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无症状性血尿患者肾脏病理改变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市第一医院肾内科经肾活检病理诊断的无症状性血尿患者60例,并根据肾活检病理结果将其分为IgA肾病组和非IgA肾病组,比较2组患者病理改变与临床指标(尿红细胞、血胆固醇、收缩压、舒张压、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白蛋白、血尿酸、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血清IgA、血清IgG、IgM等),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性曲线(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ROC)探讨IgA肾病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60例患者中IgA肾病36例(占60.0%),非IgA肾病24例(占40.0%,其中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2例,微小病变4例,膜性肾病3例,局灶增生型紫癜性肾炎2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1例,乙肝病毒相关性膜性肾病1例,急性肾小管间质损伤1例)。IgA肾病组肾小球病理损伤评分明显高于非IgA肾病组(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清IgA水平是预测无症状性血尿患者发生IgA肾病的独立预测因子[P=0.039,OR=1.909,95%CI(1.034~3.525)],ROC显示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curve,AUC)为0.703[95%CI(0.547~0.859)],最佳切点值为1.775 g/L。结论无症状性血尿患者病理类型以IgA肾病为主,临床表现与病理损伤程度并不完全一致。IgA肾病患者肾小球病变更明显,肾活检有助于诊断和预后评估。血清IgA水平可能是预测IgA肾病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IgA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及其与IgA肾病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入选诊断明确的IgA肾病患者40例(IgAN组),非IgA相关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32例(CGN组),检测血清IgA、补体c3和24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Hp-IgG)浓度。结果IgA肾病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于慢性肾炎组;IgA肾病各亚组之间(根据尿蛋白排泄量进行分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也存在差异。所有罹患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入选患者中,合并IgA肾病者多于合并非IgA相关的慢性肾炎者。IgA肾病组血清IgA/C3比值高于慢性肾炎组,但24h尿蛋白量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却较之降低。幽门螺杆菌是否感染与尿蛋白排泄和血清IgA/C3比值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IgA。肾病患者多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与IgA肾病起病有关,但与其尿蛋白排泄和血清IgA/C3比值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发生与临床影响因素和病理特点之间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0月住院并同步肾穿刺活检明确诊断为IgA肾病患者141例,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43例,非高尿酸血症组98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和病理学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IgA肾病高尿酸血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IgA肾病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病率约为30.5%,与高尿酸血症独立相关的因素包括:高血压、肥胖和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尿素氮、肌酐升高和肾血管病变。IgA肾病高尿酸血症与代谢性因素如高血压、肥胖和高甘油三脂血症和血管病变程度密切相关。结论:IgA肾病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病率高[高],血压高、体重大、合并脂质代谢紊乱、肾功能下降和血管病变易并发高尿酸血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基于“精准病理”的肾穿刺活检在IgA肾病与膜性肾病病因分析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评价,为临床推广使用提供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01月—2022年02月间收治的92例IgA肾病和膜性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IgA肾病共28例,膜性肾病64例;患者均行基于精准病理的肾穿刺活检;详细观察并记录患者血压、血红蛋白水平,并记录患者外科手术并发症、输注血制品、介入栓塞并发症等情况。结果:IgA组和膜性肾病组患者病因存明显差异,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IgA肾病光镜检查见系膜增生性病变,电镜检查结果显示在系膜旁区或系膜区出现高敏度电子致密物,免疫病理结果显示,C3和IgA在系膜区出现高强度沉积。膜性肾病患者光镜检查见钉突,基底膜增厚,电镜检查出现上皮下有多量电子致密物沉积,免疫病理检查见基底膜外侧C3和IgG呈细颗粒状高强度沉积;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外科手术并发症、输注血制品、介入栓塞并发症等,IgA肾病组和膜性肾病组患者血压和血红蛋白水平在活检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基于“精准病理”的肾穿刺活检可有效区分IgA肾病与膜性肾病...  相似文献   

5.
