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的原因,并提出护理方法。方法共选择我院于2012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85例,分析低血压的发生原因。结果低血压的发生率为2.88%,原因包括血容量减少、透析液因素、疾病因素及药物因素等。结论合理设计透析方案、低血压紧急护理、病情观察及心理护理等措施可有效预防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原因,对其进行临床分析,并根据情况确定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促进患者恢复健康。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该院进行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30例,分期给予患者血液透析,并在进行血液透析的过程中,给予患者护理干预,降低患者发生低血压的概率。结果该次研究中,血液透析总次数为3 256例次,其中,有756例次发生了低血压(23.2%),造成患者发生低血压的原因包括在进行透析时超滤量过高、患者耐受的最低体重即干体重设置不合理、患者的进食时间不合理及进食量太多、透析环境温度偏高、患者本身存在低血糖现象、患者贫血及有低蛋白血症。结论具有整体性规范性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行血液透析患者的康复有促进作用,能有效减少患者透析之后出现低血压的情况,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应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并发低血压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210例患者,在治疗中发生低血压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18 139例次患者发生低血压1 676次,发生率为9.24%。主要原因包括有效循环容量的减少、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及透析液因素、降压药等方面,所有患者经抢救治疗后均好转,无一例死亡。结论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控制超滤脱水量,制定合理的透析方案,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及治疗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等是预防血透并发低血压发生和保证透析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发现使用含醋酸盐的透析液进行高效血透时,低血压的发生率比使用含碳酸氢钠透析液者明显增高。产生低血压的原因,各家颇有争论。作者对5例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交替使用含醋酸盐及含碳酸氢钠的透析液进行血液透析,以比较两者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各患者在透析前、透析结束前及透析结束后30min 均测平均动脉压、平均右心房压、平均肺动脉压、肺动脉楔压、心率及心排出量,并由此计算出每次心搏出量、左心室搏出功及大循环阻力。对其中4例在透析前进行血浆容量测定。其它常规实验室检查包括肌酐、脲氮及动脉血气分析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的病因,探讨针对主要病因进行个体化透析治疗在降低低血压发生率中的重要性.方法 对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21例患者进行自身前后对照分析,前1个月收集低血压患者的病因资料,第2个月为调整分析期,运用柏拉图分析法结合鱼骨图解析,找出低血压主要病因,针对主要病因进行宣教及调整治疗方案;第3个月再次统计低血压发生率及具体病因,比较干预治疗前后低血压发生率及病因的变化.结果 低血压主要病因是脱水量/干体重>5%、糖尿病、透析过程中进餐、透析前不合理服用降压药物等,21例患者干预前后2个月共行血液透析534例次,干预后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下降,干预前后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7.7% (39/260)和3.3%(9/2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多出现在透析后3小时.结论 对不同患者寻找低血压病因,针对主要病因进行重点宣教及个体化透析,可明显降低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治疗过程中高血压的发病情况和治疗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2008年1月~2009年6月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发生透析中高血压(intradialytic hypertension,IDH)的临床资料,观察加强超滤脱水、调整降压药和改变透析液钙离子浓度等方法对IDH患者透析前后及透析中血压变化的影响. 结果:131例MHD患者中23例(17.5%)发生IDH,其中18例通过加强超滤脱水后,透析前收缩压、透析3h、透析4h平均动脉压(MAP)及透析后的收缩压、舒张压、MAP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IDH的发生率显著减低(P<0.01).2例患者改用钙离子浓度为1.25 mmol/L的透析液透析后血清钙离子浓度较调整前下降,透析前、后的血压较前降低,同时未再发生IDH.另3例患者通过调整降压药剂量和种类使透析前、后血压和IDH得到控制. 结论:容量超负荷可能是MHD患者发生IDH的主要原因,通过增加超滤、调整透析液钙离子浓度和服降压药有助控制IDH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衰竭患者血镁与低血压事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中血镁与低血压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172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透析方案为每周3次,每次4 h.分别于透析0、1、2、3、4 h测血镁、血钙、血钾,同时测量血压,对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事件者及时适当补充25%硫酸镁.结果 透析过程中随时间延长,血镁、血钾逐渐降低,血钙逐渐升高(P均<0.01).共发生低血压事件245例次,发生率7.99%;血镁与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成正相关(r分别为0.638、0.679、0.699,P均<0.01);大部分发生低血压事件患者补充25%硫酸镁后血压恢复性上升.结论 血液透析过程中血镁下降是低血压事件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墨玺霞 《内科》2012,7(6):621-622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最佳替代疗法之一,透析过程中约有20%~50%患者出现低血压,且常伴有明显的低血压症状,特别是老年人,若不及时抢救会导致心脏停搏n’。