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同型半胱氨酸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胱抑素C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在糖尿病肾病不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时的改变及其相关性.方法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组(18例)、微量白蛋白尿组(25例)、大量蛋白尿组(17例),同时以2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血肌酐(Scr)、Hcy、Cystatin C水平,双变量相关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Hcy测值(分别为8.40±2.56,9.12±2.01,13.3±4.96)高于正常对照组(6.91±0.37),且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糖尿病肾病患者各组间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Cystatin C测值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0.63±0.19、0.88±0.35、1.68±0.89,P<0.01);随着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的增加、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的加重,Hcy与Cystatin C水平均有一增长趋势,且两指标呈正相关(正常白蛋白尿组r=0.632,微量白蛋白尿组r=0.873,大量蛋白尿组r=0.747,P<0.01).结论联合检测同型半胱氨酸与胱抑素C可推断同型半胱氨酸对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影响,推断糖尿病肾损害的程度,更全面的评价早期糖尿病肾损害,提示临床应早期干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黄芩素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核因子-κB(NF-κ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随机筛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进行3个月基础治疗,分为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组50例(尿白蛋白/尿肌酐30~300 mg/g),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组50例(尿白蛋白/尿肌酐大于300 mg/g),予以黄芩素铝胶囊1. 2 g每日三次治疗3个月。比较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肌酐、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尿肌酐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P65、血清TGF-β_1及VEGF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不同蛋白尿水平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及糖尿病患者外周血NF-κBp65均有明显激活(P 0. 05),与ACR成正相关;糖尿病肾病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黄芩素可抑制NF-κBP65、TGF-β_1、VEGF表达,减少尿白蛋白排泄(P 0. 05)。通过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组及大量蛋白尿组治疗前后比较,黄芩素明显减少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组尿白蛋白排泄。结论:黄芩素可抑制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NF-κB活化及降低VEGF、TGF-β_1水平,减少尿白蛋白排泄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进展延缓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vaspin、血清脂联素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尿白蛋白排泄率< 20μg/min)40例、微量蛋白尿组(尿白蛋白排泄率20~200 μg/min)45例、大量蛋白尿组(尿白蛋白排泄率>200μg/min)35例,另选健康体检者40名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空腹vaspin、脂联素水平,同时测定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胰岛素、尿素氮、血肌酐,测量体质指数、腰围、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 3组患者较对照组血清vaspin、脂联素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随着尿白蛋白排泄率升高,血清vaspin水平逐渐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尿白蛋白排泄率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aspin与体质指数、腰围、收缩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空腹胰岛素呈正相关(P<0.05);血清脂联素与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胰岛素、血肌酐呈正相关.结论 脂联素和vaspin均与糖尿病肾病有一定相关性,血清脂联素水平随着糖尿病肾病进展不断升高,而vaspin则随糖尿病肾病的进展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镁水平和处发以及明显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以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尿白蛋白排泄值分为3组:无蛋白尿组,尿白蛋白排泄值<30 mg/d;微量白蛋白尿组,30 mg/d<尿白蛋白排泄值<300 mg/d;临床蛋白尿组,尿白蛋白排泄值>300 mg/d.并以同期健康成人1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 血清肌酐、胆固醇、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血清镁及尿白蛋白排泄值.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据尿白蛋白排泄值,共有22例患者进入无白蛋白尿组;22例进入微量白蛋白尿组;20例进入临床蛋白尿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患者的血清镁水平明显降低,并随着白蛋白尿程度的加重而更加明显.同时,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甘油三酯水平随着白蛋白尿程度的加重而明显升高.相关分析显示,对于出现糖尿病肾病的患者,血清镁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及甘油三酯水平呈明显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镁的降低与糖化血红蛋白及甘油三酯的升高有密切关系.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低镁血症,并且随着糖尿病肾病的加重而明显降低.出现低镁血症的原因可能是血糖控制不理想及白蛋白尿对肾小管的持续损害所致.  相似文献   

5.
