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透(MHD)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情况并分析其可能影响因素。方法75例MHD患者为MHD组,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高频B超检测其颈动脉IMT值,并记录各患者的临床及生化数据。MHD组按IMT值分为正常、异常和增厚3个亚组。对各组数据进行比较并对IMT的各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MHD组患者颈动脉IMT值明显大于对照组[(1.03±0.42)比(0.63±0.11)mm,P<0.01]。IMT增厚组年龄、收缩压、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胆固醇、血磷水平与IMT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IMT异常组的收缩压、血磷水平明显高于IMT正常组(P<0.01)。单因素相关分析(Model1)结果显示,MHD患者颈动脉IMT与年龄(r=0.247,P=0.032)、收缩压(r=0.758,P<0.01)、血磷(r=0.604,P<0.01)呈显著正相关;与血浆白蛋白(r=-0.292,P=0.011)、前白蛋白(r=-0.681,P<0.01)呈显著负相关。经控制年龄因素后的偏相关分析(Model2)结果与Model1结果一致。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收缩压(B=0.446,P<0.01)、低前白蛋白(β=-0.336,P<0.01)和高血磷(β=0.248,P=0.01)是颈动脉IMT增厚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MHD患者颈动脉IMT明显增厚。高收缩压、低前白蛋白及高血磷是颈动脉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可能与MH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铁调素(hepcidin)水平的变化及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3例和健康对照组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测定hepcidin、IL-6及TNF-α水平,高分辨二维超声对双侧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粥样斑块进行测量,分析hepcidin水平与颈动脉病变及炎症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MHD组患者血清hepcidin水平(139.04±77.91)μ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51.13±22.01)μg/L;MHD组CRP、IL-6、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MHD组IMT值为(1.15±0.21)mm、斑块形成率(59.2%)、颈动脉硬化的患病率(77.6%)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78±0.28)mm和2.5%与10%(均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MHD组血清hepcidin水平与CRP、IL-6、TNF-α、IMT及斑块形成、颈动脉硬化率的患病率均呈正相关;与SBP、DBP、年龄亦呈正相关(P0.05或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epcidin、CRP、SBP和年龄是MHD颈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HD患者血清hepcidin水平显著升高,其可能通过促进CRP、IL-6等炎症因子的产生,参与MH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维持血液透析(MH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中钙磷代谢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超过3个月的MHD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根据结果分为:无颈动脉粥样硬化对照组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常规检测血清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血钙、血磷及PrH等。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较无颈动脉粥样硬化对照组患者钙磷代谢紊乱尤为突出,提示血液透析清除血磷不充分。进而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采用相关分析检测MHD患者血CRP、Alb与颈动脉平均IMT存在相关性(r=-0.21。P〈0.05;r=0.28,P〈0.05)。结论:钙磷代谢紊乱、PTH异常及炎症反应等参与了MH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结合生物电阻抗(bioimpedence analysis,BIA)及颈动脉超声对透析病人营养不良状态与动脉硬化相关性进行早期评估。方法:随机选择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46例,透析时间均大于3个月,根据颈动脉彩超有无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分为两组,颈动脉斑块形成31例,无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15例,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颈动脉中层厚度(IMT)。生物电阻抗测定体质指数(BMI)、去脂体重(FFM)、体脂百分比(Fat%)、体脂肪量。结果:两组患者的体脂百分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去脂体重、白蛋白、前白蛋白、H-CRP、Hb、i PTH、收缩压及透析龄亦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A可以反应病人营养状况,尤其是肌肉含量减少,脂类含量异常,与hs-CRP升高及动脉硬化正相关性,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呈负相关,可较好预测营养状态及动脉硬化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管硬化与可溶性Klotho蛋白(serum soluble Klotho,sKL)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60例MHD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ELISA法检测sKL浓度.检测MHD患者踝一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以评价MHD患者血管硬化的程度.