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肝血管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进行分析讨论。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3肝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 9例行肝部分切除,3年内复发率4%,肝血管瘤缝扎6例,3年内复发率40%,肝动脉栓塞5例,3年内肿瘤增大占67%,肝血管瘤放射治疗3例,治疗效果不明显。结论在单一较大肝血管瘤的治疗方法中,肝部分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肝血管瘤是肝脏的良性肿瘤,随着影像学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发现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体积较小的肝血管瘤多无临床症状,随着肿瘤增大可引起季肋部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病情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传统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微创介入手术作为一种创伤较小、预后较好的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此外中医治疗肝血管瘤也有一定的文献报道。本文通过查阅肝血管瘤介入治疗及中医治疗相关文献,就肝血管瘤的介入治疗进展及中医探讨做一综述,以期为微创甚至无创等方法治疗肝血管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肝血管瘤行介入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将226例肝血管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35例和对照组91例。治疗组为海绵状肝血管瘤患者,对照组为非海绵状肝血管瘤患者。两组患者均给予介入手术治疗,治疗组手术过程加用明胶海绵颗粒对近段供血动脉进行栓塞。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9.2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9.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绵状肝血管瘤患者行介入手术疗效较显著,加用明胶海绵颗粒可更好地对肝动脉进行栓塞,疗效优于单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儿童肝血管瘤是儿童婴幼儿期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血管源性肿瘤,部分儿童肝血管瘤与肝脏恶性肿瘤鉴别困难,且少数有恶性转化或出现危及生命并发症的可能。本文综述了儿童肝血管瘤的分型、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等,以期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皮肝穿刺微波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5年10月我院就诊的100例治疗肝血管瘤的患者对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治疗肝血管瘤的情况,分为两组。其中5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皮肝穿刺微波的治疗方法实施治疗,另50例对照组患者则使用单纯的手术切除方法实施治疗。记录、观察二组患者的手术实施的时间、住院的天数、手术的费用以及手术后出现多发症状的人数。结果通过临床治疗发现,实验组患者其手术的时间、住院的时间、手术的费用以及手术后出现多发症状的人数都少于对照组,比较分析之后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肝穿刺微波治疗能缩短手术的时间以及住院的时间,还能降低手术的费用以及多发症的发生,对于治疗肝血管瘤起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管瘤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研究资料来源于我院2009年6月~2016年1月收治肝血管瘤患者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开腹组给予开腹手术;腹腔镜组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出血总量、术后住院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和肿瘤清除率。结果腹腔镜组肿瘤清除率与开腹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出血总量、术后住院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均少于开腹组,P0.05。结论血管瘤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清除肿瘤,减少创伤和出血,缩短操作时间,对胃肠功能影响小,可缩短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沿乳晕切口皮瓣法分离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实施沿乳晕切口皮瓣分离法治疗,对照组实施放射状切口乳腺肿块切除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皮肤损伤情况和治疗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主观疗效相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良性肿瘤采取沿乳晕切口皮瓣分离法治疗,效果较好,可以改善患者的乳房外观,提高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肝血管瘤在临床上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手术切除的方式。患者在采取手术切除后,后期治疗不当极容易复发。本文就肝血管瘤切除术后残留复发诊断和治疗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6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等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具有显著的疗效,手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小,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平扫在肝囊肿和肝血管瘤诊断鉴别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确诊为肝血管瘤或者肝囊肿的患者16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磁共振平扫对其病灶组织进行扫描。结果肝囊肿的诊断正确率为93.92%,肝血管瘤诊断的正确率为95.06%。结论在肝血管瘤和肝囊肿的诊断过程中采用磁共振平扫方式诊断的正确率高,对于疾病的鉴别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大分割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应用价值,评定临床研究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单双号的原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予以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大分割放射治疗的34例患者为研究组,予以单纯肝动脉栓塞化疗的34例患者为参照组,最后对治疗效果的差异性进行总结。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研究组(88.23%)高于参照组(67.6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91 2,P 0.05)。结论原发性肝癌应用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大分割放射治疗可获取显著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规则性肝段(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病的远期疗效及相关情况。方法以我院肝胆外科接收并采用规则性肝段(叶)切除术进行治疗的53例肝内胆管结石病患者为对象,回顾分析其各项临床资料,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近期并发症,并评价远期疗效情况。结果 53例患者手术后恢复情况较好,无死亡病例;随访评定远期疗效,治疗优良率为83.02%,好转率为13.21%,无效率为3.77%,远期整体疗效较理想。结论规则性肝段(叶)切除术用于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的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病死率低,且并发症出现率、结石残留率及复发率均较低,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增强模式中延迟期不典型肝血管瘤的增强模式,评价超声造影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超声造影剂Sonovue对120例肝血管瘤的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回顾性分析其中26例诊断为肝血管瘤的病灶在延迟期的特殊超声造影增强表现。