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观察急性葡萄膜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探讨其在急性葡萄膜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连续收集各类急性葡萄膜炎患者75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其急性期和治疗后恢复期血清IFN-γ、TNF-α和IL-6水平,并与同期收集的30例健康人血清IFN-γ、TNF-α和IL-6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葡萄膜炎患者急性期血清IFN-γ、 TNF-α和IL-6水平明显高于治疗恢复期和对照者(F=65.805、50.418、155.381,P=0.000),并且与其初诊时视力呈明显负相关(r=-0.656、-0.592、-0.653,P=0.000),3种细胞因子之间呈正相关(r=0.340、0.467、0.338,P<0.05)。结论 INF-γ、TNF-α和IL-6在急性葡萄膜炎患者血清中明显升高,治疗后均下降,表明这些细胞因子参与了葡萄膜炎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Th1、Th2亚群细胞因子在眼球穿通伤患者治疗前后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眼球穿通伤组30例(30只眼),并设立健康人对照组30例(30只眼)。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L-2、IFN-γ、IL-6、IL-10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 (1)治疗组受伤早期较对照组除IFN-γ降低外,其余均升高,其中IL-2、IL-6、IL-10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治疗前后检测的4种细胞因子水平均降低,其中IL-2、IL-6、IL-10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入院治疗后的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N)明显降低,视力改善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球穿通伤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Th1、Th2亚群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与疾病发生及病程进展有密切联系,并且经抗感染治疗后可降低Th1、Th2炎性因子的大量分泌和WBC、N的增殖,有利于降低自身免疫性交感性眼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FK506对过敏性结膜炎动物模型局部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的免疫调控机制。方法选取SPF级Balb/c鼠100只,腹腔注射卵白蛋白磷酸缓冲液(PBS)诱导动物模型。试验动物分设4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25只、地塞米松滴眼组(DXM组)25只、FK506滴眼组(FK506组)25只和阴性对照组(正常组)25只。动物模型诱导成功后第15天开始,地塞米松组和FK506组分别给予局部0.1%地塞米松滴眼液和0.1%FK506滴眼液,每天4次。结果模型组IL-4、IL-6、IL-10I、L-2、IL-12I、FN-γ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F=10.586,P=0.000),而且IL-4/IFN-γ、IL-6/IFN-γ、IL-10/IFN-γ比值也明显高于正常组(F=9.374,P=0.000)。DXM组IL-4、IL-6、IL-10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F=15.340,P=0.000)I,L-12水平上升(F=6.213,P=0.003)I,L-2和IFN-γ水平无明显变化(F=1.549,P=0.256)。FK506组IL-4、IL-6、IL-10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F=12.537,P=0.000)I,L-12水平上升(F=9.834,P=0.002)I,L-2和IFN-γ水平无明显变化(F=2.672,P=0.459)。FK506组IL-4、IL-6、IL-10水平较DXM组明显降低(F=10.017,P=0.001)I,L-12水平上升(F=7.829,P=0.004)I,L-2和IFN-γ水平无明显变化(F=0.853,P=0.297)。结论 FK506可促使过敏性结膜炎小鼠局部Th1/Th2淋巴细胞失衡向Th2方向漂移,而且效果其效果强于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FK506对过敏性结膜炎动物模型局部Th1/Th2免疫平衡的调控作用机制。方法:选取SPF级Balb/c鼠80只,腹腔注射卵白蛋白磷酸缓冲液(PBS)诱导动物模型。实验动物分设4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20只、地塞米松滴眼组(DM组)20只、FK506滴眼组(FK506组)20只和阴性对照组(正常组)20只。动物模型诱导成功后第15d开始,地塞米松组和FK506组分别给予局部1g/L地塞米松滴眼液和1g/LFK506滴眼液,4次/d。大鼠1眼标本用于组织学检测,对侧眼标本用于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模型组嗜酸性粒细胞及CD4+淋巴细胞强阳性率均为85%。DM组CD4+淋巴细胞强阳性率为50%,嗜酸性粒细胞强阳性率为40%。FK506组CD4+淋巴细胞强阳性率为30%,嗜酸性粒细胞强阳性率为40%。模型组IL-4,IL-6,IL-10,IL-2,IL-12和IFN-γ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F=11.278,P=0.000),而且IL-4/IFN-γ,IL-6/IFN-γ,IL-10/IFN-γ比值也明显高于正常组(F=8.965,P=0.000)。DM组IL-4,IL-6,IL-10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F=13.972,P=0.000),IL-12水平上升(F=6.408,P=0.002),IL-2和IFN-γ水平无明显变化(F=1.824,P=0.306)。FK506组IL-4,IL-6和IL-10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F=10.582,P=0.000),IL-12水平上升(F=9.643,P=0.001),IL-2和IFN-γ水平无明显变化(F=2.529,P=0.407)。FK506组IL-4,IL-6和IL-10水平较DM组明显降低(F=11.281,P=0.000),IL-12水平上升(F=8.634,P=0.003),IL-2和IFN-γ水平无明显变化(F=0.756,P=0.305)。结论:FK506对嗜酸性粒细胞及CD4+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地塞米松。FK506可促使过敏性结膜炎小鼠局部Th1/Th2淋巴细胞失衡向Th2方向漂移,而且其效果优于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5.
