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在我院就诊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中医证型及钙磷代谢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中医中药在改善钙磷代谢紊乱、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17年07月~09月在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血透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的ESRD患者,根据《慢性肾衰的诊断、辨证分析及疗效评定(试行方案)》制定的辨证分型标准确定所有纳入患者中医证型,并且收集血钙(Ca)、血磷(P)、全段甲状旁腺激素(PTH)等生化指标进行分析,揭示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1)MHD患者本虚证中以脾肾气虚证居多,其次为脾肾阳虚证;标实证中以湿浊证、湿热证、瘀血证居多。(2)不同本虚证患者的钙磷代谢相关生化指标检查比较后,发现肝肾阴虚型患者Ca最高,为2.18±0.19mmol/L,脾肾阳虚证Ca水平最低,为1.95±0.27 mmol/L,较肝肾阴虚型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者较其他三型均无统计学意义。(3)阴阳两虚组P水平最高,为1.94±0.53 mmol/L,与其他四证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脾肾阳虚组最低,为1.59±0.53 mmol/L,与除阴阳两虚外的其他三型无统计学意义。(4)阴阳两虚型PTH平均值最高,为483±178 pg/ml,较其他四型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阳虚型PTH值最低,为290士151 pg/ml,但较除阴阳两虚外的其他三型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HD患者钙磷代谢与不同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肾炎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通过观察200例慢性肾炎肾功能、血清蛋白、胆固醇、24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探讨慢性肾炎的病因、病理机制及证候分布规律。结果本病中医主证以脾肾阳虚证为多,标证以湿热证发生率高。结论中医证型与肾功能分期、血清蛋白、胆固醇、24h尿蛋白定量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51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及中医证候特点的比较分析,了解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及与中医证候特点的相关性,为中药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调查对象进行生活质量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方差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生活质量与中医证候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与中医证候分型密切相关,其中脾肾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组生活质量差,血瘀证与水气证互结型生活质量差,中药干预组证候严重程度评分与生活质量负相关。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低下,中医辨证多属本虚标实,中药干预对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应早期进行中医干预。  相似文献   

4.
狼疮肾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我院狼疮肾炎(LN)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探寻岭南地区LN证候分布规律.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04年7月至2009年7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肾内科确诊的172例LN患者临床资料,依据频数分布及模糊C均值聚类法归纳辨证分型.结果 LN以脾肾气虚、水湿瘀阻证和气阴两虚、湿热瘀阻证等6大中医证候为主,血瘀证几乎兼夹于各型中,并且贯穿于病程始终.结论 LN以正虚邪实为主,虚证以脾肾气虚证为主,实证以血瘀证为主,LN的证侯分布规律为探寻LN最佳治疗方案提供中医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慢性肾衰竭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慢性肾衰竭(CRF)是发生在各种慢性肾实质疾病的基础上,缓慢地出现肾功能减退而至衰竭的一个临床综合征。据统计,每1万人口中,每年大约有1~1.5人发生慢性肾衰竭。中医药对于延缓肾衰竭以及改善替代疗法带来的副作用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尤其是反映中医特色的辨证施治方法,其疗效大大超过了单味药或某些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属于中医"骨痿"、"骨痹"的范畴。中医学对其病因病机有着深刻的认识,但对其辨证分型存在不同的观点。为了使中医研究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本文通过复习文献并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对骨质疏松症中医辨证证候分布规律、证型分型规律及现代医学检查指标(如:骨密度、生化指标、基因蛋白组等)之间相关性的一些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为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研究更加客观化、规范化,提供新思路、新方法。目前关于OP的中医证候分类多数是流于一般的释病、立法及用药说理等,并涉及脏腑、气血、经络等,没有体现病理实质,常常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学者根据个人的临床经验提出中医证型分类法,导致中医辨证分型比较混乱有关;其次,中医辨证分型易受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等因素,均可导致硏究结果的不一致。所以,使用规范、统一,能充分反映疾病本质的中医证型分类法是研究中医"证"的关键所在,所得的结果才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2012年至2016年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病死率、死亡患者透析时间及死亡原因等情况,探讨影响MHD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为血液透析质量控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择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透析的MHD患者276例,其中男189例,女87例,年龄16~79岁,平均年龄(50.8±17.2)岁。收集入选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及相关病史,如原发肾脏病病因、死亡原因等,随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至2016年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MHD患者的年病死率分别为12.06%、16.39%、16.35%、10.62%和8.13%,2014年后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血液透析死亡患者透析时间范围为0~252个月,中位数为28个月。透析5年以上死亡的患者占总死亡人数的12.81%。血液透析死亡患者原发疾病构成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占52.25%,其次是慢性肾炎占27.03%,高血压占15.32%,肿瘤占8.11%。维持性透析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依次是心血管疾病(36.03%)、感染(27.21%)、脑血管疾病(11.76%)、营养不良(5.88%)、肿瘤(3.68%)、消化道出血等出血性疾病(2.94%)。结论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2012年至2016年MHD患者的年病死率为8.13%~16.39%。患者年龄及透析的充分性是影响MHD患者病死率的重要因素;糖尿病是血液透析死亡患者最主要的原发疾病;心血管疾病、感染和脑血管疾病是MHD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8.
