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分析人性化管理对护理人员职业枯竭的效果,为今后缓解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改善管理方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发放调查问卷调查职业枯竭护理人员主要压力来源,针对职业枯竭主要原因调整人性化护理,改变管理方法、排班制度等以缓解职业倦怠感;使用Maslach职业枯竭量表(MBI)评估干预后护理人员职业枯竭缓解状况,调查护理人员干预后对职业本身、人际关系、管理方式等满意程度以及对工作总体满意程度。结果干预后,护士压力来源主要为管理及人际关系(65.63%)、工作环境及资源(75.00%)、工作时间安排(87.50%),较其余指标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护士去人格化及情感耗竭分数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护士个人成就感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护士工作总体满意度评分由(3.09±0.24)分上升到(3.64±0.38)分。结论人性化管理通过调查发现护理人员压力来源,针对职业枯竭护理人员改变管理方式,合理排班,改善工作环境,能有效提升护理人员对工作的总体满意度,缓解其工作倦怠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夜班包干制排班模式对普外科患者及护士满意度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1—12月夜班包干制排班模式前50例患者为A组,2017年1—12月夜班包干制排班模式后50例患者为B组;普外科调整夜班排班模式前后,对患者满意度、护士的职业倦怠及其排班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实施包干制排班模式后出院患者满意度大幅度提高,护士职业倦怠明显减轻,满意度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夜班包干制排班系统在普外科的应用,是人性化管理的体现,不仅提高了护理服务的质量,而且减轻了护士的疲劳与倦怠,有利于保障护理安全,降低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层次管理对提高重症科临床教学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科临床医师20名进行临床知识(疾病的症状、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等)和实践(临床手术操作)的教学管理,实施管理3个月。观察实施管理前后的医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以及发生不良事件及医师满意度的情况。结果实施后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分数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349,t=5.412;P均0.05);实施后发生不良事件发生率(10.0%)低于实施前(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87,P0.05);实施后医师的满意度(95.0%)高于实施前(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49,P0.05)。结论对重症科的医师的临床教学中采用分层次管理可以提高重症教学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护士规范化培训管理中微信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1月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规范化培训管理的68名护士,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4名护士,对照组实施常规的管理方式,研究组则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应用微信管理模式。观察两组护士的考核成绩、不良事件发生率、护士专业水平评分以及对管理方式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的理论考核成绩、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发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5.88%(2/34)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23.53%(8/34),(χ2=4.221,P=0.040);研究组的学习积极性、运用知识的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护士专业水平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对规范化培训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护士规范化培训管理中实施微信管理模式可以极大地提高接受培训护士的理论、技能成绩,进而提高护士专业水平评分,进一步降低临床护理工作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尽可能保障患者的安全性,从而提高接受培训的护士对培训管理方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管理基础上的弹性排班模式在心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实施APN排班,在每个上班时段配备不同层级的护士,既避免单人单班,又保证护士层级上的高-低搭配。结果来自患者及医生方面的护理投诉减少;患者满意度提高;低年资护士工作紧张恐惧感降低。结论通过护士分层使用及弹性排班,实现了护理工作效率和效果最大化,对满足患者需求,保障患者安全及提高护理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对降低低年资护士工作压力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品管圈活动法(QCC模式)对血液透析治疗中出血不良事件进行分析,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减少出血不良事件的再发生,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保障患者治疗安全。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3月于本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品管圈活动,比较40例患者在品管圈活动前后出血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应用品管圈活动后,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出血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85%,较活动前(4.01%)明显降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从80.0%提高到了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血液透析治疗中…出血不良…事件发生率,使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促进了血液透析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排班模式与传统"三班倒"的护理排班模式对护士心理因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11月我院外科三个病区实施人性化护理排班模式为实验组,内科三个病区采用传统排班模式为对照组。使用SCL-90对内外科各三个病区的134名护士实施排班后心理健康问卷调查以及两组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测试,比较两种调查问卷测试结果。结果两组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组护士在一般健康、生活满意度、社会支持、焦虑、抑郁等方面的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CL-90测试结果显示:对照组护理人员总分≥160分有29人(43.2%);因子分≥3分者主要分布于躯体化8.6%焦虑4.3%、人际关系敏感4.2%;实验组护理人员总分≥160分有17人(25.4%),因子分≥3分者主要分布于躯体化4.8%、焦虑2.7%、人际关系敏感2.9%。两组SCL-90测试结果相比较:强迫症状、抑郁两项P0.05,其余各项P0.01。结论实验组改变了排班模式,按护士意愿安排工作不仅提高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肿瘤专科附属医院护士规范化培训在胸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云南省肿瘤医院胸外科新入科护士5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本院胸外科新入科护士5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培训,观察组给予肿瘤专科附属医院护士规范化培训。比较两组培训结束后考核成绩、考核合格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培训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综合成绩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考核合格率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00%(P<0.05)。观察组培训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000,P=0.046)。结论:肿瘤专科附属医院护士规范化培训能够明显提高新入职护士的患者满意度、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有助于护士更好地适应临床工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利于更好更深入地开展优质护理,因此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护士实施护理不良事件的反馈性学习用以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取了2013年10个科室的284名注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分别对2013-2014年500例住院患者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施护理不良事件反馈性学习前后相关科室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反馈性学习实施之前(P0.05);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反馈性学习实施之前(P0.05),实施护理不良事件反馈性学习前后对护士技术操作技术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护理不良事件反馈性学习有效提高了护理的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在儿科护理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急诊、内科、外科和住院部的护士40名,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护士实行常规的管理方法,观察组护士实行人性化管理的方式,护理进行一段时间后,对比患者对两组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和员工的辞职现象。