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容量超负荷状态对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水平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6月在北京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肾内科接受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BCM系统测定患者体成份,并以OH(overhydration)作为容量状态的评估指标;同时收集空腹血、24 h尿液及透析引流液用于透析充分性评估、Alb及其他生化检测。采用均数比较及多因素分析等统计学方法探讨容量状态与Alb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有129例符合条件的患者入选本研究。根据总体Alb平均水平将患者分为两组,即Alb≥39 g/L和Alb〈39 g/L。结果显示前者OH及年龄平均水平均明显小于后者[OH,(1.75±1.60)vs(3.16±1.88)L,P〈0.05;年龄,(58.1±14.2)vs(67.8±12.3)岁,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在矫正性别、糖尿病后,OH与年龄是影响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R2=0.301,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容量超负荷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低白蛋白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OH也许是评估腹膜透析人群容量状况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alysis,CAPD)患者血红蛋白达标情况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12月来我院随访的345例CA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红蛋白水平(Hb)将患者分为达标组(Hb≥110 g/L)和未达标组(Hb110 g/L)。比较两组年龄(age)、血清白蛋白(salb)、铁代谢指标、肌酐、血清胱抑素C(Cys C)、尿素清除指数(Kt/V)等因素,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血红蛋白达标的可能相关因素。结果:所有研究患者的平均血红蛋白水平(92.67±20.21)g/L,达标组72例(20.9%),未达标组273例(79.1%)。单因素分析示血红蛋白水平与年龄、白蛋白、前白蛋白、残余肾功能、血钙、血清铁、转铁蛋白呈正相关(P0.05);与肌酐、血磷、PTH、CRP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APD患者血红蛋白与年龄、Kt/V、血清铁、前白蛋白有关。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腹透患者的年龄、Kt/V、血清铁、前白蛋白是血红蛋白达标的可能预测因素。CAPD患者中年龄较大、Kt/V较高、血清铁高或营养状态较好者,血红蛋白更易达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中心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尿素清除指数(Kt/V)达标现状以及影响因素。方法在泰兴市人民医院腹膜透析中心采用横断面调查,选择2014年11月至2015年5月份维持透析3个月以上的完成透析充分性及生化评估结果的腹膜透析患者77例。所有的患者均采用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或日间不卧床腹膜透析(daytime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DAPD)透析方式,调查其Kt/V达标现状。按照Kt/V是否达标(Kt/V≥1.7视为达标)分为2组,比较2组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生化指标,探讨Kt/V的影响因素。结果入选患者的平均Kt/V为1.75±0.57,平均肌酐清除率为(57.44±19.58)L·周~(-1)·(1.73 m~2)~(-1),Kt/V达标率为54.54%。与Kt/V未达标组相比,达标组女性比例较高,糖尿病肾病患者比例较低,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较小,24h尿量较多,残余肾功能较好(P0.05);2组患者年龄、腹膜透析治疗方式、腹膜透析月龄及每日腹膜膜透析液治疗剂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Kt/V与身高(r=-0.444,P=0.001)、体质量(r=-0.457,P=0.001)、体质量指数(r=-0.240,P=0.035)呈负相关,与24h尿量(r=0.357,P=0.001)、残余肾功能(r=0.330,P=0.003)呈正相关,与年龄(r=0.118,P=0.305)、24h腹透液治疗剂量(r=-0.022,P=0.857)不相关。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较小的体格、较好的残余肾功能是Kt/V达标的保护因素。结论单中心腹膜透析Kt/V达标率54.54%,性别、体格大小、残余肾功能是腹膜透析患者Kt/V达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血清白蛋白水平对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54例腹膜透析患者以血清白蛋白35 g/L为界,血清白蛋白≥35 g/L为A组,血清白蛋白<35 g/L为B组,测定血清白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α,留取24 h尿量及腹透液、记录总量并检测尿素氮、肌酐;残余肾功能等.随访过程中观察以上指标和残余.肾功能(RRF).结果 B组中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比例高于A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白蛋白水平与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α水平呈负相关(r分别=-0.48、-0.64,P均<0.05),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RRF均下降,而B组RRF自腹膜透析6个月时即开始下降,与透析初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时A组RRF与透析初月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RRF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残余肾功能下降绝对值(△RRF)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31,P<0.05),与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α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0.45、0.58,P均<0.01).