超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不同时期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颗粒增强免疫法测定超敏CRP(usCRP)。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蛋白尿组(48例)、微量白蛋白尿组(30例)、临床蛋白尿组(26例)。另选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血清usCRP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各组血清usCR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且usCRP水平随白蛋白尿的增加而升高;在2型糖尿病病人中,Person相关分析显示usCRP与UAER(r=0.607,P=0.000)、甘油三酯(r=0.423,P=0.002)及血肌酐(r=0.322,P=0.019)呈正相关,逐步线性回归结果表明,UAER、甘油三酯是影响usCRP的主要因素。结论CRP与糖尿病肾病有关,且其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程度呈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糖尿病(DM)患者不同临床分期血清胱抑素C(ScysC)、血肌酐(SCr)浓度及尿微量白蛋白(UMA)的含量比较,探讨ScysC在DN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依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120名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A(正常蛋白尿)、B(微量蛋白尿)和C(大量蛋白尿)3组,直接测得或计算出各组ScysC、UMA、SCr的浓度,并进行分析.结果:随着UAER增加,ScysC、UMA、SCr的含量逐渐增高,在A组和正常对照组的比较中,ScysC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SCr、UM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ScysC、UMA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SC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A组比较,ScysC、UMA、SCr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ScysC升高,ScysC可能可作为其早期诊断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β)和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水平,探讨其在糖尿病蛋白尿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8年11月至2010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62例,按照UAER水平分组:间断白蛋白尿组(n=20),UAER〈20μg/min;微量白蛋白尿组(n=22),UAER20-200μg/min;临床白蛋白尿组(n=20),UAER〉200μg/min。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IL-1μ和AOPP水平。结果3组糖尿病患者血清IL-1β和AOP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IL-1β和AOPP水平均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5),显性白蛋白尿组IL-1β和AOPP水平均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和正常白蛋白尿组(P〈0.01)。血清IL-1β与AOPP呈正相关(r=0.760,P〈0.01),血清IL-1β和AOPP与UAER呈正相关(r分别为0.809和0.813,P〈0.01)。结论IL-1β和AOPP可作为糖尿病肾脏微血管病变的早期预测因子,对预防糖尿病肾脏微血管病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中DNA氧化损伤的主要的标记物8-羟基脱氧鸟苷(8-OHdG),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病变与氧化应激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DN患者90例,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大量蛋白尿组各30例,检测尿8-OHdG,尿微量白蛋白、NAG等指标。结果:糖尿病组的尿8-OHdG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6.5±0.3) vs (10.8±0.5)ng/mg Cr,P〈0.01];微量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的尿8-OHdG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蛋白尿组(P〈0.01),大量蛋白尿组的尿8-OHdG水平显著高于微量蛋白尿组(P〈0.01)。 DN患者尿8-OHdG水平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与BMI及eGFR呈负相关。尿8-OHdG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尿NAG、α2-MG、FDP呈显著正相关。结论:DN 患者随着蛋白尿的增多及肾功能的进展其氧化应激水平增强,氧化应激的重要标志物8-OHdG作为重要因素参与DN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发生、进展过程中血清微小RNA (microRNA,miRNA)表达谱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miRNA基因芯片检测1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10例糖尿病尿蛋白正常患者及1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miRNA表达谱.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66例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者36例,大量蛋白尿者30例)、40例糖尿病尿蛋白正常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清miRNA表达谱验证,分析血清差异表达的miRNA与糖尿病肾病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验证得到miR-150-5p、miR-155-5p、miR-30e-5p及miR-3196在糖尿病微量蛋白尿患者组(n=36)、糖尿病尿蛋白正常者组(n=40)及健康对照组(n=40)血清样本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50-5p (P=0.005)和miR-155-5p (P=0.006)在糖尿病微量蛋白尿组(n=36)及糖尿病大量蛋白尿组(n=30)血清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量蛋白尿组血清miR-150-5p和miR-155-5p表达水平分别是微量蛋白尿组的2.3倍、1.5倍.同时发现,miR-150-5p和miR-155-5p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和尿蛋白排泄率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miR-150-5p和miR-155-5p可能参与糖尿病肾病发生及发展的病理过程;血清miR-150-5p和miR-155-5p有望成为DN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血清脂联素水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血清脂联素浓度及其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 以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ELISA方法测定正常对照组(A组),1型糖尿病大鼠2周(B组),6周(C组),12周(D组)及治疗组(E组)的血清和尿脂联素浓度.