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发育性髋脱位闭合复位后髋臼发育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0例单侧发育性髋脱位(DDH)患儿闭合复位前后髋关节X线片进行测量,以自身健侧股骨头中心距离(CHDD)和髋臼指数为对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患髋CHDD不超过5%者,闭合复位后2年,其优良率达95%,而CHDD大于6%者,则67%的髋脱位治疗效果欠佳;髋臼指数明显改善发生在闭合复位后3~6个月。这些发现对DDH的保守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期间X线参数的变化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病例在闭合复位治疗过程中股骨颈前倾角和髋臼发育的变化规律。方法:24例(38例髋)在12个月闭合复位治疗过程中分8个时间段采集系列X线片。测量、观察股骨颈前倾角(FNA)、髋臼指数(AI)和髋臼指数深宽比[AI(D/W)]的动态变化。结果:脱位髋关节经闭合复位各项指标的改变分别为:FNA60.91°→39.97°,减少20.94°,平均每月减少1.81°;AI32.5°→26.61°,减少5.89°,平均每月减少0.56°;AI(D/W)11.93%→19.19%,增加7.24%,平均每月增加0.62%。明显快于正常侧的生理回复。在AI的回复过程中,大龄组和小龄组间存在明显的差别,6例因残余髋臼发育不良而需进一步手术治疗的髋关节,其AI和AI(D/W)的变化过程也极具特点。结论:股骨头复位是刺激FNA下降、AI下降和AI(D/W)增加的主要因素,脱位股骨头对髋臼发育存在负影响,可使AI增大。AI(D/W)>20%为正常,而<15%为发育欠佳  相似文献   

3.
发育性髋脱位手法复位后髋臼发育不良的演变规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观察发育性髋脱位手法复位手髋臼发育的变化,探讨髋臼发育不良的演变特点。方法:117例(161髋)平均7.4年追踪观察,采用连续X线片,观察髋臼指数、臼头指数、Sharp角、ACM角、前倾角及髋九硬化带的形态变化,同时对股骨头中心距离差进行了测定。结果:发育性髋脱位手法复位后髋臼随年龄增长逐渐恢复,以复位后1年最为明显,复位后3年趋于平稳。髋臼发育不良,复位前髋臼指数为39°以上,复位后髋臼  相似文献   

4.
残余髋臼发育不良(Residual Acetabular Dysplasia,RAD)是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保守或切开复位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但RAD不等于半脱位,半脱位可同时伴有RAD。本文所讨论的RAD是指达到同心圆复位后的残余髋臼发育不良,而不包括半脱位伴随的RAD。  相似文献   

5.
有限元分析先天性髋关节半脱位及髋臼发育不良的应力变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建立构成及形态接近实际的髋关节模型对髋关节进行有限元分析。从力学角度对关节发育、关节稳定性、骨关节炎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收集7~14岁正常儿童9例及先天性髋关节半脱位及髋臼发育不良病例16例(男8例、女17例)的X线片,建立二维有限元网格,分析各组的生物力学特点。结果 髋臼合力各组平均值为:正常组210.1N/cm^2;髋关节半脱位组745.4N/cm^2;髋臼发育不良组539.6N/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动物模型,探讨发育性髋发育不良髋臼的病理变化。方法21只新西兰兔,左膝关节伸直位管型石膏固定制作出髋臼发育不良或半脱位模型,右侧作为对照。按照石膏固定和模型出现的时间将实验动物分为A(4周)、B(6周)、C(8周)三组。测量X线片Sharp角及臼头指数,观察髋臼软骨的组织学变化,比较组间及组内各项指标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A组出现髋臼发育不良6例,全脱位型1例;B组出现髋臼发育不良6例,全脱位型2例;C组6例全部为髋臼发育不良。结果比较显示,实验侧Sharp角均比对照侧增大(P〈0.01),A、B组实验侧臼头指数均比对照侧减小,差异有统计性意义(P〈0.05),但C组间无差异。随着固定时间的延长,各组间实验侧的Sharp角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髋发育不良的髋臼软骨厚度明显变薄,软骨细胞排列紊乱,且有局灶性软骨细胞聚集或者退化的改变。而全脱位型的髋臼软骨则表现为厚度显著增加。结论发育性髋发育不良表现为一个渐进性的病理过程。体位因素影响髋臼的发育和病理改变,但这种影响具有个体差异,且可能仅作用于髋关节发育的某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报告了一种新的评价先天性髋脱位(CDH)的X线片指标一c/b比率。具体测量方法:摄标准的骨盆x线乎片,中心线垂直通过骶骨和耻骨联合中心。c表示从股骨近端干髀端最内点至中心线的距离,b表示从骨髋外缘(即Perkin线)至中心线的距离。c/b比率表示股骨头向心复位的程度。作者共观测CDH41髋,治疗后经过平均11年随访。同时观测正常儿37髋,年龄范围在1~12岁,作为参照。结果发现正常c/b比率随着年龄增长没有明显的变化,CDH治疗后c/b比率均明显下降,但是下降的幅度和变化趋势将提示髋关节的发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闭合复位后内翻盂唇的转归及其对髋臼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闭合复位治疗的26例(29髋)DDH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23例;复位时患儿的平均年龄...  相似文献   

