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H型高血压亚临床炎症变化与颈动脉损害特点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8月本院老年科收治的175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10μmol/L为H型高血压,<10μmol/L为非H型高血压)和年龄(≥60岁为老年,≥40岁且<60岁为中年)将入选患者分为老年H型高血压组(H1组,66例)、中年H型高血压组(H2组,48例)及老年非H型高血压组(NH组,61例)。测定三组患者颈部血管的彩色超声及血清炎性标志物水平,分析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功能的变化及其与炎性标志物的相关性。结果 H1组与H2组患者年龄、舒张压(DBP)及脉压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而性别比例、收缩压(SBP)、血脂、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H1组与NH组患者Hcy水平比较差异具有极其显著性(P<0.01),而年龄、性别比例、血压、血脂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H1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积分(PS)均显著大于H2组和NH组(P<0.01,P<0.05),动脉扩张性系数(DC)、双侧颈总动脉平均僵硬度参数(CCA-mβ)均显著小于H2组(P<0.01),但与NH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H1组患者血清白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H2组和NH组(P<0.01,P<0.05),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Cys C)水平均高于H2组(P<0.05,P<0.01),与NH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1组患者颈动脉IMT、PS、血清IL-6、IL-8、TNF-α、Cys C水平与Hcy水平均呈正相关(r_(分别)=0.435、0.316、0.337、0.341、0.281、0.429,P<0.01)。结论老年H型高血压的动脉损害情况与炎症过程密切相关,应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尽早达到理想血压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及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各项指标水平在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体内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就诊的160例老年(≥60岁)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将其分为单纯高血压组(108例)和H型高血压组(52例),选取同期于该院体检的健康老年人纳入对照组(60例),比较三组研究对象BNP及ABPM各项指标水平。将H型高血压组患者按照心功能分级分组,比较A、B、C、D级患者BNP及ABPM各项指标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单纯高血压组和H型高血压组患者BNP及ABPM各项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H型高血压组患者的BNP及ABPM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H型高血压组患者中,心功能D级患者的BNP及ABPM各项指标水平均高于A、B、C级患者,心功能C级患者的BNP及ABPM各项指标水平均高于A、B级患者,心功能B级患者的BNP及ABPM各项指标水平均高于A级患者,上述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BNP及ABPM各项指标水平均与心功能等级呈正相关,即心功能等级越高,BNP及ABPM各项指标水平越高(P<0.05)。结论 BNP及ABPM各项指标水平在H型高血压患者中明显升高,且与心功能分级具有相关性,可用于H型高血压的诊断和心功能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运动性高血压异常情况进行探讨分析,了解其和心脏改变、颈动脉内膜的关系。方法对我院接收的30例运动血压异常升高老年高血压患者使用血压监测仪器来进行患者的运动血压以及动态血压监测,从同期中选取32例运动血压正常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对比,探讨运动血压异常上升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和正常老年高血压患者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运动血压异常升高和运动血压症状患者的平均血压控制并无差异性,患者的颈动脉内膜厚度、LAd、及LVM存在差异性,其LVIDd、LVPWT、IVST等无差异性。结论老年高血压运动性高血压异常情况是受到了血管内膜和心脏损伤的影响。临床中对高血压患者的静息血压进行控制之外,也需要对其运动血压异常反应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特点及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以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33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为实验组,择取同期33例单纯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全部患者24 h动态血压监测。设实验组发生过心血管事件的15例患者为A组,余下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18例患者为B组,对比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A组与B组间的血压水平变化。结果实验组日间动态收缩压(134.2±15.1)mm Hg,日间动态舒张压(76.4±8.3)mm Hg,夜间动态收缩压(126.7±11.4)mm Hg,夜间动态舒张压(71.2±5.2)mm Hg,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A组夜间动态舒张压(74.5±5.3)mm Hg高于B组(P0.05)。结论高血压冠心病患者24 h动态血压均处于较高水平,患者夜间动态舒张压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高剂量阿托伐他汀短程冲击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老年高血压患者135例随机分为3组(治疗A组,治疗B组,对照C组),每组45例,3组患者均予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A组、B组患者每晚睡前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治疗1周,如未发生严重并发症,A组患者治疗不变,B组患者阿托伐他汀加至40 mg,治疗4周。检测相关炎性指标及血压达标率。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后血压均有明显下降(P<0.01),血脂、炎性因子(hsCRP、IL-6、TNF-α)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1),而高剂量B组下降程度更为显著(P<0.01)。结论高剂量阿托伐他汀短程冲击可以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相关炎性因子水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斑块稳定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结构和功能变化与H型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将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神经科住院的24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斑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根据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检测结果和有无高血压病史,将患者分为H型高血压组、非H型高血压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H型高血压组与其他三组患者颈动脉结构和功能指标的差异性。以斑块组和对照组分组为因变量,以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结构和功能变化的可能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交互作用分析相加模型分析高血压和HHcy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结构和功能变化的联合作用。结果斑块组与对照组危险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年龄、高血压病史、吸烟史、Hcy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其他危险因素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H型高血压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59±0.09)mm]较非H型高血压组[(1.08±0.05)mm]、HHcy组[(0.58±0.09)mm]和正常对照组[(0.47±0.07)mm]明显增加(P<0.05)。H型高血压组患者斑块指数(4.89±1.28)较非H型高血压组(2.81±1.43)、HHcy组(1.20±0.96)和正常对照组(1.12±0.86)明显升高(P<0.05)。