结果 D组和C组较A组和B组血清和尿脂联素水平均升高(均P<0.01);D组较C组血清和尿脂联素水平升高(P<0.05).E组从6~12周经胰岛素治疗后,较D组血清和尿脂联素水平有所下降(P<0.05).在C组和D组血清脂联素与24h尿白蛋白排泄率,尿脂联素呈正相关(r=0.85,P<0.01;r=0.65,P<0.01).尿脂联素与尿白蛋白排泄率呈显著正相关(r=0.78,P<0.01).逐步回归分析提示血清脂联素受尿白蛋白排泄率影响最大(β=0.89,P<0.01).结论 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血清脂联素水平随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加而升高,补充胰岛素后血清脂联素水平下降,因此,血清脂联素水平升高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正常对照组55例,2型楮尿病患者86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分成正常白蛋白尿组及微量白蛋白尿组.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量左前臂、左髋部及腰椎的骨密度(BMD).结果 女性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各部位BMD较正常白蛋白尿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腰椎BMD较无糖尿病组增高(P<0.05).男性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各部位BMD较另两组男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2型糖尿病伴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无明显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银杏叶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尿蛋白排泄率的影响.方法:选择糖尿病肾病患者 68 例,将病人分为两个组.A组为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为大量白蛋白尿组.两组均给与银杏叶注射液 15ml,每日一次静脉滴注,4周为一疗程,同时维持原降糖药物治疗,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尿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比较,A组尿蛋白排泄率显著降低 ( P<0.01).结论:银杏叶注射液能够明显降低尿微量白蛋白,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早期治疗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尿Ⅳ型胶原与尿微量蛋白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5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将患者分为3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 型糖尿病患者及20例正常人尿Ⅳ型胶原和尿微量蛋白(包括IgG、Alb、TRF、α1-MG、β 2-MG等指标).结果:糖尿病Ⅰ组尿Ⅳ型胶原(Ⅳ-C)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尿微量蛋白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增高(P>0.05);糖尿病Ⅱ组尿Ⅳ-C、尿微量蛋白高于糖尿病Ⅰ组,糖尿病Ⅲ组尿Ⅳ-C、尿微量蛋白高于糖尿病Ⅱ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尿Ⅳ-C可作为尿微量蛋白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更敏感的指标,尿Ⅳ-C与尿微量蛋白联合监测可预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苗翠晓  冯正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7,(12):1596-1599, 1638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与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302名。搜集其基本资料、骨代谢生化指标及骨密度等。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的水平将其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132名)、微量白蛋白尿组(101名)、大量白蛋白尿组(69名)。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间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型糖尿病患者25(OH)D3、1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type I procollagen N-terminal propeptide,P1NP)在大量白蛋白尿组显著低于微量白蛋白尿组、正常白蛋白尿组(P0.05);随着UAER的升高,1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arboxyl terminal peptide,β-CTX)逐渐升高、骨钙素(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GP)逐渐降低,大量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与正常白蛋白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示P1NP、BGP、25(OH)D3与UAER呈负相关,β-CTX与UAER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肾脏病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改变可能早于骨密度反映骨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尿脂联素水平变化及与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的关系。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8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DM)、微量白蛋白尿组(DN1)和大量白蛋白尿组(DN2);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AISA)测定各组血清、尿中的脂联素,血浆sTM水平。结果:DN1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高于DM组(P〈0.01),DN2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高于DN1组(P〈0.01)。DN1组的尿脂联素水平高于DM尿组(P〈0.05),DN2的尿脂联素水平高于DN1组(P〈0.01)。DN1组的血浆sTM水平高于DM组(P〈0.01),DN2组的血浆sTM水平高于DM组(P〈0.01)。血清脂联素与尿脂联素、UAER、血浆sTM呈正相关(r=0.564,0.412,0.587,P〈0.01),与Ccr呈负相关(r=-0.362,P〈0.01);尿脂联素与Scr、UAER、血浆sTM呈正相关(r=0.292,0.748,0.775,P〈0.01),与Ccr(r=-0.379,P〈0.01)呈负相关。