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蓝光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08/2015-08四川省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病理性黄疸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58)与研究组(n=42).前者予以蓝光治疗,后者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情况及黄疸消退时间.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血清胆红素下降幅度与黄疸消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行蓝光联合茵栀黄颗粒进行治疗可有效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改善其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与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儿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77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35例)与观察组(142例)。对照组给予茵栀黄口服液,观察组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与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治疗。结果治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的胆红素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平均每日下降幅度及下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和茵栀黄口服液联合的治疗方式对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儿的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茵栀黄颗粒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黄疸新生患儿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取蓝光照射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茵栀黄颗粒,比较两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总胆红素、总胆汁酸、直接胆红素。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具备更高的治疗总有效率(P 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接受治疗前,两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与总胆汁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具备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与总胆汁酸水平(P 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具备更短的光疗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与住院时间(P 0.05),同时具备更高的每天胆红素下降值(P 0.05)。结论新生儿黄疸采取茵栀黄颗粒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不仅临床有效率高,且不良反应少,风险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茵栀黄配合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70例ABO溶血性黄疸新生儿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5例,对照组进行单纯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茵栀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高于对照组的70.6%,观察组日均胆红素下降水平、恢复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配合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茵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1月6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蓝光照射和培菲康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gA、IgG、IgM变化,比较两组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TBIL、IBIL比较,治疗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IgA、IgG、IgM比较,治疗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有效提高蓝光照射和培菲康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提高免疫功能,促进临床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抚触联合药物治疗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3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室收治的160例黄疸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单纯蓝光组(对照组),蓝光联合药物治疗组(药物组),蓝光联合新生儿抚触组(抚触组),药物联合新生儿抚触组(综合组),每组40例,观察患儿黄疸消退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四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药物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综合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抚触组与综合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茵栀黄颗粒与双歧四联活菌片联合抚触护理治疗新生儿黄疸能更好、更快地促进患儿血清胆红素的降低和黄疸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与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8月所收治的9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儿应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以及患儿胎便排空时间、大便次数与黄疸持续时间。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治疗第3天和第7天研究组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研究组胎便排空时间(37.28±9.21)h少于对照组,且黄疸持续时间为(202.21±11.53)d少于对照组,大便次数(6.89±1.12)次/d多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蓝光照射治疗方案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及相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26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3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蓝光持续照射治疗,观察组患儿则采用蓝光间断照射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中的胆红素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1.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3.1%。经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清中胆红素水平治疗后为(112.7±23.3)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3.5±18.6)μmol/L,不良反应发生率9.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光照射治疗方案应用在新生儿黄疸中具有良好的效果,持续照射和间断照射的疗效相当,但后者能够明显改善胆红素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如无禁忌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茵栀黄口服液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黄疸患儿30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100例、常规治疗加茵栀黄口服液组100例及茵栀黄口服液组100例,治疗6天后比较各组治疗有效率、每日总胆红素平均下降值、呕吐发生率、腹泻发生率。结果茵栀黄口服液治疗组与常规治疗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加用茵栀黄口服液组与另外两组相比,整体有效率提高,每日总胆红素平均下降幅度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呕吐及腹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用于新生儿黄疸,疗效与常规治疗相近,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可提高疗效,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综合性护理干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84例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患儿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退黄时间及血清胆红素水平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退黄时间为(5.2±2.7)d,对照组退黄时间为(8.7±3.5)d,干预后研究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为(105±12)μmol/L,对照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为(177±12)μmol/L,研究组退黄时间和血清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黄疸患儿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退黄时间,防止出现高胆红素血症,改善患儿预后,可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新生儿黄疸时血清总胆汁酸浓度变化情况和临床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2月接收的49例新生黄疸儿进行分析研究,分成生理组29例,病理组20例,选取49例健康儿作为对照组,对3组患儿的血清总胆汁酸(TBA)、