H型高血压组患者颈动脉扩张性和顺应性(0.28±0.14,712.10±129.31)较非H型高血压组(0.45±0.12,507.20±122.14)、HHcy组(0.96±0.11,203.11±121.01)和正常对照组(0.87±0.18,197.31±98.17)均明显下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病史、LDL水平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结构和功能变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交互作用分析显示:高血压和HHcy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结构和功能变化中发挥协同作用,其效应大于二者之和。结论年龄、高血压病史、LDL水平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结构和功能变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与HHcy同时存在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结构和功能损害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H型高血压较传统高血压更易损害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管理进行分析。方法对2013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112例给予临床血压管理,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观察老年高血压治疗达标情况。结果出院时108例均血压控制达标,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均优于入院时(P0.05)。4例顽固性高血压较入院时有明显改善,但血压控制不达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的临床血压管理对老年高血压治疗达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伴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对血压变异率(BPV)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9月于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老年高血压伴IGT患者106例,以HOMA-IR的第50百分位数(P50)为分界线,将受试者分为高IR组和低IR组(各53例),对比两组一般情况、血糖相关指标、HOMA-IR以及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并分析HOMA-IR与BPV的相关性。结果高IR组患者空腹胰岛素、HOMA-IR显著高于低IR组(t=-10.905、-13.416,P<0.05);高IR组患者昼间、夜间、24 h收缩压标准差,以及昼间、夜间、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均高于低IR组(t=-4.180~-2.356,P<0.05);高IR组患者异常血压昼夜节律构成比高于低IR组(χ2=4.330,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所有患者HOMA-IR与昼间、夜间、24 h收缩压标准差,昼间、夜间、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均呈正相关(r=0.202~0.328,P<0.05)。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给予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给药时间不同分为A组(晨药组)与B组(晚药组),各45例,连续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降压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24小时平均血压、日间及晚间平均血压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各项血压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B组夜间平均血压改善程度优于A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均为非杓型血压,治疗12周后B组杓型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夜间给予替米沙坦可有效提高杓型血压率,对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与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的特点。方法将我院2015年9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将同期收治的中年原发性高血压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计算两组患者血压变异性,并观察两组患者日间、夜间、24 h内的血压变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变异性高于对照组患者,但观察组患者舒张压变异性又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以收缩压上升为主,血压变异性可以作为临床中判断患者病情发展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压节律变化与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伴脑梗死急性期患者266例纳入观察组,根据动态心电图结果将其分为A组(无心律失常,83例)、B组(伴房性心律失常,103例)和C组(伴室性心律失常,80例)。另选取同期6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动态血压监护及动态心电图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率变异性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B、C组患者心率变异性各指标明显低于A组(P<0.05),B组最低;B、C组患者动态血压各指标均明显高于A组(P<0.05),B组最高。B、C组患者各心率变异性指标与心律失常分级呈负相关(P<0.05),24小时、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以及心率变异性各指标均随心律失常严重程度的加剧而升高(P<0.05)。结论高血压伴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升高,心率变异性各指标明显降低,表明高血压伴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心率变异性和动态血压监测可预测高血压伴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下丘脑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内源性配体(ghrelin)、内皮素-1(EF-1)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18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和6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给所有入选人员测定Hcy、ghrelin、EF-1及v WF;对高血压组再分颈动脉硬化和非颈动脉硬化组,两组间比较这四个因子的浓度。在高血压组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比较与这四个因子的关系及因子间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组Hcy、ghrelin、EF-1、v WF四个因子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动脉硬化高血压组Hcy、ghrelin、EF-1、v WF四个因子均明显高于不合并动脉硬化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EF-1、v WF、ghrelin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密切正相关,这四个因子间也密切正相关.结论:Hcy、ghrelin、EF-1、v WF与动脉硬化密切相关,对于预测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中药治疗肾虚血瘀型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为老年性高血压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79例肾虚血瘀型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简单数字法分为对照组(79例)和治疗组(100例),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片进行治疗,治疗组给予补肾活血汤进行治疗,治疗8周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心率水平进行比较和分析。同时观察患者治疗后各中医症候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中医症候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治疗肾虚血瘀型老年高血压效果显著,在降低血压的同时对心率无明显影响,有利于患者中医症候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OSAHS患者夜间低氧血症与血压波动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经PSG确诊为OSAHS的成年患者,同期行夜间动态血压监测检查,分析和比较各PSG指标与OSAHS患者高血压合并症及患者夜间血压波动的关系。结果:63例入选病例中,高血压合并症患病率42.9%;BMI与氧减饱和度事件累积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DT)是OSAHS患者高血压合并症患病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DT与NREM%是OSAHS患者夜间舒张压差增大的危险因素(均P0.05)。