结论:2型DN患者血清、尿脂联素水平可能是反映DN早期内皮损害的重要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Klotho水平与足细胞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01月~2018年10月入住本院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60例,依据其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每组30例,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血清Klotho、Nephrin和Podocin mRNA水平,分析血清Klotho与足细胞损伤的相关性。结果:正常蛋白尿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血清Klotho、Nephrin及Podocin mRN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1);而与正常蛋白尿组比较,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血清Klotho、Nephrin、Podocin mRNA水平也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 0. 05、P 0. 05和P 0. 01);进一步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Klotho水平与Nephrin、Podocin均呈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早期DN患者血清Klotho水平与Nephrin关系密切。结论:早期DN患者血清Klotho水平降低可能参与了足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在糖尿病肾病(DN)不同时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糖尿病(DM)患者98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DM患者分为正常蛋白尿组(A组)、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和临床蛋白尿组(C组),正常对照组(对照组)32例。采用数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结果2型DM患者血清CRP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随UAER增加而升高。结论DN患者血清CRP浓度与DN的程度相关;CRP在预测DN的发生及监测DN的进展方面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清脂联素(ADPN)水平及血糖水平的相互关系。 方法 选择89例2型糖尿病(DM)住院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3组:单纯糖尿病组(35例);微量白蛋白尿组(32例);大量白蛋白尿组(22例)。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血清ADPN,同时常规测定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水平、尿白蛋白排泄率。比较各组间的差异。 结果 糖尿病患者血清ADPN水平低于正常人群。大量白蛋白尿组的血清ADPN水平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67.74±14.89)比(39.36±13.92)、(54.38±10.14)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餐后2 h血糖(2hPG)、HbA1c、病程、UAER、高密度脂蛋白(HDL)与脂联素水平密切相关。相关分析显示,血清脂联素与HbA1c、空腹血糖(FPG)、2hPG、BMI、WHR呈负相关,r分别为-0.479、-0.436、-0.418、-0.479、-0.531,均P < 0.01;与年龄、病程、HDL、UAER呈正相关,r分别为0.255、0.405、0.501、0.843,均P < 0.01。 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UAER呈正相关;与血糖水平呈负相关。血糖水平是影响血清脂联素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严格的血糖控制有利于保持体内较高的脂联素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不同时期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的原因和特点,并评价棓丙酯对不同时期糖尿病肾痛患者内皮功能紊乱的防治作用.方法:设立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并建立正常对照组,分别于梧丙酯治疗前后应用血管彩超检测各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状态;应用相关试剂盒检测患者氧化应激指标、一氧化氮、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和尿白蛋白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血管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均明显减退,棓丙酯治疗后内皮功能状态有明显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不论是微量白蛋白尿组还是大量白蛋白尿组,总体氧化应激水平升高,总体一氧化氮水平升高.桔丙酯可以减轻这两个时期患者的氧化应激程度,并达到显著降低白蛋白尿的作用,但对总体一氧化氮水平无显著影响.结论:梧丙酯能够缓解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氧化应激并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检测价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与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8年2月期间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肾病内科诊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血清25(OH)D、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记录患者的病情状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其中UAER≥300 mg/24 h表示存在糖尿病肾病;UAER≥30 mg/24 h表示存在微量白蛋白尿。结果在180例患者中,微量白蛋白尿50例,大量蛋白尿20例;平均血清25(OH)D水平为(31.0±15.5)ng/mL,大量尿蛋白组的血清25(OH)D水平也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维生素D正常组120例,不足组40例和缺乏组20例。维生素D缺乏组UAER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3组血肌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等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与患者UAER、血肌酐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HDL-C呈现显著正相关性(P0.05);通过开展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血肌酐与UAER是影响血清25(OH)D水平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血清25(OH)D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呈现低水平,与患者的血脂与UAER有显著相关性,可影响患者的病情进展,其在临床上有很好的检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