结果26例肝血管瘤在超声造影延迟期呈无增强或低增强。结论超声造影增强模式中延迟期无增强或低增强是肝血管瘤的不典型表现,其强化形式由血管瘤的病理基础所决定,在诊断中需谨慎,必要时结合增强CT或穿刺活检等其他检查以除外恶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行保乳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56例实施早期放射治疗,对该放射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成功进行保乳手术,且无患者行乳房全切术,放射治疗中大部分患者存在有不良反应,在放疗结束后均自然恢复,未影响到患者日常生活。随访调查可以发现,本组患者两侧乳房对称性,美观方面均完全恢复正常,且无患者出现复发,更不存在转移,综合疗效较好。结论对乳腺癌保乳术患者术后实施早期放射治疗,可有效保证该类患者综合治疗效果,避免患者出现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增强扫描与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血管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疑似肝血管瘤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MRI动态增强扫描,手术病理检查。统计病理检查结果,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分析肝血管瘤患者两种检查方法影像学特征。结果:102例疑似肝血管瘤患者,经临床病理检查为肝血管瘤患者共40例,其他患者共62例。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正确肝血管瘤患者35例,其他49例,诊断准确率为82.35%(84/102);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正确肝血管瘤患者36例,其他50例,诊断准确率为84.31(86/102)。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肝血管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7.50%、79.03%;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血管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00%、80.65%。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发现40例肝血管瘤患者中,在动脉期检出病灶30例,其中14例病灶均匀强化,16例病灶不均匀强化,表现不规则形或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聚桂醇注射治疗小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血管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平阳霉素治疗,观察组给予聚桂醇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经比较,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89%,对照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桂醇注射治疗小儿血管瘤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少,安全有效,是治疗小儿血管瘤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肝血管瘤患者采取外科及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血管瘤患者94例,通过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7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外科及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后,给予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添加并发症防治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并记录其住院时间与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与并发症发生率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肝血管瘤患者在外科及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后的并发症进行加强预防与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影响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本院行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的1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发生DVT的21例患者纳入DVT组,术后未发生DVT的165例患者纳入非DVT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kg/m~2患者占比、合并高血压患者占比、合并糖尿病患者占比、病灶位置、手术时间、术中肝血流阻断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血小板计数、术后白细胞计数、有肝切除史患者占比、肝切除量、术后第3天D-二聚体(D-dimer,D-D)水平、术后第7天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住ICU天数、术后住院天数的差异,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后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BMI≥25 kg/m~2患者占比、合并高血压患者占比、合并糖尿病患者占比、手术时间、术中肝血流阻断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血小板计数、肝切除量、术后第3天D-D水平、住ICU天数、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第7天血清ALT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差异(P_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肝血流阻断时间> 14.39 min、术中失血量≥1000 ml、肝切除量≥35%、术后第3天D-D水平≥0.5μg/ml、术后第7天血清ALT水平> 231.42 U/L均为影响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后出现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_均<0.05)。结论术中肝血流阻断时间> 14.39 min、术中失血量≥1000 ml、肝切除量≥35%、术后第3天D-D水平≥0.5μg/ml、术后第7天血清ALT水平>231.42 U/L的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后患者出现DVT的风险相对较高,重视上述情况并及时予以低分子肝素等预防措施对降低DVT发生风险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复发性妇科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将5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患者。观察组通过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对照组通过常规放射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缓解率92%,对照组的治疗总缓解率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存活率、死亡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妇科恶性肿瘤,经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且缓解率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对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307例接受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162例)接受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对照组患者(145例)接受常规放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存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4.57%(137/162),对照组为83.44%(121/14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36~60个月,两组患者1、2、3年的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在宫颈癌患者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