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MHD患者发生血管硬化的危险因素;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sKL浓度与baPWV、IMT的相关性.结果 60例MHD患者中,47例患者baPWV≥1 400 cm/s,血管硬化者占78.3%.根据患者血sKL水平分布范围的四分位数分为4组,Ⅰ组sKL<405 ng/L,Ⅱ组sKL范围为405~624 ng/L,Ⅲ组sKL范围为624~832 ng/L,Ⅳ组sKL>832 ng/L;各组的baPWV、Max IMT随着sKL水平的降低而升高(P<0.01);sKL浓度与baPWV呈负相关(r=-0.115,P<0.01),血清sKL浓度与Max IMT呈负相关(r=-0.22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KL浓度降低(OR=2.336,95% CI 1.153~7.315)和吸烟(OR =4.025,95% CI 2.305~11.234)是MHD患者血管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sKL浓度下降与血管硬化相关,血清sKL浓度的测定可能有助于血管硬化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发病情况及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入选我院肾脏科LN患者共210例,计算MS的发生率,以颈动脉超声检测斑块和内膜中层厚度(IMT),分析MS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本组LN患者中MS的发生率为41.90%。存在MS的患者颈动脉斑块比例(28.41%vs 17.21%,P0.05)和IMT值[(0.74±0.25)mm vs(0.64±0.18)mm,P0.01]显著升高。随着MS组成病种数的增加,颈动脉IMT水平呈逐渐增高趋势(P0.01)。逐步多元线性回归进一步证实年龄(β=0.026,P=0.033)、病程(β=0.057,P=0.025)和MS(β=0.074,P0.001)是影响颈动脉IMT值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N患者中MS的发生率较高,且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显著相关,提示筛查MS对于LN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防治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微炎症反应及网膜素-1(omentin-1)水平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肾内科2010年6月至2016年11月MHD患者70例,依据是否合并CHD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A组)和非冠心病组(B组)。检测接诊3 d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omentin-1及白蛋白(albumin,Alb)、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并于观察期当月、第3月、第6月用同样方法重复检测3次,取其平均值作为参考。分析相关指标的变化,探讨其与CHD的相关性。结果 A组血清hs-CRP和IL-6水平较B组升高(P0.05),Alb、Hb均降低(P0.05)。外周血SCr及BUN在MHD两组中无明显差异(P0.05)。A组和B组omentin-1水平分别为(12.85±6.35)、(18.58±7.68)ng/mL,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发现omentin-1水平与hs-CRP和IL-6呈负相关(r=-0.235,P0.05;r=-0.186,P0.05),与Alb、Hb呈正相关(r=0.324,P0.05;r=0.296,P0.05),与SCr及BUN之间没有相关性(r=-0.028,P0.05;r=-0.03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IL-6水平的升高、omentin-1水平的降低为CHD发生的危险因素,而Alb、Hb、SCr及BUN均与CHD的发生无相关性。结论 MHD患者hs-CRP、IL-6水平的升高及omentin-1水平的降低均可能参与了CHD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creative protein,hs-CR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lymphocyte ratio,PLR)水平,分析其与心脏瓣膜钙化相关性,为进一步提高心脏瓣膜钙化临床预测和诊断提供有价值信息。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于上海市静安区市北医院肾内科行MHD患者80例,根据是否发生心脏瓣膜钙化分为两组,研究组(n=51)为发生心脏瓣膜钙化患者,对照组(n=29)为未发生心脏瓣膜钙化患者。比较两组一般资料、一般生化指标及hs-CRP、NLR、PLR水平;将研究组患者根据钙化程度分为重度钙化组(n=18)和中度钙化组(n=20)、轻度钙化组(n=13),比较两组hs-CRP、NLR、PLR水平,并分析hs-CRP、NLR、PLR与钙化严重程度相关性;多因素分析心脏瓣膜钙化发病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hs-CRP、NLR、PLR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钙化组hs-CRP、NLR、PLR高于中度钙化组高于轻度钙化组(P0.05),且hs-CRP、NLR、PLR与钙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hs-CRP、NLR、PLR是心脏瓣膜钙化发病危险因素(P0.05)。结论 hs-CRP、NLR、PLR值与心脏瓣膜钙化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早期关注其变化可降低钙化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单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透析前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水平的横断面调查,研究MHD患者SUA分布特征,分析其与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符合要求的133例MHD患者按年龄分为≤40岁(n=23)、40岁~50岁(n=22)、50岁~60岁(n=32)、60岁~70岁(n=33)、≥70岁(n=23) 5组;按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非糖尿病组;按白蛋白分为A(白蛋白≥40 g/L,n=27)、B(白蛋白38~40 g/L,n=29)、C(白蛋白36~38 g/L,n=44)、D(白蛋白≤36 g/L,n=33) 4组。检测血常规、白蛋白、肾功能、SUA、血钙、血磷、C反应蛋白、β2微球蛋白、甲状旁腺激素、握力等。观察男、女性MHD患者SUA水平变化及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发生率的情况;观察各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变化,分析SUA与其相关性。结果:(1)男、女性MHD患者SUA水平(t=-1. 