结论 营养不良导致低水平的血清白蛋白是促进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下降的因素之一,高水平的炎症介质也加速了残余肾功能的恶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影响腹膜透析(PD)患者血清白蛋白(Alb)的相关因素和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中西医结合治疗低蛋白血症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7月—2018年7月于温州市中医院、温州市中心医院规律腹膜透析的患者177例,分为正常组93例和低白蛋白组84例,采集每位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探讨影响PD患者Alb的相关因素和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结果:两组血肌酐、血清尿素、C-反应蛋白、腹膜尿素清除指数(腹膜Kt/v)、腹膜肌酐清除率(腹膜C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透析时间、中医症状积分、超滤量、Alb、血红蛋白、尿量、残肾尿素清除指数(残肾Kt/v)、总尿素清除指数(总Kt/v)、残肾肌酐清除率(残肾Ccr)、总肌酐清除率(总C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残肾Kt/v、总Kt/v是Alb的独立影响因素。本虚证为脾肾阳虚证和阴阳俱虚证的患者Alb水平最低。结论:腹膜透析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和残余肾功能、中医证型有着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血压控制不佳的相关因素.方法:对39例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CAPD)进行回顾分析,对血压控制良好(正常血压组)和血压控制不佳(高血压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腹膜转运特性、容量状态进行比较;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探讨CAPD患者血压控制不佳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主要临床指标仅血清白蛋白在两组之间存在有统计学差异,两组间在腹膜转运特性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腹膜转运特性为高转运、容量超负荷、每日残余尿量少于400 ml、低血清白蛋白、未能定期回透析中心随访等与腹膜透析患者血压控制欠佳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容量超负荷、腹膜转运特性为高转运、低血清白蛋白、未能定期回透析中心随访为腹膜透析患者血压控制欠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容量超负荷、腹膜高转运、低血清白蛋白、未定期随访是CAPD患者血压控制不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调查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 PD)患者贫血状况,分析影响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达标的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5月1日至9月30日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规律随访的所有年龄≥18岁且透析龄≥3个月的随访资料完整的PD患者280例,以Hb≥110 g/L为血红蛋白达标标准,分析Hb达标率及影响Hb达标因素。结果 (1)PD患者Hb浓度为(106.08±20.42) g/L,Hb达标率为40.36%,转铁蛋白饱和度、铁蛋白达标率分别为76.78%、38.95%;(2)Hb达标组与未达标组相比,透析龄、每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使用剂量、营养评估体质指数(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 SGA)、血磷水平显著低于未达标组(P0.05);达标组血清白蛋白、胆固醇、血钙、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总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 Ccr)、残肾Kt/V、残肾Ccr显著高于未达标组(P0.05);(3)高转运组与低平均转运组、高平均转运组相比血红蛋白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透析龄1年、高SGA评分、血清白蛋白35 g/L、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 iPTH)300 ng/L、血钙2.5 mmol/L、血清铁10.6μ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20%、无残余肾功能是PD患者Hb不达标的影响因素;(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透析龄5年、血清白蛋白35 g/L、iPTH800 ng/L、血清铁10.6μ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20%为PD患者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透析龄、低白蛋白水平、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铁缺乏为PD患者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伴有轻度肝脏损害对血氨水平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内科接受CAPD治疗的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测定静脉血氨浓度,采用OH值评估容量状态,同时评估透析充分性、检测肝酶学及其他生化指标。所有患者根据肝酶水平分为两组,即轻度肝脏损害及肝功能正常组。