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朱新焰  孙信梅  杜春华  丛琨  石亚娜  张智慧  王家金  钱均祥  季鹏章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0,(1):61-64,I0013,I0014,I0015,I0016,I0017
目的对滇黄精及其习用药材轮叶黄精进行多糖组织化学和含量测定研究,明确两种药材多糖的积累和分布特征,比较两者多糖含量的差异,为滇黄精及其习用品资源的挖掘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徒手切片法制作两种药材不同器官的横切片,利用组织化学定位方法对多糖进行定位分析。以醇提法提取根茎多糖,采用蒽酮-硫酸为显色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在两种药材不同的器官及组织中,多糖主要分布在根、根茎的皮层薄壁细胞、黏液细胞、维管束及其鞘细胞中;茎的维管束和纤维束环中;叶肉细胞及叶脉维管束中。根茎多糖分布最多,其次是叶片,根和茎中分布则较少。两种药材多糖含量差异不大,滇黄精多糖含量略高于轮叶黄精。结论组织化学定位和蒽酮-硫酸显色法适用于研究和分析黄精类药材多糖的分布和含量测定。民间习用轮叶黄精有一定的合理性,应加强对其化学成分、安全性及疗效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太白大黄中的大黄胆进行组织学研究,了解大黄胆的形成机理。方法形态观察和组织切片观察,并通过TCL和荧光反应测试其化学成分。结果大黄胆为其木间木栓组织所致,使其根茎中生长根茎。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蓼科药用植物高山大黄进行显微及分子鉴定研究。方法:采用石蜡切片、粉末制片对高山大黄根及根茎的横切面组织结构和粉末特征进行显微研究,并采用mat K基因序列分析技术对高山大黄进行了分子鉴定研究。结果:高山大黄根横切面中皮层宽,薄壁细胞中可见草酸钙簇晶,木质部宽广,导管径向排列;根茎髓部宽广,无异形维管束存在;粉末中草酸钙簇晶多,棱角大多短钝,导管木质化,多网纹导管,淀粉粒小而多。高山大黄mat K序列全长1 524 bp,在基因上游106、218、222、365、522、615、711、759、801、852处存在十处碱基替换,且在950-955处存在CAAGAA6个碱基插入。结论:本研究获得了高山大黄比较全面的鉴定信息,上述显微特征可作为高山大黄显微鉴定依据,其mat K基因序列分析为高山大黄DNA条形码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包英华  白音  石海英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2):3026-3028
目的优化金钗石斛多糖组织化学定位方法,明确金钗石斛多糖的分布和积累特征。方法采用徒手切片和冰冻切片方法制作金钗石斛根、茎和叶片横切片,利用组织化学定位方法对金钗石斛多糖进行定位分析。结果徒手切片法比冰冻切片法更适用于金钗石斛多糖的组织化学定位研究,金钗石斛多糖主要分布在根的皮层薄壁细胞、茎的维管束周围薄壁细胞核叶片薄壁细胞内。多糖在茎内分布最多,其次是叶片,根中分布较少。结论组织化学定位方法是一种研究和分析金钗石斛多糖的快速简便的技术和方法,金钗石斛叶片的开发多糖潜力较大,应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5.
