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0月的68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并分别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及小切口髓核切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根据患者临床指标判定疗效。结果实验组临床指标主要包括手术时长、切口长度、住院时长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腰椎JOA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采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减少对患者肢体造成的影响,根治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术后患者恢复较快,有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与射频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8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交替法分为A组(n=41)与B组(n=40).A组行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B组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时临床疗效;比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邻近间隙髓核突出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9月收取的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手术,对手术后患者邻近间隙髓核突出情况、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3例,患者年龄23岁~70岁。结果 1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手术后邻近髓核突出间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狭窄情况。对患者继续对应治疗后,治疗有效率为83.3%。结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手术后,容易出现邻近间隙髓核突出,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法,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患者手术后复发率,利于患者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椎间孔镜(PTED)和常规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FD)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20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2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组(38例)和B组(34例),A组采用PTED治疗,B组采用FD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VAS评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automated percutaneous lumbar discectomy,PLD)的早期和长期疗效。方法:对30例于本院行PLD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临床疗效研究,以术后1周、2周、3周和6周的结果为早期疗效评定(n=26),术后2年为长期疗效评定(n=22),分别对腿痛、下腰痛、神经根性症状和Oswestry评分进行评价。结果:PLD早期疗效:腿痛和神经根性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下腰痛和Oswestry评分较术前无明显改善。长期疗效:腿痛、下腰痛、神经根性症状和Oswestry评分较术前和早期结果均有显著的改善。结论: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LD)的早期和长期疗效确切可靠,在临床上有很大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微创治疗成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其对患者髓核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成人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椎板开窗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微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7天、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髓核MMP-1的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7天、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髓核中MMP-1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36.478,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微创治疗成人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明显,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髓核中MMP-1的表达水平,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并分析对接受后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对缓解其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临汾市人民医院进行后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150例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n=75)与比对组(n=75).在围手术期,对试验组患者与比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在不同年龄患者及不同退变程度椎间盘纤维环和髓核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本院行腰椎间盘切除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中40例中年患者纳入中年组,40例老年患者纳入老年组,40例青年患者纳入青年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并比较三组患者椎间盘纤维环和髓核组织中MMP-1、TIMP-1阳性表达率,同时比较各组内纤维环和髓核组织中MMP-1、TIMP-1阳性表达率。结果纤维环和髓核组织中MMP-1和TIMP-1阳性表达率均为老年组>中年组>青年组(P_均<0.05),且三组患者髓核组织中MMP-1、TIMP-1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其在纤维环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P_均<0.05)。三组患者髓核及纤维环组织中MMP-1、TIMP-1阳性表达率均为游离型>脱出型>突出型(P_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MMP-1和TIMP-1阳性表达率与患者年龄、椎间盘退变程度均呈正相关(P_均<0.05)。结论 MMP-1和TIMP-1在退变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及椎间盘退变程度均呈正相关,且在髓核处较纤维环处变化更明显,MMP-1和TIMP-1可作为判断椎间盘退变程度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有效护理干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动态随机化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以及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功能康复的结果。结果实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促进术后功能康复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以自我效能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对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髓核摘除术后患者康复效果影响.方法:择取2018年11月-2020年6月在钟祥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依据不同护理方案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89例.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则实施以自我效能为导向的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护理前后自...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术中护理在经皮后外侧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62例行经皮后外侧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将其分成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1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情况下,强化术中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常规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8%,观察组为6.5%,观察组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卧床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评价为77.4%,观察组为96.8%,观察组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术中护理效果显著,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与卧床时间,进而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与分析影响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胆道一期缝合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20例,术前均常规行腹部超声、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血常规及生化全项检查,病例准入标准:确诊为单纯胆总管结石或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排除肝内胆管多发结石、胆管狭窄畸形、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及胆道明显变异。