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中应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对预防子痫前期高危孕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7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子痫前期高危孕妇8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常规治疗联合低剂量阿司匹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阿司匹林组治疗后的平均动脉压较参照组低,且24小时尿蛋白低于参照组,血钙水平高于参照组,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参照组比较,阿司匹林组患者子痫前期发病率明显较少,且分娩孕周明显较长,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且胎儿无死产情况。两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阿司匹林组围生儿结局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低剂量阿司匹林对预防高危孕妇子痫前期有较好效果,可改善临床指标,降低子痫前期发病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的胎儿不良结局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作为观察组,与同期在本院正常分娩的对照组孕妇相比胎儿的不良结局。结果观察组的分娩结果 :12例早产、5例流产、5例死胎、4例新生儿窒息、40例正常分娩。对照组的分娩结果 :1例早产、1例新生儿窒息,64例正常分娩。观察组中胎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中重度患者的胎儿不良结局发生率高于轻度患者,P <0.05。结论肝内胆汁淤积症导致胎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升高,应对加强对肝内胆汁淤积症的预防从而改善胎儿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早产与足月分娩临床特征差异性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产科收治的住院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观察两组孕妇临床指标及妊娠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孕妇收缩压、产次、双胎高于足月对照组(P0.05);研究组糖化血红蛋白和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明显较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并发症情况的比较,研究组子痫前期、前置胎盘、胎膜早破、胎盘早剥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早产及足月分娩孕妇在临床特征上存在一定差异。子痫前期、前置胎盘、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发生率等妊娠期并发症是导致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早产的危险因素。早产病史、胎膜早破及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早产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期体重指数增长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诊的96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产妇的临床资料,记录孕妇孕前及分娩前的身高、体重及孕期体重增长状况,计算体重指数及体重指数增加值,观察分娩后出现早产、胎儿宫内窘迫、巨大儿及先兆子痫的发生率。结果孕期体重指数增加4的孕妇出现胎儿功能窘迫、低体重儿及早产的发病率高于孕期体重指数增长在4~6的孕妇,孕期体重指数增加6的孕妇出现早产、胎儿宫内窘迫、巨大儿及先兆子痫的发生率显著大于孕期体重指数增长在4~6的孕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期体重增加指数过快或过慢均会增加妊娠结局的危险性,因此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应体重指数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有效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复发性流产运用小剂量肝素与地屈孕酮片和阿司匹林实施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从2013年1月—2016年6月选择复发性流产患者120例进行研究,将患者任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小剂量肝素与地屈孕酮片和阿司匹林实施联合治疗,而对照组则采用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以及黄体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妊娠结局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的总活产率是98.33%,对照组是88.33%,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发生妊娠期糖尿病5例(8.33%),高血压6例(10.00%),胎儿生长受限8例(13.33%);研究组患者发生妊娠期糖尿病1例(1.67%),高血压2例(3.33%),胎儿生长受限2例(3.33%),研究组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复发性流产运用小剂量肝素与地屈孕酮片和阿司匹林实施联合治疗取得的效果十分显著,很好地降低流产率,同时也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研究产前检查对妊娠结局及围生儿的作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2010年1月~2015年3月接受生产的80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未进行产前检查,观察组进行产前检查,对比两组的妊娠结局及围生儿具体状况。结果观察组孕妇重度子痫前期,早产,过期妊娠及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死胎,早产儿,新生儿宫内感染,颅内出血及先天畸形,新生儿死亡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产前检查对妊娠结局及围生儿的作用效果明显,有利于保证孕妇及围生儿的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叶酸治疗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仅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叶酸,比较两组产妇的新生儿指标与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头围(30.3±0.4)cm、腹围(28.4±0.9)cm、股骨长度(6.2±1.1)cm、双顶径(8.6±0.5)cm、胎盘质量(506.3±28.7)g、体质量(2.7±0.6)kg;对照组新生儿头围(25.1±0.6)cm、腹围(22.1±0.7)cm、股骨长度(4.5±0.3)cm、双顶径(7.0±0.8)cm、胎盘质量(417.8±31.2)g、体质量(1.6±0.4)kg,组间各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5例(12.8%)、剖宫产4例(10.3%)、产后出血2例(5.1%);对照组早产14例(35.9%)、剖宫产16例(41.0%)、产后出血8例(20.5%),组间各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产妇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低分子肝素与叶酸,对改善母婴结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期待治疗的结局。