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30~50岁无症状爱运动或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者T波倒置发生机制.方法 通过心电图等相关检查观察10例30~50岁无症状爱运动或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者T波改变,分析改变原因及临床意义.结果 10例患者在运动或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后,心率明显增快,倒置T波均能恢复直立,10例行心脏彩超检查均未见畀常,2例行冠脉造影均未见冠脉狭窄.结论 其T波改变引起的原因为长期运动引起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衡致心肌复极异常导致T波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后早期T波改变对血管再通和住院期间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3年来本院收治AMI溶栓病人64例,其中24小时内T波倒置组38例,T波未倒置组26例,比较其血管再通、心脏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T波未倒置组比较,T波倒置组的血管再通率明显升高(P<0.01),心脏并发症明显减少(P<0.01)。结论:早期T波倒置对判断溶栓后血管再通和住院期间的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起搏使心脏原有自身心律的T波发生改变称为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起搏器工作一段时间后,当起搏停止或间歇起搏时,原有心脏自身节律T波发生了改变,自身心搏QRS波的T波方向倒置与心室起搏时的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酷似心肌缺血,恢复正常除极一段时间后上述T波改变可消失。Rosenbaum于1982年将之称为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Electrotonic  相似文献   

4.
儿童β受体功能亢进症的心电图改变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观察儿童β受体功能亢进症的心电图改变特点。方法 分析2,4例β受体功能亢进症患儿的心电图变化及心得安试验的结果。结果 2,4例患儿均有ST-T波改变,表现为T波低平或倒置,T波变化主要出现在Ⅱ、Ⅲ、aVF、V4、V5、V6导联,其中8例见于V5导联。18例患儿作了心得安试验,T波改变均恢复正常。结论 儿童β受体功能亢进症可出现ST-T波改变,其T波低平或倒置不仅可见于Ⅱ、Ⅲ、aVF导联,亦可见于左胸导联,心得安试验有助于鉴别儿童β受体功能亢进症与心肌炎等其它器质性心脏疾病所致的ST-T波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阵发性折返性室上性窄QRS波心动过速终止后倒置T波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71例自发折返性 (房室结折返或房室折返 )室上性窄QRS波心动过速终止后倒置T波的患者行运动心电图试验、运动铊心肌灌注显像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心动过速终止后 ,30例 (4 2 .3% )出现倒置T波 ,均行运动心电图试验 ,5例呈阳性改变的病例行运动铊心肌灌注显像 ,3例呈铊阳性改变的病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 1支血管管腔直径≥75 %的明显狭窄 ,但均无冠心病的临床表现。结论 :阵发性折返性室上性窄QRS波心动过速终止后倒置T波代表一种常见的现象 ,可能持续存在一段时间 ,根据常见的临床和心电图指标不能预测其是否发生。冠心病似乎不是这种复极异常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T波早期倒置对术后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 BNP)、心功能和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162例。根据术后24h是否出现T波倒置分为两组:24h内T波倒置组96例,24h内T波未倒置组66例。所有患者监测心电图变化;术前、术后24h NT-pro BNP水平;术后24h及6个月时的超声心动图;6个月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即刻的NT-pro BNP差异无统计学,但与T波未倒置组相比,T波倒置组术后24h的NT-pro BNP水平明显降低(P=0.002);两组患者术后24h的LVEDD、LVESD和LVEF无明显差异,但与T波未倒置组相比,T波倒置组6个月时LVEF较高(P=0.001),LVEDD及LVESD均较低(P分别为0.019和0.003)。术后24h的NT-pro 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而术前NT-pro BNP水平与LVEF无相关性。术后6个月时T波倒置组的心力衰竭再住院及复合MACE的发生率较T波未倒置组低(P分别为0.029和0.003)。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T波早期倒置组术后24h的NT-pro BNP水平较低,术后6个月时的左心室大小和左心室功能恢复更好,且随访6个月时的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7.