家族性IgA肾病--777例中国IgA肾病回顾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报道中国家族性IgA肾病(FIgAN)发生情况以及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家族性IgA肾病的认识。方法利用肾脏疾病数据库IgA肾病子库中我院1988~2001年收集的777例IgA肾病患者,进行家族史调查,以及部分家庭成员中行尿常规肾功能检查确定FIgAN发病情况,比较家族性与家族史阴性的IgA肾病患者临床表型的差异。结果(1)在调查的777例IgA肾病患者中,35例患者同时合并薄基底膜肾病,另外742例患者中,65例IgA肾病患者家族史阳性,占8.7%,其中10例(1.3%)患者为FIgAN,55例(7.4%)为可疑家族性IgA肾病。(2)与家族史阴性的患者相比,FIgAN患者在发病年龄、性别、肾穿时的血压、血尿、蛋白尿、肾功能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FIgAN在中国人并非少见,加强家系调查特别是在IgA肾病患者亲属中常规进行尿检查将有助于发现该病。家族性IgA肾病诊断应强调同时电镜检查以除外薄基底膜肾病和早期Alport综合征。初步研究提示,本组患者与家族史阴性的IgAN患者相比,其临床病理表现不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老年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2009年3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287例成人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资料,按WHO1995年肾小球疾病分类标准进行病理学分类。结果住院成人肾病综合征患者共287例,其中(年龄≥60岁)老年肾病综合征61例,约占21.2%。61例老年肾病综合征的原发病:原发性肾病综合征53例,占86.9%;继发性肾病综合征8例,占13.1%,其中肾淀粉样变3例,狼疮肾炎2例,多发性骨髓瘤2例,血管炎1例。老年肾病综合征临床表现以浮肿、血尿为主,合并血尿者占67.2%(41/61);53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中,合并贫血者占52.8%(28/53);急性肾衰竭的发生率为42.6%(26/61),慢性肾衰竭的发生率为6.6%(4/61);感染的发生率59.0%(36/61),包括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其中16例发生于激素或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前,20例发生于治疗后;血栓、栓塞的发生率11.5%(7/61)。53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17例行肾穿刺活检术,其中膜性肾病10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3例,IgA肾病2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1例,弥漫增生硬化性肾小球肾炎1例,以膜性肾病为主(58.8%)。结论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中,老年人所占比例并不高(21.2%),其临床表现与年轻人的肾病综合征相似,但较复杂,合并贫血、急慢性肾衰竭和感染的比例较高,最常见的病因是仍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86.9%),其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最常见。  相似文献   

7.
IgA肾病是一组以肾小球系膜区IgA沉积、同时伴系膜细胞增生和系膜基质增多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我国IgA肾病占原发肾小球疾病的400~47%,且近10年有明显上升的趋势。甘肃河西走廊是一个多民族的西部落后地区,有关IgA肾病病理方面的研究资料严重缺乏。本文收集该地区111例原发性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临床与病理相关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198 8年Cederholm[1] 等发现在IgA肾病患者血清中存在一种含IgA与纤维连接蛋白 (FN)的聚合物 ,其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此后Petter等国内外学者亦先后证实了这一点 ,并认为与IgA肾病病理严重程度有关[2~ 5] 。血清IgA -FN聚合物的形成在IgA肾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运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了 30例IgA肾病患者在服用我们治疗IgA肾病的经验方———益气滋肾口服液前后 ,血清IgA -FN聚合物水平的变化 ,重点观察益气滋肾口服液对血清IgA -FN聚合物的影响。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治疗组 30例 ,均为 1998年 9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山东地区肾穿刺活检患者病理类型的分布特点以及疾病谱的变迁。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共计9 825例肾活检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本地区肾脏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 825例病例中男女比例为1.22∶1,发病高峰年龄为40~60岁。其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7 524例,占所有病例的76.58%,常见的病理类型依次为膜性肾病(53.08%),IgA肾病(25.23%)和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15.47%),膜性肾病构成比呈逐渐增加趋势。在继发性肾病中,最常见为狼疮肾炎(21.08%);其次为糖尿病肾病(18.70%)和高血压肾损伤(17.26%)。结论本地区肾脏疾病多见于中年人,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最常见,其中膜性肾病和IgA肾病是最多见的病理类型,膜性肾病的检出明显高于全国其他地区,且有增高趋势。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以狼疮肾炎、糖尿病肾病及高血压肾损伤为常见。  相似文献   

10.