042 3,P=0. 158)及HUA发生率(χ2=4. 000,P=0. 26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 SUA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呈倒"J"形曲线变化,其中40岁~50岁患者SUA水平最高;(3) MHD患者非糖尿病组SUA水平(t=-2. 632,P=0. 011)和白蛋白水平(t=-3. 513,P=0. 001)均明显高于糖尿病组;(4) A、B、C、D组随着白蛋白水平的降低,MHD患者SUA水平呈下降趋势,4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4. 274,P=0. 003);(5)相关性分析:MHD患者SUA与年龄(r=-0. 260,P=0. 002)呈负相关,与白蛋白(r=0. 194,P=0. 025)、血肌酐(r=0. 460,P=0. 000)、握力(r=0. 222,P=0. 010)呈正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年龄、握力是白蛋白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 001)。结论:MHD患者SUA水平随年龄增长呈倒"J"形曲线变化。透析前SUA水平及HUA发生率无性别差异,但透析前SU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而且HUA发生率极高。透析前SUA水平是反映MHD患者营养状况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ained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脂水平以及微炎症反应对血脂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7月至2014年3月MHD患者90例,诊断均符合慢性肾脏疾病5期的诊断标准.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检测入院时的血脂、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tate,ESR)、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分析上述炎症指标对血脂及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的影响.结果 (1)90例患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26例(占28.9%),三酰甘油升高37例(占41.1%),总胆固醇升高31例(占34.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62例(占68.9%).(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组ESR、hs-CRP和IL-6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组ESR、hs-CRP和IL-6高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常组(P<0.05).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升高组和正常组ESR、hs-CRP和IL-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ESR、hs-CRP和IL-6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负相关(r =-0.263,P<0.05),ESR、hs-CRP和IL-6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r =0.413,P<0.05),hs CRP和IL-6与AIP呈正相关(r=0.289,P<0.05),ESR与AIP无相关性(r=0.046,P=0.725),上述炎症指标未见与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有关(r=0.038,P>0.05).结论 MHD患者体内的微炎症反应可能影响其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1.
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C-反应蛋白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AS)与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收集67例HD患者,其中正常血压者28例,高血压者39例;检测患者一般临床指标及CRP水平;同时应用高分辨彩色B超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情况.结果:HD高血压患者CRP、颈动脉平均IMT、斑块阳性率、增厚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血压的HD患者;HD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平均IMT与CRP、总胆固醇(TC)、收缩压、年龄呈显著正相关(P<0.01、P<0.05、P<0.01、P<0.05).结论:HD高血压患者CRP升高,颈动脉增厚、AS重,颈动脉IMT增厚与CRP、TC、收缩压、年龄有关.控制患者血压、微炎症状态可能减轻患者A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红细胞生成素(EPO)抵抗患者pro-hepcidin与炎性反应和铁代谢的关系.方法 40例MHD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例EPO低反应和20例EPO正常反应.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参试者的血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网织红细胞计数(Ret)、红细胞比容(Hct)、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TF)、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TSAT=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血清pro-hepcidin、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并比较组间差异.Pearson相关法分析pro-hepcidin的影响因素.ROC曲线预测pro-hepcidin对EPO抵抗的价值.结果 MHD患者SF、血清pro-hepcidin、hs-CRP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1),TF显著低于健康对照者(P<0.05).EPO抵抗患者血清铁蛋白、血清pro-hepcidin、hs-CRP明显高于反应正常的患者(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MHD EPO抵抗患者血清pro-hepcidin水平与血清铁蛋白(r=0.843,P=0.000)和hs-CRP(r=0.695,P=0.001)呈正相关.预测EPO抵抗的ROC曲线显示,pro-hepcidin、SF、hs-CRP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3、0.769和0.958.