王红  刘云霞  彭晓燕  王寅琳 《眼科》2010,19(3):201-205
目的 探讨Behcet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C)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SOCS)表达以及SOCS在Behcet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设计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16例Behcet病患者及16例正常人.方法 取Behcet病患者和正常人的静脉血,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4、IL-12、IFN-γ的水平;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内SOCS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主要指标Behcet病患者和健康人之间IL-4、IL-12、IFN-γ、CIS、SOCSI、SOCS2、SOCS3、SOCS5含量.结果 IL-4、IL-12和IFN-γ在Behcet病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5).相对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含SH2结构的细胞因子诱导蛋白(cytokine in-ducible SH2 containing protein,CIS)、SOCS1、SOCS2、SOCS3、SOCS5 mRNA在Behcet病患者PBMC内的表达分别是正常对照组的0.42、1.19、1.31、0.64和1.16倍.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Behcet病患者的CIS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SOCSI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SOCS2在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SOCS3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SOCS5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Behcet病患者PBMC内SOCSI和SOCS5水平升高、CIS和SOCS3水平降低与Behcet病Th1型反应增强有关.SOCS5在Behcet病发生过程中可能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检测Th1/Th2细胞因子在小鼠真菌性角膜炎中的表达水平,探讨机体免疫在该病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应用角膜表层镜法建立Balb/c小鼠茄病镰刀菌性角膜炎模型,在感染后第1、3、5、7天,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炎特点;HE染色观察角膜病理变化;半定量RT-PCR和ELISA检测角膜中Thl细胞因子(IFN-γL-12)及Th2细胞因子(IL-4、IL-10)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半定量RT-PCR检测T-bet基因mRNA的表达;直线相关分析检测T-bet mRNA与IFN-比值的相关性. 结果角膜接种菌液后,早期角膜浸润混浊进行性加重,第5天后新生血管大量生长;HE染色可见第1、3天在角膜缘、角膜基质及前房中有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第5天后炎症细胞减少,角膜基质中纤维细胞逐渐增多;RT-PCR与ELISA检测结果表明,Thl细胞因子(IFN-γL-12)和Th2细胞因子(IL-4、IL-10)基因mRNA及蛋白在角膜接种菌液后均出现表达,且IFN-γL-12的表达显著强于IL-4、IL-10;IFN-γ/IL-4比值在第3天达最高值,而后逐渐降低;T-bet mRNA在第3天达最高值;T-bet mRNA的表达与IFN-γ/IL-4比值呈正相关(P<0.05). 结论在真菌性角膜炎中,Thl/Th2型免疫应答共同参与调节机体的抗真菌免疫,但以Th1型应答为主;角膜感染真菌后第3天机体的免疫力达最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交感性眼炎急性发作期患者房水和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眼科就诊的交感性眼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15例,前房穿刺取患者房水,同时取患者静脉血,收集血清标本。以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前血清标本和术中房水作对照。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交感性眼炎急性发作期患者及白内障患者房水及血清中IFN-γ(Th1细胞分泌因子)、IL-4(Th2细胞分泌因子)和IL-17(Th17细胞分泌因子)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交感性眼炎急性发作期患者的房水IFN-γ水平与血清中IFN-γ的水平相比明显升高,分别为(148.1±57.9)pg/mL、(6.5±5.