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不同病理类型与血压水平和昼夜节律异常的相关性,及后者与肾小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济南军区总医院、解放军117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8年至2013年行肾活检且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CKD患者1 746例,根据2013年欧洲高血压实践指南对患者血压进行分析判断。24 h平均血压≥130/80 mmHg为高血压;夜间血压下降幅度=[(白天血压-夜间血压)/白天血压]×100%;夜间血压下降20%为深勺型节律,10%~20%为勺型节律,10%为非勺型节律,0%为反勺型节律;将深勺型和勺型定义为正常血压节律,非勺型和反勺型定义为异常血压节律。病理诊断与分型参照1995年WHO肾小球疾病组织学分型修订方案和国内2001年肾活检病理诊断标准指导意见。肾脏小动脉损伤评分参照IgA肾病牛津分型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 (1)1 746例患者年龄(47.4±24.9)岁,男性929例(占53.2%);24 h平均血压≥130/80 mmHg 560例(32.1%)、白天平均血压≥135/85 mmHg 474例(27.1%)、夜间平均血压≥120/70 mmHg 762例(43.6%);深勺型血压38例(2.2%)、勺型血压647例(37.1%)、非勺型血压908例(52.0%)、反勺型血压155例(8.9%)。(2)不同病理类型CKD患者高血压发生率为,糖尿病肾病75.5%(74例)、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症41.8%(62例)、IgA肾病39.2%(246例)、狼疮性肾炎25.2%(41例)、膜性肾病22.3%(37例)、肾小球轻微病变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8.4%(100例),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309,P0.001)。不同病理类型CKD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为,糖尿病肾病81.6%(80例)、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症64.2%(95例)、IgA肾病66.7%(419例)、狼疮肾炎58.9%(96例)、膜性肾病51.8%(86例)、肾小球轻微病变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52.9%(287例),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87,P0.001)。(3)根据IgA肾病牛津评分对肾组织小动脉进行评分,0~1分(未见小动脉明显病变)789例,其中高血压发生率10.6%(84例)、血压节律异常发生率57.9%(457例);2~4分(肾小动脉轻度病变)632例,其中高血压发生率35.4%(224例)、血压节律异常发生率56.0%(354例);5~7分(肾小动脉重度病变)326例,其中高血压发生率77.3%(252例)、血压节律异常发生率74.2%(242例),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5.8,χ2=219.647;P0.001)。秩相关性分析显示,血压水平越高以及夜间血压水平下降越少,肾脏小动脉损伤越重。结论 CKD患者高血压和血压节律异常发生率高,尤其是糖尿病肾病和IgA肾病患者;CKD患者肾脏小动脉病变程度与高血压及血压节律异常相关。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和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互为因果。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较诊室血压可更准确和全面地评估CKD患者血压状态,预测CKD患者心肾的不良预后。我们从高血压类型、血压节律改变和血压变异性等三个方面阐述A...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脏病(CKD)常伴有高血压,是继发性高血压的主要原因,而肾脏又是高血压损伤的重要靶器官。高血压是CKD患者肾功能损害加重的重要因素,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是CKD的高危因素。认识CKD血压变化的规律,降低血压、调整血压昼夜节律,对延缓CKD的进展及心血管并发症的防治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观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24 h血压动态变化,探讨昼夜节律异常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本院肾脏科CKD患者236例,高血压科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43例。病例分组:正常对照组(NC)14例;原发性高血压组(EHC)43例;CKD血压正常组(NCKD)130例;CKD伴血压升高组(HCKD)106例。动态血压监测(ABPM)采用携带式的动态血压检测仪,ABP Report Mangement System Version 1.03.03进行数据分析。夜间血压下降率:(白昼平均值-夜间平均值)/白昼平均值,下降率≥10%,称勺型血压;<10%,称非勺型血压。结果 在血压正常的患者中,NCKD组的平均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数值均高于NC组[(111.2±10.8)比 (91.6±7.5),(68.7±9.5) 比 (56.2±4.6)mm Hg,P < 0.05];而日间收缩压和舒张压无明显差异。在高血压患者中,HCKD组患者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数值均高于EHC组[(141.9±16.5) 比(118.6±16.4), (84.5±10.6)比(73.0±11.1)mm Hg, P < 0.05]。CKD患者无论血压正常或升高,其心率均较其对照组明显加快,尤其是夜间心率无明显下降。NCKD组、HCKD组与NC组、EHC组相比,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数值较小,尤其是CKD伴血压升高组,呈典型的非勺型血压模式。NC组血压节律消失者占7.14%,EHC组为37.2%,NCKD组为70.0%,HCKD组为81.6%。结论 CKD患者无论血压正常或升高,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减少或消失,呈典型的非勺型血压;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率明显高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积极降低血压值的同时,还需降低血压负荷和调整血压昼夜节律,以延缓肾功能恶化。  相似文献   

5.
