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1792只近视眼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后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正近视术后10年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在本院接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正近视术后10年的患者39例77眼进行裸眼视力?屈光度和最佳矫正视力及角膜厚度和Orbscan的检查?被随访眼按屈光度数分为2组:≤-6.0 D组和>6.0 D组,同时采用本院近期手术的近视眼患者的术前检查资料设为对照组?结果:术后10年组裸眼视力≥1.0的低?高度数组分别为63%,42%;<1.0分别为27%,58%;最佳矫正视力≥1.0的分别为98%,72%(P ≤ 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0年Orbscan提供的前?后表面的Diff值及3 mm?5 mm的Irreg及角膜厚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 < 0.01);术后10年组平均角膜厚度高于理论计算值,说明角膜基质值切削后有一定的增殖?结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远期疗效稳定,手术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与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低、中、高度近视半年疗效的比较。方法:对PRK116只眼屈光度为-0.75D~-13.00D与LASIK 113只眼屈光度为-1.00D~-17.00D术后半年患者的视力、角膜屈光度进行随访观察。结果:裸眼视力达到术前矫正视力者,PRK:I组(-0.75~-3.00D)为100%,Ⅱ组(-3.00D~-6.00D)为99.1%,Ⅲ组(>-6.00D)为88%;LASIK:I组为100%,Ⅱ组为88.24%,Ⅲ组为93.55%。术后半年等值球镜,PRK:I组为-0.25D,Ⅱ组为+0.14D,Ⅲ组为+0.79D;LASIK:I组为0.00D,Ⅱ组为+0.25D,Ⅲ组为-0.04D。结论:PRK治疗低、中度近视疗效肯定,LASIK治疗低、中、高度近视的疗效迅速、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2年的效果。方法术前按屈光度(等值球镜)的高低分3组:I组屈光度-0.75~-6.00D;Ⅱ组屈光度-6.25~-10.00D;III组屈光度〉-10.00D。采用美国VisxStarS4准分子激光仪行标准LAISKN疗,术后随访2年,观察其视力、屈光度的变化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2年裸眼视力≥1.0的眼数分别占96.8%、89.0%、61.2%;≥1.0的眼数各组比较,I组与Ⅱ组、I组与Ⅲ组、Ⅱ组与Ⅲ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术后2年屈光度在±1.00D以内者分别占90.8%、76.8%-51%;屈光度在±1.00D的眼数各组比较,I组与Ⅱ组、I组与Ⅲ组、Ⅱ组与Ⅲ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胸〈0.01);全部患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LASIK治疗中、低度近视远期效果理想,具有安全、有效及预测性好、术后稳定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眼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LASIK术后疗效。方法 :对接受LASIK手术的 2 6 9眼 (1 38例 )进行 1年的跟踪观察 ,对术后 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的裸眼视力及屈光度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各时间段裸眼视力、屈光度均无显著变化 ,均P >0 0 5。结论 :LASIK手术对低中高度近视均有显著疗效并具有良好的预测性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PRK)在 90年代末作为近视治疗的手术方法之一 ,以其操作简单 ,疗效确切 ,费用较低而广为应用 ,但随着近视治疗技术的进展 ,PRK手术因其术后反应较重、矫治度数有限、并发症较多而逐渐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所取代 ,特别是对于高度近视 ,LASIK手术逐渐成为手术治疗近视的主要方法。我院引进美国雷赛公司LaserScan - 2 0 0 0型激光系统开展LASIK治疗近视 ,2 0 0 1年 10月— 2 0 0 3年 6月共行LASIK手术 2 4 0 9例( 4 818眼 )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共 2 4 0 9例 (…  相似文献   

7.