交感性T波     
<正>新近文献报道了由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引起的可逆性复极心电图改变:巨大T波倒置或深倒置T波,直立高耸T波,ST段改变或QT间期延长与许多急性心脏和非心脏事件有关。这种可逆性的显著的T波变化包括:脑型T波、Wellen's T波、心脏记忆性T波、全导联倒置T  相似文献   

8.
影响T波变化的因素很多,T波变异可分为生理性改变及病理性改变,对于原发性T波改变如心肌缺血与神经系统引起的T波改变常不易区别,因此将我科近两年来78例心得安试验、120例运动踏板试验及720例Holter监测中T波变化做一分析。58例心得安试验阳性,11例运动踏板试验中T波振幅减低或倒置及132例Holter监测中心率增快时T波低平或倒置,心率减慢时T波恢复直立。这种T波改变大都与神经系统有关、交感神经兴奋时心率  相似文献   

9.
次极量踏车运动试验中出现ST-T“正常化”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复习3739例患者踏车运动试验结果,556例ST-T改变者中5例运动前有ST段压低和T波倒置,运动诱发心绞痛时,ST段回到等电线,T波直立;用扩血管药物后症状缓解,ST-T又回复到运动前.认为此种改变是心肌缺血加重的结果,为一过性的透壁性心肌缺血,其程度远比ST段压低和T波倒置严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由急性期到慢性期T波的演变规律及其与左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142例.据心电图T波的形态分为T波永久倒置组、T波持续直立组和T波演变组.据T波倒置深度分为浅倒组、中倒组和深倒组.记录各组T波振幅、超声心动指标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 ①在AMI后慢性期T波演变组较T波永久倒置组和T波持续直立组LVEF偏高,LVEDD和室壁运动指数(WMI)偏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②3个月直立组左心功能优于6个月和12个月直立组.③T波深倒组左心功能好于浅倒组和中倒组,且其无复流发生率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少.结论 T波极性正常化的早晚及倒置的深度,可以评估左心功能、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房性心动过速后窦性搏动T波增高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证实的375例房性心动过速患者心动过速发生前后的心电图变化,尤其是T波的改变.结果 375例房性心动速患者中,P波改变14例,R波振幅改变5例(增高1例,降低4例),ST段压低7例,U波改变2例,T波改变66例(17.6%).66例T波改变的患者中,46例表现为T波低平或倒置,20例T波振幅增高,包括1例巨大直立T波.结论房性心动过速停止后,窦性心律下,多数患者表现为T波低平或倒置,T波振幅增高相对少见,巨大直立T波罕见,其临床意义尚待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4小时内倒置T波出现正常化改变与冠心病相关性,为心肌缺血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个病例,动态心电图检查76例有倒置T波正常化改变设为观察组,64例非倒置T波正常化改变设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要症状、主要诊断、部分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主要症状为胸闷、胸痛44例,临床诊断冠心病36例,其中冠状动脉造影25例,阳性24例。对照组:主要症状为心悸32例,临床诊断冠心病5例,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检查5例,1例阳性(p〈0.05)。结论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倒置T波正常化改变与冠心病显著相关,可以作为心肌缺血的一个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溶栓后早期T波倒置对闭塞冠状动脉再通的诊断价值及预后。方法选择7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分为24h内T波倒置组和未倒置组,依据临床间接血管再通标准观察两组再通情况。结果早期T波倒置组与未倒置组比较,前者较后者:①血管再通率高(p0.01);②心肌酶酶峰明显提前,峰值显著下降(p0.05);③心电图ST段迅速回降(p0.01);④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p0.01);⑤心脏事件发生率低(p0.05);⑥半年后左室LVEF改善明显(p0.05)。结论早期T波倒置可作为冠脉再通的无创性可靠指标有助于检出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4.
