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评价其对老年冠心病无创性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42例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先后分别进行16排螺旋CT测定CACS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根据CAG结果分为冠心病组(29例)和无冠心病组(13例),并对两组CACS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和评价.结果 冠心病组CACS(中位数206.79分)明显高于无冠心病组(中位数8.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中三支病变CACS(中位数327.71分)高于双支病变及单支病变CACS(中位数分别为154.57、65.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CAG结果为金标准,CACS>400分时诊断冠心病阳性率为100.00%(12/12).CACS 11-400分时阳性率为88.24%(15/17).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CACS明显增高,螺旋CT测定CACS对预测冠心病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作为临床评价冠心病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评价其对老年冠心病无创性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42例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先后分别进行16排螺旋CT测定CACS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根据CAG结果分为冠心病组(29例)和无冠心病组(13例),并对两组CACS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和评价.结果 冠心病组CACS(中位数206.79分)明显高于无冠心病组(中位数8.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中三支病变CACS(中位数327.71分)高于双支病变及单支病变CACS(中位数分别为154.57、65.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CAG结果为金标准,CACS>400分时诊断冠心病阳性率为100.00%(12/12).CACS 11-400分时阳性率为88.24%(15/17).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CACS明显增高,螺旋CT测定CACS对预测冠心病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作为临床评价冠心病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评价其对老年冠心病无创性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42例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先后分别进行16排螺旋CT测定CACS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根据CAG结果分为冠心病组(29例)和无冠心病组(13例),并对两组CACS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和评价.结果 冠心病组CACS(中位数206.79分)明显高于无冠心病组(中位数8.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中三支病变CACS(中位数327.71分)高于双支病变及单支病变CACS(中位数分别为154.57、65.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CAG结果为金标准,CACS>400分时诊断冠心病阳性率为100.00%(12/12).CACS 11-400分时阳性率为88.24%(15/17).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CACS明显增高,螺旋CT测定CACS对预测冠心病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作为临床评价冠心病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评价其对老年冠心病无创性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42例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先后分别进行16排螺旋CT测定CACS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根据CAG结果分为冠心病组(29例)和无冠心病组(13例),并对两组CACS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和评价.结果 冠心病组CACS(中位数206.79分)明显高于无冠心病组(中位数8.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中三支病变CACS(中位数327.71分)高于双支病变及单支病变CACS(中位数分别为154.57、65.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CAG结果为金标准,CACS>400分时诊断冠心病阳性率为100.00%(12/12).CACS 11-400分时阳性率为88.24%(15/17).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CACS明显增高,螺旋CT测定CACS对预测冠心病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作为临床评价冠心病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评价其对老年冠心病无创性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42例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先后分别进行16排螺旋CT测定CACS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根据CAG结果分为冠心病组(29例)和无冠心病组(13例),并对两组CACS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和评价.结果 冠心病组CACS(中位数206.79分)明显高于无冠心病组(中位数8.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中三支病变CACS(中位数327.71分)高于双支病变及单支病变CACS(中位数分别为154.57、65.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CAG结果为金标准,CACS>400分时诊断冠心病阳性率为100.00%(12/12).CACS 11-400分时阳性率为88.24%(15/17).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CACS明显增高,螺旋CT测定CACS对预测冠心病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作为临床评价冠心病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评价其对老年冠心病无创性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42例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先后分别进行16排螺旋CT测定CACS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根据CAG结果分为冠心病组(29例)和无冠心病组(13例),并对两组CACS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和评价.结果 冠心病组CACS(中位数206.79分)明显高于无冠心病组(中位数8.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中三支病变CACS(中位数327.71分)高于双支病变及单支病变CACS(中位数分别为154.57、65.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CAG结果为金标准,CACS>400分时诊断冠心病阳性率为100.00%(12/12).CACS 11-400分时阳性率为88.24%(15/17).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CACS明显增高,螺旋CT测定CACS对预测冠心病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作为临床评价冠心病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评价其对老年冠心病无创性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42例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先后分别进行16排螺旋CT测定CACS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根据CAG结果分为冠心病组(29例)和无冠心病组(13例),并对两组CACS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和评价.结果 冠心病组CACS(中位数206.79分)明显高于无冠心病组(中位数8.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中三支病变CACS(中位数327.71分)高于双支病变及单支病变CACS(中位数分别为154.57、65.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CAG结果为金标准,CACS>400分时诊断冠心病阳性率为100.00%(12/12).CACS 11-400分时阳性率为88.24%(15/17).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CACS明显增高,螺旋CT测定CACS对预测冠心病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作为临床评价冠心病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和材料对6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心脏冠状动脉CT成像。男32例,女28例,年龄28 ̄76岁,平均54.8岁。所有患者进行了传统冠状动脉造影术做对照,分析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与冠状动脉造影相比,灵敏度为81.35%,特异度为96.43%。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是一种无创、简便的检查方法,显示有临床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很高,作为一项非创伤性技术,是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重要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98例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行冠脉造影(CAG)和冠状动脉血管CT(CTA)对患者冠脉主干及主要分支进行检查,记录两种检查各自的阳性、阴性结果。以CAG检查结果为标准,计算CTA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进行评价。结果两种检查均能较好地显示冠脉狭窄等病变情况,CTA检查的灵敏度为96.1%,特异度为78.0%,阳性预测值为94.3%,阴性预测值为84.2%。结论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较高,诊断灵敏度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冠状动脉病变的无创检查方法,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经胸放射治疗后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影像学及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58例,其中经胸放射治疗后的UAP患者28例(经胸放疗后组);普通UAP患者30例(普通心绞痛组).全部患者行冠状动脉多排螺旋CT(MSCT)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随访1年,测定两组患者脑钠尿肽(BNP)水平,观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经胸放疗后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普通心绞痛组比较,钙化病变、多支病变、血栓病变以及PCI术中夹层发生率明显升高,1年随访时BNP水平较普通心绞痛组高[(234.31±121.39)ng/L比(124.74±37.81)ng/L],室壁运动指数、新发心功能不全及再发心绞痛、再次血运重建的比例也较普通心绞痛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胸放射治疗后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以复杂病变为主,同时因放射性心肌及瓣膜损伤,使得该类患者远期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情况与冠脉造影及心电图ST-T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疑诊冠心病患者140例。在安静环境下行心电图检查,记录心电图ST段抬高或降低情况。螺旋CT扫描仪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记录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支数、硬化斑块性质。结果140例疑诊冠心病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阳性127例(90.71%),常规心电图ST-T改变阳性78例(55.71%);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ST-T改变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140例疑诊冠心病患者分为正常及轻度狭窄组(<50%)37例、中度狭窄组(50%-74%)62例、重度狭窄组(≥75%)41例。