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肾复片对IgA肾病(IgAN)患者外周血P选择素的影响及其对IgAN蛋白尿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2月~2010年2月门诊及住院IgAN病例61例,简单随机法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29例行组间对照研究。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复方肾复片,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贝那普利。疗程12周,分别观察24h尿蛋白定量(24-UP)、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P-选择素(P-selectin)等。结果:干预后治疗组24-UP、P-Selectin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而BUN、Scr变化不显著。结论:复方肾复片可以明显降低IgAN患者24-UP,降低外周血P-selectin表达水平,可能延缓IgAN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益肾化湿颗粒联合来氟米特治疗无症状尿检异常型IgA肾病(IgA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确诊为无症状尿检异常型IgAN患者共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来氟米特片口服,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口服益肾化湿颗粒,每2个月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尿红细胞(RBC)计数、24 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治疗2个月时疗效显著,尿RBC计数和24 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随着疗程的延长,至6个月时,治疗组患者的尿RBC计数和24 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进一步显著下降(P0.05);与治疗前比较,在治疗2个月时,对照组患者的尿RBC计数和24 h尿蛋白定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4个月时才显著下降(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在治疗2月、4月和6月时,治疗组患者的尿RBC计数和24 h尿蛋白定量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总频数比对照组显著降低(7.1%vs 23.8%,P0.05);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均保持稳定。结论:益肾化湿颗粒联合来氟米特对无症状尿检异常型IgAN有显著疗效,可有效减轻血尿和蛋白尿,稳定肾功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通络保肾方(大黄虫丸加减)对IgA肾病(CKD1~2期)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IgA肾病(CKD1~2期)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加服通络保肾方,对照组加服氯沙坦钾片,共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血瘀证证候、疾病疗效、血纤维蛋白原(Fb)、血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尿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尿白蛋白/肌酐比(ACR)、尿红细胞计数(RBC)、血肌酐(S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血瘀证积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血瘀证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91.4%和57.9%(P0.01),疾病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1.0%和82.5%(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血Fb降低(P0.05),血AT-Ⅲ显著升高(P0.01),尿FDP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24 h UP均显著降低(P0.01),尿ACR、尿RBC均减少(P0.05),两组血Scr和e GFR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通络保肾方能改善IgA肾病(CKD1~2期)血瘀证临床证候,降低血Fb,升高血AT-Ⅲ活性,降低尿FDP水平,减少蛋白尿、血尿,稳定肾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肾宁合剂治疗系膜增生性IgA肾病的疗效。方法观察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肾穿刺活检确诊为系膜增生性IgA肾病患者40例,已除外继发性IgA肾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20例,给予中药肾宁合剂50 ml,3次/d,并给予对症治疗(钙通道阻滞剂和利尿剂降压治疗);对照组20例,给予贝那普利10~20 mg/d,对症治疗与研究组相同,2个月为1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血尿、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血肌酐、血尿素氮及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glucosaminidase,NAG)等指标。结果对照组有3例患者因头痛及无法忍受的咳嗽而改用其他药物,退出观察。研究组均完成疗程。2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为(0.8875±0.2767)g,较治疗前的(1.6615±0.1879)g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为(0.9871±0.1385)g,较治疗前的(1.5160±0.2290)g下降(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血尿素氮及肌酐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对照组治疗后CysC为(0.870±0.168)mg/L,与治疗前的(1.231±0.088)mg/L比较,P0.05;研究组治疗后Cys C为(0.829±0.161)mg/L,与治疗前的(1.211±0.108)mg/L比较,P0.05,2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对照组治疗后尿红细胞较治疗前无改变,研究组治疗后尿红细胞为(50.47±28.07)个/μl,较治疗前的(189.39±67.48)个/μl减少(P0.05)。