9.
槽状髋臼扩大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回顾性分析槽状髋臼扩大术在儿童患者中的应用 ,以丰富髋关节发育不良及大龄发育髋关节半脱位的治疗手段。方法 对 1995年 7月~ 2 0 0 0年 7月收治的发育性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legg perthes病、扁平髋的患儿 45例 ,使用槽状髋臼扩大术治疗。介绍槽状髋臼扩大术的手术技巧 ,探讨其适应证、禁忌证及近期效果。结果 槽状髋臼扩大术使用交叉网状植骨方式 ,便于塑造臼形 ,术后患儿可得到一个圆滑、结构合理的髋臼 ,它适用于结构稳定、髋臼指数在 40°以内的髋臼发育不良、大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Legg perthes病、扁平髋等患儿的治疗。 结论 槽状髋臼扩大术是一种有效扩大髋臼包容面积 ,使髋关节更加稳定 ,符合解剖结构“搁板”式造盖手术 ,方法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olymearasechainreaction,NestPCR)检测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死亡病例的石蜡包埋肺组织中巨细胞病毒(CMV)DNA,探讨宫内感染CMV与HMD发生的关系,为探讨HMD发病诱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髋脱位儿童髋臼容积的测量及意义。方法应用CT技术,测量正常组(34髋)和异常组(36髋)的髋臼容积、股骨头体积。结果正常组儿童的髋臼容积较脱位组明显增大,二者直线回归方程的截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髋关节脱位的患儿髋臼发育差,与股骨头呈现明显的不匹配;早期手法复位时髋臼容积可以作为测量指标。手术复位前也应了解髋臼容积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收集病例16例,患儿术前均接受X线、CT扫描和三维CT重建检查。比较三者的检查结果,结合术中所见,评价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在发育性髋关节不良手术治疗中的作用。结果:对比16例髋脱位X线及CT扫描,三维CT重建资料,其中9例X线与CT扫描、三维重建检查结果一致。但三维重建有2例髋臼前上方缺损(Ⅱ型),4例中上方缺损(Ⅲ型),1例球型缺损(Ⅳ型),X线片仅表现为股骨头脱位和髋臼发育不良。因此这7例患儿更改了依据X线表现拟定的手术治疗方案。2例行Salter骨盆旋转截骨术,3例行改主莎氏手术,2例行改良莎氏手术 髋臼造架手术,依靠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的资料,术前可以辅助诊断,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结论: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能多方位、立体地显示髋关节的形态,对术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及手术入路,纠正前倾角及髋臼指数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是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是包括儿童全部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统称。由于头臼不同心,导致髋关节一系列病理形态学变化,其中髋臼的变化尤为重要。对DDH患儿髋臼病理形态学的详尽了解是其成功治疗的关键。现就有关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应用核磁共振研究先天性髋脱位髋关节病理形态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利用核磁共振(MRI)的检查,研究先天性髋脱位(CDH)髋关节病理形态学变化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双髋10例,单侧50例)3岁以下的CDH患儿的50个正常髋关节和70个脱位髋关节进行检查,将正常与脱位髋关节病理形态变化的MRI表现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95%脱位髋关节的骨,软骨,辅助结构及周围软组织均发生12项以上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发髂骨及坐骨增厚,髋臼及其软骨变形,关节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发育性髋脱位复位后粗大圆韧带所致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机理。方法:对发育性髋脱位手法复位后股骨头坏死,术中发现为粗大圆韧带所致者8例进行了回顾性观察,通过系列X线片,测定髋臼指数、臼头指数、髋臼形态及股骨头的发育情况,并对术中所见综合分析。结果:复位后股骨头、髋臼不发育或发育缓慢,股骨头变扁且以内下方明显,髋臼指数恢复缓慢,最终以股骨头坏死、半脱位、髋臼发育不良为特征。术中见有明显增宽、增厚的圆韧带嵌于头臼之间,股骨头中心及内下方变扁且有圆韧带压痕;术后受压的股骨头逐渐膨起。结论:巨大间置物——粗大圆韧带是发育性髋脱位手法复位后股骨头坏死的重要病理因素之一,应通过影像检查在复位前辨认,作为手法复位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三维CT分析髋臼形态学的病理改变,为临床选择合适的骨盆截骨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01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儿童,共129个髋关节。术前行髋关节螺旋CT扫描并通过Mimics 10.01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根据以往参考文献分型,结合病例观察,提出髋臼形态学病理分型。结果分为六型:Ⅰ型为轻度发育不良,占31.8%。Ⅱ型为髋臼前上缺损,占17.1%。Ⅲ型为中上缺损,占32.6%。Ⅳ型为全缺损,占10.8%。Ⅴ型为假臼,占5.4%。Ⅵ型为三角型髋臼,占2.3%。结论髋臼形态学新的病理分型有助于对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儿童病理改变的认识。通过三维CT了解髋臼的不同形态学改变,能为临床选择合适的骨盆截骨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是儿童髋关节脱位、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总称,过去曾称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是一种与出生有关的髋关节发育性病变。也是儿童骨骼关节畸形的主要疾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大年龄儿童发育性髋脱位术后再脱位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2001年12月至2008年6月,本院经手术治疗大年龄儿童发育性髋脱位术后再脱位11例(11个髋).平均手术年龄8(6~13)岁.均采用再次切开复位手术,其中实施Dega骨盆截骨术7例,Staheli髋臼延伸术3例,Chiari截骨术1例.8例实施股骨近端缩短、旋转截骨.结果 髋关节功能根据MeKay的临床评定标准,6个髋关节为优,3个髋关节为良,2个髋关节为可.x线片结果采用Severin的评定标准,5个髋关节为优,4个髋关节为良,2个髋关节为可.结论 大年龄儿童发育性髋脱位术后再脱位的治疗应根据髋关节的病理变化,选择切开复位、个性化髋臼手术和股骨近端缩短、旋转截骨,以实现髋关节中心性复位.  相似文献   