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红素(TBIL)水平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对照组TBA平均(9.17±0.69)μmol/L、IBIL平均(11.98±2.58)μmol/L、TBIL平均(19.04±3.64)μmol/L,生理组分别为(9.34±0.86)μmol/L、(127.68±20.58)μmol/L、(160.98±27.68)μmol/L,病理组分别为(31.67±9.23)μmol/L、(201.34±24.65)μmol/L、(251.67±29.99)μmol/L,生理组和病理组的以上指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使用胆红素检测结合总胆汁酸检测对患儿的病情能进行精准的诊断,为预后提供帮助,让患儿更快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间断性蓝光照射方式和持续性蓝光照射方式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2年1月于我院新生儿科治疗的新生儿10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对照组采用肝太乐加持续双面光疗;实验组采用茵栀黄,妈咪爱加间断双面光疗,观察并记录患儿的病情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间断双面光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持续双面光疗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间断性蓝光照射治疗方法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讨蓝光治疗方法短时间多次应用在临床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方式。方法本次选取本院自2016年10月—2018年12月已经确诊的患儿72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含新生儿黄疸患者36例。前者采用蓝光疗法短时多次的治疗方式,并配合适当的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蓝光疗法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结束过程中各项病情相关指标改善恢复情况并进行记录,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情况详细分析病情。结果治疗结束后,对比实验结果,治疗组的患儿体内血总胆红素水平在(63.2±6.4)μmol/L,体内的游离胆红素在(25.2±4.3)μmol/L,总有效率为88.8%;对照组患儿体内血总胆红素水平在(117.2±10.1)μmol/L,体内的游离胆红素在(52.3±9.4)μmol/L,总有效率为75%:其治疗效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光疗法短时多次的应用到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并结合合适的护理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治疗意义,临床治疗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冷光源蓝光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对新生儿黄疸预后的影响,探讨该治疗方案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80例黄疸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并加用冷光源蓝光间歇照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口服。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家属满意度。结果两组患儿光疗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98.89%(89/90)],显著高于对照组[78.89%(71/90)](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4天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胆红素日均下降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3%(21/90),对照组为24.44%(22/90),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总满意率[95.56%(86/90)],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66/90)](χ~2=8.152,P<0.05)。结论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冷光源蓝光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口服,能够促进新生儿黄疸症状的早期消退,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抚触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研究对象是我院2014年5月-2016年7月收治的6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以动态随机化分为原则,将患儿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一般护理,研究组患儿给予抚触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护理后各项黄疸相关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总胆红素(53.26±14.70)μmol/L、排便次数(6.24±1.89)次、胎便排出时间(7.19±1.60)h、黄疸消退时间(4.16±0.31)d,较对照组优势均更大,P0.05。结论抚触护理应用于新生儿黄疸患儿护理中,能有效减少黄疸消退时间、胎便排出时间,增加排便次数,改善总胆红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联合蓝光照射对黄疸新生儿免疫功能和黄疸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黄疸新生儿1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1例,观察组患儿采取微生态制剂联合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患儿采取单纯蓝光照射治疗,对比两组患儿免疫功能指标和黄疸指数变化情况。结果治疗5 d后,两组患儿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水平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P_均<0.05),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及黄疸指数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P_均<0.05);且观察组患儿IgA、IgG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_均<0.05),CRP水平及黄疸指数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_均<0.05)。观察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34)。结论微生态制剂联合蓝光照射可以明显改善黄疸新生儿的免疫功能,降低黄疸指数,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多次间歇蓝光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黄疸患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持续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实施多次间歇蓝光照射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黄疸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次间歇蓝光照射在治疗新生儿黄疸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持续蓝光照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儿72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停止喂母乳,给予蓝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菌桅黄、思连康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血清胆红素值和经皮胆红素值。结果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血清胆红素和经皮胆红素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停止喂母乳,在蓝光治疗的同时再给予菌桅黄、思连康的方法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儿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新生儿黄疸应用多元化早期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76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观察组90例新生儿予以多元化早期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组86例新生儿予以常规护理,观察各组新生儿护理情况并比较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的新生儿黄疸指数为(13.92±2.78)mg/m L,对比组为(9.10±1.93)mg/m L,两组新生儿黄疸指数相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新生儿第一次排胎便及转黄的时间与对比组相较也明显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应用多元化早期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病理性黄疸发生,同时明显减轻患儿生理性黄疸程度,值得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结合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50例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4例)和研究组(26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800 mg/(kg·d),待新生儿溶血试验诊断明确即用药,连用1~2天,同时给予蓝光照射。比较两组的并发症情况、血清胆红素水平和黄疸消退时间。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不良情况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黄疸消退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血清胆红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 h和48 h后,对照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有明显疗效,可以使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缩短,减少治疗时间,阻断溶血现象,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