BMI是夜间血压基础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肥胖、夜间低氧事件持续时间长及睡眠结构中NREM期睡眠占比较多的OSAHS患者需警惕高血压合并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所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的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测定,并对观察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进行测定。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cy及Lp-PLA2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IMT为(1.39±0.53)mm,与Hcy具有显著正相关性(r=0.431,P0.01)与Lp-PLA2具有显著正相关性(r=0.318,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具有正相关性。联合检测血浆Hcy与Lp-PLA2水平,能够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发展的严重程度、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估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老年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100例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100例非脑梗死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硬化斑块数量和性质,同时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样中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糖(BG)、纤维蛋白原(Fbg)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IMT和颈动脉硬化斑块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中检出软斑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TC、LDL、BG、Fbg等血液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中检出颈动脉斑块患者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未检出颈动脉斑块患者(P<0.05);患者的TC(β=0.325)、LDL(β=0.351)、BG(β=0.297)、Fbg(β=0.413)水平均与其颈动脉IMT呈正相关(P<0.05)。结论颈动脉IMT增加、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不稳定增加可能与老年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具有相关性,较高的TC、LDL、BG、Fbg水平是患者颈动脉IMT增厚和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超声检查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评估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8月收治的50例退行性心脏瓣膜病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50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超声检查,对比两组不同效果。结果观察组颈动脉内膜增厚发生率、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检查用于评估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良好的敏感性,便于诊断颈动脉内膜增厚及颈动脉斑块发生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11月收治的H型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给予单一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叶酸治疗。比较两组H型高血压控制率;血压达标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压监测水平、血浆Hcy监测水平;药物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H型高血压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压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压监测水平、血浆Hcy监测水平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压监测水平、血浆Hcy监测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血压,加速血压达标,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4小时动态血压对更年期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及肾功能损害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220例更年期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24小时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变化幅度将入选患者分为A组[24小时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变化幅度≤60 mm Hg]和B组[24小时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变化幅度>60 mm Hg]。比较24小时动态血压对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及肾功能[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uria,MAU)、尿肌酐、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各项指标的影响及相关性。结果 A组患者日间平均收缩压显著高于B组(P<0.05),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MAU水平及UACR均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尿肌酐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mension,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Ds)、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um thickness,IVST)、左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T)、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arly peak flow velocity,EPFV)、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dvanced peak flow velocity,APFV)、A/E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射血时间、左室收缩期主动脉瓣口的平均峰值流速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24小时动态血压与MAU、UACR、LVDd、LVDs、IVST、LVPWT、APFV、A/E均呈正相关(r_(MAU)=0.526、r_(UACR)=0.802、r_(LVDd)=0.254、r_(LVSd)=0.317、r_(IVST)=0.406、r_(LVPWT)=0.369、r_(APFV)=0.344、r_(A/E)=0.361,P<0.05),与EPFV呈负相关(r_(EPFV)=-0.248,P<0.05)。结论 24小时动态血压与左室舒张功能下降、肾功能损害密切相关,可作为更年期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及肾功能损害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选择预防保健+康复护理方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6年12月—2018年4月检诊的9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后进行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方式的选择;参照组(46例):选择基础护理措施展开老年疾病护理;研究组(46例):选择基础护理+预防保健+康复护理措施展开老年疾病护理;最终就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QOL评分以及血压水平展开对比。结果同参照组老年高血压患者QOL评分对比,研究组提升程度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参照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对比,研究组降低程度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护理人员合理选择预防保健+康复护理措施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在患者生活品质改善以及血压控制方面均获得理想效果,从而为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质量以及预后康复效果的提升做出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