正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指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 3个月,其中肾脏功能异常包括:(1)肾损伤标志:(1)白蛋白尿(AER≥30 mg/24 h;ACR≥30 mg/g);(2)尿沉渣异常;(3)肾小管相关病变等等;(2)GFR下降:eGFR 60 ml·min-1·1.73 m-2。满足以上任何1项指标,且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即可诊断慢性肾脏病[1]。肾脏既是血压调节的重要器官,同时又是高血压损害的主要靶器官之一。CKD患者具有高血压患病率高而达标率低的特点~([2])。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脏病患者动态血压监测临床应用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种不同原因的肾脏疾病发展到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阶段都会合并有高血压,而不易控制的高血压又进一步加剧肾脏功能恶化,因此认识CKD患者的血压变化规律对延缓CKD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re monioring,ABPM)能够提供24h内多次血压测量数据,为了解患者全天的血压水平和波动趋势提供了极有价值的信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在高血压的诊断、治疗效果评价及预后分析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动态血压监测在CKD患者的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病(CKD)1~2期非高血压患者24 h血压变异情况,应用中医辨证方法分析CKD1~2期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中医病因病机。方法:收集47例CKD1~2期非高血压患者及30例健康人的24 h动态血压数据,比较两组血压昼夜异常节律的发生情况。对CKD组进行中医证候评分,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分析不同中医证素与非杓型血压的对应关系。结果:CKD组非杓型血压的发生率较正常对照组高(P0.05)。CKD组昼夜平均舒张压差、昼夜平均舒张压变化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KD1~2期患者的主要病位为在肾、在脾,气虚、阴虚为其主要病因病机。在CKD组中反杓型血压患者脏腑辨证病位在肾及阳虚的发生率较非反杓型患者高(P0.05)。结论:CKD1~2期患者的主要病因病机为脾肾气阴两虚;肾阳亏虚,阴阳失调可能是CKD1~2期非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改变的中医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IgA肾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选择2009年3月至8月在IgA肾病数据库登记的原发性IgA肾病患者,收集临床病理资料,并通过动态血压监测IgA肾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情况.用(日间血压平均值-夜间血压平均值)/日间血压平均值判断血压昼夜节律状况.比较血压节律正常组及异常组的临床病理指标.结果 共93例患者完成动态血压监测并纳入分析.其中68例(73%)血压节律消失,在慢性肾脏病(CKD)1期、2期及3期以上组血压节律消失的比例分别70%、70%及81%,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7).非勺型血压在血压正常组与高血压组比例分别为69%和77%(P=0.373).血压节律消失与年龄、性别、血压、蛋白尿、肾功能以及肾脏病理损伤程度无相关.在随访时间超过12个月的54例中,非勺型血压组eGFR下降速率虽快于勺型血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9);在其中29例并发高血压患者中,非勺型血压组eGFR下降速率快于勺型血压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79±11.58)比(-0.34±1.74)ml·min-1·(1.73 m2)-1·年-1,P=0.019].结论 IgA肾病早期即可出现明显的血压节律消失.IgA肾病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节律消失可能是影响肾功能进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动态血压监测对预测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ABPM)对预测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意义.方法:以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 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作为早期肾损害指标,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2组,并以30例正常人为对照,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高血压患者中有肾脏早期损害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及压力负荷均明显高于无肾脏早期损害组(P<0.05);血β2-MG及尿微量白蛋白与SBP、DBP的水平及其压力负荷均显著相关(P<0.01),尿β2-MG只与DBP的水平及其负荷相关(P<0.05).