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讨论研究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与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结果差异并进行分析,为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疗的196例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情况进行研究。按检查方案分为常规心电图组和24 h动态心电图组,每组98例。其中常规心电图组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24 h动态心电图组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搜集检查数据,在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两个方面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常规心电图组经过检查有49例患者检查结果为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为50.00%,动态心电图组经过检查有80例患者检查结果为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为81.63%,24 h动态心电图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性早搏成对和短阵室上速对比方面的检出率比较,24 h动态心电图组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心电图组和24 h动态心电图组在房性早搏早发和房室传导阻滞方面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 h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方面的诊断效果比常规心电图优秀,且24 h动态心电图的检查属于无创操作,具有可重复性,在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监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126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检出情况。结果 24 h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阳性检出率为82.54%(104/126),常规心电图检查对冠心病的阳性检出率为77.78%(98/1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4 h动态心电图对于短阵室上速、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或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室性二或三联律、房性早搏早发、室上性早搏早发等心律失常的检出率远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相比较于常规心电图检查,采取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可更准确反映患者心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与分析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疑似老年性心律失常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诊断方法将其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62例患者采用24h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对照组62例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诊断。根据监测结果分析两种诊断方法在各类型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准确率。结果实验组总准确率为9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4%,并且在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和窦性心动过缓各个症型的诊断中观察组均有明显优势,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分析意义(P0.01)。结论对老年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检出率较高,能为老年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进行心电图检查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110例患者分别给予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同时对其诊断结果给予记录和对比。结果实验组各项指标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诊断检出阳性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心脏病诊断当中采取动态心电图的心电异常检出率相对比较高,同时临床诊断阳性率也相对比较高,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诊断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诊断,实验组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对比两种方式的检查效果。结果实验组检测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短阵室上速以及房室传导阻滞四种不同的心律失常症状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心肌缺血的阳性率分别为70.21%、91.49%;两组比较实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在诊断冠心病时检出率更高,有利于患者及早开展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30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心电图诊断)、观察组(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每组各150例,对比两组患者诊断符合率及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诊断符合率为91.33%,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检出结果均优于对照组的各项指标情况,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采取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测,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探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应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结果对照组患者出现心肌缺血阳性频率低于观察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等病症发生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可将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结合使用,能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在应用稳心颗粒联合比索洛尔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2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采用稳心颗粒与比索洛尔联合治疗;对照组41例单独比索洛尔治疗,随访1个月、3个月比较二组用药前后的临床症状变化、24小时动态心电图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二组不良反应少,均未终止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近期疗效值得推荐,不良反应甚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中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用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7年11月收治的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124例作为本次研究病例,按照年龄的不同进行分组,分为中年组和老年组,每组各62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应用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的情况,以及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机率。结果两组患者经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后,结果表明:老年组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50.00%)、室性心律失常(41.94%)、窦性心律失常(16.13%)、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14.52%)、复杂性心律失常(22.58%)显著高于中年组,(20.97%、16.13%、4.84%、3.23%、6.45%),其中发生率最高的就是房性心律失常,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肌缺血的高发时间在凌晨到早晨这段时间中。结论老年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年患者,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能够有效发现心血管疾病,还可以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探索。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应用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组应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患者应用不同检查方法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症状的检出情况。结果经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心肌缺血的阳性检出率为87.5%(30/40),高于应用常规心电图检查的对照组的52.5%(21/4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心律失常方面的阳性检出率77.5%(31/40),高于对照组的50.0%(20/40),组间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动态心电图对于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诊断检出率更高,可作为早期诊断的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方法 选择160例冠心病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常规心电图诊断和动态心电图诊断,每组各80例患者。结果 观察组阳性率和对照组阳性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在对比分辨心律失常种类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中更具有诊断价值,其不仅可明确患者心律失常种类,还可判断患者心肌缺血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心电图,观察组为动态心电图.结果 观察组的心肌缺血阳性率低于对照组,阴性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短阵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动态心电图用于心律失常中能帮助患者早期确诊,临床上可以将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联合诊断,达到优势互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远程实时心电监测在心电图危急值处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于张家界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远程实时心电监测进行诊断,对照组则采用常规心电图进行诊断,对比两组患者心电图危急值检出率及危急值处理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心电图危急值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危急值处理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程实时心电监测较常规心电图发现心电图危急值阳性率高;对恶性心律失常等心电图危急值处理并无延迟,重复性好,更有利于心电图危急值患者病情的及时治疗、评估及实时掌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明原因心悸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和心率变异性。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不明原因心悸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实施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检查,应用心率变异性分析,再选择48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动态心电图进行对比和心率变异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律失常6例,属于单原性室性期前收缩为(82.1±118.2)个/h,窦性心动过缓3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8例,其他31例动态心电图处于大致正常状态;对照组动态心电图大致正常为48例。观察组R-R间期标准差和正常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明原因心悸患者经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观察发现,患者心电图大致正常,经过心率变异性分析,发现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多表现出夜间迷走神经的张力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常规心电图(ECG)和动态心电图(DCG)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诊断中的效果,并在两者间展开比较。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ECG进行诊断,观察组采用DCG进行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两组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在房性早搏二、三联率,室性早搏二、三联率,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成对以及短阵室上速等指标的检出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上基本一致,但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上具有很大优势,对提升冠心病患者治疗效果也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比较诊断效果。方法共计选取56例患者入组,疾病类型是冠心病,均经过冠脉动脉造影确诊,均实施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对比2种检查方法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对比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各项临床数据。结果动态心电图诊断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ST段压低、ST段压低时心率、缺血持续时间、阵次明显更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动态心电图诊断效果更佳,临床优势诸多,可长时间连续监测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状态下的心电活动,可准确反映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缺血程度,可准确分析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诱发因素、昼夜节律、心律失常及心律变化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老年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106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研究组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效果。结果对照组房速、室速、房颤、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室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以及窦房传导阻滞的检出率分别是3.8%、3.8%、5.7%、71.7%、52.8%、1.9%、3.8%、1.9%,研究组分别是24.5%、15.1%、15.1%、86.8%、84.9%、11.3%、15.1%、3.8%,两组除窦房传导阻滞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3,P=0.558),其余心律失常类型的检出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具有显著应用效果,能够提高患者心律失常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对诊断飞行人员职业病的价值。方法抽取来我院普通门诊进行常规体检的80例飞行人员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分析其心电图波形特点,对比心律失常的诊断效果,心肌缺血的检出率。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查ST-T压低检出率22.5%,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的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29,P0.05)。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常见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为32.5%,高于常规心电图的检出率1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01,P0.05)。体检飞行人员对动态心电图检查方式的总舒适度为92.5%,低于常规心电图检查方式为98.8%,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35,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可较常规心电图更好地检测出飞行人员心脏相关职业病,可作为有心脏相关症状飞行人员的主要检测方法,以提高民航飞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血钾和血镁水平均得到明显提高,且实验组提高的水平远远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高于对照组的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1,P0.05);实验组室性早搏、室速、室颤等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血压下降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血钾和血镁的含量,降低患者早期应用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焦虑抑郁情绪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合并有焦虑抑郁情绪为研究组,50例未合并焦虑抑郁情绪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动态血压监测以及动态心率监测。比较两组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变异性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24 h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4 h SSD、24 h DSD、d SSD、d DSD均高于对照组,SISBP、SIDB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合并焦虑抑郁情绪影响血压水平及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