党参根的形态发生及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丹  刘文哲 《中草药》2009,40(2):289-292
目的 揭示党参根的发生发育规律及储藏物质和主要药用成分在根中的积累部位.方法 应用石蜡切片法研究党参根的形态发生,PAS反应和苏丹Ⅲ染色显示根中储藏物质,等量的5%香草醛-冰醋酸和高氯酸混合试剂对党参萜类及甾类物质显色.结果 党参根发育过程包括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4个阶段.党参根中存在大量乳汁管,在原生木质部导管出现时,韧皮部中已产生乳汁管细胞,而后一直与韧皮部分子相伴产生.党参根中积累了大量淀粉粒.萜类和甾类物质积累在根的薄壁细胞和乳汁管中.结论 党参根中大量薄壁细胞和乳汁管是储藏物质和主要药用成分的积累部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1、2、3年生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根、根茎、叶片中10种成分的含量及变化规律,为大黄质量评价和药材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大黄中各成分的含量;借助SPSS 24.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建立的HPLC分析体系线性范围良好(r20.997),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RSD均小于2%,加样回收率96.10%~107.10%。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同一部位中,没食子酸的含量逐年或次年下降(P0.05),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大黄素-8-O-葡萄糖苷、番泻苷B的含量逐年或第3年显著增加(P0.05);根中大黄酚-8-O-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含量次序为3年生1年生2年生、1年生3年生2年生(P0.05),二者在根茎及叶片中逐年或第3年增加(P0.05);根或根茎儿茶素含量随年份增加,叶片中降低。同一年限内,除大黄素甲醚、大黄酚-8-O-葡萄糖苷外,根或根茎其他8种成分的含量显著高于叶片(P0.05);根中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8-O-葡萄糖苷、没食子酸、儿茶素的含量高于根茎(P0.05)或与之相当;2年生大黄酚-8-O-葡萄糖苷根茎中含量高于根中(P0.05);2、3年生大黄番泻苷B的含量在根、根茎、叶片依次显著降低(P0.05),芦荟大黄素的含量依次为根茎根叶片(P0.05)。结论基于HPLC分析的药用大黄10种成分在不同年限、不同部位样品中差异积累;同一部位样品中多数成分含量随生长年限延长而增加;同一年份的根或根茎中多数成分含量高于叶片;3年生大黄根及根茎中成分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大黄为蓼料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及根茎,性寒昧苦,其主要成分有蒽醌类,大黄多糖,大黄鞣质等。其被认为在治疗脓毒症、MODS等方面有明显效果,脓毒症是由感染因素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全球每年发病高达1800000例次,  相似文献   

8.
目的揭示紫花大叶柴胡Bupleurum longiradiatum Turcz.var.porphyranthum Shan et Y.Li根、茎、叶的结构及与药效成分柴胡皂苷和黄酮类物质的积累关系。方法采用植物解剖学、组织化学以及植物化学方法对紫花大叶柴胡根、茎、叶的解剖结构、柴胡皂苷和黄酮类物质的分布以及含有量进行研究,并探讨其结构与主要成分积累关系。结果紫花大叶柴胡根由内到外主要由初生木质部、次生木质部、维管形成层、次生韧皮部、中柱鞘组织及周皮组成,在中柱鞘位置还分布有由3~30个分泌细胞组成的大小不等的分泌道;茎主要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组成,在紧贴韧皮部外方和髓周围还分布有分泌道;叶由表皮、叶肉组织和叶脉维管束组成,在紧贴韧皮部以及木质部上方分别分布有分泌道和纤维束;根茎过渡区兼有根和茎的结构特点。组化定位表明柴胡皂苷和黄酮类物质主要分布于根的周皮、中柱鞘组织、次生韧皮部、维管形成层以及次生木质部薄壁细胞、茎的表皮、皮层、韧皮部薄壁细胞、叶的表皮、叶肉组织及叶脉韧皮部中。植化结果表明,紫花大叶柴胡根茎叶中柴胡总皂苷含有量较高,分别为0.68%、0.15%和0.99%,总黄酮的含有量分别为0.61%、0.09%和0.85%。结论紫花大叶柴胡营养器官中均分布有柴胡皂苷和黄酮类物质;其中根和叶中柴胡总皂苷和总黄酮的含有量均较高,具有非常好的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植物体对于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和积累具有非常精准的空间调控网络,次生代谢产物因为其特定的生物学功能和同有的细胞毒性而积累在特定的部位,催化其形成的酶类也特异地分布在不同的器官、组织、细胞及细胞器中,阐述了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功能与其空间特异性分布之间的关系,进而对植物次生代谢相关酶与次生代谢产物空间特异性分布之闸的关系,以及次生代谢途径相关酶类的器官、细胞及亚细胞定位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毛脉酸模根茎、根头部、根中部、根尖部、剩余根的大黄素和大黄酚含量的时空分布规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根中各个部位的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结果该植物中的两种生物活性成分表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大黄素的含量波动范围为0.01%~0.3%,而大黄酚含量在0.05%~0.9%之间变化。但它们在空间上无显著差异。结论该研究为寻找毛脉酸模的最佳采收期及最佳药用部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1.