IgA肾病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其中亚洲是其发病的重灾区,IgA肾病同时也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 ESRD)的重要原因之一,有文献报道[1]大约20%~40%的患者病变缓慢进展,最终发展为ESRD.IgA肾病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血尿,伴有或不伴有蛋白尿、高血压等,其病理分型以系膜增生为主.IgA肾病之血尿又被称为"咽炎同步性血尿",是因为肉眼血尿往往发生于黏膜感染如上呼吸道、胃肠道或泌尿系感染后,临床上,我们发现大部分IgA肾病患者都有慢性咽炎、慢性腹泻、口腔溃疡等黏膜受累的情况.因此,我们收集了108例IgA肾病患者资料,调查其黏膜受累情况,旨在探讨IgA肾病与黏膜免疫之间存在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伴高尿酸血症IgA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伴高尿酸血症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6年~2009年经肾活检确诊为IgA肾病的72例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根据血尿酸水平,将72例IgA患者分为高尿酸血症组与血尿酸正常组,比较两组间临床指标、肾功能指标及病理学参数。结果:临床指标中年龄、血尿酸及尿蛋白定量均与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有显著相关性(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血尿酸对IgA肾病肾功能进展的预测优于尿蛋白定量。病理参数中肾小球积分、肾小管间质积分与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显著相关(P〈0.05)。高尿酸血症组肾功能指标均差于血尿酸正常组。高尿酸血症组肾小管间质损害均高于血尿酸正常组。结论:IgA肾病的预后主要与尿蛋白定量、血尿酸、肾小管间质损害、球性硬化有关,IgA肾病37.5%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其临床尿蛋白、肾功能损害及病理肾小管间质损害均高于血尿酸正常组IgA肾病患者,应重视血尿酸在IgA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TNFα、β基因多态性对内蒙古汉族IgA肾病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选100例内蒙古汉族IgA肾病患者(对其中33例患者进行1月~60月的随访)及105例正常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技术检测TNFα、β基因多态性,分析不同基因型与IgA肾病临床特征、病理类型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IgA肾病患者TNFα、β的3种基因型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IgA肾病患者的TNFβ2等位基因频率(63.5%)较正常人(54.3%)升高(χ2=1.83,P〈0.01)。(3)TNFα、β的3种基因型与IgA肾病患者的年龄、血压、血尿、尿蛋白、肾功能及病理间无显著关系。(4)相对于其他基因型,TNFα1/1基因型在进展组高于非进展组,P=0.04〈0.05。结论:(1)TNFβ2等位基因频率与IgA肾病发病易患性相关。(2)TNFα1/1基因型可能是IgA肾病慢性化进展的危险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伴有高血压的IgA肾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经肾脏活体组织检查诊断为IgA肾病82例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病理资料。根据病程中血压状况分为高血压组(A组)33例;非高血压组(B组)49例。比较2组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A组伴有高血压的IgA肾病患者,占同期IgA肾病的40.24%。A组贫血、高尿酸血症、肾功能不全发生率高于B组(P〈0.05),24h尿蛋白定量大于B组(P〈0.05),而水肿、血尿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A组IgA肾病病理损害重度者的比例高于B组,病理类型以MsPGN为主,占60.61%。肾小球硬化和血管病变发生率较高、肾间质病变程度较重(P〈0.05),新月体形成率较低(P〈0.05)。结论伴有高血压的IgA肾病患者高尿酸血症、肾功能不全发生率高,24h尿蛋白量大,病理损害较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4.