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房水IL-4水平与血清中IL-4的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别为(2.3±3.5)pg/mL、(8.9±5.0)pg/mL,交感性眼炎患者房水中IL-4水平明显低于血清;房水IL-17水平和血清 IL-17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别为(48.3±21.6)pg/mL、(6.5±9.6)pg/mL,房水中IL-17水平明显高于血清。交感性眼炎急性发作期患者房水和血清IFN-γ水平与对照组房水和血清IFN-γ水平相比均明显升高(P〈0.01,P〈0.05);交感性眼炎患者房水和血清IL-4水平与对照组房水和血清IL-4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5);对照组房水和血清 IL-17水平均未测出。结论 交感性眼炎患者眼部炎症的发病主要是与Th1和Th17细胞分泌因子IFN-γ和IL-17有关,对于炎症的防治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邹文军  武志峰  项晓丽  孙松  张洁 《眼科研究》2012,30(12):1118-1121
背景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阳性急性葡萄膜炎是非感染性葡萄膜炎常见的类型之一,Th17细胞是在人类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而Th17细胞与HLA—B27阳性急性前葡萄膜炎的关系鲜见报道。目的研究HLA—B27相关性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Thl、Th2、Th17)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收集2011年1—10月于无锡第二医院眼科就诊的HLA—B27阳性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22例,并收集性别和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6名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受检者外周血中Thl、Th2、Th17细胞的表达比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外周血中c反应蛋白(CRP)质量分数,并对患者的病情程度进行评分,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对患者外周血中Thl、Th2、Th17细胞比例与病情严重程度评分或CRP质量分数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LA—B27阳性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中-γ干扰素(IFN-γ)CD4+Thl细胞比例、CD4+白细胞介素-17(IL-17)+Th17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3.11±9.69)%VS.(16.00±4.26)%,P=0.041;(3.96±2.92)%VS.(1.68±0.60)%,P=0.002],而CD4+IL4+Th2细胞比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33±0.36)%VS.(0.56±O.34)%,P=0.122]。患者外周血Thl细胞比例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及CRP质量分数均无明显相关性(r=0.197,P=0.500;r=0.253,P=0.383);Th2细胞比例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及CRP质量分数均无明显相关性(r=0.068,P=0.817;r=0.439,P=0.116);Th17细胞比例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0.805,P=0.001),与患者CRP质量分数无显著相关性(r=0.226,P=0.436)。结论HLA—B27阳性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中CD4+T细胞内IFN-γ和IL-17细胞呈高表达,且Th17细胞比例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提示Th1细胞和Th17细胞共同参与了急性前葡萄膜炎的发病过程,可能以Th17细胞发挥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oretinitis,EAU)大鼠血清以及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辅助T细胞1/辅助T细胞2(helper T cell 1/helper T cell2,Th1/Th2)类细胞因子水平。方法用Fmoc法合成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R16多肽片段,联合免疫佐剂诱导EAU动物模型。在EAU高峰期取大鼠血清,分离脾细胞,培养后取上清液,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以及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h1类细胞因子(interferon-γ,IFN-γ、interleukin-2,IL-2)和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结果EAU组大鼠血清中IFN-1和IL-2的浓度分别为(33.8±5.2)μg/L,(52.5±7.9)μg/L,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6.2±1.4)μg/L,(3.7±0.8)μg/L和弗氏完全佐剂对照组[(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9.2±1.9)μg/L,(5.1±1.1)μg/L](P〈0.05);而IL-4、IL-10的浓度与空白对照组和CF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AU组大鼠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IL-2的浓度分别为(1105.3±197.5)μg/L,(45.0±16.2)μg/L,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5.24±1.7)μg/L,(4.1±1.3)μg/L和CFA组(25.14±5.9)μg/L,(5.1±1.9)μg/L(P〈0.01),IL4、IL-10的浓度与空白对照组和CF