采用均数比较、简单相关及多因素分析等方法探讨CAPD患者轻度肝功能损害与血氨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共139例符合条件的患者入选本研究。与肝功能正常患者相比,轻度肝功能损害患者血氨水平明显更高于[(43.95±8.47)μmol/Lvs(38.40±8.59)μmol/L,P〈0.05],血清白蛋白[(36.23±5.17)g/Lvs(38.54±4.44)g/L,P〈0.05]及血红蛋白水平[(105.71±17.39)g/Lvs(116.87±16.40)g/L,P〈0.05]则更低。而血尿素、总的尿素清除率(tKt/V)及蛋白相当的总氮呈现率(PNA)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轻度肝功能损害、低的残余肾尿素清除率及高的OH水平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血氨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R2=0.249,P〈0.05)。结论:轻度肝功能损害是导致腹膜透析患者血氨升高的重要原因,并且它与临床不良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小剂量日间非卧床腹膜透析(DAPD)和小剂量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对残肾功能较好的糖尿病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的疗效。 方法 病情稳定、残肾功能较好(rGFR≥5 ml/min,且尿量≥750 ml/d)的40例糖尿病ESRD患者入选。按数字随机法分为小剂量DAPD组20例和小剂量CAPD组20例。DAPD组透析处方为1.5 L或2 L,3次/d,每次留腹3~4 h,夜间干腹。CAPD组透析处方为1.5~2 L,3次/d,或1.5 L,4次/d,夜间留腹。在研究开始及6个月后,分别计算两组腹膜尿素氮清除率(Kt/V)、残肾Kt/V、每周总Kt/V、Ccr、rGFR等指标;测定24 h尿蛋白量、24 h腹透液蛋白、血清白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素剂量;用改良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SGA)评估患者营养状况。 结果 共35例患者完成研究。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透析龄、透析液肌酐/血肌酐(D/Pcr)等基线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后,CAPD组胰岛素剂量和24 h腹透液丢失蛋白明显高于DAPD组,分别为(33.6±10.9) U/d 比(20.6±6.2) U/d(P < 0.05)和(11.13±4.95) g比(5.66±2.88) g(P < 0.01),而血清白蛋白明显低于DAPD组[(29.7±4.2) 比(36.5±3.9) g/L,P < 0.05]。DAPD组与CAPD组相比,24 h净超滤量为(554±187) ml比(309±177) ml,24 h尿量为(1090±361) ml比(750±258) ml,rGFR为(8.21±2.40) ml/min比(4.88±2.11) ml/min,DAPD组均显著高于CAPD组(均P < 0.05)。 结论 对于残肾功能较好的糖尿病ESRD患者,小剂量DAPD较小剂量CAPD能更好地控制血糖,改善营养状态及保护残肾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白芍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TGP)能否改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肾内科进行维持性腹膜透析的患者36例设为腹膜透析组,其中男性20例,平均年龄为(49.2±12.6)岁,女性16例,平均年龄为(51.0±14.2)岁,透析时间≥6个月。所有患者在已有的治疗基础上加服TGP胶囊(1.2 g/次,2次/d),治疗后第18周检测用药前、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血白蛋白(albumin,Alb)、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水平,同时设健康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34~65岁)。结果①腹膜透析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hs-CRP水平分别为(6.62±2.27)mg/L和(1.14±0.36)mg/L,IL-6水平分别为(343.03±46.7)ng/L和(57.48±10.69)ng/L,TNF-α水平分别为(8.26±1.19)ng/L和(2.18±0.71)ng/L,前者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透析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Hb水平分别为(96.39±7.78)g/L和(125.37±16.42)g/L,Alb水平分别为(33.72±3.12)g/L和(40.28±1.94)g/L,前者低于后者,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②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hs-CRP水平分别为(5.41±2.10)mg/L和(6.62±2.27)mg/L,IL-6水平分别为(309.88±44.99)ng/L和(343.03±46.7)ng/L,TNF-α水平分别为(7.58±1.23)ng/L和(8.26±1.19)ng/L,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水平分别为(97.08±6.86)g/L和(96.39±7.78)g/L,血Alb水平分别为(34.45±3.39)g/L和(33.72±3.12)g/L,二者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ALT水平分别为(21.40±7.10)U/L和(19.60±6.12)U/L,AST水平分别为(16.30±7.72)U/L和(14.70±8.63)U/L,二者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确实存在微炎症状态,TGP明显降低hs-CRP、IL-6及TNF-α水平,同时改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体内25羟维生素D[25(OH)D]的浓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5年10月在无锡市人民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行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或白天不卧床腹膜透析(DAPD)治疗>6个月的终末期肾衰患者为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及回顾性分析.