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的孕产妇80例,观察组35例中是孕周在30周以内的孕妇,对照组45例是孕周在30~34周的孕妇,两组孕产妇均采用的是期待疗法对症处理,观察妊娠并发症与结局。结果两组孕产妇脑血管疾病、视网膜脱落、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均有不良结局发生,两组胎死宫内、新生儿死亡及围产儿死亡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终止妊娠的时间与新生儿体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发型的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进行期待治疗临床是可行的,能够效延长终止妊娠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5年4月的孕妇共计60例,合并甲减的孕妇共计30例,组成观察组,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孕妇共计30例,组成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FT_3)、游离甲状腺激素水平(FT_4)、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产后出血情况、妊娠高血压发生率、新生儿并发症中低体重的发生率与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以及终止妊娠或分娩时间。结果观察组的孕妇其FT_3、FT_4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孕妇在产后出血情况、妊娠高血压发生率、新生儿并发症中低体重的发生率与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方面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终止妊娠或分娩时间方面,观察组早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孕妇其妊娠期高血压的患病率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孕妇,且其母婴结局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加钙剂对存在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因素的孕妇的预防作用。方法将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因素的420例孕妇随机分为:试验组(n=210,口服阿司匹林+钙剂)及对照组(n=210,未给予阿司匹林+钙剂)。观察两组母婴结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低体重儿发病率、产后出血量以及胎盘早剥发生率。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实验组(9.52%)低于对照组(17.14%)(P0.05),低体重儿发病率实验组(1.42%)低于于对照组(3.33%)(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胎盘早剥率、产后出血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加钙剂能有效的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并降低低体重儿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相关治疗以及母儿结局。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1月在我院住院并进行分娩的子痫前期重度患者共148例。年龄为20~42岁,孕周为24~38周,其中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有39例,晚发型子痫前期患者有109例。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作为早发组,晚发型子痫前期患者作为晚发组。结果晚发组期待治疗的时间长于早发组(P0.05),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与围产儿死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孕妇发生并发症的概率随着孕周的延长而呈现下降趋势,早发型子痫前期重度的母儿结局和孕周有着直接关系。而孕周延长到34周左右,能够看出新生儿窒息率以及死亡率都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进行早发型子痫前期重度的期待治疗也需要对母儿有严格的检测,从而更好地把握治疗时间。通过利用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脐动脉血流,能够清晰反映出胎儿-胎盘的循环状况。也是辅助诊断早发型子痫前期重度时胎儿缺氧、窘迫以及缺血情况的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先兆早产孕妇血清孕酮诱导阻滞因子(progesterone-induced blocking factor,PIBF)、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孕酮水平变化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于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18例先兆早产单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妊娠结局将其分为足月分娩组(69例)和早产组(49例);另选取同期于该院分娩的正常单胎妊娠孕妇58例纳入正常对照组。比较三组孕妇血清PIBF、IL-8、TNF-α、孕酮水平。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先兆早产孕妇血清PIBF、IL-8、TNF-α、孕酮水平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早产组、足月分娩组孕妇血清PIBF和孕酮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IL-8和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早产组孕妇血清PIBF和孕酮水平均显著低于足月分娩组(均P<0.05),IL-8和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足月分娩组(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先兆早产孕妇血清PIBF、IL-8、TNF-α、孕酮水平对妊娠结局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21、0.781、0.731、0.75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如下:PIBF为63.3%和89.9%,IL-8为67.3%和91.3%,TNF-α为69.4%和82.6%,血清孕酮为89.8%和52.2%;四项指标联合预测的AUC为0.958,灵敏度为91.8%,特异度为87.0%,均高于各指标单项检测。结论先兆早产孕妇血清PIBF、IL-8、TNF-α、孕酮水平均呈相对异常表达状态,联合检测此四项指标对妊娠结局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妊娠高血压患者在综合护理后身体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68例妊娠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随机进行分组,实验组40例选择综合护理,对照组28例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变化和妊娠结局的改变。结果实验组的满意度为95.0%,对照组满意度为82.14%。