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初中生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流行病学效果及抗体水平。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选择9 123名初中生,分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组(3 726人)和对照组(5 397人),随访观察一个流行周期(6个月),比较两组流感样病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季节性流感病例的发生率及接种前后阳性率和阳转率。结果接种组与对照组除甲型H1N1流感发病密度(接种组:0/1 000人年,对照组:2.22/1 000人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121),其他流感相关疾病(流感样病例、乙型流感、流感病毒核酸阳性)发病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管是接种组还是对照组,不同住宿情况(住校和走读)流感样病例发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接种组中,季节性流感接种对乙型流感和流感病毒核酸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流感症状史对甲型H1N1、乙型流感和流感病毒核酸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疫苗接种前与接种后1个月比较,流感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与阳性率都增高(P<0.05)。结论初中生大规模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能有效预防甲型H1N1流感,其免疫及保护效果良好,住校生较走读生更易发生流感样病例,疫苗接种可能不存在交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合肥市蜀山区居民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状况和免疫水平,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蜀山区8个街道及1个乡镇选取772人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居民年龄、性别、职业等相关信息,采集血液标本提取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清,应用红细胞血凝抑制试验检测病毒抗体.结果 本次调查蜀山区居民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性率为39.25% (303/772);5个年龄组0~5岁,6~15岁,16 ~24岁,25~59岁,60岁及以上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1.11%、70.99%、49.04%、28.16%、13.89%;按特定人群比较,学生抗体阳性率(74.29%)高于散居或幼托儿童(31.25%)、教师(33.33%)、医护人员(33.86%)、离退人员(18.32%)以及其他人群(18.18%);按有无甲型H1N1流感疫苗免疫史进行统计,接种组与未接种组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5.66%、24.18%.蜀山区未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人群的隐性感染率为24.64%;蜀山区城区与城乡结合部(井岗镇街道、南岗镇)的居民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2.81%、58.16%,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41,P<0.001);本次选取的772人中,在2009年5月~2010年1月期间曾患流感样症状病例、普通感冒病例、健康人群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4.15%、33.00%、39.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99,P=0.050).结论 合肥市蜀山区居民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阳性率在不同年龄段、不同人群、不同地区、是否曾有流感样症状、是否有甲型H1N1流感疫苗免疫史等方面均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广州市城区人群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状况,了解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广州市5大城区采集不同年龄的、没有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人群血清样本。采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血清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结果本次共调查1 326人,检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阳性300例,阳性率为22.6%。不同年龄组人群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清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5~14和15~24岁年龄组的阳性率最高,分别为32.9%(138/420)和31.6%(81/256)。300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清抗体阳性者中,有96例(占32.0%)没有出现过流感样症状。结论学龄人群和年轻人群是广州市甲型H1N1流感病毒最大的感染群体。在感染人群里,有一定比例的人是没有出现流感样症状的。  相似文献   

4.
2009年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引起了广泛重视,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流行、降低死亡率和病死率的最有效方法[1],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人群甲型H1N1抗体水平变化趋势,初步评估甲型H1N1流感裂解疫苗的免疫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2009年11月、12月、2010年2月,在江苏省随机选择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人群(免疫人群),连续采集同一批人群(共281人)免疫前、免疫后1个月及3个月的血清标本(排除季节性流感疫苗接种者和接种前1个月内有流感样症状者);连续采集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发病时间为2009年10月15日至11月15日,经RT-PCR检测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1])同一组病例发病2周内(107例)、发病后1个月(77例)及3个月(52例)的血清标本(排除甲型H1N1流感疫苗和季节性流感疫苗接种者),选择同时期自然人群作为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西安市区不同人群中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及时了解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选取市内两个区,选定5个年龄组的1500人为调查对象,采用国家统一的调查表进行调查并采血.