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干扰素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扰素的发现及应用是抗病毒治疗的一个里程碑,“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项科学发现象干扰素这样对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引自2007年美国肝病年会宣传手册)。干扰素作用广泛,具有其抗病毒、抗增殖、抗肘瘤以及免疫调节活性。根据其受体不同可将干扰素分为I型(α和β)和Ⅱ型(γ),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是干扰素α。1995年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研制威功,其优越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性给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带来重大进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就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联合治疗的现状以及目前抗病毒治疗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对策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胸腺素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胸腺素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作用.方法慢性乙型肝炎25例口服胸腺素胶囊15mg,2次/d,4个月为1疗程;另外25例对照组给予西利宾胺100mg,3次/d,4个月为1疗程.其他治疗2组相同.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52%,明显高于对照组(20%,P<005).结论胸腺素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病例 患者男,47岁.从1981-2003年因ALT升高、HBsAg(+),HBeAg(+)、抗-HBc(+)在本院诊断为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共住院治疗4次,住院期间先后给予一般保肝药物治疗、聚肌胞治疗,1997年肝功能正常且排除肝硬化后开始用干扰素(IFN)抗病毒治疗.给予基因工程干扰素α-2b(购自美国先灵葆雅公司)3 MU,隔天1次;2003年,改用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购自深圳海王英特尼公司)3 MU,隔天1次.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干扰素联用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设置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塞诺金(a2b干扰素)和博尔泰力联用,对照组单用干扰素。结果治疗6个月和1年后复查,观察组HBV-DNA及HBeAg阴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提示干扰素联用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协同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时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 α-2a)治疗过程中HBeAg血清学转换和病毒学应答的相关因素,HBeAg血清学转换与HBV DNA应答的相关性。方法患者采用PEG-IFNα-2a每次180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共治疗48周,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用Abbott公司生产的第三代HBV血清学检测试剂和AXSYM自动酶标检测仪检测血清HBeAg、抗-HBe,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载量,分析不同治疗阶段和随访结束的病毒学应答率(HBV DNA〈1.0×10^5拷贝/ml),HBeAg血清转换率及变化规律和影响病毒学应答和HBeAg血清转换的因素。结果治疗12周和随访结束时HBeAg血清转换组和非转换组的AL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毒学应答无论在治疗期还是随访结束时,应答组与非应答组之间的AL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BeAg血清学转换与非转换组之间的HBV DNA载量之间在治疗12周、治疗结束和随访结束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病毒学应答与非应答组的HBV DNA载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持续病毒学应答与HBV DNA载量无显著相关性。治疗12、24周和48周获得病毒学应答组的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43.8%、21.4%和18.9%。治疗12、24周和48周时病毒学应答组,在随访结束时的HBeAg的血清转换率分别为42.9%、33.3%和27.6%。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72周的HBeAg血清转换与治疗结束时的HBV DNA阴转显著相关(OR=2.15,95.0%CI=1.744-2.664,P〈0.01)。结论治疗12周和持续HBeAg血清学转换以及病毒学应答均与ALT基线水平相关,HBeAg血清学转换与基础HBV DNA载量无关,但与治疗过程中病毒学应答相关。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乙型肝炎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据统计全世界有3.5亿人患此病,慢性乙型肝炎易发生肝硬变及肝癌,预后极差.抗病毒药物直接作用于病毒复制的不同环节上,抑制其复制,以致消除感染.目前抗病毒药物包括两类一是干扰素类,天然的或基因重组的α或β干扰素.另一类是核酸类似物如阿糖腺苷Famciclovir,Lamivudine等.慢性乙型肝炎联合治疗有两种联合方案一是不同抗病毒药物联合,一是与免疫调节药物联合.对这些治疗方法的评价值得注意及研究.近年来Lamivudine在我国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开端,单用Lamivudine治疗或联合治疗的持久疗效如何是令人感兴趣的.  相似文献   

8.
一、病例 患者男,47岁.从1981-2003年因ALT升高、HBsAg(+),HBeAg(+)、抗-HBc(+)在本院诊断为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共住院治疗4次,住院期间先后给予一般保肝药物治疗、聚肌胞治疗,1997年肝功能正常且排除肝硬化后开始用干扰素(IFN)抗病毒治疗.给予基因工程干扰素α-2b(购自美国先灵葆雅公司)3 MU,隔天1次;2003年,改用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购自深圳海王英特尼公司)3 MU,隔天1次.  相似文献   

9.
乙型病毒性肝炎易慢性化,与机体免疫功能障碍有关,伟易发展成肝炎后肝硬变我们对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年。毛b干扰素治疗收到了较为满意效果.回对象和方法1.且对象、我院住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6例,随机选择同拉住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4例作对照,其年龄、性别、临床分经均有可比性.皆为按1990年第六次全国肝炎会议诊断标准矿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为H&护措阳性HBcA阳性,HBeAg和(或)HBVDNA阳性及AI,T升高的;$者.1.2方法治疗组以天津华立达公司生产。-Zb干扰素300万单位,隔日一次im;护肝片4片,3…  相似文献   