维持性血透患者心肌病变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透(MHD)患者的心肌病变,特别是左心室肥厚(LVH)和心肌缺血损害,以及与其相关的因素.方法: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结果,分析60例MHD患者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和ST-T改变情况,并进一步探讨LVH和心肌缺血与血压(BP)、血红蛋白(Hb)、血浆C反应蛋白(CRP)、甲状旁腺素(PTH)、同型半胱氨酸(Hcy)、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等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1)有80%的MHD患者存在LVH,与non-LVH组相比,LVH组SBp、DBp、MAp和CRP显著增高,RBC、Hb水平显著低下(P均<0.01),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LVMI与SBp、DBp、MAp、CRP成显著正相关(r=0.362,0.374,0.389,0.635,P均<0.01),与RBC、Hb呈显著负相关(r=-0.337,-0.310,P<0.01,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LVMI与CRP、DBp有关,逐步回归方程为y=3.02 x1 0.93 x2 23.52(y为LVMI,x1为CRP,x2为DBp).(2)65%的MHD患者存在心肌缺血,心肌缺血组血Hcy和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无心肌缺血组(P均<0.01).结论:MHD患者LVH、心肌缺血损害普遍存在,LVH的发生与高血压、贫血、慢性炎症关系密切,心肌缺血损害与慢性炎症、高Hcy血症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Ⅳ型心肾综合征(CRS)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规律,尝试临床理化指标与中医辨证理论相结合,探索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内在联系,为Ⅳ型CRS中医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2011年01月~2016年1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科及心血管科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Ⅳ型CRS患者154例,分为正虚和邪实各5个证型。归纳Ⅳ型CRS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Ⅳ型CRS在正虚证候中:气虚证在CKD2期、心功能Ⅱ级多见,阳虚证在CKD5期、心功能Ⅲ级多见,气阴两虚证在CKD3期、心功能Ⅳ级多见,阴阳两虚在CKD5期、心功能Ⅳ级多见;在标实证候中:湿浊证、水气证、血瘀证、痰饮证在CKD5期、心功能Ⅳ多见,湿热证在CKD3期、心功能Ⅱ级多见。正虚证积分与心、肾功能相关性分析表明:阳虚证积分与e GFR(P=0.002<0.05)呈负相关,气阴两虚证积分、阴阳两虚证积分与BNP(P=0.000<0.05)呈正相关。标实证积分与心、肾功能相关性分析表明:湿浊证积分、水气证积分、血瘀证积分均与e GFR呈负相关(P<0.05),水气证积分、血瘀证积分与BNP呈正相关,与射血分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气虚证是心肾综合征患者早期发病的主要证候表现,晚期以阳虚证及阴阳两虚证为主要证候表现,湿浊、水气、血瘀互结是造成病情恶化主要病因;CRS患者以肾功能加重为主时,阳虚证表现明显,以心功能加重为主时,气阴两虚证及阴阳两虚证表现明显;水气证、血瘀证候贯穿疾病各个阶段,加速心、肾功能恶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IgA肾病的中医证候分型及各证型与临床指标间相关性的研究,探讨本病客观的中医分型标准,为提高中医诊断该病的准确性及对诊断标准进一步规范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相关文献及德尔菲法的调查结果,找出该病种的常见中医证候,制定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收集209例IgA肾病患者的病史资料、中医临床症状、相关西医检查报告,运用频数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多因素统计方法确定IgA肾病的中医分型,以及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等方法分析临床指标在证型间的关系。结果:IgA肾病的中医证型分为肝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脾肾阳虚兼瘀型及肺脾气虚兼湿热型。在209例被调查患者中气阴两虚患者比例最大,占33%,其余三型比例分别为肺脾气虚兼湿热型30%,脾肾阳虚兼瘀型25%,肝肾阴虚型12%。在四种证型中,脾肾阳虚兼瘀型24h尿蛋白定量高于气阴两虚、肺脾气虚兼湿热两型(P〈0.01);脾肾阳虚兼瘀型的血清肌酐水平高于其他三型(P〈0.01),肺脾气虚兼湿热型肌酐水平高于气阴两虚型(P〈0.05);肺脾气虚兼湿热型血红蛋白值大于脾肾阳虚兼瘀型(P〈0.05);四种证型在不同CKD分期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四种证型在男女比例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四种证型与尿红细胞计数、年龄、病程、发病季节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gAN的中医证候按本研究方法可分为四型,即肝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脾肾阳虚兼瘀型及肺脾气虚兼湿热型。本病相关实验室指标在各证型间分布有一定规律性。