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使用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临床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上肢手术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低浓度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每组均为60例。三组使用中低高三种浓度的罗哌卡因麻醉,对三组的阻滞情况,麻醉时间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高浓度组患者的肌皮神经阻滞率为100.0%,桡神经为100.0%,尺神经为81.7%,中浓度组分别为93.3%、91.7%、71.7%,低浓度组分别为85.0%、86.7%及61.7%,三组的神经阻滞情况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麻醉患者的麻醉生效时间、持续时间、阻滞恢复时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0.3%~0.5%之间的浓度,随着罗哌卡因的浓度增加,阻滞效果也会提升,镇痛持续时间越长,术后恢复时间也会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臂丛颈丛浅支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需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5例,分别采用单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和臂丛+颈丛(浅支)联合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手术过程中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血氧饱和度(SPO2)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HR、MAP及SPO2水平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臂丛+颈丛浅支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有效改善麻醉效果,优于单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且对机体循环、呼吸系统功能影响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手法松解术联合小针刀治疗肩周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厦门市中医院收治的68例肩周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小针刀治疗,观察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手法松解术联合小针刀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肩关节功能、实验室指标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10(IL-10)高于治疗前,血浆P物质(S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IL-10高于对照组,SP、TNF-α、PGE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周炎患者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手法松解术联合小针刀治疗,可改善肩关节...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对比不同浓度的盐酸罗哌卡因在下肢神经阻滞麻醉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福州市第二医院收治的90例下肢手术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前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患者均行下肢神经阻滞麻醉,所用麻醉药物为右美托咪定联合盐酸罗哌卡因,对照组用浓度为0.4%的盐酸罗哌卡因,观察组用浓度为0.3%的盐酸罗哌卡因。比较两组麻醉效果、术后疼痛程度、应激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均长于对照组,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阻滞范围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12、24 h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皮质醇、血糖和尿总儿茶酚胺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皮质醇、血糖和尿总儿茶酚胺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0.4%的盐酸罗哌卡因比较,在下肢神经阻滞麻醉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应用与锁骨骨折的麻醉效果。方法纳入本院在2013年4月~2013年9月间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10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单纯的臂丛麻醉,实验组患者采用的是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麻醉方法进行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麻醉的有效率为98%,对照组麻醉的有效率为88%,实验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麻醉具有非常好的麻醉效果,患者在手术中无需其他的阵痛药物,并且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少,临床意义积极。  相似文献   

7.
患者因左胸多发肋骨骨折、左锁骨骨折、左肩胛骨骨折、左肺不张,在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臂丛神经阻滞下顺利完成骨折内固定术,术中及术后患者大量排痰,左肺迅速复张。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与分析锁骨骨折应用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118例锁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电脑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实施臂丛阻滞麻醉,研究组实施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麻醉期间平均脉动压及心率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血氧饱和度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麻醉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且对比差异P0.05。结论锁骨骨折应用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的麻醉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麻醉专业本科实习医生24名,随机分为各12人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解剖定位法,实验组采用超声引导法进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教学,并对两组实习医师进行考核。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麻醉效果优良率分别为75.0%和94.4%,刺破血管的发生率分别为47.2%和13.9%,止血带发生率分别为47.1%和11.1%,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阻滞临床麻醉教学方法效果更好,更易于实习医生掌握。结论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麻醉专业本科实习医生临床教学中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超声定位加神经刺激器神经阻滞与单用神经刺激器进行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12月收治的拟行肌间沟神经阻滞患者93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7例与对照组46例,研究组采取超声定位加神经刺激器进行神经阻滞,对照组采取单用神经刺激器进行神经阻滞。结果研究组神经显影率为93.62%,识别率为89.36%,高于对照组的0.00%、43.48%,其三干阻滞完成率为97.87%,高于对照组的45.65%,疼痛发生率为4.26%,低于对照组的23.91%,并发症发生率为0.00%,低于对照组的19.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阻滞中,超声定位加神经刺激器的阻滞效果优于单用神经刺激器。其疼痛少,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课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临床教学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麻醉科实习同学20名,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名:传统课堂教学组(A组)和微课组(B组),A组同学接受课堂上关于臂丛神经阻滞的理论授课,而B组同学发放微课,学生和教师从几个不同方面相互评价教学效果。