首次从植物裂叶星果草中分离得到三各结晶,经化学及光谱分析鉴定它们为季铵型水溶性生物碱,即药根碱,非洲防已碱及木兰碱。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研究凹叶厚朴MagnoliaofficinalisRehd.etils.Subsp.biloba(Rehd.etwils.)Law的细胞悬浮培养。方法以凹叶厚朴茎段诱导的愈伤组织为材料,应用L9(34)正交设计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凹叶厚朴悬浮细胞生长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初始接种量、蔗糖浓度、pH值对凹叶厚朴悬浮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植物生长调节剂6-BA是影响凹叶厚朴悬浮细胞生长的主要因素;最佳初始接种量为8ml;最佳蔗糖浓度为30g/L;最佳pH值为6.5时。结论初步建立了适合凹叶厚朴悬浮细胞培养的体系。  相似文献   

14.
闽产厚朴的质量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报道了闽产厚朴中有效成分厚朴酚、和厚朴酚的积聚动态与其树龄、树径、生长部位的关系,为厚朴的采收、质量控制、临床使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白龙须中挥发性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白龙须挥发性成分的化学组成.方法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龙须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离并分析鉴定其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 共鉴定出51个化合物,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85.05%.结论 其中含量较高的组分有:反-11-十六烯酸(25.45%),2-己基-1-癸醇(17.40%),胆甾醇(16.31%),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3.61%),邻苯二甲酸单异辛酯(3.40%),顺-9-十八碳烯酸(2.12%),2-烯丙基-1,4-二甲氧基-3-乙烯基氧甲基苯(2.00%),水杨醛(1.46%),反,反-9,12-十八碳二烯酸(1.15%),共9种物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藏药樱草杜鹃(Rhododendron primulaeflorum Bur.et Franch.)的嫩枝和嫩叶中的酚类成分。方法 利用色谱方法分离和纯化化合物,并通过光谱方法及理化性质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樱草杜鹃中分离得到8个酚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annabichromeorcinic acid(1)、苔色酸甲酯(2)、苔色酸(3)、苔黑酚-O-β-D-吡喃葡萄糖苷(4)、2,6-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5)、lyoniside(6)、4,6-二羟基-2-O-(β-D-吡喃葡萄糖苷)苯乙酮(7)、3,5-二羟基-4-O-(β-D-吡喃葡萄糖苷)苯乙酮(8)。结论 除化合物2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以温郁金和桂郁金的红外光谱为聚类分析对象,研究红外光谱结合(Soft independent modeling of classanalogy,SIMCA)聚类分析法对温郁金和桂郁金进行识别与分类的可行性。方法 以4000~650 cm-1范围内的红外光谱为对象,通过基线补偿(Offset)和散射校正(MSC)等预处理后,采用SIMCA聚类分析法建立识别模型。结果 所建模型对温郁金和桂郁金的识别率分别达到 97 %和 98 %,拒绝率均为100 %。对所建模型测试结果正确。结论 该方法可实现对温郁金和桂郁金的快速鉴别。  相似文献   

18.
滇紫草、新疆紫草和露蕊滇紫草提取物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三种滇产紫草属药物抑菌、抗炎、止血作用。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耳廓肿胀法和止血时间测定法进行研究。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滇紫草、新疆紫草和露蕊滇紫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均有抑制作用。三药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有对抗作用,可明显缩短小鼠的出血时间。  相似文献   

19.
三叶青不同洗脱组分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三叶青乙醇提取物不同洗脱组分的抗氧化活性差异。方法:三叶青用70%乙醇回流提取得到三叶青乙醇提取物,上D-101大孔树脂,分别用不同浓度的乙醇进行洗脱,得到不同洗脱物TDG-W、TDG-30%、TDG-50%、TDG-70%、TDG-90%。比较不同洗脱物的总黄酮、总多酚含量并采用DPPH法、FRAP法和ORAC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作为阳性对照。结果:TDG-W、TDG-30%、TDG-50%、TDG-70%、TDG-90%中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分别为2.69%、33.25%、61.12%、40.54%、4.12%和0.62%、3.48%、5.07%、4.35%、2.70%。其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还原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均随总黄酮和总多酚浓度的增加而上升;5种洗脱物的抗氧化能力与所含总黄酮和总多酚的量有一定相关性。结论:三叶青不同洗脱组分均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对体外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黔北凹叶厚朴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控制和评价黔北凹叶厚朴的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4.6mm×200mm)柱;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94nm;以厚朴酚为参照物,对黔北10批不同产地厚朴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结果建立黔北厚朴的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标定了8个共有峰,10批厚朴的相似度在0.921~0.983。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专属性地研究厚朴的指纹图谱,为有效地控制黔北凹叶厚朴的内在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