结论 EPO抵抗与炎性反应和铁代谢相关.血清pro-hepcidin、SF、hs-CRP有可能成为EPO抵抗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C)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细胞因子及颈动脉病变的关系。 方法 选择透析龄超过6个月的MHD患者110例(MHD组)和健康对照组60例为对象。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CysC;超声检查颈动脉病变的程度;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血清白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析CysC水平与细胞因子及颈动脉病变的关系。 结果 MHD组血清CysC水平为(6.19±0.95) m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76±0.21) mg/L(P < 0.01)。MHD组hsCRP、tHcy、IL-1β、IL-6、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 < 0.05或<0.01)。MHD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形成、颈动脉硬化的患病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 < 0.05或P < 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MHD组血CysC水平与hsCRP、tHcy、IL-1β、IL-6、TNF-α、IMT及斑块形成、颈动脉硬化的患病率呈正相关;与透析龄、收缩压、iPTH亦呈正相关(P < 0.05或P < 0.0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ysC、hsCRP、tHcy和年龄是MHD患者颈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 结论 血液透析不能有效清除CysC等大分子物质,随着透析龄的增加,MHD患者血清CysC水平逐渐升高。CysC与hsCRP等微炎性反应指标及tHcy、颈动脉病变呈正相关,血清CysC水平升高可能是MHD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钙化(CAC)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探讨引起CAC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40例MHD患者经螺旋CT扫描,了解合并CAC的患者比例,并计算其钙化积分以评估CAC程度。应用心脏彩超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心脏形态、功能及颈动脉斑块,进一步分析MHD患者各项临床指标与CAC的关系。 结果 25例MHD患者(62.5%)合并不同程度的CAC,平均钙化积分为672.3。钙化组(CAC组)与无钙化组(NCAC组)心脏形态及左室顺应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发生率、斑块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缺血性心脏病和心衰竭发生率均以CAC组为高。4例死于心脏疾病患者均存在CAC。颈动脉斑块阳性组IMT平均为(0.86±0.15) mm,钙化发生率为81%,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为867±198,均明显高于斑块阴性组[分别为(0.73±0.14) mm,42%,437±176,P < 0.05]。CAC组年龄、糖尿病或肥胖患者比例、透析时间、血磷、C反应蛋白(CRP)、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钙磷乘积、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均高于NCAC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透析时间与CAC密切相关。 结论 MHD患者普遍存在CAC。CAC与心脏结构、功能的变化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糖尿病及肥胖患者比例、钙磷代谢及脂代谢异常、透析时间、CRP、动脉粥样硬化是CAC的相关因素。年龄和透析时间是CAC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血液透析患者血浆FGF23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患者血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3)浓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186例维持性血透患者血浆FGF23浓度,高分辨二维超声技术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结果:IMT增厚组及颈动脉斑块组血浆FGF23浓度明显高于颈动脉正常组(3.12±0.23vs2.67±0.21,P<0.01)。FGF23浓度与IMT存在显著正相关(r=0.496P=0.000),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FGF23浓度是血液透析患者IMT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FGF23有关,FGF23在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睡眠质量并分析其与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水平的相关性。方法:63例MHD患者进入实验。另外选取63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价睡眠质量,并采血检验血清MDA、Cys c水平。两组受试对象均对PSQI分值与血清MDA、Cys c值作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MHD组PSQI评分、血清MDA、Cys c值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提示MHD患者睡眠质量较对照组差,血清MDA、Cys c值高于对照组。MHD组PSQI评分与血清MDA值成正相关(r=0.391,P=0.002),与血清Cys c值成正相关(r=0.285,P=0.024),对照组上述结果未显示出相关性.结论:MHD患者睡眠质量下降,血清MDA、Cys c水平升高可能是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睡眠质量并分析其与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水平的相关性。方法:63例MHD患者进入实验。另外选取63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价睡眠质量,并采血检验血清MDA、Cys c水平。两组受试对象均对PSQI分值与血清MDA、Cys c值作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MHD组PSQI评分、血清MDA、Cys c值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提示MHD患者睡眠质量较对照组差,血清MDA、Cys c值高于对照组。