对照组治疗后尿NAG无明显改变,研究组治疗后尿NAG为(14.35±2.37)U/L,较治疗前的(25.1±10.8)U/L下降(P0.05)。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0%和7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肾宁合剂和贝那普利均能降低尿蛋白,改善早期肾功能受损。肾宁合剂同时还能改善血尿和肾小管功能,可用于治疗系膜增生性IgA肾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黄芪当归合剂和科素亚联合治疗对降低肾病综合征(NS)患者尿蛋白、升高血浆白蛋白、降低血胆固醇和尿NAG酶的疗效.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给予激素、抗凝等治疗的同时给予黄芪当归合剂和科素亚治疗,对照组则只给予激素、抗凝等治疗,检测各组尿蛋白、血浆白蛋白、尿NAG酶、血胆固醇.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尿蛋白明显下降及血浆白蛋白回升在治疗4周后有明显差异性(P<0.05),尿NAG酶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血胆固醇较对照组在治疗4周后明显下降(P<0.05).结论:研究证明,黄芪当归合剂和科素亚联合治疗能有效地降低尿蛋白,增加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并能降低患者血清胆固醇水平,减轻蛋白尿对肾小管、肾间质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尿足细胞数和肾组织中足细胞顶膜区的特异性标记蛋白podocalyxin(PCX)的表达与IgA肾病(IgAN)患者临床和病理改变的关系。 方法 收集50例IgAN患者活检前3 d的每天晨尿和20例体检健康对照者的晨尿各100 ml,离心去上清于TXD3细胞离心涂片机上制成涂片。用抗人PCX单克隆抗体分别对尿沉渣涂片和肾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于光学显微镜下计数尿足细胞排泄数,以及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和计算肾小球PCX平均吸光度值。IgAN按Lee分级分成5组,并用Katafuchi半定量积分法记分。比较各组尿足细胞数和肾组织PCX平均吸光度值,并与各项病理指标评分和临床生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IgAN组尿中足细胞数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 < 0.01)。IgAN Lee分级各组组间尿足细胞中位数两两比较,Ⅰ-Ⅱ级组低于Ⅲ、Ⅳ、Ⅴ级组(P < 0.05);Ⅲ级组显著低于Ⅴ级组(P < 0.05);Ⅲ级组低于Ⅳ级组和Ⅳ级组低于Ⅴ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足细胞阳性率在Ⅳ、Ⅴ级组最高(100%),在LeeⅠ-Ⅱ级组最低(55%)。IgAN患者随着Lee分级升高,肾小球足细胞PCX表达下调,两两比较结果显示,Ⅰ-Ⅱ级组显著高于Ⅲ、Ⅳ、Ⅴ级组(P < 0.05);Ⅲ、Ⅳ级组显著高于Ⅴ级组(P < 0.05);Ⅲ级组稍高于Ⅳ级组(P > 0.05)。IgAN患者尿足细胞排泄数与肾小球PCX表达量呈负相关(r = -0.702,P < 0.01);与24 h尿蛋白量呈正相关(r = 0.465,P < 0.01);与肾小球和肾小管病理积分均呈正相关(r = 0.233,r = 0.307,均P < 0.05)。肾小球PCX表达量分别与肾小球和肾小管病理积分呈负相关(r = -0.560,r = -0.377,均P < 0.05);与24 h尿蛋白量呈负相关(r = -0.367,P < 0.05)。 结论 IgAN患者尿足细胞排泄量可反映肾组织足细胞缺失程度,肾小球足细胞损伤脱落可能参与IgAN的发生发展,其尿足细胞数有可能作为反映疾病进展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N)患儿组织蛋白酶S(CTSS)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02月~2019年05月收治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肾内科的25例IgAN患儿,收集IgAN患儿的肾组织活检样本,对比同期因外伤或肿瘤原因行单侧部分肾切除患儿的肾脏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手段检测CTSS在肾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收集IgAN患儿血清标本,对比健康体检儿童的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CTSS在血液中表达水平。结果:IgAN患儿肾小球系膜区以及小管上皮细胞高表达CTSS,IgAN患儿外周血清中CTSS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IgAN组(764.4±20.53) pg/ml,对照组(565.1±14.76) pg/ml,P 0.05];且血清CTSS水平与患儿24 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尿红细胞数均具有正相关性(P 0.05)。结论:IgAN患儿CTSS水平升高,其变化与肾脏受累的程度相关。提示CTSS可能与儿童IgAN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丹芍丸对大鼠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模型肾组织白细胞介素-13(IL-13)表达及肾脏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设置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激素对照组、丹芍丸治疗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抗Thy-1大鼠肾炎模型。在实验的第28天处死各组大鼠取肾组织切片,通过原位杂交技术(ISH)检测肾组织IL-13mRNA的表达;通过光镜、电镜观察大鼠肾组织形态学的改变,进行肾组织学分级及肾小球损害、肾小管间质损害积分评定,并检测各组大鼠实验前后的血尿素氮(BUN)、血肌肝(Scr)、24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等指标。