结论:ABPM是诊断和预测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简便易行的方法,在评价EH肾脏靶器官损害方面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压非勺型节律与左心室肥厚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24 h动态血压(ABPM)非勺型节律与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左心室肥厚(LVH)之间的关系。 方法 共有257例CKD 1~5期患者入选,根据肾功能分为两组:CKD1~3期组和CKD4~5期组。采用GE Marquette Tonoport V Eng动态血压计测定各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和昼夜节律;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了解心脏结构的改变,并探讨血压非勺型节律与LVH之间的关系。 结果 CKD患者血压正常的生理节律丧失的现象普遍,总体血压非勺型昼夜节律发生率达75.4%,即使在血压正常者中也达到71.3%,随着肾功能下降血压非勺型昼夜节律的发生率也在上升。CKD患者血压非勺型节律组的心脏结构改变较勺型组明显,LVH的发生率也较高。相关性分析显示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与血压水平、非勺型的昼夜节律等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4 h-收缩压(SBP)(β = 0.417,P < 0.01)、三酰甘油 (β = -0.132,P = 0.007)、血红蛋白(Hb)(β = -0.394,P = 0.016)及性别(β = 0.158,P = 0.039)是影响LVMI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CKD患者的血压非勺型昼夜节律现象普遍,并随着肾功能的下降其发生率逐渐升高。血压非勺型节律患者心脏结构改变更明显,LVH的发生率高。非勺型节律与LVMI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CKD1~2期非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特点与子午流注理论对应关系的研究,探讨非杓型血压产生的原因,将子午流注这一古老的中医学概念更广泛地应用于中医内科疾病的诊疗。方法:收集47例CKD1~2期非高血压患者及30例健康人的24 h动态血压数据,比较两组血压昼夜异常节律的发生情况。将时间段按照十二时辰进行分组,分析十二时辰与血压非杓型改变的对应关系及疾病的脏腑归经。结果:CKD组亥时、子时及寅时收缩压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丑时及卯时收缩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卯时外,CKD组的舒张压在夜间各时段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亥时及子时分属于手少阳三焦经及足少阳胆经,因此非杓型血压模式的产生可能与少阳枢机不利,气机运行不畅,从而导致气化失司,水液不化而停聚体内有关。  相似文献   

12.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是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强预报因子。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无论血压水平是否正常,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十分普遍,并且是CKD进展、心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在CKD的血压管理上,除了控制血压水平达标,更应重视对夜间血压及昼夜节律的监测、评估和积极干预。主要措施包括24 h动态血压监测、改变生活习惯、限盐、联合使用降压药物以及睡前服药等。  相似文献   

13.
肾脏是机体维持和调节血压的重要器官。在疾病状态下,肾脏既是高血压损害的靶器官,同时又是引起高血压的重要器官。早在1826年Bright发现高血压和肾脏病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经过近两个世纪的探索,目前对肾脏与高血压关系的认识越来越深入。高血乐和肾脏病常常形影不离,对于慢性肾脏病(CKD)患者,控制高血压是重要的治疗措施,不仅减少终末期肾病(ESRD)的发生,而且降低心血管疾病(CVD)的死亡率。因此,在2009年3月12日世界肾脏病日上提出了“平稳降压,保护肾脏”的口号。  相似文献   

14.
<正>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与高血压密切相关,高血压可导致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反之,肾脏疾病常伴有血压升高,而使肾功能加速衰竭,并且增加慢性肾衰竭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因此,合理的血压管理对延缓CKD进展具有重要意义~([1])。贫血在CKD人群中发病率高,对其患者的长期存活及生存质量有重要影响,因此,纠正CKD患者的贫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2])。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国内外指南推荐的治疗肾性贫血的治疗药物~([2-3]),自1986年后一直用于肾性贫血的治疗,目前已有近30年临床应用经验,循  相似文献   

15.