选择同期于本院体检中心行体检健康者10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上述研究对象的25(OH)D的水平,根据K/DOQI指南标准分为维生素D正常组、不足组、缺乏组.分析各组患者及健康对照组之间人口学、临床及实验室资料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影响25(OH)D浓度的因素.结果 110例腹膜透析患者的25(OH)D水平(23.27±10.22)ng/mL低于健康对照组25(OH)D水平(34.82±9.58)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腹膜透析患者中25(OH)D水平正常组22例(20%),不足组67例(60.9%),缺乏组21例(19.1%),提示大部分腹膜透析患者存在25(OH)D水平不足、缺乏.入选腹膜透析患者,女性25(OH)D 水平缺乏比例(31.91%)明显高于男性(9.52%).腹膜透析患者中25(OH)D缺乏组的血红蛋白、白蛋白显著低于正常组,而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缺乏组的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不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5(OH)D水平与白蛋白呈正相关(r=0.2883,P<0.0001),与血磷(r=-0.5156,P<0.0001)、甘油三酯(r=-0.2254,P=0.0179)、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3004,P=0.0014)成负相关.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25(OH)D水平与白蛋白呈正相关,与血磷、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成负相关.建议对于严重缺乏维生素D的腹膜透析患者予合理补充维生素D.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毒清颗粒对老年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及营养状态的改善。方法:选取我院腹膜透析门诊规律随访的CAPD患者67例,透析剂量8 L/d。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透析方案为:治疗组32例,2 L/次,4次/d,CAPD,在腹膜透析的同时予以尿毒清颗粒口服;对照组31例。6个月为观察终点,评估两组KT/V、Ccr、Alb、Hb、血钙、血磷、iPTH及SGA营养状况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治疗3个月及6个月低钙血症得到明显纠正(P0.05);血磷在治疗6个月时有明显减低(P0.05),iP TH也有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Hb有明显升高(P0.01),Alb在6个月时有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KT/V与Ccr均有升高(P0.05),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经过治疗6个月后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毒清颗粒治疗6个月可有效改善老年CAPD患者贫血、营养不良、透析充分性、钙磷代谢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本虚证候与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水平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3月~4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内科接受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的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TT3、TT4、FT3、FT4、TSH)水平及生化项目。采用均数比较及多因素分析等统计学方法探讨肝肾阴虚证与FT3水平的关系。结果:共纳入正常促甲状腺素(TSH)的CAPD患者89例,分为肝肾阴虚证组(19例),非阴虚证组(70例),结果显示肝肾阴虚证组血清TT3、TT4与FT3均明显低于非阴虚证组[TT3(0.96±0.23)μg/mlvs(1.13±0.22)μg/ml,P<0.01;TT4(7.59±1.69)μg/mlvs(8.65±1.55)μg/ml,P<0.01;FT3(2.35±0.35)pg/mlvs(2.57±0.33)pg/ml,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示在矫正性别、年龄、糖尿病、透析龄等因素后,肝肾阴虚、血清白蛋白、C反应蛋白与残肾Kt/V是FT3的独立影响因素(R2=0.396,P<0.01)。结论:本研究表明肝肾阴虚证可能与CAPD患者低T3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高原地区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腹膜炎发生的常见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行CAPD治疗的患者68例,回顾性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的常见原因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近6年本中心腹膜炎的发生率平均为45.57患者月1次。(2)PDAP发生的主要原因为操作不规范、肠源性因素(腹泻、便秘)以及一次性医用材料的反复应用。(3)感染组中透析龄≥36个月的患者例数显著增加,而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和透析充分性(KT/V)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PDAP的发生与患者透析龄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Hb、Alb、KT/V均呈现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青海高原地区PDAP发生的主要原因为操作不规范,且与患者的透析龄、Hb、Alb、KT/V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临时性/半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自体动静脉内瘘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与贫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省通城县人民医院肾内科门诊及住院的采用不同血管通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76例,按照不同的血管通路分为导管组(临时中心静脉置管-半永久中心静脉置管)、内瘘组(无临时中心静脉置管)和导管-内瘘组(临时中心静脉置管-动静脉内瘘)。