国家疾控中心统一用血凝抑制方法对血清标本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检测,抗体效价1:40判为阳性.[结果]实际共调查1508人,其中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性率为29.38%,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25.29,6~15与16~24岁组抗体阳性率最高.男性人群抗体阳性率高于女性(χ2=6.90,P<0.05).接种甲流疫苗后人群抗体阳性率为62.90%,明显高于未接种疫苗人群的22.78%(χ2=168.01,P<0.001).[结论]我市人群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水平不到30%,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可显著提高人群的保护率.接种疫苗对于防控可能造成新的暴发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仍然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健康人群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评价甲型H1N1流感疫苗免疫效果,为卫生部门制定预防控制措施和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顺义区12个乡街的5岁以上健康人群(202名)采集免疫前静脉血检测抗体,评估健康人群抗体水平;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各年龄组随机选取部分人群做免疫后抗体水平检测,评估疫苗免疫效果。结果 202份血清标本中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阳性率46.53%(94/202),与北京市人群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倒数(GMRT)为32.78。不同性别人群之间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之间抗体水平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29岁、10~14岁组抗体水平阳性率高。50名评估对象免疫前抗体阳性率50%(25/50),免疫后抗体阳性率94%(47/50),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转率80%(30/50)。免疫前阴性和阳性评估对象之间抗体阳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评估对象总体抗体滴度呈6倍增高,各年龄组免疫前、后抗体GMRT的变化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29岁、60岁以上组滴度升高倍数最低。结论顺义区甲型H1N1流感实际感染数高于北京市甲型H1N1流感平均感染水平。疫苗接种使目标人群达到了形成该样本人群免疫屏障的要求,提示在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之际接种疫苗是控制疫情的必要手段。免疫前抗体水平、年龄是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转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西安市区健康人群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状况以及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水平,为预防和控制疫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西安市内两个区,划分5个年龄组,每次至少选1500人为调查对象,采用国家统一的调查表进行调查并采血。国家疾控中心统一用血凝抑制方法对血清标本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检测,抗体效价1︰40判断为阳性。结果 3次共调查4495人,合计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性率为29.28%,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3.70。6~15与16~24岁组抗体阳性率最高。男性人群抗体阳性率高于女性(χ2=4.78,P﹤0.05)。接种甲流疫苗后人群抗体阳性率为58.84%,明显高于未接种疫苗人群的26.99%(χ2=286.11,P﹤0.001)。结论该市健康人群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水平不到30%,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可提高人群的保护率。  相似文献   

8.
任丽娟  胡静  庄丽  付琳  曾正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10):2486-2487,2490
目的:了解贵州省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高峰后期人群感染水平及流行趋势。方法:于2010年1月4日-2010年3月29日共4次在贵阳市随机抽取医院门诊患者、血液中心志愿者,利用血凝抑制(HI)方法进行血清标本甲型H1N1流感抗体检测。结果:4次调查的人群抗体阳性率依次为27.17%、14.99%、23.65%、12.59%。不同时间段之间抗体阳性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别之间抗体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个年龄组中6岁~17岁组抗体阳性率除第2次调查时略低于0岁~5岁组,其余3次均为最高。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人群抗体阳性率为48%,高于非接种者的18.75%。结论:贵阳市人群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较低,仍需加强防控,及时接种流感疫苗是获得保护性抗体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时间分布特征和检测抽样人群血凝抗体水平,拟合人群实际感染和免疫状况.方法 对陕西省的甲型H1N1流感全部、重症和死亡病例进行时间分布描述,并在流行高峰后第2、4个月,对9 006名分层整群抽样人群进行甲型H1N1流感血凝抗体检测.结果 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经过了输入期、国内流行期、快速放大期、危重病例出现期和流行高峰后期等5个流行过程;流行高峰后,甲型H1N1流感血凝抗体阳性率大城市高于中小城镇和农村,男性高于女性,6~17岁中小学年龄段人群阳性率最高,60岁~人群最低,人群隐性感染率23.40%:感冒对甲型H1N1流感抗体形成的超额贡献率为4.87%;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净阳转率为25.10%,在1:20以上各滴度中,接种组抗体形成率高于非接种组0.75~1.52倍.结论 甲型H1N1流感流行经历了5期过程,人群隐性感染率23.40%,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净阳转率为25.10%.  相似文献   

10.