正高血压是慢性肾脏病(CKD)常见的并发症,在估算小球滤过率低于60 ml·min~(-1)·(1.73 m~2)~(-1)的患者中,高血压的发病率为82%,而在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中高血压的发病率高达92%~([1])。高血压促进CKD的进展及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导致疾病加速进展。在CKD基础上发生高血压的患者与原发性高血压相比,血压的变异大、节律易发生改变,易发生难治性高血压。加之一些特殊类型的高血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病(CKD)逐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我国CKD呈上升趋势,患病率达10.8%,CKD患者近1.2亿,其中50%~70%合并高血压。高血压是CKD的病因和并发症之一,《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明确指出"严格控制血压是延缓肾脏病变进展,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键。"因此,对CKD进行干预,加强肾病高血压的管理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肾脏疾病与甲状腺功能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甲状腺激素(TH)对于肾脏生长和发育是至关重要的.肾脏参与了TH的代谢和清除,也是一些碘化甲状腺原氨酸发挥生物学效应的靶器官.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可导致肾小球与肾小管功能和电解质与水平衡的显着变化.甲减伴有肾小球滤过、水排泄的能力下降和低钠血症.TH的产生过量可引起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增加.反过来,肾脏疾病也可导致甲状腺功能显著的变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小管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和肾脏替代治疗都与甲状腺功能紊乱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这几种常见的慢性肾脏病(CKD)和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相互关系,并分析了甲状腺功能异常对CKD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在全球范围内极大影响人类的健康。高血压和慢性肾脏病(CKD)通过多种途径相互影响。CKD人群中高血压发生率高,控制率低,存在极大的心血管病及死亡风险。已有众多指南及研究表明,合理降压治疗不仅可以延缓肾脏疾病的进展,防止器官损害,减少临床疾病发生,还可以降低CKD患者心血管事件的死亡率。目前推荐使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CCB)类等降压药物或联合治疗以达到理想血压。由于缺乏干预资料,至今仍未有中国CKD高血压管理指南,亟待补充我们国家CKD高血压管理的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IgA肾病Lee分级及慢性肾脏病(chronickindney disease,CKD分期与高血压之间的相关关系,进一步了解IgA肾病,为指导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经过肾活检确诊的430例原发性IgA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血压、血白蛋白、血肌酐、尿酸、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4 h尿蛋白定量和肾脏病理Lee分级。根据血肌酐水平估算出肾小球滤过率分为CKD 1~5分期,根据血压水平,分为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高血压组分为高血压1级、高血压2级和高血压3级三个亚组,进行临床相关指标、肾脏病理Lee分级、CKD分期与高血压的相关分析。结果 430例IgA肾病患者中,男女比例1.05:1,年龄13~72岁,平均年龄(34.5±9.4)岁,发病高峰年龄段是21~30岁。高血压组的年龄和体质量均高于非高血压组(P0.05)。在本组资料中,伴有高血压201例,患病率为46.7%。高血压组中高血压1级42例(占总例数9.8%),2级高血压57例(占总例数13.2%),3级高血压102例(占总例数23.7%)。与非高血压组相比,高血压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酸、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P0.05)。高血压组中肾脏病理Lee分级Ⅲ、Ⅳ、Ⅴ级分别有66例、63例、44例,经Spearman秩相关法分析得高血压与肾脏病理Lee分级之间有相关关系(r=0.394,P=0.000)。高血压组中CKD3~5期分别有60例、36例和11例,经Spearman秩相关法分析得高血压与CKD分期之间有相关关系(r=0.477,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血肌酐、Lee分级和CKD分期与IgA肾病患者伴发高血压有关。结论 IgA肾病伴有高血压的患病率较高,其临床指标、CKD分期和肾脏病理Lee分级均相对较重,故应加强血压的控制,有助于延缓肾功能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比较由糖尿病(DN)肾病和非糖尿病导致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情况,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化的特点。方法:选择62例符合慢性肾脏病诊断标准的DN患者,均无肾脏替代治疗。观察其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并与152例年龄、性别、肾功能等匹配的非糖尿病的CKD患者的动态血压结果相比较。结果:在对62例DN患者和152例非糖尿病CKD患者动态血压的分析中,我们发现:(1)DN组的24 h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均显著高于非DN组。(2)两组患者血压变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夜间血压下降率普遍较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DN组收缩压负荷均显著高于非DN组。(4)DN组非杓型节律的发生率为90.3%,非DN组为81.6%,两组血压节律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非DN组和DN组24 h尿蛋白量与夜间收缩压均具有显著正相关。结论:中晚期DN患者收缩压控制较非糖尿病的CKD患者更差,血压非杓型节律现象比较普遍。夜间收缩压与24 h尿蛋白排泄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