8.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前后角膜地形图形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前后角膜表面的性状变化与疗效关系。以探讨角膜地形图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分析系统(TMS-1 computed Anatomy Inc.New York,NY)对70例(137只眼)LASIK术前后角膜地形图的形态进行检测。并比较分析其与手术前后视力及视觉质量的关系。结果术前角膜地形图的形态呈对称和非对称领结形者占81.8%,圆形和椭圆形占13.1%,不规则形占5.1%;术后1个月均匀型占89.8%,蝴蝶结型占8.0%,钥匙孔型占1.5%。中央岛型占0.7%;术后3月均匀型者90.5%,蝴蝶结型占7.3%,钥匙孔型占1.5%。中央岛型占0.7%:切削区形态随时间延长,蝴蝶结型有向均匀型发展的趋势;手术前后角膜地形图形态对术后视力有一定影响。结论LASIK术前后角膜地形图的检查和分析能清楚地显示角膜表面形态变化,有利于个体化实施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获得更完美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利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300例近视患者进行LASIK治疗。术前采取心理护理、电化教育、眼位训练;术中指导患者正确配合,采取准确体位和眼位;术后加强用药、护眼指导。结果300例患者术后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无1例感染,无因紧张眼肌痉挛卡刀、不完整瓣、角膜挫伤或不配合发射激光病例。随机抽取30例患者予以LASIK术后视力恢复统计分析,治疗后视力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5)。患者疗效好,满意度高。结论针对性及专业性全程护理措施为手术成功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不同程度近视眼的疗效。方法对接受LASIK治疗391例772眼近视眼患者按屈光度不同分为低度(<-3.00D)、中度(-3.00D~-6.00D)、高度(-6.00D~-9.00D)、超高度(>-9.25D)近视4组。术后1年观察其视力、屈光度的变化。结果低度近视组100%、中度近视组98.6%、高度近视组95.7%患者术后1年的裸眼视力≥1.0,超高度近视组90.2%患者裸眼视力在1.0~0.8,与术前视力相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近视度数在±1.00D内,散光度数在±1.00D内,术后视力96.1%无下降,术后有6.3%的患者视力有回退,均为中度以上近视眼,经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术中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不同程度近视眼均有良好效果,是一种有效的、可预测的、安全的屈光手术。  相似文献   

11.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 is currently the most popular keratorefractive procedure performed worldwide with generally excellent outcomes. However, infectious keratitis after LASIK is a devastating, vision-threatening complication. The common pathogens were bacteria and fungi. 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um (NTM) accounted for a substantial proportion of these pathogens. Most NTM infections (86% of cases) were involved in unilateral cornea. In this study, we report six patients with bilateral NTM keratitis following LASIK.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两种不同注视方法在非接触眼压计测定中的应用 ,探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后随访中较为准确的眼内压 (IOP)测定方法。方法 应用日本产NidekNT 2 0 0 0型非接触眼压计 (NCT) ,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术后 12 0例 (2 4 0眼 )进行眼压测定 ,分别测量术前、术后 1、2、3周及 1、3月角膜中心区及旁中心区眼压值 ,并计算其变异率 ,进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结果 LASIK术后 ,角膜中央区及旁中央区眼压测定值均较术前偏低 ,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中心眼压变异率及旁中心眼压变异率均为负值 ,但是旁中心眼压变异率明显小于中心眼压变异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LASIK术后测定值旁中心眼压值更接近于术前 ,旁中心眼压测定方法是LASIK术后应用非接触眼压计随访中较为理想的眼压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轻、中、高度及超高度近视的预测性、稳定性及安全性.方法:使用Technolas 217 C准分子激光治疗仪及Hansatome微型角膜板层刀对4 000只近视及近视散光眼行LASIK手术.根据术前近视程度,将有2年随访结果的1 148只眼分3组:Ⅰ组-1.00~-6.00 D(等值球镜,下同)462眼;Ⅱ组-6.25~-10.00 D 466眼;Ⅲ组-10.25~-15.00 D 220眼.