石平  钱燕华  何恩奇  缪小兰  邵洁  施超 《职业与健康》2012,28(10):1242-1244
目的调查流感样病例(ILI)和无锡市一般人群中甲型H1N1流感疫苗及季节性流感疫苗的接种情况,评估疫苗接种后对人群的保护效果。方法以无锡市2家哨点医院为基础,采集流感样病例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病例作为病例组,共1 529人,同时按照"病例"的电话信息,随机产生电话号码选择、年龄匹配的一般人群作为对照组,共380人。结果病例组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率为6.1%(94/1 529),对照组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率为12.1%(46/3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型H1N1流感病例中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比例为12.5%(3/24),门诊检测阴性的ILI病例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比例为6.1%(78/1 273),"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因素的OR值为0.457(P=0.201);以电话调查一般人群(330例)作为对照组,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比例为13.3%(44/330),OR值为1.077(P=0.908)。结论该次调查说明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对预防流感样病例有一定效果,但由于样本量较少,24种方法病例对照分析均未得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长沙市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例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湖南省长沙市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描述甲型H1N1流感在湖南省长沙市的流行过程,评价长沙市有效再生率的变化,为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湖南省长沙市2009年诊断的5439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包括病例的年龄、性别、职业分布等。采用Matlab软件编程计算长沙市有效再生率R(t)的变化。对长沙市5439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地域分布、各个区县的发病率情况等进行描述。结果长沙市甲型H1N1流感病例男性占59%,女性占41%;92.8%病例集中在0~20岁年龄段,11~20岁为最多,占总病例数的63.7%;从职业构成看,所有病例中,绝大多数为学生,占总病例数的90.4%;所有病例从发病到诊断平均(3±2)d;长沙市甲型H1N1流感高峰出现在2009年11月中旬;以9月1日、10月8日、11月19日为界限,长沙市甲型H1N1流感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10月8日-11月19日是长沙市甲型H1N1流感病例加速上升的高峰时段;有效再生率R(t)在9月1日学校开学和10月8日国庆长假结束后为最高;从甲型H1N1流感病例地域分布来看,长沙市五区三县一市均有病例出现,其中浏阳市病例最多,发病率最高约22.97/万,宁乡县病例数最少,发病率最低约1.26/万。结论长沙市甲型H1N1流感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学生占总病例的90.4%,学生是甲型H1N1流感的危险人群,应当注重学校等场所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采用常微分方程(ordinarydifferentialequation,ODE)模型模拟长沙市甲型H1N1流感抗体
水平。方法 根据甲型H1N1流感在人群中的传播及抗体消长特点,建立全人群及各年龄组人群抗体水平
变化趋势的ODE 模型,利用长沙市人口学资料、以及长沙市人群血清学横断面调查资料拟合模型参数,并
模拟长沙市人群的抗体水平变化趋势、以及抗体水平低于人群最低免疫屏障的具体时间。结果 大流行结
束后疫苗接种者抗体水平高于未接种者,但前者的抗体消失速度高于后者,两者抗体水平分别在2010 年
12月和2013年1月开始接近人群最低免疫屏障。在疫苗接种人群中,抗体消失速度最快的是“≥60 岁”
年龄组,最慢的是“0~5岁”年龄组,而“6~15岁”、“16~24岁”、“25~59岁”3个年龄组人群抗体水
平消失速度较为接近。在未接种疫苗人群中,抗体消失速度最快的是“6~15 岁” 年龄组,其次是“16~
24岁”、“0~5岁”、“≥60岁”年龄组,最慢的是“25~59岁” 年龄组。长沙市流感监测数据显示,2013
年1月开始甲型H1N1流感成为优势毒株,并在1~4月份发生4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和1起流感样
病例暴发疫情,这与模型预测结果相似。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ODE 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长沙市甲型H1N1
流感抗体水平变化特点。疫苗接种获得的免疫屏障维持时间比自然感染短。不同年龄组获得免疫屏障水平
不同、消减速度亦不同。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抗体;常微分方程模型;模拟
中图分类号:R1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4)03 0173 08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长沙市甲型H1N1流感病毒A/changsha/78/2009的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基因进行测序分析,以期了解该病毒的来源及变异情况。方法利用国家流感中心(CNIC)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NA基因测序引物和CEQTM8000 Genetic Analysis System对2009年长沙市甲型H1N1流感患者阳性鼻咽拭子标本(A/changsha/78/2009)进行测序,测序结果提交至GenBank并利用Lasergene和Mega5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氨基酸比对和进化树分析。结果 A/changsha/78/2009 NA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GQ463958.1,与瑞典斯德哥尔摩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离株A/Stockholm/37/2009(H1N1)核苷酸同源性为100%;进化树分析显示A/changsha/78/2009 NA基因属于欧亚猪流感分支,包含A/changsha/78/2009在内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A/swine/Spain/WVL6/1991(H1N1)亲缘关系近;A/chang-sha/78/2009与A/swine/Spain/WVL6/1991 NA基因均有7个潜在糖基化位点,A/changsha/78/2009 NA基因未发生H274Y位点突变。结论包含A/changsha/78/2009在内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NA基因可能来源于欧亚猪流感病毒,A/changsha/78/2009病毒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2010年长沙市甲流流行期间不同时点及人群甲型H1N1型流感血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2010年1月、3月、8月使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市5个区,按照0~、6~、16~、25~和60~岁5个年龄组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研究对象开展三次横断面调查,每次均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进行甲型H1N1流感血凝抑制试验。结果 5个年龄组人群中,6~岁组和16~岁组甲流血清抗体阳性率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下降趋势,以6~岁组的下降幅度较大,其抗体滴度几何均数(GMT)下降幅度也较大。6个职业组人群中,学生和医务人员组甲流血清抗体阳性率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下降趋势,学生组下降幅度较大。不同性别间血清抗体阳性率和GM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三次调查结果,接种甲流疫苗后,人群的甲流血清抗体阳性率达到55.53%,为未接种流感疫苗人群的2.15倍;抗体GMT达到44.62,为未接种甲流疫苗人群的3.74倍。