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干预的作用和效果做出评价。方法选择我院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护理方式为分组标准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患者接受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干预,对照组4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抢救时间以及住院情况。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急诊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可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抢救时间,发挥更好的抢救治疗效果,对于挽救患者生命安全,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期间配合应用优化急诊护理干预对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总计80例。除抢救治疗外,给予患者随机分组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常规急诊护理,试验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优化急诊护理干预。比较对照组与试验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间分诊评估时间、急救总时间、住院时间、救治成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经优化急诊护理的试验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分诊评估、急救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组间救治成功率比较(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运用优化急诊护理可以缩短患者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急救护理流程的临床效果,为临床该类患者的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将患者根据时间段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观察组使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为患者提供急救绿色通道及优质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抢救成功率比对照组高,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比对照组高,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中接受优化急救护理流程的效果比常规的护理要好,患者的护理工作能够有序开展,抢救的成功率比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分析流程管理法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接受手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7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流程管理法,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时间指标。结果在院前急救耗时间、出诊反应时间、首次心电图时间、急诊入院时间、球囊扩张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对比上,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短,组间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383、13.296、14.237、17.859、20.373、15.028,P 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中采用流程管理法能显著提高疗效,缩短急救时间,降低死亡率,有助于提升急救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行院前急救联合介入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分配的原则,将5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院前急救,观察组行院前急救联合介入治疗,对比其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效果96.30%,相比对照组急救效果较好,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院前急救联合介入治疗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发病至抢救时间、溶栓时间及抢救成功率等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的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AMI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明显缩短抢救时间、溶栓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作用评价。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90例进行实验分析,依据奇偶分法进行分组,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5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急诊时间指标、复发率以及急救成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室停留时间、急诊球囊扩展时间、抢救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应用,可缩短抢救时间,为患者疾病的治疗争取了时间,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时间为节点,选取给予传统护理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给予急诊护理路径的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以两组的急诊接诊时间、急救时间、确定治疗方案时间、住院时间、疼痛缓解时间、抢救成功率作为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诊接诊时间、急救时间、确定治疗方案时间、住院时间、疼痛缓解时间、抢救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能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介入治疗护理中应用急救护理流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AMI患者90例进行分组研究,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急诊介入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则予以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护理。记录两组抢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抢救成功率、院内再次介入治疗率、院内复发率及家属满意率,予以组间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更短[(31.29±2.88)min vs.(55.19±4.56)min,(77.29±5.62)min vs.(110.28±8.92)min,(11.28±2.35)d vs.(13.92±3.10)d],而抢救成功率与家属满意率更高(95.56%vs. 75.56%,100.00%vs. 80.00%),院内再次介入治疗率与院内复发率更低(11.11%vs. 24.44%,8.89%vs.26.6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护理期间采取急救护理流程进行处理,一方面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院内再次介入治疗与复发,另一方面还可缩短抢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使得患者家属对护理更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维护理管理用于危重症院前急救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危重症院前急救患者2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三维护理管理,对两组患者的急救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成功率及急救物品安全性达标率分别为97.14%、100%,与对照组90.71%、93.57%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7.86%,与对照组80.71%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护理管理可有效提高危重症患者院前抢救质量,也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个性化护理的优点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2月入住我院并被确诊为急性心机梗死的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院前护理,实验组院前急诊护理采用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接受不同护理方法后的护理指标。结果对照组出诊反应时间、急救时间、入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急救诊断率、转运成功率、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性护理过程中,利用个性化护理方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重度颅脑外伤急救护理工作中应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并观察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68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急救护理措施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转运时间、病情评估时间、昏迷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急救效果,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流程再造在急性创伤重症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0例急性创伤重症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00例患者实施传统救治护理方法,观察组200例患者实施护理流程再造管理。对两组患者急救护理后的救治成功率与有效抢救时间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救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抢救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创伤重症患者实施流程护理再造模式进行急救护理,能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缩短救治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伤休克患者的急诊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外伤休克患者共7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入院后急诊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院前及入院后双项急诊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和休克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为81.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外伤休克患者实施院前急救和入院急救,能够有效缩短术前准备时间和休克缓解时间,最大限度地提升急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对药物治疗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2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取循证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的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6.43%,高于对照组(78.57%),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2.86%,高于对照组(71.43%),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对于心肌梗死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死亡率和并发心力衰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抢救急性心肌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抢救,观察组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抢救,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用药时间和抢救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院内复发、再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占比(4.88%、7.32%)低于对照组(21.95%、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升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急诊危重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在抢救中实施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抢救中实施标准化急救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死亡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7.0%、13.0%、87.0%,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死亡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8.0%、2.0%、98.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患者手术室急救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失血性休克患者共8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优质手术室急救护理干预、常规急救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急救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7.5%,对照组抢救成功率是80.0%,两组的抢救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优质的手术室急救护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抢救成功率,急救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当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院在2016年1月开始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30例采用常规急诊护理流程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30例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抢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作为对比依据。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当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临床应用效果,有利于缩短抢救时间,争取最佳治疗时间,降低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VIPC护理程序对提高门急诊突发事件中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效果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流程的58例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1月实施急救护理流程VIPC抢救程序的62例同类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急诊抢救救治效果及护士核心能力考核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平均救治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士核心能力考核结果各项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各数据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VIPC护理程序的培训和应用,提升门急诊护士整体核心能力,缩短突发事件中创伤性休克平均救治起效时间,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