IgA肾病合并急性肾衰竭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IgA肾病合并急性肾衰竭(ARF)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1992年~2006年经肾活检确诊IgA肾病合并ARF 20例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病理选择治疗方案并进行随访。结果:本组20例IgA肾病合并ARF,占活检IgA肾病的3.8%(20/527)。其中急性肾炎综合征4例,急性肾炎综合征合并肾病综合征5例,以浮肿、少尿为主8例,以恶性高血压为主3例。病理改变上系膜增生性肾炎5例,新月体肾炎8例,增生硬化性肾炎伴新月体肾炎3例、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合并急性肾小管间质肾炎4例。14例肾功能恢复正常,4例部分缓解,2例无效性透析治疗后行肾移植。结论:IgA肾病合并急性肾衰竭发生率达3.8%,高于目前文献报道。临床表现多样化,病理表现为多种病理类型。病理轻则预后好,新月体肾炎诊断治疗及时预后好,多数患者肾功能可以恢复正常。因此早期及时肾活检对IgA肾病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联合激素疗法治疗血肌酐升高的IgA肾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纳入我院2002年01月~2015年11月血肌酐升高的IgA肾病的患者88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每组44例,其中激素+环磷酰胺+贝那普利组,连续1年;贝那普利组,连续1年,比较治疗前后2组的有效率,并比较2组患者的不良发应发病率及不良反应。结果:重复实验方差显示,实验组24 h尿蛋白效果、血清白蛋白及血肌酐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0.45%和86.36%,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Z=2.833,P0.05);实验组发生感染及肝功能损害患者的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恶心、厌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激素+环磷酰胺+贝那普利较单用贝那普利对于IgA肾病的临床缓解率更高,尿蛋白及血肌酐下降程度更明显,而继发感染例数稍多,但无严重感染,肝功能损害多。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IgA肾病中的微血管损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原发性IgA肾病中微血管损害及新月体形成(V/C)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以2004年确诊并行肾穿刺活检证实的87例伴V/C损害的原发性IgA肾病与同期135例不伴V/C损害的原发性IgA肾病以及伴有V/C的狼疮肾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原发性IgA肾病中较常发生V/C损害,发生率为39.19%;而V/C损害受累小球数占肾小球总数的(14.08±12.75)%。37.9%伴V/C损害的IgA肾病患者血清肌酐升高。血压、尿蛋白等临床指标在有与无V/C损害的两组IgA肾病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原发性IgA肾病患者的球性硬化发生率(135例/222例,64.86%)、球性硬化数与肾小球总数的比率[(26.98±24.68)%]均显著高于LN组[30例/73例,40.00%,(16.18±18.80)%]。结论 原发性IgA肾病中V/C损害发生率较高,出现常缺乏明显临床表现,并可能导致肾单位的缓慢、持续性、“非显性”丢失, 最终进展至终末期肾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膜性肾病合并IgA肾病的临床表现以及病理特点,并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分析本院经过临床以及肾脏病理(包括光镜、免疫荧光和电镜)确诊的2例原发性膜性肾病合并IgA肾病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两例患者均为青壮年男性,年龄分别为44岁和38岁,血压及肾功能均正常.例1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伴镜下血尿;例2表现为无症状性蛋白尿.两例患者临床上均除外继发性肾脏病,根据蛋白尿程度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效果良好.结论 原发性膜性肾病合并IgA肾病发病率较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兼具有膜性肾病和IgA肾病的病理特点.临床表现更似于膜性肾病,治疗方面则需要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IgA肾病是一种以IgA沉积于肾小球系膜为特征的疾病,其发病机理仍不明,近来有些报道认为是一种免疫调节功能障碍的疾病,虽然有关临床资料不足,但上呼吸道感染可加重IgA肾病。为了更准确地了解IgA肾病的发病机理,本文研究了感染间歇期的  相似文献   

19.
<正>IgA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在我国,IgA肾病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比例高达50%以上[1]。增生硬化型IgA肾病在病理上有50%或以上的肾小球呈球性硬化,病理重,预后差,因此研究和提高中西医治疗增生硬化型IgA肾病的水平,对改善该类患者肾功能,提高肾生存率,延缓肾衰竭是很有意义的。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以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杭州市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毛细血管内增生性IgA肾病患儿临床与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38例肾脏病理诊断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IgA肾病的患儿,分为肾病综合征组和非肾病综合征组以及轻、中、重度内皮细胞增生组,对其尿常规、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等进行检测,对其肾组织中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程度进行评分。结果(1)肾病综合征组与非肾病综合征组比较,内皮细胞增生指数偏高,而系膜细胞增生指数无差异。(2)重度与轻度内皮细胞增生组比较,在前驱感染率、肉眼血尿发生率以及尿蛋白好转率上均存在差异,轻、中、重度内皮细胞增生组之间24h尿蛋白定量上均有差异。结论 在小儿毛细血管内增生性IgA肾病患者中,呈肾病综合征表现者有更严重的内皮细胞增生,而其增生程度的轻重与临床中蛋白尿的多寡有关,镜下血尿与内皮细胞增生程度无关,感染似乎是小儿毛细血管内增生性IgA肾病患者发生肉眼血尿的更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