每组患者常规每周3次血液透析治疗,比较3组患者纳入研究开始及6个月后透析日清晨空腹血钙、血磷、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浆白蛋白(albumin,Alb)、血浆前白蛋白(prealbumin,PA)、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变化以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的用量。结果 3组患者纳入研究开始及6个月后钙磷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导管组、内瘘组患者纳入研究开始及6个月后炎症因子hs-CRP、IL-6及血Alb、PA、Hb水平及EPO用量无明显变化。而导管-内瘘组患者早期炎症因子hs-CRP、IL-6水平较高,转换为内瘘后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下降[(4.12±1.74)比(13.78±0.71),(71.42±26.52)比(131.16±40.28),P0.05)],血Alb、PA、Hb水平上升[(42.15±7.59)g/L比(32.85±3.76)g/L,(0.32±0.09)g/L比(0.22±0.08)g/L,(110.28±10.15)g/L比(94.67±9.73)g/L],EPO用量减少。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的hs-CRP、IL-6与Hb呈负相关(r=-0.59,P0.05;r=-0.54,P0.05),与EPO剂量呈正相关(r=0.64,P0.05;r=0.59,P0.05)。结论中心静脉置管较动静脉内瘘增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导致EPO用量增加,贫血改善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43例不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CAPD)患者退出透析的原因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3年~2016年43例不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CAPD)患者退出透析,统计退出原因;比较退出组(研究组)和现存组(对照组)间的人口学资料、透析3个月时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钙、磷、腹膜透析评估等相关临床指标,分析患者退出透析与其人口学资料和相关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心血管疾病、透析不充分、感染、脑血管疾病是腹膜透析(CAPD)患者退出透析的主要原因;与现存组相比,退出组患者的KT/V值以及患者透析3个月时的血钾、白蛋白、iPTH均较低(P 0. 05),处于低平均转运的患者比例较高;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果,KT/V、血钾、iPTH及白蛋白是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独立影响因素(P 0. 05)。结论:在腹膜透析患者中,心脑血管疾病是患者退出透析的首要原因;低KT/V、低血钾、低iPTH以及低白蛋白是患者退出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对尿毒症小剂量腹膜透析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腹膜透析的尿毒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小剂量(4 L/d)腹膜透析,同时每日服用参苓白术散;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8 L/d)腹膜透析,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血尿素氮(BUN)、肌酐(Scr)、钾、钙、磷、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以及计算尿量、超滤量、残肾Kt/V、腹膜Kt/V评估患者腹膜透析充分性。通过饮食热量(DEI)和蛋白的摄入量、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生活质量问卷(ADL)调查,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结果:(1)两组治疗前后比较,血Scr、BU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Alb、H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血Scr、BU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Alb、H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两组治疗前后比较,血钾、钙、磷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血钾、钙、磷水平差异同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肾Kt/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Kt/V、尿量、超滤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肾Kt/V、腹膜Kt/V、尿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滤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肾Kt/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Kt/V、尿量、超滤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4)两组治疗前后比较,SGA、ADL、DEI、DP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SGA、ADL、DEI、DP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腹膜透析加用参苓白术散透析更充分,能显著改善尿毒症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hydroxyvitamin D3,25(OH)D3]水平与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相关性腹膜炎的关系,为防治腹膜炎提供新思路。