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舒适护理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PICC)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5月~2015年6月收治的120例接受PICC置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时间、焦虑、疼痛情况、舒适度、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置管后观察组患者置管时间、焦虑、疼痛、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PICC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减轻患者疼痛,减少置管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化疗间歇期置入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不同护理方法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80例肺癌患者分组。分为常规护理下的对比组和整体护理方案的整体组,比较效果。结果整体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生理自理能力水平、社会支持水平、躯体疼痛、睡眠质量均优于对比组,P0.05。结论肺癌患者化疗间歇期置入PICC导管给予整体护理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PPT健康宣教模式对减轻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入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普通外科住院并进行PICC导管置入患者5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2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PPT健康宣教模式实施教育。对比两组PICC置管16 d后焦虑评分变化情况。结果置管16 d后观察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T健康宣教可有效减轻PICC置入患者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制腔内心电图定位连接线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5月留置三向瓣膜PICC导管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试验组应用自制腔内心电图定位连接线完成三向瓣膜PICC导管腔内心电定位,对照组应用常规腔内心电定位。对比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到位率"、"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3项观察指标。结果试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到位率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分别为98.21%、96.43%、7.14%,对照组分别为94.64%、94.64%、10.71%,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腔内心电图定位连接线可在临床中安全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化疗的肿瘤患者100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浅静脉化疗,观察组进行PICC置管化疗,比较两者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情况以及静脉炎发生率,并分析原因和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PICC置管全部成功,观察组患者穿刺化疗后,穿刺部位渗血2例,感染2例,接触性皮炎1例,导管堵塞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4.0%。观察组静脉炎3例,发生率6.0%,对照组静脉炎11例,发生率22.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患者进行PICC置管,操作安全,成功率高,并发症和静脉炎发生率少;采取有效综合性护理措施,及时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或可有效延长导管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CVC)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6年6月入住层流病房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将13例B超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设为PICC组,7例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设为CVC组。对比一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结果 PICC置管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100%,CVC置管组为71.4%(P0.05);PICC组患者满意度100%,CVC组57.1%,PICC组高于CVC组。结论 PICC组较CV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高,导管流速不同对造血重建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PDCA循环护理模式对PICC置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本院于2017年4月起在PICC置管患者护理中应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应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前的PICC置管患者73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应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后的PICC置管患者73例作为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并统计两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对PICC置管患者进行护理,可显著地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整体治疗效果,促使患者尽早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针式皮下隧道法结合Sherlock 3CG尖端定位系统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8月行上肢PICC置管的4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观察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法结合Sherlock 3CG尖端定位系统,观察组采用一针式皮下隧道法结合Sherlock 3CG尖端定位系统进行PICC置管,并对置管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46例患者胸片结果显示:导管尖端均位于胸6~8椎体水平,导管尖端一次性到位率100%。观察组穿刺时间略长于对照组,但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疼痛程度较对照组减轻,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移位、堵管、渗血、瘀斑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一针式皮下隧道法置入PICC技术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置管过程中利用Sherlock 3CG尖端定位系统,可增加定位准确率,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两者结合是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PICC置管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使用双腔导管置管血液净化患者的护理。方法选择在我院选择行双腔导管置管血液净化的5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给予观察组患者置管护理,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置管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腔导管置管血液净化时,采取导管护理能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延长患者置管时间,临床运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制作PICC应用核查表。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我科行PICC置管患者21例作为对照组,2015年1~12月PICC置管患者21例为观察组,制定PICC使用核查表,对比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8.57%低于观察组的9.5%,P0.05。结论运用床边Checklist核查PICC导管的正确置管和规范维护可以降低ICU内PICC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超声定位导管尖端位置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定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10月-2021年3月收治的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188例.应用数字表随机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4例.观察组给予超声定位导管尖端位置PICC置管,对照组给予传统PICC置管.比较两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乳腺癌化疗患者应用PICC和PORT的不同护理质量。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并行化疗的乳腺癌患者190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n=95)与对照组(n=95),观察组患者予以PORT护理,对照组予以PICC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置管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导管管理、导管舒适度、基础护理、导管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化疗患者应用PORT护理可有效减少置管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高,且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肿瘤科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肿瘤科收治的50例PICC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的收治时间为2015年6月~2016年6月),随机抽取红篮球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的为对照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为实验组。结果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23%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2.2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肿瘤科PICC置管患者护理风险管理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改良PICC导管浸泡方法对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留置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采用超声引导方法置管。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100 mL浸泡导管,再置入导管;观察组采用500单位/mL肝素钠盐水100 mL浸泡导管,再置入导管,两组患者置管后定期采用超声检查置管侧肢体的血管,观察有无血栓形成,比较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肝素钠盐水浸泡导管可使导管相关性血栓(CRT)发生率降低,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改善患者置管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PICC置管后常见的并发症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8月应用PICC置管后出现并发症的6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针对性护理。结果静脉炎、导管异位、血肿等为常见并发症。观察组护理效果、患者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应用PICC置管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PICC置入上腔静脉中下1/3处理想位置的体外测量方法,以提高导管置入长度的准确性,保证患者的安全。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7月本院行PICC置管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横L法"即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返折至第三肋间;实验组采用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的长度加上根据身高确定的长度的数值,就是置入的长度,置管成功后予以胸片定位。结果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入长度的准确性,实验组PICC置入的准确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ICC置管的测量方法,采用改良后的技术即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加上根据身高确定的增加数值即为置入长度,提高了导管置入上腔静脉中下1/3理想位置的准确性,减少了并发症,保证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加改进后的改良塞丁格技术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3月我院置入PICC的患者187例,将超声定位并改进后PICC置管术98例设为观察组;传统PICC置入法89例设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相关并发症包括:穿刺处渗血、肢体肿胀、机械性静脉炎、血栓、导管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 B超定位加改良塞丁格技术并改进后行PICC置管是一种实用、安全、成功率高的置管方法,对躁动、静脉条件差的患者更显其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支持对于儿童PICC置管的临床效果。方法140例行PICC置管的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PICC置管护理,试验组患儿给予全程护理支持,观察两组患儿PICC留置时间及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PICC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ICC留置时间明显比对照组延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童PICC置管施行全程护理支持,可有效降低PICC置管的并发症,延长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水胶体敷料用于预防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0月—2018年9月我科106例患者按照PICC置入的时间顺序依次编号,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3例。实验组置管后应用水胶体敷料覆盖穿刺点,并在穿刺点上方沿静脉走行方向覆盖水胶体敷料,持续覆盖7天。7天后将水胶体敷料更换为常规透明敷料,同时取下穿刺点上方的水胶体敷料。对照组置管后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即应用无菌透明贴膜固定导管,第2天常规更换透明敷料。观察置管后10天内两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护理措施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术后预防性应用水胶体敷料可显著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操作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规范化维护管理在急诊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护理体会。方法:收集急诊科2013-2014年度对PICC置管患者实施规范化维护的护理资料作为观察组,将2011-2012年度对PICC置管患者未实施规范化管理的护理资料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拔管率、SAS评分、SSD评分比较,观察组各数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PICC置管患者实施规范化维护管理,能显著提高PICC穿刺成功率和使用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医疗差错纠纷,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增进护患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