筛选及药物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的构建是研究痛风发病机制和进行抗痛风药物研制的实验基础。目前制备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主要是给动物饲喂、注射嘌呤或尿酸,同时抑制尿酸的排泄,也可通过使模型动物的尿酸酶活性受抑或失活,减少尿酸分解来提高血尿酸浓度。部分学者选用与人类一样缺乏尿酸酶的禽类作为模型动物也取得了较好的升高血尿酸的效果。本文综述了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本文主要探讨痛风的发病机制及动物模型选择上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并且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相关文献归纳了瘀血在痛风的高尿酸血症期、急性发作期、慢性期的致病机理及相关临床、动物研究,提示瘀血是痛风的主要病因.因此,在高尿酸血症期、痛风急性发作期、痛风慢性期,活血化瘀药物均贯彻其治疗始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自拟痛风方及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痛风高尿酸血症的可行性。方法:本次选择对象为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时间在2017年12月-2018年8月之间,根据电脑随机分配的原则将128例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包括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64例),分别行常规治疗;自拟痛风方及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对比其两组临床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临床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13%,与对照组相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拟痛风方及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痛风高尿酸血症的可行性较高,且具有极高安全性,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6):226-230
尿酸排泄需要依赖上皮细胞的转运体,尿酸转运体的异常会导致高尿酸血症的发生。中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研究逐步受到关注,并取得显著进展,近年来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萆薢、土茯苓、车前草等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具有降尿酸的作用,此外临床上一些中药复方也常用于防治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中药降尿酸机制主要是通过调控尿酸转运体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本文主要从中药有效成分及组分、单味中药、中药复方三个层次对中药调控尿酸转运体研究进行综述,为中医药防治高尿酸血症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综述传统医药在防治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依据近年来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传统医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多靶点防治痛风和高尿酸血症,通过减轻疼痛、COX、LOX及一系列的介导产物、抑制尿酸盐结晶的沉积的影响及抑制XO活性,促进尿酸排泄来防治高尿酸血症来阐明的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正>痛风性关节炎系指嘌呤代谢紊乱,导致高尿酸血症,由于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附近的软组织,造成局部组织的损伤,出现红肿热痛的炎症表现。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1]西药治疗毒副作用大,复发率高,不能阻滞疾病进程,临床限制。而中医中药对降低血尿酸,消除痛  相似文献   

14.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并累及肾脏。西药如秋水仙碱、别嘌呤醇、丙磺舒、消炎痛对……  相似文献   

15.
<正>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高尿酸血症是其主要特点,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人体内尿酸有外源性和内源性两个来源,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内源性代谢紊乱较外源性更为重要,高尿酸血症仅一部分发展为临床痛风。我国痛风的发病率约为0.34%~2.84%,较以前明显升高,可能与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有关。饮食治疗和护理是痛风治疗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解国华  周乃玉 《北京中医》2002,21(2):122-126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并累及肾脏。西药如秋水仙碱、别嘌呤醇、丙磺舒、消炎痛对……  相似文献   

17.
现代研究认为高尿酸血症者在未发生痛风时即已开始了早期肾损害。从《内经》"治未病"思想来看,高尿酸血症乃为"痛风之微",或为"痛风之未病状态",其病之本,因脾虚肾虚,三焦气化不利;病之标,乃痰湿浊毒,阻遏经络气机,重者流注于关节,为本虚标实之证。背俞穴针罐疗法是在临床中发现并经过实践证实了的对脏腑功能具有较好调理作用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本文对运用背俞穴针罐疗法防治高尿酸血症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青年高尿酸血症的综合防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综合防治青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青年高尿酸血症105例,分为痛风定组52例,口服痛风定胶囊3粒,一天3次,疗程4周;综合防治组53例,在口服痛风定胶囊基础上均给予适时饮食指导和生活调理,疗程4周。结果:综合防治组降尿酸总有效率为83.02%,而痛风定组降尿酸总有效率为59.62%,两组总有效率间的差别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综合防治对青年高尿酸血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且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19.
痛风是指由于体内嘌呤代谢紊乱致使血尿酸异常升高而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发作不仅侵犯骨关节,甚至会累及肾脏等组织器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从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关系可见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病变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阶段。作者通过文献调研,总结归纳了近年来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建立的不同方法。  相似文献   

20.
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代谢性疾病,难治愈,易反复发作.其临床特点是高尿酸血症、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肾石病.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提示痛风的患病率正在逐渐上升,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致残性疾病[1].为研究痛风的诊断治疗,学者们在不断探索一种与人类痛风的发病特点接近,科学、合理、稳定持久的动物模型,取得了一定进展.收集目前有关痛风动物模型的构造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