结果:1 148只眼术后2年裸眼视力≥1.0(或≥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在Ⅰ组为97.8%,Ⅱ组为93.8%,Ⅲ组为90.5%,裸眼视力≥0.5(或比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下降少于等于2行)在Ⅰ组为100%,Ⅱ组为96.4%,Ⅲ组为94.0%;剩余屈光度在Ⅰ组为(-0.24±0.31)D,Ⅱ组为(-0.55±0.63)D,Ⅲ组为(-1.17±0.75)D;无1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2行以上.4 000只眼术中游离瓣及不完全瓣、不规则瓣发生率0.13%,上皮植入发生率0.18%,术后眼压轻度升高发生率0.48%,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LASIK治疗-15.00 D以下轻、中、高度及超高度近视眼均可获得较好疗效,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可预测性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周艳峰  廖荣丰  聂海燕 《安徽医学》2012,33(10):1279-128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和机械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LASIK)对近视患者术后黄斑部视网膜和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行准分子激光手术的中低度近视患者31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LASIK组和Epi-LASIK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2周黄斑部视网膜和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结果无论是LASIK组还是Epi-LASIK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和视盘周围RNFL平均厚度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手术方式术后之间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SIK与Epi-LASIK虽然负压吸引时间不同,但是两种手术方式在术后短期内对视网膜组织的结构和正常生理功能均没有明显影响,对于中低度近视都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的疗效。方法收集接受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的近视患者21例40眼为波前组,同期接受常规LASIK的近视患者16例31眼为对照组。随访1年,对两组术后视力、屈光度、高阶像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1年所有患者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均≥0.8,其中UCVA≥1.0者波前组97.5%,对照组9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CVA≥1.5者波前组35.0%,对照组1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提高者波前组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7.5%vs 19.4%,P>0.05)。术后1年波前组等效球镜度在±0.5D及±1.0D范围内眼数所占比(分别为75.0%和95.0%)与对照组(分别为77.4%和9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6 mm瞳孔直径时的总高阶像差、慧差、球差均高于术前,但波前组术后总高阶像差、慧差、球差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与常规LASIK相比,提高裸眼视力的优势不显著,但在减少术后高阶像差方面优于常规LASIK。  相似文献   

16.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界面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 :动态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后界面性角膜炎 (DLK)的临床变化 ,同时对其角膜瓣下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 方法 :对 35 0 0例行LASIK后 1 0例 (1 8只眼 )发生DLK患者进行观察。按3、7、1 4天和 1、2、6个月不同时间进行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结果 :局部用激素、抗生素治疗 1周 ,症状控制 ,1~ 2个月全部吸收。视力恢复至 1 .0~ 1 .5 (1 6只眼 ) ,0 .8~ 1 .0 (2只眼 )。 结论 :LASIK后DLK常发生在术后 1~ 7天内 ,迟发者偶见 ,男性多于女性 ,以局部激素治疗为主 ,严重患者需全身激素加抗生素治疗。DLK早期须与角膜上皮植入、层间感染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后动、静态对比敏感度的变化。方法对2002年2月~2002年6月在我院接受LASIK手术的37例近视和近视散光患者(共73眼)进行了术前,术后1、3、6个月的视力,裂隙灯,散瞳眼底,散瞳检影验光,角膜地形图,动、静态对比敏感度0.7、1.4、2.7、5.5、11、22频率段的观察。结果LASIK术后1个月动态对比敏感度和静态对比敏感度较术前普遍下降,静态对比敏感度在2.7、5.5、11(P<0.01)和22cpd(P<0.05)有显著性下降,11cpd最敏感;而动态对比敏感度则在5.5(P<0.01)、11cps(P<0.05)下降有统计学意义,11cps最敏感;≥6.25D近视组和≥2DC散光组下降更明显。术后3个月,动、静态对比敏感度各频率段逐渐恢复并超过术前水平,术后6个月继续提高。静态对比敏感度所有频率段均超过术前水平(P<0.01),而动态对比敏感度在2.7、5.5、11cps(P<0.01)超过术前水平,≤6.0D近视组和<2.0DC散光组提高更明显。频率越高,提高率越大,以22cpd和22cps最明显。而≥2DC的散光组,动态对比敏感度在术后6个月无显著提高,且1.4cps段还低于术前水平(P<0.05)。结论LASIK术后病例确实有暂时的对比敏感度下降,但是在术后3个月可恢复并超过术前水平,术后6个月有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在治疗近视眼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技术,对360例(421眼)不同近视病人进行手术。手术后随访1年以上。结果 术后随访1年,屈光状态+1.08=0.78D,裸眼视力在1.0者占97.1%。结论 LASIK手术是治疗近视的理想手术,但手术技巧、手术参数仍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前常规散瞳检查眼底的必要性.方法 对欲行LASIK手术的1 344例(2 648眼)近视病人,术前常规扩瞳后行间接眼底镜及三面镜检查眼底并详细记录.结果 各种病变眼数897眼,占33.8%,其中73眼(2.8%)发现有视网膜裂孔,802眼(30.2%)有视网膜变性,孔源性视网膜浅层脱离8眼(0.3%),眼底出血3眼.结论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前必须行眼底散瞳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