为预防低血压及意外的发生,笔者对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的原因及处理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钠浓度透析液对糖尿病肾衰竭维持血透患者的影响,寻求糖尿病肾衰竭维持血透患者的个体化透析处方,减少透析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血液透析室糖尿病肾衰竭维持血透患者30例,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分别用135mmol/L、140mmol/L及145mmol/L钠浓度的透析液透析8周,观察不同钠浓度下透析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并对透析指标进行评估。结果:(1)使用140mmol/L钠浓度的透析液可以显著降低低血压和肌痉挛的发生,透析效果较好。(2)使用140mmol/L钠浓度的透析液不增加口渴及高血压等副作用。结论:对糖尿病肾衰竭维持血透的患者使用较高钠浓度的透析处方可以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是简便提高透析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 老年人的心血管功能已有不同程度的减低,在透析过程中易出现急性心血管并发症,作者总结50例老年人维持性血透中出现典型心绞痛5例,均为男性患者,其中一例73岁患者在透析中突发心前区剧痛,低血压,经ECG诊断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转CCU监护一个月,治愈后继续维持血透,5例心绞痛患者经B超、ECG均揭示不同程度左室肥厚及/或心肌劳损,其中2例有高血压及贫血,透析时出现心绞痛原因是由于短时间内血液进入体循环,使有效循环血量下降,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致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塞,此外长期血液透析后因贫血、高血压及糖负荷增加,长期使用醋酸盐透析液等因素可促进动脉硬化,因此对老年病人并有冠状动脉硬化者,透析放血不宜过快,透析液负压开始为0,逐渐加大,要避免一开始大量超滤,超滤量要控制在体重的3%以内,透析过程应有心脏监测,注意心电变化,及早纠正低血压倾向,观察糖耐量和血清胰岛素含量,并注意饮食管理和除去透析液中的醋酸盐,改用碳酸氢钠透析.  相似文献   

11.
韩敏  王俐 《山东医药》2004,44(32):60-60
血压降低是血液透析中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指透析时平均动脉压比透析前下降30mmHg以上,或者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主要原因为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血浆渗透压下降、植物神经病变、透析膜生物相容性差、透析液成分及温度不合适、透析过程中进餐、营养不良及贫血、服用降压药或镇静药。2003年5月~2004年5月,我们共为71例患者行血液透析2865次,其中256次发生透析低血压,发生率占8.9%。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治疗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桂霞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12):1741-1742
透析低血压是血液透析中常见的急性并发症。本文将老年组与非老年组血液透析的低血压发生率进行了比较,并对血液透析的低血压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糖尿病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时血压及血糖值的变化。方法根据随机性原则要求,从该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尿毒症患者中抽取40例作为临床观察与研究的对象,对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后,对其实施血液透析治疗,并根据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期间的临床反应,对其血压以及血糖值检测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据此研究糖尿病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时血压及血糖的监测变化。结果糖尿病尿毒症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血压、血糖值有所下降,随着血液透析时间的不断延长,血压、血糖值进一步降低,透析治疗3 h后有些患者甚至出现低血压症状,因而要控制好透析时间;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后的1 h左右,血糖值下降最明显,进食后则血糖值开始逐步上升。实践研究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糖尿病尿毒症患者的血压及血糖值有所降低,要合理安排透析时间、透析频率,防止发生低血压;合理应用降糖药物,防止发生低血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枸橼酸碳酸氢盐透析液与普通碳酸氢盐透析液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血压的影响。方法: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0例,分别使用枸橼酸碳酸氢盐透析液和普通碳酸氢盐透析液进行透析,第一组患者使用普通碳酸氢盐透析液治疗4周后切换为枸橼酸碳酸氢盐透析液治疗4周。第二组患者直接切换为枸橼酸碳酸氢盐透析液治疗4周后再次切换成普通碳酸氢盐透析液治疗4周。记录透析前后及透析过程中的实验室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使用枸橼酸碳酸氢盐透析液的患者透析过程中患者的平均收缩压明显低于普通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时(P0.01),平均动脉压(MAP)较普通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时降低(P0.05);枸橼酸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时患者透析中高血压的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使用普通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时(20%,P0.01)。(2)使用不同透析液透析时患者透析前血清总钙离子与离子钙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枸橼酸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时患者透析后血清总钙离子和离子钙水平明显著低于普通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时(P0.01)。普通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时患者透后血清总钙离子及离子钙水平较透前显著升高(P0.01),使用枸橼酸碳酸氢盐透析时患者仅出现透后血清离子钙水平下降(P0.01),而透析前、后血清总钙离子水平无明显改变。(3)不同透析液透析前、后BUN均无统计学差异。