研究结果对临床诊治该病及进一步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高通量透析(HFH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医证候以及营养不良和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A组应用高通量透析,B组应用普通透析,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TCM syndromes cores),及治疗后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肱三头肌皮皱厚度(TSF)、上臂中段肌肉周径(MAMC)等指标变化。结果:(1)治疗4周、8周后,A组中医实证积分、虚证积分、总积分与治疗前相比有降低趋势,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A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B组证候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A组临床疗效优于B组(P〈0.01)。(2)治疗12周时,A组Hb、Alb、PAB明显上升(P〈0.05),hs-CRP、IL-6、TNF-α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1),TSF升高(P〈0.01),MAMC有升高趋势,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Hb、Alb、PAB、hs-CRP、IL-6、TNF-α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2周后,A组IL-6水平低于B组患者(P〈0.05)。结论:HFHD可减少MHD患者中医证候临床积分,改善患者营养不良及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透患者中医证型与运动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采取横断面研究,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2006年《慢性肾衰竭的诊断、辨证分析及疗效评定》标准制定"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临床症状调查表",对110例慢性腹膜透析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检测患者握力、坐位体前屈、反应时3个运动功能指标,通过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本虚证中,阴阳两虚各运动功能指标均差于其他组(P〈0.05);肝肾阴虚证组坐位体前屈得分差于脾肾气虚、脾肾阳虚、气阴两虚证组(P〈0.05);脾肾阳虚证握力得分差于气阴两虚、肝肾阴虚组(P〈0.05)。标实证中,血瘀证反应时差于其他组(P〈0.05)。结论:患者运动功能在中医本虚证与标实证当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作为腹透患者改善运动功能中医辨证治疗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维持性血透(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大多伴有慢性肾脏病-矿物质骨异常(chronic kidney disease-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CKD-MBD)这一症候群,其中骨质疏松症尤为常见。随着血液透析龄延长,人口老龄化加剧,血液透析患者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呈增长趋势,该病不仅导致骨折的发生增多,而且增加了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1]。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统计分析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证候分布规律.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6例,记录其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病情活动评分,辨别中医证型,采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以女性为主;高发年龄段为51~60岁;病程以6...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肾病科13年肾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诊断、病理类型及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分析各类肾脏疾病的构成比例及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科2004年01月~2016年12月364例因肾脏疾病而行肾穿刺活检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诊断、病理类型及中医证候。结果:原发性肾小球疾病(PGD)占75.3%,继发性肾小球疾病(SGD)占20.3%。PGD中以Ig A肾病(Ig AN)、膜性肾病(MN)和肾小球微小病变(MCD)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38.7%、32.8%、12.4%。SGD中狼疮性肾炎(LN)(29.7%)和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20.3%)最常见。在2004年至2010年的病理资料中,Ig AN占PGD的50.0%,MN占18.0%;而在2011年至2016年的资料中,MN成为最常见的PGD(占41.4%),其次为Ig AN(32.2%)。PGD和SGD的中医证候均以本虚标实证为主,分别占72.6%、78.4%,本虚证以脾肾气虚、气阴两虚证为主,标实证以湿热、水湿证为主。结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仍是肾穿刺活检患者中最为常见的肾脏疾病,近年来Ig AN呈减少趋势,而MN的患病率则不断上升;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狼疮性肾炎仍是首要原因。中医证候方面,PGD和SGD中均以本虚标实证为主,其中脾肾气虚证、湿热证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痛风性肾病患者的中医证候,探讨本病客观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其分布与特点。