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选择TURBT后吉西他滨与吡柔比星膀胱热灌注化疗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78例老年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对照组(39例)为进行TURBT后吡柔比星膀胱热灌注化疗患者,观察组(39例)为进行TURBT后吉西他滨膀胱热灌注化疗患者。结果观察组进行TURBT后吉西他滨膀胱热灌注化疗计算总有效率92.31%,对照组进行吡柔比星膀胱热灌注化疗计算总有效率74.36%,组间数据经统计软件对比,P 0.05;观察组进行TURBT后吉西他滨膀胱热灌注化疗后,出现血尿、尿痛以及膀胱炎的患者比例和进行吡柔比星膀胱热灌注化疗对照组相比,P 0.05。结论老年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选择TURBT后吉西他滨方法可获取显著的效果,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极等离子电切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优势。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经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40例纳入观察组,并选择同期采用常规手术治疗的4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小,住院时间及尿管留置时间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复发1例,对照组复发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安全性高、手术创伤小,恢复快,还有可能减少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方法选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60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行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对照组行开放手术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平均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平均尿管留置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国内吉西他滨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两种方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并辅以人工检索,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9年10月,查找所有研究比较吉西他滨(GEM)与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的对照试验,按纳入排除标准由两人独立进行筛选、资料选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相比,吉西他滨膀胱灌注明显减少了膀胱癌电切术后复发率和膀胱刺激征发生率(P 0.05),而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血尿发生率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吉西他滨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吉西他滨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相比,在膀胱癌电切术后复发率和膀胱刺激征发生率存在优势,而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血尿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但由于该Meta分析纳入研究仅在国内,数量少,有存在选择偏倚、实施偏倚与发表偏倚的可能性,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提供更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不同药物治疗晚期膀胱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2例晚期膀胱癌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化疗,观察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紫杉醇进行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生存时间。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临床受益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两年生存率及生存时间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吉西他滨联合紫杉醇进行化疗的结果要明显优于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化疗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接受保留膀胱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2010年1月~2011年8月我院的43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来进行分析。观察组30例患者接受开腹手术切除部分膀胱,对照组13例患者接受电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术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有复发病例9例,观察组的复发率是30%,患者平均复发时间(9.4±2.3)个月;对照组患者有5例复发,复发率是38.5%,患者平均复发时间(8.7±2.2)个月。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无瘤生存24例,3年无瘤生存16例,对照组为10和6例,两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膀胱手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好,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非肌层浸润性膀胱高级别尿路上皮癌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Re-TURBT)联合膀胱灌注注射用A群链球菌(沙培林)或表柔比星的疗效。方法 84例患者均行TURBT,术后诊断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均进行Re-TURBT,术后44例采用沙培林进行膀胱灌注治疗(试验组),40例采用表柔比星进行膀胱灌注治疗(对照组)。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成功完成Re-TURBT。试验组膀胱癌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e-TURBT联合膀胱灌注沙培林疗效优于表柔比星,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吉西他滨热化疗灌注联合卡铂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确诊的7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吉西他滨常温化疗灌注联合卡铂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观察组患者采取吉西他滨热化疗灌注联合卡铂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比较两组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14例明显缓解,13例部分缓解,有效率为75.00%,对照组5例明显缓解,10例部分缓解,有效率为4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8.89%、61.11%和36.1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西他滨热化疗灌注联合卡铂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较好的疗效,且能提高患者生存率,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保留膀胱手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2年7月收治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膀胱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行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首次肿瘤中位复发时间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身体条件不能承受或不愿意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患者,可考虑采取保留膀胱手术进行治疗,但其进展情况并不确定,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吉西他滨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胰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胰腺癌患者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吉西他滨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与对照组(吉西他滨化疗)。结果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西他滨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胰腺癌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选取62例老年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膀胱全切术,观察组采用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分析两组患者BLCA-4和IL-8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后,观察组BLCA-4和IL-8水平变化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用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胰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1月—2017年7月收治的胰腺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吉西他滨,观察组给予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低于对照组的36.67%,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胰腺癌患者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可在相对安全的前提下增强胰腺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保留膀胱术式及术后辅助化疗、膀胱灌注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50例MIBC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35例患者为微创手术组,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其余15例患者为开放手术组,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均采用"GC"方案辅助化疗及"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及术后肿瘤复发情况,记录随访结果。结果微创组患者无瘤1年生存率、无瘤3年生存率、平均复发时间、复发率,与开放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TURBt和膀胱部分切除术式对MIBC患者保留膀胱的治疗效果并无明显区别。"保留膀胱手术+辅助化疗+膀胱灌注"的"三明治疗法"对于MIBC患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吉西他滨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胆系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晚期胆系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对照组给予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与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胆系肿瘤的临床效果无显著差异,均可作为治疗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浅表性膀胱癌经尿道电切术后复发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35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均给予经尿道电切术,对照组术后加丝裂霉素膀胱灌注辅助治疗,研究组术后吉西他滨膀胱灌注辅助治疗,分析术后复发的因素及措施。结果研究组复发率11.76%(2/17)与对照组33.33%(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原因很多,如遗漏小肿瘤,灌注化疗失败等。彻底性切除肿瘤原发病灶,术后即刻开始规范化膀胱灌注化疗,可有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化疗治疗常规膀胱灌注化疗失败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有效性及耐受性。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48例持续常规膀胱灌注化疗1年内出现肿瘤复发的NMIBC患者均分为A、B、C三组,每组各16例。A组患者给予1000 mg吉西他滨灌洗,B组患者给予2000 mg吉西他滨灌洗,C组患者则继续采用原化疗方案灌洗。分析三组患者2年肿瘤复发率、复发进展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B组患者2年肿瘤无复发生存率(68.75%,75.00%)明显高于C组(18.75%),通过log-rank test检验,A、B组与C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A组与B组差异无显著性(χ2=0.246,P=0.620)。三组患者2年肿瘤复发进展率分别为25.00%、18.75%、25.00%,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253,P=0.881)。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1.25%、25.00%、37.50%,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582,P=0.748)。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经对症治疗后缓解,未发生严重的血液学不良反应。结论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化疗对常规膀胱灌注化疗后复发的NMIBC疗效显著,降低高危NMIBC复发率,但对膀胱肿瘤进展无明显预防作用,且不同剂量间的疗效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盐酸吉西他滨结合卡培他滨(希罗达)在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化疗失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之间58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化疗失败患者,分两组,对照组患者单纯吉西他滨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实施吉西他滨结合希罗达治疗。结果就总缓解率差异相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化疗失败患者实施吉西他滨结合希罗达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抽取2013年12月~2015年5月我院7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观察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7.1%,对照组为6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胃不适、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8.6%、2.9%,低于对照组的25.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可取得一定效果,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吉西他滨单药化疗和吉西他滨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8例晚期胰腺癌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吉西他滨单药化疗,观察组给予吉西他滨联合化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及临床受益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吉西他滨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毒副反应较大,但其比吉西他滨单药化疗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研究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胰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 64例肿瘤科室收治的胰腺癌患者,随机数字法划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患者单独采用吉西他滨治疗,观察组35例患者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胰腺癌患者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治疗效果令人满意,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