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路病灶清除仿生植骨联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纳入91例胸腰椎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确诊后均行后路病灶清除仿生骨支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术后规范使用抗结核药物辅助干预,观察疗效。结果手术成功率达100.0%,1年随访时植骨融合率达100.0%,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与术前相比,术后2周、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法(VAS)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术前Cobb角的(28.2±8.3)°相比,术后3个月(16.5±4.4)°、6个月(8.8±2.3)°、12个月(9.1±2.5)°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后路病灶清除仿生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经椎弓根病灶清除,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病例选择和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胸腰椎结核患者,一期行后路经椎弓根病灶清除,植骨加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术后继续抗痨治疗9~18个月。随访18~36个月,平均21.8个月。结果:12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手术时间148~256 min,平均182 min。术中出血400~2000 ml,平均650 ml。术后均获随访18~26个月,11例在抗结核治疗后6~18周血沉和C反应蛋白降至正常。1例出现耐药,6个月后窦道形成,予更换抗结核药治疗,术后8个月后降到正常,13个月窦道愈合,未造成机体残余损害。本组X线片显示病灶植骨融合,未见钉棒折断,无神经根压迫或脊髓损伤等并发症。根据骨结核治愈标准评价,均获得治愈,未出现复发,后凸角度得到不同程度矫正。结论:胸腰椎结核的术式选择应根据病灶的位置及累及范围而定,选择适合病例行后路经椎弓根病灶清除植骨钉棒系统内固定,可避免前路手术操作的复杂性和手术入路并发症,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路一期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5月脊柱结核患者78例,完成术前准备后,进行择期手术,接受常规X射线检查,明确病椎部位,选取后正中部位行切口,在C臂机透视条件下,明确病变节段部位,将椎弓根钉拧入,实施全椎板减压,椎体复位,进行植骨融合术,植入从自身获取的肋骨至椎骨损伤部位,使用2 g链霉素预防感染。结果术后切口一期愈合74例(94.87%,74/78),局部无窦道形成,红细胞沉降率半年后恢复正常。除2例(2.56%)复发病例外,76例(97.44%)随访期间无内固定松动、移位和断裂等并发症,治疗效果优60例(76.92%)、良17例(21.79%)、差1例(1.28%)。结论后路一期脊柱结核病灶清除结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2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单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手术治疗。结果手术后,观察组VAS评分、Cobb角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腰骶椎结核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腰骶椎结核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A、B、C三组,A、B组患者分别采用前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C组患者采用后路钉棒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手术疗效评价标准评价手术治疗效果。术后3天拍摄床旁腰椎正侧位片,观察内固定及植骨稳定情况,评估下床时间。随访2年,每3个月复查X线胸片、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肝肾功能。结果 A、B、C三组患者优良率分别为86.67%、88.24%和86.84%,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C组(P<0.05),三组患者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术前、术后1周ESR、ESR恢复正常时间、植骨融合时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腰骶角均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末次随访时均有不同程度的丢失,丢失度数三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综合评估腰骶椎结核患者术前病情,根据手术适应证选择不同手术方式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操作简便,且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临床可能更倾向于采用此种方法治疗腰骶椎结核。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病例是医院骨科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96例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研究组(接受后入路手术治疗,48例)、参照组(接受前入路手术治疗,48例),对比临床疗效、ODI评分、椎体前缘、后缘高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5.83%)显著比参照组(72.92%)高,研究组治疗后ODI评分显著比参照组低,研究组治疗后椎体前缘、后缘高度均显著比参照组高,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4.17%)显著比参照组(20.83%)低,P<0.05。结论后入路手术可显著改善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病情,减轻功能障碍,恢复椎体前后缘高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靠,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后路椎弓根固定加椎间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接受手术的54例爆裂骨折患者的治疗情况,观察患者术前、术后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VAS评分及Frankel分级情况。结果手术前后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和VAS评分均有显著变化,术后不同阶段无显著变化,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良好。结论后路椎弓根固定加椎间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以获得满意复位,恢复椎体高度,增强脊柱的抗压稳定性,减少内固定断裂、松动等并发症,同时保证神经减压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给予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应用经后路前中柱稳定性重建术治疗,临床观察治疗效果。方法本次探究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0月聊城市光明医院所收治的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40例作为样本人群,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40例患者实行均分,2组患者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20例患者。参照组患者:应用单纯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经后路前中柱稳定性重建术治疗,将2组患者实行不同治疗后得到的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出统计学分析结果的相关性数值。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大出血、一过性神经根损伤、钛网位置不良)显著性更低,对比参照组患者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给予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应用经后路前中柱稳定性重建术治疗,并发症明显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治疗策略。方法分别采取直接修复;后路单纯融合;后路原位固定,后外侧融合;后路复位固定,减压,椎体间植骨或Cage及后外侧植骨治疗84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结果全部患者腰椎序列恢复正常,融合率为92%(77/84),优良率为93%(78/84)。结论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采取恰当的手术方案,从而提高术后疗效优良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有限截骨矫形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5/2013-08应用有限截骨矫形内固定手术来治疗陈旧性胸腰椎段骨折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愈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29分法)评价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测量X线侧位片Cobb角以及后凸畸形的纠正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62(平均28)个月.后凸Cobb角术前平均为38.7°,术后7.9°;VAS评分术前平均6.9分,术后3.8分;JOA评分术前平均12.9分,术后23.9分.术前术后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植骨牢固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相关并发症.结论:后路有限截骨矫形内固定术可获得满意的减压及矫形效果,同时可植骨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并发症少,创伤较小,是胸腰椎后凸畸形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文就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及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接受手术治疗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92例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抽签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6例。