MHD组PSQI评分与血清MDA值成正相关(r=0.391,P=0.002),与血清Cys c值成正相关(r=0.285,P=0.024),对照组上述结果未显示出相关性.结论:MHD患者睡眠质量下降,血清MDA、Cys c水平升高可能是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在重症肺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21年6月到2021年12月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60例肺炎患者纳入研究组,其中重症40例(重症肺炎组)和轻症20例(普通肺炎组)。以及同期门诊体检者15例纳入健康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均于入院24 h内使用肺炎严重程度指数(PSI)评分进行评估;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散射比浊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sTREM-1水平。比较重症肺炎组、普通肺炎组及健康对照组研究对象入组24 h内血清sTREM-1水平,并比较重症肺炎组和普通肺炎组研究对象入组24 h内血清PCT、hs-CRP水平及PSI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血清sTREM-1和hs-CRP水平与PSI评分的相关性;采用Spearson相关性探讨血清PCT水平与PSI评分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应用MedCalc软件比较曲线下面积(AUC)比较血清sTREM-1、PCT和hs-CRP对重症肺炎早期诊断的价值。结果重症肺炎组、普通肺炎组以及健康对照组血清sTREM-1表达水平(4864.81±1314.53 pg/ml、1144.58±571.01 pg/ml、509.11±43.70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9.292、P<0.001),其中重症肺炎组较普通肺炎组和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t=10.981、P<0.001,t=9.264、P<0.001)。重症肺炎组患者血清PCT、hs-CRP水平以及PSI评分均高于普通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60、P=0.001,t=2.047、P=0.048,t=4.878、P<0.001)。血清sTREM-1、PCT和hs-CRP诊断重症肺炎的AUC分别为1.00、0.86和0.68(95%CI:1.00~1.00、0.73~0.98、0.51~0.86);分别以2916.92 pg/ml、0.31 ng/ml和32.14 mg/L为截断值时约登指数最大,对应的敏感性分别为100%、85%和85%,特异性分别为100%、81%和50%。sTREM-1诊断重症肺炎的AUC与hs-CRP、P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463、P<0.001,Z=2.220、P=0.026);hs-CRP与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54、P=0.146)。PSI评分与血清sTREM-1(r=0.641、P<0.001)、PCT(r=0.540、P=0.001)呈正相关,与血清hs-CRP无相关性(r=0.269、P=0.124)。结论肺炎患者血清sTREM-1升高,以重症患者升高更为显著,且其与PSI评分呈正相关;检测血清sTREM-1水平有助于早期诊断重症肺炎,且其特异性及敏感性高,均优于PCT和hs-CRP,有望成为新的早期诊断重症肺炎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 选取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98例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AS组,52例)和非动脉粥样硬化组(N-AS组,46例),分析两组营养不良状况差异.并根据GNA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营养良好组(54例)和营养不良组(44例),分析CIMT与各营养指标相关性.结果 AS组GNA营养不良发生率较N-AS组显著升高(P<0.05);AS组与N-AS组相比HDL-C、Allb、PA、TRF、Scr、Kt/v、Lc、DPI水平显著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营养不良组患者CIMT值与各营养指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HD患者CIMT与HDL-C、Alb、Scr、Lc、Kt/v、GNA评分密切相关(P<0.05).结论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形成和发展与HDL-C、Alb、Scr、Lc、Kt/v、GNA评分密切相关.MH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与营养不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微炎症状态与脂蛋白(a)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的98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98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脂蛋白(a)进行检测,同时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颈动脉B超检测,分析慢性肾衰竭患者微炎症状态与脂蛋白(a)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脂蛋白(a)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的含量≥4.0 mg/L的平均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粥样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血清C反应蛋白的含量小于4.0 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与脂蛋白(a)存在良好的正相关(R=6.089,P=0.005);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脂蛋白(a)与平均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粥样斑块发生率存在良好的正相关(R=5.986,P=0.006;R=5.411,P=0.006;R=5.369,P=0.007;R=5.025,P=0.009)。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微炎症状态可以通过脂蛋白(a)的代谢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从而为深入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