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FA组大鼠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1的浓度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IL-2、IL-4、IL-10的浓度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EAU高峰期,Th1类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升高,提示EAU是Th1细胞诱导的疾病(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8,8:280-28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口服免疫耐受预防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AU)过程中血清以及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Th1类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2和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表达水平。方法 Lewis大鼠72只随机分为EAU组、口服视网膜S抗原10、100μg组和1、10 mg组、对照组,每组各12只大鼠。其中,EAU组用视网膜S抗原50μg和弗氏完全佐剂免疫诱导EAU模型,口服10、100 μg组和1、10 mg组,分别插管喂饲视网膜S抗原10、100 μg,1、10 mg和1 mg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混合液1 ml,隔日1次,共7次,然后按上述方法诱导EAU;对照组插管喂饲磷酸盐缓冲液和1 mg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混合液1 ml,隔日1次,共7次,然后诱导EAU。观察每组大鼠眼部EAU的临床表现。在EAU高峰期取大鼠眼球,进行病理分级。同时取大鼠血清,分离脾细胞,培养后取上清液,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以及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IL-2、IL-4和IL-10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 100μg、1 mg组血清中Th1类细胞因子IFN-γ、IL-2浓度降低,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的浓度增高,与EAU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1.9, 68.8, 35.7,7.5,P<0.01);10 μg、10 mg组血清中Th1、Th2类细胞因子与EAU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EAU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100 μg、1 mg组大鼠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h1类细胞因子IFN-γ和IL-2的浓度降低,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的浓度增高,与EAU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7.1,15.6,33.1,167.7, P<0.01);10 μg、10 mg组大鼠脾细胞培养上清液血清中Th1、Th2类细胞因子与EAU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口服免疫耐受预防EAU过程中,Th1类细胞因子IFN-γ和IL-2的表达降低,而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的表达增高。口服过高或过低剂量抗原不能预防EAU,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也无明显改变。提示细胞因子在口服免疫耐受预防EAU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前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细胞因子的性质,旨在探讨前葡萄膜炎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取20例HLA-B27相关前葡萄膜炎患者、20例小柳原田患者外周血和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反应(ELISA)检测患者外周血IFN-γ,IL-4和IL-10的含量。结果:两组患者外周血IFN-γ的含量较正常人显著增高(P<0.05),且小柳原田患者外周血中IFN-γ含量显著高于HLA-B27相关前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中IFN-γ含量(P<0.05)。结论:前葡萄膜炎发病机制可能和对自身抗原诱发的Th1型免疫反应过强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龙胆泻肝汤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itis,EAU)大鼠关键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Lewis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EAU组(18只)和LXT组(18只).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结合蛋白(interphotoreceptor retinoid-binding protein,IRBP)免疫EAU组和LXT组大鼠,对照组大鼠注射等量不含IRBP的乳化液.