19.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是小儿骨科常见的髋关节畸形之一,其主要病理变化包括髋臼发育不良、股骨头脱位及股骨近端改变。尤其是DDH残余的髋臼发育不良,其临床表现不明显,但可早期出现骨性关节炎,因此早诊断早治疗至关重要;另外髋关节是一个复杂的三维立体结构,对DDH病理形态的认识应注重于整体性、立体性,这还需借助影像学的进一步发展。在90年代中期以前,由于检查手段的限制,仅以X线片及二维CT作为临床影像诊断的依据,所包含的信息十分有限,且由于三维结构的重叠,测量结果也不准确。自从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计算机技术与螺旋CT技术的完美结合,产生了三维CT成像技术(three 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3DCT),  相似文献   

20.
肠神经分布异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小儿便秘是常见的临床现象 ,HD一直被认为是其首要原因。 1971年Meier Ruge首次描述结肠神经元性发育异常 (neuronalcolonicdysplasia,NCD)病变之后 ,相继发现多种其他肠神经异常的现象 ,由此逐渐建立了肠神经 (分布 )异常 (neuronalintestinalmalformations,NIM/Dysganglionosis)的新概念。NIM共同特点是类似于HD慢性便秘的症状。目前认为临床现象类似HD的 ,仅5 0 %是典型的神经节细胞缺乏症[1] 。Holschneider等[1] 将NI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