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总结急性胰腺炎采用螺旋CT诊断的分级方法,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5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螺旋CT检查诊断的相关资料。结果:本组患者Ⅰ型坏死33例,Ⅱ型坏死33例,Ⅲ型坏死43例,水肿型141例。结合胰腺坏死程度分级法,轻级患者142例,中级患者50例,重级患者58例,最后患者治愈225例(90%),死亡25例(10%)。结论:螺旋CT诊断急性胰腺炎的准确率较高,可清晰的反映患者的病变程度以及病变过程,为临床早期鉴别、诊断急性胰腺炎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及早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6年7月—2018年1月肋骨骨折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将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MIP、及VR等三维重建处理,评估多层螺旋CT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结果 49例患者中43例直接确诊肋骨骨折,但有6例多发肋骨骨折对骨折的确切数目存在漏诊,经短期复查断端出现移位或骨痂形成期断面出现硬化重新确定了骨折数目。结论多层螺旋CT对大多数肋骨骨折及骨折数目可以做出明确诊断,但对于一些移位不明显的隐匿性骨折容易出现漏诊,应结合骨痂形成期的复查CT表现,以免出现漏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在肋骨骨折中采用16排螺旋CT诊断的检出率与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50例肋骨骨折患者,均实施X线平片检查与16排螺旋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结果准确性差异。结果采用X线平片检查检出率为74%;16排螺旋CT检查检出率为100%,且将X检查结果中的疑似骨折与不明确骨折均予以确诊;两种方法检出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 16排螺旋CT诊断肋骨骨折可得到更高检出率,对肋骨骨折的诊断准确性更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将64排螺旋CT容积再现(VR)及多平面重建(MPR)应用于骨巨细胞瘤的临床诊断中,探讨其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骨巨细胞瘤64排CT图像,并在GE ADW4.4工作站进行VR、MPR后处理重建,任意角度旋转病灶三维图像,以及重建病灶任意平面图像,详细观察肿瘤的细节。结果本次研究共有4例病理性骨折。VR、MPR重建成像均能直观、全面、准确而清晰的显示骨巨细胞瘤的肿瘤范围、肿瘤中心、破坏程度、立体形态、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病理性骨折移位方向以及邻近软组织的改变。结论多排螺旋CT(MSCT)扫描的轴位图像、VR及MPR后处理图像联合应用于骨巨细胞瘤的临床诊断,无创且可靠,诊断价值极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对酒精性肝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长期饮酒患者肝脏CT增强扫描结果与化验室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2例男性患者肝/脾CT比值1,肝功能正常,6例肝脏实质密度均匀,肝内管状系统显示较清晰,肝/脾CT比值≤1.0但0.7者为轻度脂肪肝,22例肝左叶、右叶或局灶肝组织密度减低,肝内管状系统显示模糊或不清肝/脾CT比值≤0.7但0.5者为中度脂肪肝;6例患者肝实质密度弥漫性减低,肝内胆管系统湮没在肝实质内肝/脾CT比值≤0.5者为重度脂肪肝。结论 VCT增强扫描为酒精肝患者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16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DR)胸片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43例肋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患者16层螺旋CT与DR胸片检查。对比观察两种检查方法诊断骨折的准确性。结果经16层螺旋CT检查确诊率、漏诊率分别为96.81%、3.19%,优于DR胸片检查的86.17%、13.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DR胸片检查相比,16层螺旋CT检查能有效提高确诊率,降低漏诊率,诊断效果更佳,具有更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螺旋CT进行增强扫描诊断早期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4月经我院诊治的早期肝癌患者100例,给予患者螺旋CT增强扫描,观察患者影像学特征。结果动脉期的患者肿瘤血管清晰,出现高密度强化71.4%(30/42),脉期表现为低密度无强化。结论螺旋CT可以反映早期肝癌的图像特征,为早期肝癌诊断提供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并归纳三种固定方式护理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时,具体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16年8月—2017年9月选取90例已确诊为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三组,其中以胸带+垫包扎作为主要护理方式的30例患者简称为A组,以胸带包扎+粘贴胸部护板作为主要护理方式的30例患者简称为B组,以胸带包扎+肋骨切开内固定护理为主的30例患者简称为C组,对比三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的固定有效例数,对三种护理手段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本次研究中录入的90例患者,经过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后,康复效果显著,全部康复出院。结论三种方法胸廓固定护理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护理方式,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并比较用X线检查与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肋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山西省晋中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54例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这些患者入院后,对其均进行X线检查和多层螺旋CT检查,然后比较其肋骨骨折的检出率.结果:与对这54例患者进行X线检查相比,对其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螺旋CT仿真内窥镜诊断梗阻性结肠占位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梗阻性结肠占位患者57例,均采用螺旋CT仿真内窥镜检查和纤维结肠镜检查,评价螺旋CT仿真内镜诊断梗阻性结肠占位与纤维结肠镜诊断的符合率。结果螺旋CT仿真内窥镜诊断梗阻性结肠占位的整体符合率为89.4%,其对癌性梗阻诊断符合率为96.5%,对结肠外肿瘤压迫所致梗阻诊断符合率为75.0%,对急性假性肠梗阻诊断符合率为80.0%,对肠粘连所致肠梗阻诊断符合率为25.0%,对其他类型肠梗阻诊断符合率为100.0%。结论螺旋CT仿真内窥镜诊断梗阻性结肠占位安全无创,能够对梗阻性结肠占位进行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医院2014年4月~2016年2月收治的69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术后病理诊断确诊为肺癌。术前所有患者分别接受X线胸片检查及低剂量螺旋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初诊肺癌诊断符合率。