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ELISA方法检测血液、淋巴结和脾脏中IFN-γ、IL-17、TNF-α和IL-10细胞因子在EAU大鼠体内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 LXT组大鼠全血中IFN-γ mRNA表达在第8天虽然高于对照组(P=0.000),但已显著低于EAU组(P=0.000);LXT组IL-17 mRNA在第12天达峰值,显著低于EAU组(P=0.000),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TNF-α mRNA仅在第12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但低于EAU组(p=0.000);IL-10 mRNA表达在第16天高于EAU组(P =0.042).LXT组大鼠淋巴结和脾脏中IFN-y、IL-17和TNF-α mRNA表达在第12天显著低于EAU组(均为P =0.000);LXT组淋巴结中IL-10 mRNA表达在第8天开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在整个炎症期均维持在较高水平;LXT组脾脏IL-10 mRNA表达在第12天达峰值,且高于对照组和EAU组(均为P=0.000).LXT组大鼠血清中IFN-y、IL-17和TNF-α蛋白表达水平在第12天和第16天均低于EAU组(均为P<0.05);EAU组和LXT组血清中IL-10蛋白表达在第12天均高于对照组(均为P <0.05),第16天达峰值,但LXT组IL-10蛋白含量更高.结论 龙胆泻肝汤通过抑制IFN-γ、IL-17和TNF-oα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发挥其抗炎作用,促进IL-10的表达,加速自身免疫炎症的恢复.龙胆泻肝汤可通过多种途径在EAU的治疗中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中Th1、Th2型细胞因子平衡偏离与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发病、活动性及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的关系.方法 选取TAO患者52例,按CAS评分标准将其分为活动期29例(CAS≥4)和非活动期23例(CAS<4).其中活动期患者中有22例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另外选取初诊Graves病患者15例及正常对照15例,收集上述人静脉血,行激素冲击治疗的患者于冲击前后各抽血1次.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IL-4浓度,ELISA法检测IFN γ浓度.比较活动期与非活动期TAO组、GD组以及正常对照组血清上述指标的变化;评价糖皮质激素治疗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 ①TAO及GD患者血清中IL-4、IFNγ浓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②活动期TAO与非活动期TAO相比血清中IL-4、IFN7浓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活动期IL-4/IFN γ比值较非活动期降低,有统计学差异.③22例激素冲击治疗患者中15例有效(CAS减少≥2),7例无效(CAS减少<2),有效组治疗后血清中IFN γ浓度明显较治疗前降低,IL-4/IFNγ比值增高,而无效组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Th1/Th2在一定程度可以作为TAO活动性判断指标之一,活动期TAO Th2/Th1比值下降,非活动期无明显变化.在一定程度还可以作为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的判断指标之一,有效者Th2/Th1比值上升,向Th2偏移,无效者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4.
魏捷  蒋华 《眼科研究》2012,(2):121-126
背景免疫排斥反应是导致角膜移植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器官培养法保存角膜可以逐渐降低植片的免疫原性,有利于减轻排斥反应。但目前对于器官培养法保存角膜植片行角膜移植术后确切的免疫排斥机制研究较少。目的探讨器官培养法保存大鼠角膜植片行角膜移植后,部分Thl/Th2细胞因子和T细胞亚群在眼局部和/或全身的表达变化。方法以36只Wistar大鼠为供体,72只SD大鼠为受体,行穿透角膜移植术。受体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器官培养植片组和新鲜植片组,每组36只;另选6只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术后裂隙灯下观察植片存活时间和排斥情况,ELISA法检测房水中自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1(IFN-1)、IL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质量浓度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植片内CD25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植片内TNF-dmRNA、IFN-1mRNA、IL4mRNA和CD25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28亚群的表达。结果器官培养植片组的术后植片存活时间达13.78d,长于新鲜植片组的10.5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945,P=0.000)。术后6、13、24d时,两手术组房水中IL-2、IFN-1、IL-4和TNF-α的质量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于13d时达最高水平,新鲜植片组质量浓度最高(F=324.891、416.416、240.661、364.533,P=0.000)。术后13d时,植片内CD25表达较弱,两组间区别不明显;新鲜植片组中TNF-dmRNA和IFN-1mRNA的表达强于器官培养植片组(t=2.464,P=0.039;t=5.438,P=0.001),两组IL4mRNA和CD25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82,P=0.457;t=0.712,P=0.497),正常角膜则无表达;3组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28亚群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0.489,P=0.000),两手术组显著升高,但器官培养植片组水平低于新鲜植片组(P=0.016)。结论Thl/Th2因子平衡调节机制和CD28亚群可能在器官培养法保存角膜植片行角膜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