结果:肾组织IL-13表达与大鼠MsPGN模型肾小球损害、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呈正相关。正常对照组肾组织无明显IL-13表达,模型对照组肾组织IL-13表达较正常组明显上调(P〈0.01);丹芍丸治疗组与激素对照组实验后肾组织IL-13表达较模型对照组均明显下调(P〈0.01),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丹芍丸治疗组与激素对照组实验后肾组织病理半定量积分均减少明显(P〈0.01),组间比较优势明显(P〈0.01)。丹芍丸治疗组实验后BUN、Scr、24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等指标均明显改善,与激素对照组实验后比较优势明显(P〈0.05或P〈0.01)。结论:IL-13在MsPGN的发病过程起重要的调控作用,丹芍丸能改善肾小球损害、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经丹芍丸治疗后肾组织IL-13表达下调,肾脏炎症程度明显改善,丹芍丸可能是通过调控MsPGN肾组织IL-13的产生而起效。  相似文献   

9.
低剂量雷米普利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雷米普利(ramipril)对不同时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90例,年龄42岁~76岁.分为治疗组54例,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均根据尿蛋白和肾功能的不同再分为早期肾病组、临床期肾功能正常组和临床期肾功能不全组.治疗组给予口服雷米普利(2.5 mg/d),连续应用12周.对照组不予上述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尿总蛋白和尿白蛋白明显降低,其中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组尿总蛋白由治疗前的(0.34±0.11)g/24 h下降到(0.24±0.09)g/24 h(P<0.01),尿白蛋白由(199±50)g/24 h下降到(148±35)g/24 h(P<0.01);临床期肾功能正常组尿总蛋白由治疗前的(2.15±1.01)g/24 h下降到(1.66±0.86)g/24 h(P<0.01);临床期肾功能不全组尿总蛋白由治疗前的(1.93±0.91)g/24 h下降到(1.68±0.81)g/24 h(P<0.05).结论:应用雷米普利对不同时期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均有减少尿蛋白的作用,且早期应用效果尤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IgA肾病(IgAN)患者血清、尿液TGF-β1表达以及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对其表达的影响,揭示MMF治疗IgAN可能的机制.方法 用ELISA法检测健康对照组19例(Ⅰ组)、与MMF组匹配初诊未治疗IgAN 39例(Ⅱ组)、MMF治疗组48例(Ⅲ组)血清、尿液TGF-β1的水平,并比较各组表达差异性.结果 血清中TGF-β1的表达,Ⅱ组较Ⅰ组表达增加(P<0.05);Ⅲ组较Ⅱ组表达下降(P <0.0001).尿液中TGF-β1的表达,Ⅱ组、Ⅲ组均较Ⅰ组表达增加(P<0.05);Ⅲ组较Ⅱ组表达下降(P<0.05).IgAN患者血清TGF-β1的表达与病理级别、尿蛋白排泄呈正相关(P=0.044、0.001),尿液TGF-β1的表达与GFR呈负相关(P=0.012),与病理级别、血肌酐、尿蛋白排泄呈正相关(P=0.01、0.013、<0.0001).血清TGF-β1与尿液TGF-β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01).IgAN LEE分级≤3级与>3级的患者相比,后者血清、尿液TGF-β1表达增加,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49,0.028).MMF治疗组疗程3~6个月与≥6个月的患者相比,后者血清、尿液TGF-β1表达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26).结论 IgAN患者血清、尿液TGF-β1表达显著增加,并且其表达水平与肾功能进展及严重程度等密切相关,MMF可显著下调IgAN患者血清、尿液中TGF-β1表达.因此,血清、尿液TGF-β1可作为预测IgAN疾病进展及评估MMF疗效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D4~+ T淋巴细胞在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中致病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于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肾脏科住院治疗且经首次肾活检证实为IgAN患者作为IgAN组(45例),另外纳入我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49例),采集健康对照组和IgAN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液样本,分离制备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血清。采用ELISA检测外周血清CD4~+ T淋巴细胞因子,包括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介素(interleukin,IL)-4、IL-17、IL-21、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 T细胞的分布比例。采用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JAK/STAT信号通路各信号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 IgAN组血清IL-4、IL-17、TGF-β1、IL-2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IFN-γ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激素治疗1月后,IgAN组外周血清IL-4、IL-17、TGF-β1、IL-21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治疗前IgAN组患者Th2及Treg细胞在T细胞中占比显著升高(P0.05),而Th1的占比在两组受试者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qPCR及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治疗前IgAN组JAK1、JAK3、STAT3和STAT6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STAT5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两组JAK2、TYK2、STAT1和STAT4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 T细胞亚群失调可能参与IgAN患者的发病机制,与JAK/STAT信号通路表达失衡有关。