其中男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5.8±12.4)岁。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并于腹腔镜下一期缝合胆道;结果在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胆管的20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发生胆总管漏,其中潘氏引流管引流量最多者约500 ml/d,其中3例行保守治疗,充分引流,积极给予抗炎、补液、支持、对症治疗后治愈,1例患者留置潘氏引流管出院,1周后引流液明显减少,2周后来院拔除引流管,1例患者因胆源性的腹膜炎行ERCP及腹腔镜腹腔冲洗术。结论 (1)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胆道一期缝合安全、可行,但需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的基础上;(2)对于胆总管直径7.4 mm的病例,容易发生胆总管漏;(3)对于血清总胆红素值大于27.8μmol/L的病例,需谨慎行胆总管一期缝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髓核样尿源干细胞(NP-USC)分化程度与分化时间的关系,以及人尿源干细胞外泌体(USC-EXO)对NP-USC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 提取、鉴定并共培养髓核细胞(NPC)和尿源干细胞(USC)。根据共培养时间不同将细胞进行分组,A组:共培养7 d后,将NP-USC于无外泌体USC培养基中培养14 d; B组:共培养14 d后,将NP-USC于无外泌体USC培养基中培养7 d; C组:共培养21 d;另设USC组(USC单独培养21 d)和NPC组(NPC单独培养21 d)。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5组细胞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Ⅱ型胶原蛋白(COL2)、蛋白多糖(ACAN)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情况。另将上述5组细胞用无外泌体USC培养基培养28 d,于第7、14、21、28天时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RT-q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结果显示,USC、A、B、C组中HIF-1α、GLUT1、COL2、ACAN 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依次升高(t=5...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疗效和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50例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骨科的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穴位按摩、功能康复、家属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记录两组疗效、首次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护理前后JOA和ODI评分。结果干预组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6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首次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JOA和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提高LDH患者的手术疗效,缩短首次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术后JOA评分,降低术后ODI评分,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兔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 27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建立动脉粥样硬化症模型,随机加喂普罗布考(n=9,普罗布考组)或阿托伐他汀(n=9,阿托伐他汀组)或高脂饮食(n=9,模型组)6周。观察各组大白兔血脂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各组兔主动脉MMP9表达。结果普罗布考组主动脉粥样斑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MMP9表达均较模型组降低。结论普罗布考在降低胆固醇的同时,抑制MMP9表达,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通过利用复合因素制备兔主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易损斑块模型,探讨辛伐他汀对AS易损斑块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随机将30只日本大耳白兔分为正常组10只,实验组20只。正常组予普通饲料,实验组利用复合因素制备兔AS易损斑块模型,8周时实验组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24周取材。检测动脉壁内膜厚度(IT)、内中膜厚度比(IT/MT)、斑块纤维帽厚度(FCT)、纤维帽与内中膜厚度比(FCT/IMT)、易损指数(VI)、脂核面积(LCA)、斑块区CD68、胶原含量(CA)、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及基因表达。结果模型组各指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辛伐他汀组IT、IT/MT、VI、LCA均低于模型组,FCT和FCT/IMT均高于模型组;斑块内CA及α-SMA阳性面积百分比均高于模型组,TNF-α、MMP-9和NF-κB蛋白表达均低于模型组,MMP-9和NF-κB mRNA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1)。结论辛伐他汀能够稳定AS易损斑块,降低斑块易损指数,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斑块内胶原降解、抑制MMP-9、TNF-α及NF-κB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5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全膝关节置换术缝皮结束后关节腔注射生理盐水20ml,观察组注射氨甲环酸2.0 g。结果观察组的输血量和术后可见失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小时红细胞比容以及术后24小时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失血量,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经皮椎间孔镜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台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43例经皮椎间孔镜术后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下肢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将入组患者分为DVT组和非DVT组。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在入组的343例LDH患者中,术后共39例发生DVT,发生率为11.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DH患者术后发生DVT与年龄、体重指数(BMI)、术中输血、凝血四项、D-二聚体、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及血栓家族史等因素有关(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卧床时间长于非DV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BMI≥28 kg/m2、凝血四项≥2项异常、卧床时间、D-二聚体异常、吸烟史是引发LDH患者术后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年龄、BMI、凝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侧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TED)与后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F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依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53例)与B组(52例)。A组行PTED治疗, B组行F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腰椎功能[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结果治疗后, A组优良率(92.45%, 49/53)与B组(90.38%, 47/52)比较, 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均较术前明显改善, 且A组IL-4水平高于B组, IFN-γ、IL-6、TNF-α水平低于B组(P<0.05);术后3个月, 两组腰椎功能均较术前明显改善, 且A组ODI低于B组, JOA评分高于B组(P<0.05)。结论 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FD术疗效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