重度狭窄组患者常规心电图ST-T改变阳性率明显高于中度狭窄组、正常及轻度狭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常规心电图ST-T改变阳性率在冠状动脉不同病变支数组间比较差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心电图ST-T改变在判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无法用于判断轻中度狭窄,临床应用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64排螺旋冠状动脉(冠脉)CT与冠脉造影检查的结果并对比二者的优越性,从而比较二者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上的优越性.方法 选择71例老年冠心病及疑似冠心病的患者行冠脉CT与冠脉造影.结果 以常规冠脉造影为标准,64排螺旋冠脉CT诊断符合率为89.5%.结论 64排螺旋冠脉CT可以作为诊断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提高对冠心病患者并发肠缺血的认识,完善冠心病防治规则.方法 选择经临床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的4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观察组)与28例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肠系膜上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年龄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肠系膜上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47例中29例(61.7%)发现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对照组28例中有7例(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27例(57.4%),对照组有8例(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35例,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31例(88.6%);单支血管病变40例,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5例(12.5%)(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年龄越大,肠系膜上动脉患病概率越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肠系膜上动脉病变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提高对冠心病患者并发肠缺血的认识,完善冠心病防治规则.方法 选择经临床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的4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观察组)与28例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肠系膜上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年龄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肠系膜上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47例中29例(61.7%)发现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对照组28例中有7例(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27例(57.4%),对照组有8例(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35例,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31例(88.6%);单支血管病变40例,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5例(12.5%)(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年龄越大,肠系膜上动脉患病概率越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肠系膜上动脉病变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高对冠心病患者并发肠缺血的认识,完善冠心病防治规则.方法 选择经临床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的4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观察组)与28例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肠系膜上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年龄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肠系膜上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47例中29例(61.7%)发现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对照组28例中有7例(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27例(57.4%),对照组有8例(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35例,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31例(88.6%);单支血管病变40例,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5例(12.5%)(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年龄越大,肠系膜上动脉患病概率越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肠系膜上动脉病变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提高对冠心病患者并发肠缺血的认识,完善冠心病防治规则.方法 选择经临床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的4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观察组)与28例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肠系膜上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年龄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肠系膜上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47例中29例(61.7%)发现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对照组28例中有7例(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27例(57.4%),对照组有8例(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35例,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31例(88.6%);单支血管病变40例,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5例(12.5%)(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年龄越大,肠系膜上动脉患病概率越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肠系膜上动脉病变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提高对冠心病患者并发肠缺血的认识,完善冠心病防治规则.方法 选择经临床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的4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观察组)与28例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肠系膜上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年龄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肠系膜上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47例中29例(61.7%)发现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对照组28例中有7例(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27例(57.4%),对照组有8例(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35例,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31例(88.6%);单支血管病变40例,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5例(12.5%)(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年龄越大,肠系膜上动脉患病概率越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肠系膜上动脉病变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提高对冠心病患者并发肠缺血的认识,完善冠心病防治规则.方法 选择经临床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的4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观察组)与28例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肠系膜上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年龄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肠系膜上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47例中29例(61.7%)发现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对照组28例中有7例(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27例(57.4%),对照组有8例(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35例,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31例(88.6%);单支血管病变40例,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5例(12.5%)(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年龄越大,肠系膜上动脉患病概率越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肠系膜上动脉病变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提高对冠心病患者并发肠缺血的认识,完善冠心病防治规则.方法 选择经临床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的4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观察组)与28例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肠系膜上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年龄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肠系膜上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47例中29例(61.7%)发现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对照组28例中有7例(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27例(57.4%),对照组有8例(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35例,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31例(88.6%);单支血管病变40例,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5例(12.5%)(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年龄越大,肠系膜上动脉患病概率越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肠系膜上动脉病变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提高对冠心病患者并发肠缺血的认识,完善冠心病防治规则.方法 选择经临床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的4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观察组)与28例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肠系膜上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年龄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肠系膜上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47例中29例(61.7%)发现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对照组28例中有7例(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27例(57.4%),对照组有8例(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35例,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31例(88.6%);单支血管病变40例,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5例(12.5%)(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年龄越大,肠系膜上动脉患病概率越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肠系膜上动脉病变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