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PD中心进行规律PD且年龄≥18周岁、透析时间≥3个月的患者,排除有血液透析史、肾移植史、恶性肿瘤及全身感染性疾病的患者。收集入选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实验室检验数据。所有患者均随访至死亡、转为血液透析、肾移植、转至其他中心或随访终止日期(2018年12月31日)。根据PD患者的基线血清25(OH)D3水平三分位法分为低水平组[25(OH)D3≤12μg/L]、中水平组[12μg/L<25(OH)D3≤17μg/L]和高水平组[25(OH)D3>17μg/L]。应用多因素调整的Poisson回归模型分析血清25(OH)D3水平与腹膜炎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共有642例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男性341例(53.12%),年龄为(47.58±14.10)岁,血清25(OH)D3为(13.83±6.41)μg/L,原发病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首(67.19%)。在中位42(19,59)个月的随访期内,有139例患者发生了共232次腹膜炎。校正了性别、年龄、白蛋白、体重指数(BMI)、钙磷乘积、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糖尿病史、Charlson指数以及药物使用,多因素Poisson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25(OH)D3中水平组和低水平组腹膜炎发生的危险性分别为高水平组的92%(95%CI 0.62~1.38,P=0.690)和1.74倍(95%CI 1.19~2.54,P=0.004),低水平组与高水平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25(OH)D3水平与腹膜炎发生密切相关,低水平25(OH)D3是PD患者腹膜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首年门诊随访频率与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5月31日期间于武汉市第一医院行腹膜透析置管术的CAPD患者。根据患者首年门诊随访频率的分布特征,将患者分为低频组(5月/次)、中频组(3.3~5月/次)、高频组(3.3月/次),比较各组之间的人口学资料、基线生化指标、生存结局、技术生存结局以及腹膜炎发生情况。结果 (1)高频组患者的医保比例、教育水平、体质量指数、每周尿素氮清除率(总Kt/V)、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和收缩压优于中、低频组(P0.05)。(2)生存分析表明接受高频率随访患者的生存率和技术生存率均优于低频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和竞争风险模型分析发现,随访频率与生存率及技术生存率无明显相关。(3)单因素Cox回归显示随访频率(OR=0.151,P0.05)、Alb(OR=0.860,P0.05)、尿酸(OR=0.996,P0.05)都与腹膜炎的发生存在相关性,多因素回归显示随访频率对腹膜炎发生率影响有统计学意义(OR=0.216,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示随访间期为3.58月/次时,预测腹膜炎发生的灵敏度为86.1%,特异度为54.8%。结论经济及教育水平较高、一般情况较好的患者更倾向于高频随访。首年门诊高频随访(随访间期3.3月/次)是腹膜炎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进入腹膜透析第一年进行低频随访尤其是随访间期长于3.58月/次的患者腹膜炎发生风险大,远期临床结局较差,医护人员可以针对此类患者加强宣教,督促患者后期积极进行门诊随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中青年(19~60岁)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动脉硬化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中青年(19~60岁)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86例,收集患者基础资料(患者身高、体质量指数、血压、透析时间、用药史、尿量等)、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及各项实验室指标(肝肾功能、血脂、电解质、甲状旁腺素、超敏C反应蛋白、缺血修饰白蛋白),并对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依据患者baPWV是否升高(baPWV1 400 ctn/s为升高)分为高baPWV组(39例)和正常baPWV组(47例)。高baPWV组患者较正常baPWV组baPWV明显升高[(1 961±412)cm/s比(1 349±234)cm/s],且透析时间、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95.8±6.0)kU/L]、超敏C反应蛋白[(5.1±1.0)mg/L]较正常baPWV组高,总尿素清除指数(1.8±0.9)、总肌酐清除率[(56.5±11.4)L·周~(-1)·(1.73 m~2)~(-1)]、残余肾小球滤过率[(3.8±1.0)L·周~(-1)·(1.73 m~2)~(-1)]、血白蛋白[(31.6±5.3)g/L]较正常baPWV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腹膜透析患者baPWV与透析时间、血钙、缺血修饰白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4、0.48、0.49、0.51,P值均0.05),与总尿素清除指数、残余肾小球滤过率、血白蛋白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6、-0.55、-0.59,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透析时间、残余肾小球滤过率、超敏C反应蛋白是腹膜透析患者baPWV最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腹膜透析时间、残余肾功能、微炎症是青中年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动脉硬化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保护残余肾功能、改善炎症状态、改善腹膜透析的充分性可以降低腹膜透析患者动脉硬化风险,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