结果患者对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质量持续上升,投诉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未出现护士因工作压力大而辞职的现象,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显著提升。结论对儿科护理人员实施人性化管理能够缓解其工作压力,消除其对护理工作的厌倦情绪,稳定医院的护理队伍,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患纠纷,这一管理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理人员分层分组管理的实施及效果。方法将手术室的32名护理人员分成甲、乙两组,将甲组16名护理人员按照职称、工作经验以及能力分为高级责任护士、中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以及助理护士4个等级,各层次的护士履行相关的岗位职责,乙组未进行分层分组,了解两组实施后甲、乙两组护理人员手术区域的基本工作、护理的专业技能(实践和理论)、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以及外科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分层分组管理后,甲组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较乙组手术室护理人员有显著的提升,统计计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实施分层分组管理有利于手术室工作的进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分析低年资护士进行系统化培训职业风险的具体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9月到医院参加工作的80例低年资护士作为观察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护士分为对照组(n=40)和实验组(n=40)两组。对照组护士安排传统职业培训工作,实验组护士进行系统化的职业风险知识培训,对比两组低年资护士的理论考核、实践考核成绩、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低年资护士接受培训后,和对照组低年资护士相比,理论考核、实践考核成绩明显更高,且事故、差错、医闹、感染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患者满意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开展系统化的职业风险知识培训工作能够提高低年资护士的综合护理能力和职业风险水平,增强了护士的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预见性防范对策在降低内科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隐患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大庆市红岗区人民医院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66例,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全部患者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针对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采取预见性的防范对策,观察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6.1%,低于对照组的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5,P=0.02)。结论内科住院的老年患者针对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护士分层级管理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54名护理人员按照不同的护士管理模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名,观察组护理人员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对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且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目前的护理人员管理模式中,应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同时有效的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血液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笔者所在医院血液科自2012年1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将实施前1年设为对照组,实施后1年设为风险管理组,依据患者住院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选取200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风险管理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9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3.290,P=0.000);风险管理组的输液反应、化疗药物外渗、跌倒、护患沟通障碍、医嘱处理错误及护理记录错误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50%、0.50%、0.50%、1.00%、0.50%、0.5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4.50%、6.00%、4.50%、4.00%、6.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用于血液科护理工作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感染科应用风险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26例感染科患者,对照组给予基础性护理,实验组接受基础性护理+风险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为6.4%,低于对照组的19.1%(χ2=4.58,P=0.03);实验组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率为1.6%,低于对照组的11.1%(χ2=4.81,P=0.03);实验组满意度96.8%,高于对照组的85.7%(χ2=4.88,P=0.03)。结论科学有效的风险护理管理,可以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在胃肠镜检查中实施PDCA模式后对护理风险控制的效果。方法对2017年1月—2018年3月内在我院接受胃肠镜检查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模式差异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PDCA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控制效果,观察组护理工作质量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0.0%,观察组为3.3%;观察组实施PDCA模式后护理工作质量明显上升。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7%;对照组为80.0%;上述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肠镜检查中实施PDCA模式效果显著,在明显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的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现状及应对措施。方法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上报的80例不良事件,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对不良事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制定针对性的应对措施。结果 不良事件以跌伤、给药错误、药品交接错误为主,分别占50%、40%、35%。护理人员的护龄、职称以及学历等严重影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提高认知,制定应对措施,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在高压氧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7月我院进行高压氧舱治疗的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该类患者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实施预见性护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毒副反应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压氧护理安全的管理中采用预见性的护理,有效保障了患者安全,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整体护理模式对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5例急诊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管理,命名为实验组;随机抽取同时期就诊的75例急诊患者作为参照对象,行常规护理管理,命名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度占比88.00%,实验组患者的总满意度占比96.00%;实施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临床医学中,整体护理干预模式不仅能有效的改善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效果,还能有效的降低临床治疗不良事件发生,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