实验组予以后路内固定术治疗,参照组予以前路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椎体前后缘高度比、Cobb角的改善程度优于参照组,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参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效果理想,且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切口椎板开窗微创术联合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患者72例,依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小切口椎板开窗微创术联合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全椎板切除术联合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22%,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为19.44%。此外,观察组患者手术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椎板开窗微创术联合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的临床治疗效果良好,且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和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胸腰段脊柱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4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以随机方式将其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后,康复组患者的椎体前后边缘高度以及Cobb角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且统计学差异有意义(P0.05)。康复组的总有效率为68.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31.3%。结论在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联合椎板间植骨手术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椎体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按患者就诊顺序将8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行一期后路开放复位短节段内固定,观察组患者辅以椎体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对照组患者辅以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术后均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伤椎Cobb角及末次随访时矫正度丢失情况、术前及术后Frankel分级情况、术中植骨量及末次随访时骨性融合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即刻伤椎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本组术后即刻伤椎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伤椎Cobb角与本组术前及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且两组间矫正度丢失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两组患者脊髓神经功能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中植骨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末次随访时两组间骨性融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椎体加椎间植骨融合可获得较好的阶段性骨性融合,是一种理想的植骨融合方式,可加以推广应用;后外侧植骨内固定骨性融合率低,且不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特点,临床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胸椎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外科手术是治疗胸椎脊柱结核的一种重要措施,后路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手术可以彻底清除病灶内的病原菌,减少患者体内结核菌的含量,改善和恢复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单纯自体髂骨块植骨与钛网植骨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2月至2013年1月采用彻底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67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其中单纯自体髂骨块植骨融合内固定术31例(A组),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36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分级、Cobb角及末次随访丢失情况、植骨融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术后引流量。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为22~53个月,平均39.5个月。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较术前均有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Cobb角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Cobb角丢失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B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植骨融合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钛网植骨较单纯自体髂骨块植骨,植入更加方便,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跨伤椎内固定与经伤椎内固定的治疗路径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8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7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跨伤椎内固定组(37例)和经伤椎内固定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椎管占位等临床指标变化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局部疼痛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植骨融合情况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椎管占位情况等临床指标较术前均明显改善,经伤椎内固定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跨伤椎内固定组(P<0.05)。术后随访6个月,跨伤椎内固定组患者植骨融合31例(83.78%),经伤椎内固定组植骨融合36例(92.3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经伤椎内固定组患者治疗各时期的VAS评分均稍低于跨伤椎内固定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跨伤椎内固定相比,经伤椎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能够获得更高的植骨融合率,患者脊柱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固定联合椎间cage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60例腰椎滑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后路减压固定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采用后外侧植骨融合术,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椎间cage融合术。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椎间隙高度变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椎间隙高度均有所恢复,并且观察组恢复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88.8%,对照组为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固定联合椎间cage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显著,整体治疗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后路复位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骨科2011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45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后路复位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观察手术治疗前后患者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情况,并采用Frankel评分标准对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本组45例患者手术后的椎体前缘高度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Cobb角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发现椎体间植骨模糊,形成骨性融合,椎间隙高度稳定,无复位丢失、内固定失败及神经根性症状发生。手术后Frankel评分结果表明,患者的神经功能分级明显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复位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是临床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一种理想术式,应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析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前路内固定治疗方法,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运动和触觉评分、伤椎高度和Cobb角度、不良并发症发生概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比后路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更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