因此,CD4~+ T细胞因子(IL-4、IL-17、TGF-β1和IL-21)可能成为治疗IgAN的新靶点和监测IgAN病情的无创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尿激酶联合苯那普利治疗IgA肾病的随访对照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尿激酶(UK)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苯那普利治疗IgA肾病(IgAN)的效果。方法 将71例Lee分级≥Ⅲ级的IgA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UK+ACEI组及ACEI组,随访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 (1)12个疗程后,UK+ACEI组24h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P<0.01),血白蛋白(AIb)水平升高(P<0.05),疗效优于ACEI组。(2)治疗前应用Katafuchi IgA肾病积分系统进行IgAN的病理评分,在肾小球积分≥7分的患者中,治疗至12个疗程时,UK+ACEI治疗效果优于ACEI组(P<0.05)。(3)UK+ACEI组中有10例患者进行了重复肾活检,经治疗后多数患者病理改变保持稳定。结论 UK联合ACEI治疗中重度IgAN安全有效,疗效优于单用ACEI者。肾小球硬化及间质炎细胞浸润的程度可作为估计UK治疗IgAN效果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移植肾IgA肾病(IgAN)复发或新发的诱因及移植肾生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8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经肾活检确诊为移植肾IgAN的患者,按照血肌酐(Scr)增高水平、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率分为稳定组(Scr升高值<20μmol/L,eGFR下降率<10%)和进展组(Scr增高但未达翻倍值,30%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三五独活寄生汤对痛风性肾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机制。方法:将临床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降尿酸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三五独活寄生汤,半年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血脂、糖化血红白蛋白、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α1-微球蛋白(α1-M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及中医症候积分。结果:治疗组总临床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夜尿频多、腰酸乏力、关节肿痛等症状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压、血脂、糖化血清白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血肌酐、尿RBP、尿NAG、hs-CRP、IL-6、TNF-α、MCP-1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压、血脂、糖化血清白蛋白、血尿素氮、血尿酸、血肌酐、尿RBP、尿α1-MG、尿NAG、hs-CRP、IL-6、TNF-α、MCP-1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五独活寄生汤可降低血尿酸浓度,减少痛风发作,改善机体微炎症状态,减轻肾小管损伤从而延缓肾功能恶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黄芪当归合剂联合强的松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尿蛋白、血象白蛋白、血胆固醇、尿β<,2> 微球蛋白(β<,2>-MG)的影响.方法:将84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纽、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给予强的松、抗凝等治疗的同时给予黄芪当归合剂治疗;对照组删只给予强的松、抗凝等治疗.检测两蛆治疗前后的24小时尿蛋白、血清白蛋白、血胆固醇、尿β<,2>-MG.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24小时尿蛋白明王下降及血象白蛋白回升在治疗4周后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血胆固醇较对照组在治疗4用后明显下降(P<0.05).尿β<,2>-MG较对照组在治疗4用后明显下降(P<0.05).结论:黄芪当归合剂能有效地增加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尿蛋白,并能降低患者血清胆固醇水平,减轻蛋白尿对肾小管、肾问质的损害,但对肾功能的远期保护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解毒益气活血方联合基础西药对糖尿病肾病(DKD)的作用效果并初步探索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临床DKD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治疗组(43例),两组在治疗前基线水平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用基础西药控制血糖血压治疗,治疗组在相同的基础治疗上加用中药解毒益气活血方。比较两组患者主观临床症状改善、尿蛋白肌酐比值(UP/Cr)、尿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1)、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尿β_2微球蛋白(β_2-MG)、血肌酐、血脂、血脑钠肽(BNP)、血Ⅳ型胶原(Col-Ⅳ)和TGF-β_1水平的变化。