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中用中医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作用与意义。方法选择经上级医院治疗后病情好转、稳定并转回社区进行社区康复的卒中后抑郁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行基础治疗与护理,观察组患者增加中医药治疗项目,对照组给予百忧解片20 mg/d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理症状水平、主观幸福感和生活质量以及康复运动功能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心理症状水平、主观幸福感和生活质量以及康复运动功能方面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康复中,中医药疗法可以在脑卒中后伴发的抑郁治疗中发挥积极作用,并对肢体功能的恢复有明显改善,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各种康复治疗,促进卒中患者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梗死(ACI)合并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是指各种原因导致患者血液供应障碍,引发脑组织缺氧、缺血性坏死,造成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对患者正常工作、学习及生活造成极大影响.药物控制为目前临床治疗该疾病的首选方式,其中丁苯酞治疗该疾病的效果较为突出,可有效保护脑神经元,增加脑组织局部血流量,从而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但临...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的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给家庭、社会造成沉重负担。肌痉挛为脑卒中后遗留的主要运动功能障碍之一,卒中时间超过3个月的患者其痉挛发生率甚至可超过40%。近年来,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作为一项安全、无创、有效的神经康复治疗技术在临床上逐渐被推广。目前,国内鲜有关于rTMS在脑卒中后肌痉挛中的康复应用的综述报道,本文将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在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进行常规药物结合康复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21 d之后对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实行评定。结果实验组患者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对患有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给予正确的康复治疗,可避免出现肺部感染等症状。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脑卒中作为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也称脑梗死,是指局部脑组织由于血液供应缺乏而发生的坏死,占全部脑血管病的70%。有20%~30%的脑梗死患者合并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不仅对患者语言理解、记忆力、空间执行功能等造成严重影响,还损害其社会功能。目前现代医学对于PSCI的治疗手段较为丰富,但药物效果较为单一,大部分只能延缓PSCI的发展,疗效欠佳。中医治疗PSCI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对中医治疗PSCI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5月我院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综合治疗41例)和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39例),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后认知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后认知功能总评分为(26.8±2.4)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对改善认知功能障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质性研究的方式对卒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及其照顾者的真实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科2014年7月—2015年3月收治的运动功能障碍脑卒中患者及其主要直系亲属照顾者各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的方式对卒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照顾者的压力情况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生活质量差者占52.50%,照顾者多数存在照顾压力,工作、经济压力最小,身体社交压力最大;回归分析显示照顾者压力的保护因素包括共同照顾者人数、社会支持度及患者生活质量。结论卒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普遍不高,其照顾者多数存在照顾压力;因此在日常照顾中应发挥照顾者压力保护因素的作用,减轻照顾者压力,因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中风属于中医病名,以突然昏倒在地、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偏身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因其发病突然又称之为"卒中"[1]。脑卒中患者起病突然,往往会造成肢体活动不利,偏瘫失语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使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承受能力变弱,情绪情感波动大,容易出现心理问题[2]。这些心理问题对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康复影响很大,所以在对患者进行康复的同时,外界人员心理干预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9.
体外膈肌起搏器是我国研制的创新技术产品,主要通过刺激膈神经引起膈肌收缩,它能够有效增强膈肌肌力,改善患者通气功能,提高患者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体外膈肌起搏技术应用于临床已有30余年历史,研究成果较多,应用范围较广,目前主要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文章通过体外膈肌起搏技术在临床疾病中的研究做一综述,尤其是在颈髓损伤、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顽固性呃逆、膈肌功能障碍等疾病。体外膈肌起搏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和动脉血气指标,减轻患者的疾病症状,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受能力,肺通气功能受损严重和症状严重的患者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属于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也是多发病之一,严重脑卒中并发症会导致患者死亡。近几年,脑卒中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该病已成为老年致死、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约30%脑卒中患者预后会发展成为痴呆,即脑卒中痴呆。脑卒中后痴呆几乎涵盖了卒中后的各种痴呆类型,一直是需高度重视且不可忽视的临床问题,脑卒中后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受到影响,并且给其家庭及社会都带来沉重负担。如果临床治疗处理及时得当,主要症状可完全恢复;而若不及时治疗,则可导致病情急速加重甚至可导致死亡,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盆底肌康复治疗对盆底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9月盆底功能障碍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盆底肌康复运动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神经肌肉电刺激和生物反馈康复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盆底功能障碍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盆底肌力分级、盆底肌电位值;性功能障碍、尿失禁、慢性盆腔痛等的改善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盆底功能障碍治疗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盆底肌力分级、盆底肌电位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盆底肌力分级、盆底肌电位值比对照组好,P0.05;观察组性功能障碍、尿失禁、慢性盆腔痛等的改善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盆底肌康复治疗对盆底功能障碍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盆底肌力分级、盆底肌电位,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临床护理技术。方法对我科四肢手术后33例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相关病例的护理记录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围手术期相关护理措施对其POCD恢复时间的影响。结果全部病例经积极对症治疗及相关护理措施后症状均在48~72 h缓解,术后伴有短暂性逆行性遗忘,无法完整回忆发作过程。结论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缩短四肢骨折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时间,预后良好,且无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发生情感障碍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本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67例,选择同期非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共54例,分别采取认知功能测定、情感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和情感障碍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后影响患者认知功能的因素包括性别、文化程度及梗死部位,影响患者情感障碍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发生情感障碍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严重的降低了脑卒中患者治疗的效果与生活质量,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应用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后,上下肢功能、生活品质以及神经功能损伤症状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160例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采用传统康复护理的常规组,与采用中医康复护理的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上下肢力指标、神经功能损伤评估分值以及生活品质评估分值。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上、下肢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上、下肢肌力全部明显增加,并且研究组增加幅度优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与常规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CSS)评估分值均显著降低,且常规组降低幅度低于研究组;两组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分值全部显著增加,且研究组提升幅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应用中医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肢体肌肉能力以及生活品质,促进神经功能的修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认知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早期认知康复护理,比较两组认知能力、身心状况和独立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括约肌控制、生活自理、社会认知和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转移、交流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S各项评分和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认知康复护理有利于恢复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推动提升生活独立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接收的6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认知功能、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认知功能、生活质量评分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认知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头电针疗法联合带针平衡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1日-2021年5月1日阳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内科治疗,对照组在内科治疗基础上增加平衡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社区康复简易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脑卒中社区康复简易技术训练;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FMA、BI量表评分比较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结论脑卒中社区康复简易技术能大大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6例脑卒中后发生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后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8%(P 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康复护理措施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的7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康复组开展康复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满意度;肢体功能、认知和吞咽改善时间;护理前后神经功能恢复指标、ADL自理指标以及生存质量;永久性致残发生率。结果康复组满意度、神经功能恢复指标、ADL自理指标以及生存质量、肢体功能、认知和吞咽改善时间、永久性致残发生率对比对照组有优势,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措施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存质量,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减少致残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