结果 CT检查初诊肺癌符合率92.75%,高于X线胸片78.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下影像学特征为肺癌病灶累及气管、支气管等位置,部分患者病灶宽基底与气管、支气管壁相互连接,同时突入到管腔内。结论低剂量螺旋CT检查可发现早期肺癌病灶,对患者疾病早期接受治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研究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诊断肺结节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6年5月诊治的肺结节的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并以同期收治的48例接受常规剂量扫描的肺结节患者作为对照。对不同扫描剂量下的结节检出情况进行对比研究,记录其辐射剂量相关参数。结果经多层螺旋CT常规剂量和低剂量扫描的患者,分别扫描到肺结节57个和55个,结节平均直径分别为(11.6±5.7)mm和(11.5±5.9)mm,组间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毛刺征、分叶征、钙化征、空泡征、支气管征、胸膜粘连征以及密度不均匀灶等形态学特征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低剂量扫描组的DLP、total MAS、Eff MAS等辐射剂量指标均低于常规剂量扫描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诊断效果和安全性俱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应用增强扫描CT技术对患有骨巨细胞瘤疾病的患者实施病情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术后确诊为骨巨细胞瘤疾病和非骨巨细胞瘤疾病的患者各53例,分别定义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增强CT技术对两组研究对象在治疗前实施病情诊断,对比两组增强后CT值和CT值增加值两项指标。结果研究组研究对象的增强后CT值和CT值增加值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应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罹患骨巨细胞瘤疾病的患者的增强扫面CT值升高,可作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定对肋骨骨折患者诊断工作中,推行64排多层螺旋CT三维及重建技术的可行性。方法采取MSCT方案对117例胸部外伤患者进行扫描,运用CT、MPR及VR等技术进行图像重建并观察和分析,并与DR及普通CT所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MSCT正确诊断肋骨176处骨折,检出率100%。结论 MSCT、MPR及三维重建能够立体地显示肋骨骨折的部分、形态、骨折程度、骨折移位的特点等空间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利用CT设备为患有骨巨细胞瘤的患者实施增强扫检的具体作用。方法 2013年8月~2014年11月到本医院接受诊查的骨巨细胞瘤患者20例,并列入研究组,同时再于相同时期抽出另外20例非骨巨细胞瘤患者列为对照组。同样通过CT设备给不同病症的2组患者实施增强性扫检,记录扫检取得的数据同时和手术观察到的情况进行比对。结果在实施普通扫检以及增强性的扫检下,二组得到的CT数值均反映出明显的区别,P0.05,同时利用CT设备实施增强性扫检取得的诊断数据和手术观察相同。结论由于在CT设备中开展增强性扫检可能得到较为可靠的骨巨细胞瘤诊查数据,所以这种成像诊查方案值得普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在肺部多发空洞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43例经病理证实的肺部多发空洞性病变为研究对象,其中原发性肺癌19例,肺结核11例,肺脓肿8例,肺真菌感染5例。对以上病例的CT下的表现以及空洞内壁光滑情况、病灶的位置、空洞的厚度等特征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肺癌、肺脓肿均以右肺多见,肺结核以右肺下叶及左肺上叶常见。肺癌患者CT下空洞内壁的不光滑性高于其他各组病变,空洞壁厚度大于其他各组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患者CT下空洞厚度不均匀性高于其他各组病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的肺多发空洞性病变在CT表现上特有特点,其中空洞内壁光滑情况、厚度情况对于区别病变有较高的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扫描在不典型肝脓肿诊断的价值。方法 2015年11月—2018年1月,医院共收治不典型肝脓肿56例(115个病灶)纳入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诊断的肝癌消融后复发、肝转移瘤患者20例合计35个病灶纳入对照组,均进行了CT增强扫描。结果胆源性脓肿(n=60)、门静脉源性炎性水肿(n=50)、肝动脉源性与临近组织器官蔓延炎性水肿(n=5)表现为相应部位的CT扫描特征。对照组肿瘤病患者的囊腔及周围肿瘤组织面积倍数为(2.75±1.75)、簇状与融合表现占14.3%(5/35),低于观察组肝脓肿囊腔及周围水肿组织面积倍数(11.5±7.4)、82.6%(95/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肿肝实质平扫密度低于正常肝实质,延迟期密度高于正常肝实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环壁完整、环内低密度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向心性延迟强化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可定性诊断不典型肝脓肿,同时还能分析病因,指导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次主要对GE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胆囊癌的征象观察与鉴别进行总结探讨,旨在为临床疾病的有效诊断提供相关有效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6年2月收治并已确诊的胆囊癌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诊断均通过GE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进行,同时对本次所选患者的病例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结果诊断得出,本次胆囊癌患者20例中,胆囊壁增厚型6例,胆囊腔内肿块型8例,混合型3例以及胆囊区肿块型3例。结论在对胆囊癌的临床征象表现及鉴别方式有充分了解的前提下,选取GE16排螺旋CT实施增强扫描,对此种疾病的早期诊断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非增强多排螺旋CT扫描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38例,均给予采用非增强多排螺旋CT进行扫描和诊断,分析对比最终诊断结果。结果与实际病理相比较后发现,诊断准确的为36例,诊断准确率为94.7%,误诊2例,误诊率为5.3%,漏诊为0例,漏诊率为0。所有患者中,阑尾脓肿8例,阑尾穿孔9例,单纯性阑尾炎12例,化脓性阑尾炎7例。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增强多排螺旋CT扫描对于急性阑尾炎疾病的诊断价值极高,可为临床下一步治疗提供正确指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肺结节诊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400例健康体检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常规剂量肺CT扫描或低剂量肺CT扫描,对比其得到的图像质量、肺结节检出率和患者辐射剂量。结果常规剂量组、低剂量组两组图像质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结论螺旋CT应用在肺部肺结节或肿块的诊断,在肺结节的检出方面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