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扶阳方法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的应用,以期丰富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手段。方法:以扶阳理论为基础,结合彭江云教授应用扶阳法诊治强直性脊柱炎经验,参考各中医学者应用扶阳方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报告,从扶阳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理论依据、扶阳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应用两个方面分析。结果:彭江云教授认为"肾亏督寒"为本病关键病机,治疗以补肾强督为主要原则。经分析各中医学者文献报道及结合彭江云教授多年临床发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寒证更为多见,即使急性发作期以湿热瘀等实证表现为主,待缓解后亦常表现为寒证,临床采用扶阳方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显著。结论:扶阳理论指导强直性脊柱炎治疗具有参考价值,值得学习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从《金匮要略》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辨证论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金匮要略》的角度探讨了强直性脊柱炎的辨证论治,认为感受风寒湿热邪气是强直性脊柱炎的外在因素;肝肾不足,气血虚衰是强直性脊柱炎的内在因素;疼痛和运动障碍是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表现;祛除风寒湿邪是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治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强调补肾,还要注意辅以祛风湿热的治法。  相似文献   

3.
从《金匮要略》的角度探讨了强直性脊柱炎的辨证论治,认为感受风寒湿热邪气是强直性脊柱炎的外在因素;肝肾不足,气血虚衰是强直性脊柱炎的内在因素;疼痛和运动障碍是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表现;祛除风寒湿邪是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治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强调补肾,还要注意辅以祛风湿热的治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症状、督脉的循行、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论述了从督脉论治强直性脊柱炎的理论依据、治疗思路.发现在督脉实施灸法可有效改善强直性脊柱炎的僵硬、疼痛等症状,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清热强脊汤加减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方法将15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对照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采用洛索洛芬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清热强脊汤加减方治疗。采用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度评分(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score,ASDAS)评估患者的病情程度。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的水平。记录两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后腰背痛、晨僵持续时间、患者总体评价、外周关节疼痛、ASDAS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腰背痛、晨僵持续时间、患者总体评价、外周关节疼痛、ASD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后CRP、ESR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后的CRP、ES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强脊汤加减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确切,能延缓病情发展,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冯兴华教授从事中医风湿病临床医疗、科研、教学工作40余年,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方面疗效显著,享誉盛名。文章从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病机、治疗特点方面初步探析冯兴华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经验。总结分析得出:肾虚是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根本原因;风、寒、湿、热及瘀血乘虚侵袭人体,阻滞于经络、筋脉、骨节是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诱发因素,是标实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强直性脊柱炎(AS)是青壮年常见的免疫系统疾病,属于中医骨病范畴。通过研究玄府理论和经络学说,认为二者与强直性脊柱炎发病密切相关,玄府郁闭,经络痹阻是强直性脊柱炎的基本病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根据发病时期治则分别为开通玄府、祛邪通络、健脾益肾、祛痰湿瘀、补肝肾督、益气养血,恢复玄府和经络正常的生理功能。从“玄府-经络”角度指导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临床诊治,以期为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强直性脊柱炎病机与辨证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综述了近10年来强直性脊柱炎证侯与病机以及中药辨证治疗的临床研究现况,提出对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开展系统评价的必要性,为临床更有效利用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提供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应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应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l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关节功能显著改善。总有效率达92.5%。结论独活寄生汤能有效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临床症状和关节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现代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病因不明,主要累及脊柱及骶髂关节。本文对近十年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发现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方法多样,中医内治法、中医外治法、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法临床疗效均较为满意,且不良反应较少。进一步明确了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治疗方法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介绍强直性脊柱炎常用中医治法的应用情况,包括中药、针刺、艾灸、小针刀、中药熏蒸、锋针等各种治法的优势和缺陷,同时结合临床经验,阐述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体会。结论: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方法独特,效果明显,适宜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温针灸配合功能锻炼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艳红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0):1611-1611,1634
目的 观察温针灸配合功能锻炼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疗效.方法 将10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温针灸配合功能锻炼治疗,对照组单子功能锻炼治疗.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温针灸配合功能锻炼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分析岭南地理气候特征及岭南人脾虚体质,探讨脾虚体质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关系,以便从脾虚入手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做到未病先防,为临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提供参考及思路。  相似文献   

14.
浅析藤类药在强直性脊柱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繁多,虫类、藤类药物因其特性而备受关注,虫类已有诸多探讨。本文拟从藤类药物的药性功效出发,结合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治疗,探讨藤类药物在强直性脊柱炎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湖北省中医院推拿/康复医学科就诊的45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采用推拿治疗,10 d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推拿手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有效率达91.11%。结论:推拿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显著,尤其在改善疼痛、恢复功能方面,临床上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在隔药饼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过程中开展护理工作,评价强直性脊柱炎的护理工作的临床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在隔药饼灸治疗过程中,辅以健康教育、功能训练,强直性脊柱炎治疗的取得显著结果。结论:隔药饼灸可显著改善强直性脊柱炎的晨僵及疼痛评分,护理工作开展进一步增强了疗效。  相似文献   

17.
风湿正痛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慧  刘维  刘晓亚 《天津中医药》2007,24(4):292-293
[目的]观察风湿正痛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使用风湿正痛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0例,并以柳氮磺吡啶为对照组,观察3个月。[结果]风湿正痛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50.0%。治疗组在改善晨僵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风湿正痛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加味阳和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给予中药阳和汤加味口服,观察治疗8周前后患者症状、体征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分别在症状、体症等方面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阳和汤辅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近期疗效显著,可作为强直性脊柱炎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风湿免疫科常见病、难治病。西医治疗该病一般选用非甾体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等,但其临床治疗效果通常不尽人意。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上有丰富的用药经验和外治方法,笔者通过查阅近年我国少数民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整理,以期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促进民族医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选取的4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研究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组与单纯针刺对照组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治疗作用。对治疗前后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指标和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针刺配合刺络拔罐的方法对强直性脊柱炎进行治疗,可取得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