虽然枸橼酸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时患者尿素清除指数(Kt/V)要略高于普通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时,但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低血压、低钙血症及抽搐等不良反应。结论:应用枸橼酸碳酸氢盐透析液治疗的患者透析中血压的控制明显优于普通碳酸氢盐透析液。其血压控制佳、高血压发生率低,无严重低血压、抽搐以及碱中毒等不良反应。透析后离子钙浓度减低,但并未发生明显低钙血症。证实了其在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序贯钠透析在预防透析低血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序贯钠透析对透析低血压的预防作用。方法 :对连续 4次血透中发生透析低血压≥ 2次的 16例应用序贯钠透析干预共 92次 ,观察血液透析中的血压变化和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 ,干预前次透析液钠浓度均为 14 0mmol/L ,序贯钠透析起始钠浓度为 15 0mmol/L ,逐渐降至 138mmol/L。结果 :应用序贯钠透析后 ,透析中最低血压、透析后和透析中的平均收缩压的升高显著 ,大于 10mmHg(P <0 .0 1) ,临床症状几乎完全消失 ,未发现患者有任何不耐受情况。结论 :应用序贯钠透析能够非常有效地预防透析低血压的发生 ,使透析过程更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一般情况,分析透析前血清钠浓度与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血清钙浓度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一般情况,根据患者透析前血清钠浓度将患者分为低钠组和正常钠组,比较两组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血清钙浓度的差异。结果透析患者男女比例为1.21∶1;平均年龄(64.34±14.16)岁,多集中在60~80岁(49.2%);平均始透年龄(64.32±14.16)岁,多集中在60~80岁(45.32%);透析年限5年者占32.81%,透析年限10年者占7.8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原发病前三名依次为糖尿病、原发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者;血清钠浓度达标率84.37%,血清钾浓度达标率89.84%,血清钙浓度达标率60.94%,血清磷浓度达标率57.81%。发生过透析中低血压的患者数达45.31%。低钠组与正常钠组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及血清钙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中心血液透析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年龄集中在60~80岁;最常见的原发病是糖尿病。发生过透析中低血压的患者占45.31%,低钠血症与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无关。血清钠浓度与血清钙浓度无关。  相似文献   

17.
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血压是血液透析过程中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为20~30%[1],直接影响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存活率.现对我院血液净化科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进行血液透析出现低血压的62例慢性肾衰患者分析,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对糖尿病透析患者使用含糖透析液后低血糖和低血压的变化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9月—2016年8月收治的3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前3个月对患者使用无糖透析液,在后3个月对患者使用含糖透析液,研究使用的含糖透析液的浓度为5.5 mmol/L,然后对所有患者前后3个月透析低血糖与低血压的影响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并观察各种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对糖尿病透析患者使用含糖透析液,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为1.72%,低血压的发生率为4.74%,显著低于使用无糖透析液的16.81%和1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白蛋白、血脂、血钾等代谢指标并没有出现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含糖透析液对糖尿病透析患者进行透析,能够有效降低透析低血糖和低血压发生的概率,同时也不会隐形患者的其他代谢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临床症状和低温血液透析联合左卡尼汀对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18例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使用低温血液透析联合左卡尼汀进行治疗;另选10例相同的病人作为对照组,仅使用低温血液透析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在透析时的低血压发生率、超滤量、透析中的最低收缩压和最低舒张压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透析前后的血压、血尿素氮浓度及血肌酐浓度均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使用低温血液透析联合左卡尼汀对透析相关性低血压进行治疗,能有效防止因低血压而补充血容量致容量负荷过多,避免因严重低血压终止透析对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预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低钙离子浓度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血压、血清钙离子(Ca2+)、内皮素(ET-1)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60例透析过程中血压升高的尿毒症患者,先后使用钙离子浓度为1.75 mmol/L(DCa1.75)和1.25mmol/L(DCa1.25)的透析液进行血液透析,监测透析前后血压、血Ca2+、ET-1的变化.结果 透析过程中血压升高的尿毒症患者应用DCa1.75的透析液,透析后的血压、血Ca2+、ET-1比透析前以及使用DCa1.25的透析液透析后血压、血Ca2+、ET-1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应用低钙透析液能够避免高钙透析液导致的血液透析过程中血压升高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