结果两组实习学生对教学的满意总分分别为A组(67.4±8.6)分,B组(88.3±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25,P 0.001);老师对学生的满意总分分别为A组62.5±7.9,B组78.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88,P 0.001)。结论微课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临床实习教学中效果良好,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两种麻醉方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全部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结果观察组起效的时间短于对照组,t=5.58,P0.05;麻醉后观察组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比对照组稳定,t=7.87、8.42、3.7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5.19,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与全身麻醉相比,麻醉起效时间更快、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7月收治的上肢手术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异感法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均注入1%的利多卡因和0.3%的罗哌卡因混合液20 ml。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操作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整体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操作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手术中引用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能够提高麻醉的优良率,缩短操作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中不同神经阻滞方法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60例锁骨骨折患者,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三组(A组臂丛神经阻滞+颈浅丛神经阻滞,B组颈深丛神经阻滞+颈浅丛神经阻滞,C组颈5横突神经阻滞)比较三组麻醉效果。结果 C组术中HR和NIBP及VAS评分优于A组和B组(P0.05);C组麻醉优良率为95.00%,显著高于A组、B组(P0.05)。结论颈5横突阻滞在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固定术中麻醉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NB)联合颈中间丛NB应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IFCF)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收治的120例行IFCF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组(60例)和B组(60例)。A组行肌间沟臂丛NB+颈浅丛NB,B组行肌间沟臂丛NB+颈中间丛NB。比较两组阻滞效果、膈肌运动、麻醉相关指标、生命体征[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血氧饱和度(SpO2)]、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阻滞效果及膈肌运动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阻滞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短于A组,麻醉持续时间长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时间生命体征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4 h、6 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24 h两组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应用于锁骨骨折麻醉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7月—2017年5月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89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臂丛阻滞麻醉,治疗组患者则实施臂丛联合颈浅从阻滞麻醉,观察与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比较,治疗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7.8%,高于对照组的81.8%,同时治疗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指标比对照组平稳(P0.05);但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7%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应用于锁骨骨折麻醉中,麻醉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观察两种下颌升支内侧隆突阻滞麻醉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下颌阻生牙拔除患者,其中30例采用传统的下颌升支内侧隆突阻滞麻醉方法为传统组,另外30例采用试验组麻醉方法,观察记录患者注射时的疼痛分级、麻醉显效时间、麻醉效果的评判。结果:试验组疼痛度、麻醉失败率均低于传统组,麻醉成功率高于传统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试验组麻醉注射产生的疼痛感轻微,麻醉显效时间短,麻醉成功率高,麻醉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外周神经阻滞麻醉方法用于临床外科下肢手术患者麻醉中的效果。方法选出2017年1—12月这一时间段本院接受并治疗的下肢手术患者94例,并依据不同麻醉方式分成两个组别,观察组47例患者施以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47例患者施以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后Ⅰ级、Ⅲ级比重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6%,对照组为19.15%。结论外周神经阻滞麻醉方法用于临床外科下肢手术患者麻醉中能够缓解患者术中疼痛,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肋间神经阻滞对全麻身麻醉下胸腔手术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全麻胸腔手术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I组患者未经肋间神经阻滞直接行全麻,II组患者先经肋间神经阻滞后进行全麻,分别记录不同时间患者的脑电双频指数(BIS)、血压、心率,并比较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和完全清醒时间。结果 I组在切皮、拔管时血压和心率高于II组,但I组BIS低于I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I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和完全清醒时间均短于I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肋间神经阻滞对全身麻醉下胸腔手术麻醉效果的影响大,可维持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稳定,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屏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在脊柱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脊柱神经外科手术患者90例,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吸入麻醉组和全凭静脉麻醉组,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血液生理学指标、体感诱发电位和脑氧供指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MAP、PETCO2、Sp O2、SEP无明显差异(P0.05),吸入组患者麻醉后期Sjv O2指数高于静脉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吸入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在脊柱神经外科手术中具有各自的优势,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案以取得最佳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