结果:经过12周的治疗后,治疗组各种症状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血BNP、TC、TG、血Col-Ⅳ、血TGF-β_1、尿RBP、尿β2-MG、尿TGF-β_1、UP/Cr和血压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或P0.01),除血压外,上述指标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FBG、Scr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益气活血方联合西医基础治疗DKD疗效比单用西药好,其肾保护机理可能与降低BNP、TGF-β_1,改善脂质代谢和肾小管间质病变等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缬沙坦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贝那普利联合应用治疗肾移植患者移植肾慢性损伤的远期效果. 方法非糖尿病患者肾移植术后尿蛋白>0.5g/d或SCr>177 mmol/L(>2 mg/d)32例,随机分2组:①治疗组23例.男9例,女14例.平均40岁.病理诊断慢性移植物肾病(CAN)13例、环孢素中毒3例、肾小球疾病7例.②对照组9例.男4例,女5例.平均35岁.CAN 6例、环孢素中毒1例、肾小球疾病2例.治疗组给予缬沙坦(80mg/d)与贝那普利(20 mg,2次/d)联合治疗3年,对照组未进行此项处理.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SCr、24 h尿蛋白变化及移植肾生存时间.结果 随访3年后,治疗组SCr为(252.2±117.9)mmol/L,对照组为(375.3±203.0)mmol/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AN患者SCr为(282.4±147.3)mmol/L,对照组为(528.7±107.8)mmol/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24 h尿蛋白为(1.0±0.6)g,对照组为(1.3±0.7)g,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肾存活时间治疗组76个月,对照组为71个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与贝那普利联合应用可保护移植肾功能,对蛋白尿及移植肾远期存活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移植肾IgA肾病(IgAN)复发或新发的诱因及移植肾生存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11月至2018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经肾活检确诊为移植肾IgAN的患者,按照血肌酐(Scr)增高水平、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率分为稳定组(Scr升高值<20 μmol/L,eGFR下降率<10%)和进展组(Scr增高但未达翻倍值,30%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肾炎康复片联合氯沙坦钾治疗原发性IgA肾病(气阴两虚证,IgAN)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IgAN患者,治疗组32例采用肾炎康复片联合氯沙坦钾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应用氯沙坦钾治疗,观察时间为8周。分别监测治疗前0周、治疗后4周和8周的24h尿蛋白定量、IgA、Alb、SCr和中医主症积分,继而进行中西医疗效评价。结果对照组治疗4周后尿蛋白定量下降,Alb升高,SCr、IgA水平降低,中医主症积分减少,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8周后尿蛋白定量明显减少,SCr明显下降,Alb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周后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P〈0.05)。治疗8周后尿蛋白定量显著下降,Alb显著升高,SCr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IgA水平明显降低,中医主症积分明显减少,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8周和对照组治疗后8周比较,尿蛋白定量显著下降,Alb显著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IgA水平明显降低,中医主症积分明显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西医和中医总的疗效方面,治疗组比对照组有更加确切的疗效,经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炎康复片联合氯沙坦钾治疗IgAN(气阴两虚证)疗效显著,与单用氯沙坦钾相比可更有效减少24h尿蛋白定量,提升Alb水平,降低IgA及SCr浓度,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从而保护肾功能,延缓IgAN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肾炎康复片对紫癜性肾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并分析了其对患儿IL-17、IL-10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6月三亚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紫癜性肾炎患儿143例,纳入的患儿使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IL-17和IL-10因子表达的检测使用ELISA法。对照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IL-17和IL-10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IL-17在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IL-10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治疗前两组患儿24 h尿蛋白和尿红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24 h尿蛋白和尿红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55%(65/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39%(55/72)(P 0.05)。结论:肾炎康复片调节了紫癜性肾炎患儿IL-17/IL-10失衡,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