实验组满意度更高;对照组在剖宫产、先兆子痫和产后出血方面的发生率高于实验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高血压患者接受综合护理,能够保持稳定的血压,早日康复,减少或避免出现并发症,降低胎儿窒息和宫内窘迫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和探讨剖宫产术与阴道助产术在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7月来我院接受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的100例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实验组产妇接受剖宫产术,对照组产妇接受阴道助产术,并对两组产妇出现胎儿窘迫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对产妇胎儿出现窘迫时其宫口开大的具体情况以及新生儿分娩结局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两组出现胎儿窘迫的原因包括胎盘、母体、新生儿以及脐带,两组产妇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窒息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胎儿窘迫时,产妇的宫口开大潜伏期的比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阴道助产术在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运用中能产生较大的临床价值,结合产妇胎儿窘迫时实际宫口的大小情况来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能够保证改善整个分娩格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对高龄复发性流产的患者行以低分子肝素同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的效果展开分析。方法随机在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复发性流产的高龄患者当中择取40名,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n=20),实验组行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参照组行单一阿司匹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做以讨论。结果经过不同的治疗方案,实验组患者的临床分娩结局以及抗心磷脂抗体的清除率上,其与参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低分子肝素同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的治疗干预措施能够很好的改善出现复发性流产的患者分娩结局,有效提升活产率,且安全稳定性也比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高危因素。方法根据2012年4月~2015年4月我院的40例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40例正常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子宫切除、产后出血、剖宫产、胎盘植入等发生率对比为观察组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胎儿窘迫、早产、围产儿窒息和死亡的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中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引起的分娩并发症比较多,围产期的不良状况发生率更高,对母婴安全危害性较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孕妇晚孕期阴道B族链球菌(GBS)定植和新生儿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5月于本院建立围产保健档案并进行分娩的孕妇7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孕妇定植阳性对新生儿GBS感染的影响以及新生儿早发型GBS疾病高危因素。结果本次研究共750例妊娠妇女,GBS细菌培养阳性共60例,阳性率为8.00%;GBS阳性组发生宫内感染、胎膜早破、早产、羊水污染、产后出血各项妊娠不良结局均高于GBS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BS阳性组并发症新生儿肺炎发生率8.33%,窒息15.00%,感染31.67%,高于GBS阴性组新生儿肺炎发生率0.43%、窒息1.01%、感染5.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新生儿胎儿窘迫、病理性黄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孕妇晚孕期阴道GBS定植提高孕产妇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造成新生儿感染,增加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对妊娠和分娩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50例为同期在我院分娩的正常孕妇,比较两组妊娠晚期并发症、产时产后并发症、分娩方式、新生儿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早产、胎位异常、宫缩乏力、产后出血发生率、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前置胎盘、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宫内窘迫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高于对照组,Apgar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对妊娠和分娩具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孕期个体化营养指导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门诊产检的孕妇100例,对照组50例未接受个体化营养指导孕妇、观察组50例接受个体化营养指导孕妇为试验对象,随后对比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剖宫产、自然分娩)、妊娠不良结局(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前置胎盘)、孕晚期体质量、孕期增重。结果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不良结局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孕晚期体质量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孕期增重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注重孕妇孕期的个性化营养指导,不仅能够降低产后出血、胎膜早破率,改善妊娠结局,还可控制孕妇围产期体质量,防止过度肥胖,保持营养均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分析急诊护理路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预后及胎儿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来院就诊且均在我院分娩的106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53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急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血压水平、不良心理情绪情况、分娩方式以及患者结局、胎儿结局等分娩结局差异。结果行不同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行不同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HAMA总分及躯体性焦虑评分、精神性焦虑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患者HAMA量表中HAMA总分及躯体性焦虑评分、精神性焦虑评分等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胎盘早剥、子痫等患者分娩结局发生率较低;且观察组患者胎儿宫内窘迫、窒息以及围生期死亡等胎儿分娩结局发生率也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能明显改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焦虑情绪状态,有效改善患者及胎儿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