结论 2010年长沙市甲流流行趋势趋于缓和,初步形成免疫屏障;学生和医务人员是感染甲流的高风险人群;接种甲流疫苗后人群有较高的抗体阳性率,但是抗体水平下降较快;接种甲流疫苗对人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应加强对60岁及以上人群甲流疫苗的接种和补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湖南省长沙市城乡居民关于甲型H1N1流感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长沙市城乡地区14-65岁常住居民1 294人进行人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资料、预防甲型H1N1流感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疫苗接种及对媒体需求等情况.结果 1 294人中,不知道甲型H1N1流感流行者占14.1%;对甲型H1N1流感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18.2%~88.6%,其中对感染甲流不一定会发热的知晓率最低(18.2%);农村居民的知晓率普遍低于城市和城镇居民;大流行期间外出戴口罩的比例为36.1%,就医戴口罩为39.3%;出现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后选择自己买药治疗者占47.8%;在公共场所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掩者为24.0%,在家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掩者为24.7%;既往从未接种过普通流感疫苗者占80.3%;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率为10.4%,未接种者中不愿意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占37.1%.结论 长沙市特别是农村地区居民对甲型H1N1流感及流感疫苗相关知识了解不足且不全面,个人防护意识差,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有利于加强流感防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珠海市斗门区人群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状况及抗体水平,探讨影响普通人群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阳性的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从斗门区2个镇选取480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液标本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抑制(HI)检测。结果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性人数为110人,阳性率为22.92%(110/480)。单因素和多因素二项Logistic分析均显示职业、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调查前曾患过感冒与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阳性有关。结论珠海市斗门区人群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水平不高。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是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樊毅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5):686-687
目的调查分析一起家庭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原因和特征,为今后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流感暴发家庭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患者咽拭子,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根据调查结果分析甲型H1N1流感家庭暴发疫情特征,讨论甲型H1N1流感的发病规律和流行因素。结果本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为一起家庭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4名家庭成员3人发病,其中1例死亡。结论本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主要是因家庭近距离密切接触传播引起,甲流H1N1病毒对某些患有基础性疾病的个体有较强的致病性,易感人群以青壮年为主,传染来源为社区感染后引入家庭,首发患者没有及时隔离治疗是造成家庭内暴发的主要原因。尽早发现与报告传染源,严格执行甲型H1N1流感患者居家隔离治疗措施,对于控制甲型H1N1流感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主动地预防控制疫情暴发流行,都是非常关键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甲型H1N1型流感疫情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湖南省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信息中2009年5月-2011年5月湖南省甲型H1N1流感个案信息、病原学信息和暴发疫情进行描述性研究,同时还对湖南省2010年三次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状况抽样调查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 2009年5月-2011年5月,湖南省共报告甲型H1N1流感病例12 789例,发病率为19.96/10万,其中9-12月为发病流行期,高发病地区以长沙(89.83/10万)、郴州(25.19/10万)和永州(21.85/10万)为主,年龄以6~14岁学龄儿童为主,共有6 374例,占49.84%,共计报告甲流流感暴发疫情930起,2009年从第45周起至第51周,甲型H1N1占流感阳性标本的比例维持在90%~100%的绝对优势。结论湖南省甲型H1N1流感病毒相对较为温和,幼儿园、学校中儿童和学生群体是甲流防控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湖北省2009年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甲型H1N1流感信息管理系统和疫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湖北省各市(州)报告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相关信息,采用Excel软件建立病例信息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9年全省共报告甲型H1N1确诊病例5527例,其中重症病例63例,死亡6例。疫情在全省17个市、州均有分布;9~12月报告病例数占总报告数的99.57%;主要发病年龄组为10岁~与15岁~年龄组;86%的病例为在校学生。结论通过采取科学防控措施,加强疫情监测,积极救治病人及对易感人群的保护,湖北省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其危害也降到最低程度,保障了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秩序。  相似文献   

20.
应用仿真模型模拟甲型H1N1流感的街道社区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可视化仿真模型对甲型H1N1流感在不同人口密度街道、社区的传播进行模拟仿真,探寻传播规律和特点,为采取合理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将全部人群按易感-感染-移出(SIR)模型划分为易感人群、感染人群和免疫人群,人群的年龄构成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基本情况设置,个体依据网络随机接触模型进行接触与运动,致死率与感染方式按照甲型H1N1流感医学描述进行设定.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感染率与社区街道人口密度有密切关系,疫情前期人口感染率增长速度较快,人口密度在50人/hm2以上的社区持续传播甲型H1N1流感的概率较大;对照组试验表明,在社区内接种疫苗可以有效地抑制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结论 :人口密度、是否接种疫苗是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