方法:根据相关文献,整理痛风肾常见的中医证候,并征求专家意见制定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收集107例痛风性肾病患者的中医证候及一般病史资料,运用多因素统计方法归纳本病的中医分型,并总结各中医证型的分布与特点。结果:痛风性肾病的中医证型分为:(1)肝肾阴虚,瘀血内结型;(2)脾气虚弱,湿热内蕴型;(3)脾肾亏虚,水湿不化型;(4)阴阳两虚型。在107例被调查患者中肝肾阴虚,瘀血内结型患者人数最多为36例(34%),脾肾亏虚,水湿不化型患者人数最少15例(14%),其余两型分别为脾气虚弱,湿热内蕴型27例(25%),阴阳两虚型29例(27%)。其中脾肾亏虚,水湿不化型患者平均年龄较大、平均病程较长。各证型均存在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的情况。结论:痛风性肾病的中医证候按本研究方法可分为四型:(1)肝肾阴虚,瘀血内结型;(2)脾气虚弱,湿热内蕴型;(3)脾肾亏虚,水湿不化型;(4)阴阳两虚型。各证型间的分布及其在年龄、性别、病程上的特点有一定的规律性。研究结果对临床诊治该病及进一步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深圳市中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现状。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6月在本中心透析的147例 MHD 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统计患者血管通路的种类和人数、每次透析的超滤情况,检测患者血红蛋白、血电解质、甲状旁腺素及透析前、透析后肾功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其透析状况。结果147例 MHD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58∶1,平均年龄(50.1±14.9)岁,原发病前2位分别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和糖尿病肾脏疾病,血管通路以自体动静脉内瘘为主(140例,占95.23%);本组147例 MHD 患者中,配合采血者122例,采血依从性为82.99%;血红蛋白为(103.03±15.32)g/L,达到贫血治疗目标的患者有33例,达标率为27.04%,半数以上的患者存在轻度贫血;血钾为(5.32±0.79)mmol/L,高血钾症(&gt;5.3 mmol/L)的患者49例(占40.16%);血钙为(2.15±0.22)mmol/L(未用血白蛋白校正),血磷(1.98±0.51)mmol/L,甲状旁腺素为359.2(163.35,825.2)ng/L(四分位分析法),贫血、血钾和钙磷代谢紊乱控制较差;透析充分性方面,尿素清除指数(Kt/V)值达标率为90.16%;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9例(占6.12%),无院内新增传染病患者。结论本中心患者大部分透析充分,传染病控制好,但部分患者慢性并发症控制欠佳,有待于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我中心15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资料,了解MHD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病、血管通路、治疗转归和传染性疾病感染率等流行病学情况,为制定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防治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维持性血液透析伴继发性甲旁亢(MHD伴SHPT)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及分布规律。方法:制定中医临床证候调查量表,以搜集到的80例MHD伴SHPT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依据,使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MHD伴SHPT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及分布规律进行初步探讨。结果:(1)脾肾阳虚、脾肾气虚证以及血瘀证均各占32.50%,水气证16.25%,肝肾阴虚证10.00%、气阴两虚证6.25%,湿热证与湿浊证各占1.25%。(2)在轻中度及中重度的MHD伴SHPT患者当中都是脾肾阳虚、脾肾气虚证所占比例高,分别为30.77%、42.86%;在极重度的患者当中血瘀证所占比例最高,为71.42%。结论:(1)血液透析伴继发性甲旁亢的主要中医证型为脾肾阳虚、脾肾气虚证及血瘀证。(2)血PTH水平对于血液透析伴继发性甲旁亢中医证候的分布有一定的影响,血PTH水平越高,血瘀证的发生率就越高。  相似文献   

20.
102例维持性腹膜透析营养不良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中医证型特点,并探讨其中医发病机制。方法:对102例维持性腹膜透析营养不良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对其分型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根据营养不良程度:本虚证轻度营养不良患者中脾肾气虚证最多,随着营养不良程度加重,脾肾阳虚证和阴阳两虚证比例明显增加。标实证轻度营养不良患者中湿浊证最多,其次为瘀血证,随着营养不良程度加重,湿热、瘀血、风动证比例逐渐增加。透析充分性与中医证型:本虚证中,Kt/V﹥1.7,脾肾气虚证出现率最高,随着Kt/V值降低,脾肾气虚证比例明显减少,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和阴阳两虚证比例明显增加。标实证中,Kt/V﹥1.7,湿浊证出现率最高,其次为瘀血证、湿热证,随着Kt/V值降低,湿浊证、瘀血证患者比例明显减少,湿热证、风动证比例明显增加。结论:PD营养不良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与透析充分性密切相关,其发病机制可概括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肾亏虚为主,标实以湿浊瘀血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