王琳  赵彤 《山东医药》2006,46(16):55-55
选择12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其中行静脉溶栓治疗84例,急症冠状动脉介入治疗42例,均获成功。根据心电图T波倒置时间在发病后24h内或24h后将患者分为两组,均于AMI后4周末行心功能检查。发现再灌注成功距AMI发病时间越短,T波倒置时间越早,心功能受影响越小。T波倒置时间可作为AMI再灌注成功患者预后判断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5.
本组均为女性患者。年龄25~60岁。大多因发作性心悸、气短、心前区不适、头晕而就诊。24小时动态心电图(D(、G)检查。发生ST—T改变者301例,其中单纯性ST段改变138例;单纯性T波改变163例,检出室性期前收缩(PVS)187例,房性期前收缩(PAS)195例。PAS并PVS 205例。本组均作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运动前T波低平、负正双向、浅倒者。运动后T波均直立。有6例在运动结束后3~4分钟出现T波负正或正负双向。5~8分钟T波逐渐恢复直立。ST段下移者,运动后ST段恢复正常者157例,运动后ST段未继续发生改变(下移或上抬)85例。  相似文献   

16.
儿童T波改变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儿童T波改变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儿童心电图T波低平或/和倒置的临床资料。结果器质性T波改变24例,占75%,其中心肌炎10例、先天性心脏病5例、低血钾3例、药物作用2例、中毒2例、心包炎1例、心肌病1例;功能性T波改变8例占25%,其中β受体功能亢进症6例、过度换气、惊恐等2例。结论儿童T波改变需结合心电图改变特征综合判断,心得安试验有助于两者间的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T波的动态变化与心肌损害和左室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6 2例前壁Q波型AMI患者 ,其中T波由倒置转为直立 ,即T波正常化 39例 (<3个月 6例 ,>3~ 6个月 14例 ,6~12个月 19例 ) ;T波持续直立 5例 ;T波持续倒置 18例。AMI后常规记录 12导联心电图。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彩色心室壁动力分析和超声学定量 (AQ)技术检测室壁运动和左心室收缩功能状况。结果 :T波持续倒置组血浆肌酸激酶 (CK)峰值和心室壁运动得分指数 (WMSI)明显高于T波直立组 ,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 (FS)、峰值排空率 (PER)和射血分数 (EF)显著低于T波持续直立组 ;且T波正常化越早左心功能恢复得越好。T波持续直立组血浆CK峰值、WMSI均高于T波直立各亚组和T波持续倒置组 ,而FS、EF和PER均显著低于各亚组。结论 :AMI后 12个月异常Q波导联的T波动态变化能用于评价左心室的局部和整体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8.
<正>心电图T波是心室除极后的复极波,其形态取决于复极时心肌的电生理状态及供血情况。心肌除极时能量消耗极少,而复极时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因此T波形态可以反映心脏的功能状态。当心肌复极过程发生离散时,可发生各种各样的心律失常,并且提供心脏的预后信息。多数心脏病都会影响T波形态。高血压患者的T波可出现平坦乃至倒置;心肌缺血时T波出现异常并且有定位意义;离子紊乱、药物作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功能紊乱等都可使T波形态不同的异常。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后T波演变的归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T波改变是心肌缺血使心肌复极过程发生改变所致。其动态演变规律已被熟知,即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数分、数小时T波增高,并能和抬高的ST段融合形成单向曲线;随后出现T波倒置,急性期向亚急性期过渡时,面向梗塞区导联的T波倒置逐渐加深,在3~6周倒置达最深;发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心电图广泛导联T波倒置伴随缺血性胸痛的中老年女性患者的冠脉特点及预后.方法 选择2010-2013年我院收住的心电图广泛导联T波倒置,伴缺血性胸痛症状,冠脉造影正常的女性患者28例进行随访,总结这类患者的临床特点、短期及长期预后.结果 此类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不能解释广泛导联T波倒置.这些患者心功能均正常,心电图无明显动态变化.平均随访(26±12)个月,没有一例发生严重心脏事件.结论 心电图广泛T波倒置、冠脉造影正常、心功能正常的更年期前后的女性患者预后良好,心电图改变可能是一种电生理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