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过程中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58例,根据康复过程中治疗方法的差异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运动疗法,实验组给予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运动功能评分及总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89.9%高于对照组6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WS及FM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实验组的NWS及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92.4%高于对照组7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使用强制性运动疗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有效治疗率及患者的满意度,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10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依据入院时间差异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54例)及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54例),对比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肢体恢复程度有效率(92.6%)高于对照组患者(6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80.5±6.7)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对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亦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满意度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 2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600例)和对照组(n=6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采用Carr-Shepher运动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并评估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护理前FMA评分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通过护理,研究组与对照组FMA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研究组(99.3%)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85.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效果明显,不仅可以增强患者运动功能,也能提升护理工作满意度,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行超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从笔者所在社卫中心辖区内居家康复中心选取8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从8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任意抽选41例作为对照组,该组患者展开常规护理,另41例患者作为治疗组,该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早期护理干预,对两组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方式干预后的护理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采用超早期康复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后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7.6%,明显高于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行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瘫痪肢体的各项功能,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致残率,且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助于改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28例,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和对照组(27例,常规护理干预),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并对比。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FMA和BI评分均高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实验组患者护理后FMA评分、BI评分更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择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住院患者98例,将其分为两组各49例,其中对照组于发病2 w后实施康复护理,研究组于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的24 h内实施超早期康复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简单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量表(BI)的变化以及后遗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FMA与BI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研究组FMA与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足外翻畸形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6.12%、6.12%均低于对照组22.45%、2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早期康复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偏瘫肢体功能,降低后遗症概率,保障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影响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8年9月收治的114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各57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1)疗效评定,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评估心理状态,两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与SDS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3)调查满意度,干预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促进患者功能恢复,缓解负性情绪,增加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92例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临床可行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2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超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施护理后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5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采用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日常生活质量和活动能力,促进中枢神经功能重建,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6年2月—2018年10月的7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组,常规康复护理服务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组开展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满意度、开始进行康复锻炼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护理前后偏瘫肢体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神经功能,残障发生率。结果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组满意度,偏瘫肢体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神经功能,开始进行康复锻炼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残障发生率对比常规康复护理服务组有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实施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偏瘫肢体功能,改善神经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缩短住院的时间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残障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并评估其效果。方法选取本科室2013年1~12月入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216例,随机分成两组(各108例),对观察组脑卒中患者行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则行常规康复护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ESS和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ESS和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可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基于网络视频互动的远程康复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出院后运动功能恢复及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电话随访指导,实验组给予患者基于网络视频互动的远程家庭康复治疗。于入组时和治疗3个月后,应用Fugl-Meyer运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满意度调查表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均有提高,但实验组患者的指标提高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亦有提高,实验组患者的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网络视频互动的远程家庭康复模式对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作用显著,可以成为一种全新的家庭康复诊疗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科室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超早期康复护理组(简称观察组)以及常规护理干预组(简称对照组),每组34例。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分法进行神经运动功能评定,采用BI法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并进行疗效评定,患者出院后,采用健康测量量表对其进行随访观察,每3个月1次,进行PF、RP、RE的评定。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失访现象,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随访3个月、6个月的生活质量指标PF、RP、RE得分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具有较好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分析在脑卒中患者中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价值所在。方法:以2020年8月-2021年8月长沙市第四医院120例脑卒中患者来进行随机分组试验,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和常规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接受护理前后的活动功能、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等。结果:护理前,两组日常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为96.7%,对照组的总满意度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应用在脑卒中患者中的效果较好,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抗痉挛体位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的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护理早期进行多次应用抗痉挛体位,观察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评价、满意度评价、生存质量量表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痉挛体位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中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残障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中手指点穴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19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95例,采用规范康复训练;观察组95例,在对照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配合使用手指点穴疗法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前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肩内旋肌、屈肘肌、腕屈肌部位的痉挛量表(MAS)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给予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同时配合手指点穴治疗效果更为理想,有利于促使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痉挛症状改善,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椎体骨折患者舒适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4月-2016年4月因椎体骨折选择我院就诊的患者,共55例,按就诊先后顺序分组,其中26例设为对照组,对本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29例设为实验组,对本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护理后,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根据护理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并发症率相对较低,6.90%19.23%,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骨折采用舒适护理,能够促使患者的并发症明显减少,而且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满足患者的后续生活需求,因此建议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食管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56例食管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施行常规化护理干预,实验组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术后住院时间、恢复胃肠功能时间;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QOL量表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术后住院时间、恢复胃肠功能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实验组生活质量QOL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食管癌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加速术后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情志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和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的老年脑梗死患者共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应的治疗与常规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治疗与护理的前提下,给予情志护理,观察两组老年脑梗死患者的负性情绪和康复护理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改善明显,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下降,低于本组干预前与对照组干预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96%,高于对照组患者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评分(95.49±3.29)分,高于对照组(78.49±5.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进行积极的情志护理后,老年脑梗死患者的负性情绪得到改善,康复护理的依从性得到了提高,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接收的6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认知功能、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认知功能、生活质量评分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认知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分析循证护理模式在外科疼痛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近3年来外科收治的患者8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方案相近,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引入循证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疼痛控制率、疼痛知识掌握程度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疼痛改善率为92.8%(39/42),对照组疼痛改善率为75.6%(3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疼痛相关知识掌握率为83.3%(35/42),对照组对疼痛知识掌握率为68.3%(28/4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0.5%(38/42),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0.7%(29/4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疼痛管理中引入循证护理模式能增加患者依从性,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外科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