10.
罗生强  张玲霞 《肝脏》2005,10(1):61-62
全球约有3.5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目前抗HBV的主要药物有干扰素(IFN)、拉米夫定(LAM)和阿德福韦(ADV)等,现就有关药物的联合治疗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1.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预测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IFNα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治疗CHB的有效药物之一。CHB患者在IFNα治疗6~12个月后,ALT复常率为34%~45%,HBeAg消失和(或)抗-HBe出现率为15%~37%,HBV DNA阴转率(<105拷贝/ml)为37%,HBsAg阴转率为1%~8%。导致CHB患者在IFN治疗后取得持续性应答、部分应答或者无应答的原因是临床和基础研究非常关心的问题,现就IFN疗效的预测和影响因素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是感染HBV人数最多的国家。HBV感染后,免疫系统不能及时有效地清除病毒,机体免疫耐受导致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CHB可导致肝硬化、肝衰竭、肝癌等,严重危害人群健康。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治疗CHB的一线药物,具有提高功能性治愈率、可安全停药、实现持续的非治疗性免疫反应、降低肝癌发生率及避免耐药的发生等优势,可延缓CHB患者病程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将从IFN的作用机制、优势、治疗模式、治疗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高干扰素抗病毒疗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与血清HBV DNA、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水平的相关性及其在抗病毒治疗中的意义.方法41例HBeAg阳性CHB患者,在干扰素α和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前进行肝穿刺,取肝组织分别进行HBV DNA检测及组织学检查,据肝组织HBVDNA载量小于等于或大于104fg/cm3将其分为两组,治疗前及治疗期间监测其肝功能、血清HBeAg及HBV DNA情况.结果(1)肝组织HBV DNA载量高于血清HBV DNA载量(对数值4.081±1.127与3.163±1.010,t=2.218,P<0.05),二者高度相关(r=0.840,t=4.322,P<0.001);肝组织HBV DNA载量与血清HBeAg亦呈正相关(r=0.459,t=3.056,P<0.005).(2)肝组织HBV DNA载量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呈反向关系(x2=3.874,P<0.05).(3)治疗期间两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均明显下降,治疗前肝组织HBV DNA水平低者效果较好;治疗1年时HBeAg、抗-HBe血清转化率以肝组织HBV DNA水平低者为高(HBeAg转阴率68.4%与36.4%,x2=4.194,P<0.05;抗-HBe阳转率73.7%与40.9%,x2=4.447,P<0.05).结论肝组织HBV DNA水平较血清HBV DNA、HBeAg水平更能准确反映肝组织HBV DNA复制情况,且能间接反映机体的免疫状态,可作为抗病毒治疗适应证选择及疗效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HBV基因型与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微板核酸分子杂交ELISA法检测90例HBeAg阳性CHB患者的HBV基因型,对其中41例患者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抗病毒治疗48周,49例患者给子干扰素α(3 MU/次,隔日1次)抗病毒治疗48周,治疗前、治疗过程中和治疗结束时分别检测血清生化指标(ALT)、病毒学血清标志物(HBeAg和抗-HBe)和HBV DNA水平。结果 90例CHB患者中HBV B基因型者16例,C基因型者74例。41例患者应用拉米夫定治疗,感染B和C基因型患者48周时对拉米夫定治疗应答率分别为33.3%和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例患者应用干扰素α治疗,48周时感染基因B型患者的ALT复常率、HBeAg消失率和HBV DNA阴转率均高于感染基因C型患者(分别为60.0%和20.5%,50.0%和17.9%, 50.0%和1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HBeAg血清转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因B和C型对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无影响,基因B型对干扰素α治疗的疗效优于C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比较观察4种治疗方案(干扰素、大剂量胸腺肽联合干扰素、胸腺肽和一般护肝药)对慢性乙肝患者ALT、病毒复制指标的影响。结果:HBeAg阴特率分别为42.5%、55.5%、38.5%、16.7%;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48.9%、65.3%、42.3%、8.3%,联合组优于单用干扰素或胸腺肽组。对于ALT的影响,4种方案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大剂量胸腺肽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肝脏免疫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肝脏免疫细胞的组成和特点 肝脏内的免疫系统包括天然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个组成部分,其在HBV感染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作用正被逐渐认识.其中肝脏的组织结构、功能特点对肝脏的免疫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肝脏具有肝主动脉和门静脉双重血管供应.每分钟大约有人体血液总量的30%流经肝脏,每24 h就携带着108个外周血淋巴细胞通过小叶间动脉或门静脉终末支进入肝实质,然后穿过肝窦状隙,通过中央静脉离开肝脏实质.  相似文献   

17.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重要手段。目前单一药物的疗效不令人满意,越来越多的研究数据表明药物联合抗病毒治疗,包括干扰素α和核苷(酸)类似物联合治疗以及两种核苷(酸)类似物联合治疗可以减少耐药发生、提高抗病毒疗效,因而联合抗病毒治疗可能是控制乙肝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8.
19.
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力  尹有宽 《肝脏》2006,11(2):135-136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困扰全球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尤其是亚洲地区更为突出,我国也是HBV感染的高发地区之一,成人HBV感染率为44.6%~80.8%,HBsAg携带率为10%左右.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的首选方案是抗病毒治疗,而抗病毒治疗的药物目前主要为α-干扰素和核苷类(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等),其中α-干扰素有一定远期疗效,但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本文将近几年来α-干扰素治疗慢乙肝的远期疗效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韩丽娜  雷波 《山东医药》2005,45(26):84-85
1999年3月~2003年10月,我们应用重组基因工程干扰素α1b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4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