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1]。统计数据表明,大约50%终末期肾衰竭(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2]。大量研究发现血管钙化是引起CKD患者发生CVD的一个关键危险因素[3]。血管钙化与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和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为两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CVD是CKD患者特别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和首位致死病因,心血管事件造成的死亡占总死亡原因的50%以上,其发病率比同年龄普通人群高出20~30倍[1]。2007年发表的肾脏疾病早期评估计划显示,CKD患者发生致死或非致死心血管事件的危险远超过肾病进展的危险[2]。血管钙化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最终影响CKD患者的生存率。因此,早期发现CKD患者血管钙化,积极干预钙化危险因素,对于减少CK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心血管疾病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冠状动脉钙化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独立致病因素之一,以往文献认为与动脉粥样硬化、高磷血症、钙磷乘积的升高、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升高、含钙的磷结合剂及维生素D的使用等有关系[1,2]。我们运用螺旋CT对174例患者进行了心脏CT扫描,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冠状动脉钙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5年  相似文献   

4.
正心脑血管疾病(CVD)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占近40%,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参与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血管钙化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以社区为基础的队列研究荟萃分析提示,低镁摄入量和低血镁均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1,2]。MHD患者中镁代谢紊乱普遍存在,本文研究MHD患者血镁水平和心脑血管疾病(CVD)死亡风险的关系,并分析可能影响患者血镁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5.
正血管钙化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重要病理改变,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及患者的高死亡率密切相关[1]。在以动脉硬化为主要病理表现的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中,血管钙化的程度更是其临床结局的重要预测因子。目前研究显示血管钙化的机制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2]等钙化促进因子的增加有关,炎症机制参与了血管钙化。本文通过观察超纯透析联合高通量透析对患者血FGF-23、炎症  相似文献   

6.
正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CK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血管钙化是导致CKD患者心血管死亡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证实高磷血症可致血管钙化、左心室肥厚等心血管并发症,从而增加CKD患者CVD的相关的病死风险。Eddington等[1]对1 203例非透析CKD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发现,血磷每升高1 mg/dl,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50%。  相似文献   

7.
2009年KDIGO推出的临床实践指南特别明确指出:当慢性肾脏病(CKD)3~5D期患者存在血管-瓣膜钙化时,建议将其心血管疾病风险列为最高级别(2A).流行病学研究发现,CKD患者有50%以上在透析前就已出现心血管钙化[1],即Towler[2]称之为的"完美风暴".目前认为CKD患者的心血管矿化与骨质丢失存在密切关系,称之为"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chronic kidneydisease-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CKD-MBD),即CKD患者体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引起的多系统病变(着重骨骼外系统钙化,即心血管钙化)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这一概念由国际肾脏病组织在2005年召开的肾性骨病专题会议上正式提出[3].本文结合第48届EDTA会议的最新报道着重综述慢性肾脏病骨-血管轴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肝细胞癌(HCC)是典型的多血管肿瘤,新生血管不仅为癌细胞的生长提供所需的营养和氧气,排出代谢产物,也是癌细胞进入血液循环发生转移的重要途径[1].螺旋CT在肿瘤血管生成的评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临床中评价肝癌血管生成活力的重要方法[2-3],通过螺旋CT表现特征可以间接地反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有助于肿瘤侵袭能力的预测、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及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9.
<正>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和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占50%甚则更高~[1]。研究显示,导致CRF患者CVD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传统的危险因素如高龄、吸烟、高血压、脂代谢异常、糖尿病与非传统的危险因素如容量扩张、血管钙化、钙磷代谢紊乱、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PTH)、营养不  相似文献   

10.
正心血管疾病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与同年龄、同性别的正常人群相比,尿毒症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高出10~20倍~[1,2]。血管内皮是多种心血管疾病或危险因子作用的靶器官,其功能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等一系列心血管疾病的触发和促进因素~[3,4]。慢性肾脏病患者普遍存在内皮功能障碍~[2,5]。近年来的研究发现CKD患者出现内皮损伤的原因非常复杂,并不完全能由传统危  相似文献   

11.
电子束CT评价终末期肾病患者心血管钙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心血管疾病在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有特殊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冠状动脉钙化是ERSD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明显表现。电子束CT能无创地显现冠状动脉钙化并能对冠状动脉钙化进行钙化积分定量测量,精确地评价冠状动脉钙化的程度,可能成为用来评估ESRD患者心血管的危险程度的理想方法,指导临床治疗的一种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2.
心血管疾病(CVD)是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血管钙化是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危险因素。血管钙化实际上是血管平滑肌细胞发生骨样变化的主动调节过程。目前认为血管钙化的机制和调节包括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损伤、凋亡和囊泡的释放;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表型改变;血管钙化抑制物的减少;血管钙化的诱导和循环核复合物形成等五个方面。对血管钙化进展的研究将为防治CKD患者的心血管疾病提供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血管钙化十分普遍,并且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相关。血管钙化的机制是多方面的,目前并没有完全阐明。深入研究其发生机制将有助于对其防治,减少ESRD患者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生,提高生存率。1血管钙化机制既往人们认为,ESRD患者血管钙化是血钙血磷过饱和导致的被动沉积。  相似文献   

14.
<正>糖尿病肾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而在疾病的进展中,血管的钙化情况较为常见[1]。有研究报道显示[2],糖尿病肾病的动脉钙化情况与动脉僵硬情况呈现正相关。同时,血管的钙化也是造成患者心脑血管病变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研究显示[3],由于心脑血管疾病造成的死亡占糖尿病肾病死亡的50%以上。抗衰老因子(klotho)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显著的保护性作用,有研究报道显示,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病理生理学是由存活下来的肾单位的改变来维持肾脏功能和持续的肾单位损失。CKD在全球的患病率为13.4%,并且迅速增长[1,2]。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CKD首要致死并发症,约占CKD总死亡率的50%[3]。血管钙化(valve calcification,VC)作为CVD发生的首要原因,伴随着肾功能的下降而持续进展,CKD5D期的VC患病率更是高达90%[4]。CKD患者由于氧耗量增加、微血管病变、贫血等机制而常常处于低氧状态[5,6],而低氧环境可以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向成骨细胞转化以及钙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动脉造影技术(multislice spiral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MSCTA)及其后处理技术对骶骨肿瘤术前评估及临床手术的指导价值。[方法]对12例骨盆肿瘤患者进行薄层扫描,术前评估病变的性质、累及范围、肿瘤的血供状态和肿瘤周围的血管情况。[结果]83.3%的病例术前诊断性质与病理结果一致;81.8%的骶骨破坏情况与手术所见基本一致;72.7%的手术病例肿瘤的血供状态和肿瘤周围的血管情况与手术所见基本一致。[结论]MSCTA及后处理技术在术前能够准确地评估骨盆肿瘤的性质、累及范围、肿瘤的血供和肿瘤周围的血管状况,对选择治疗方案、手术方式及术后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血管钙化是时常发生的,但通常发生在动脉,静脉钙化罕见[1].我院发现1例MHD患者出现动静脉内瘘静脉端血管钙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血管钙化是慢性肾脏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其心血管事件发生和猝死的重要原因。在慢性肾脏病病因中,高血压肾病已成为第三位,而高血压可以导致动脉血管硬化,引起心血管事件发生,有研究表明动脉血管硬化是机体异位钙化的最常见部位[1,2]。因此,研究高血压肾病患者中血管钙化具有重要意义。血管钙化是由多因素参与的主动调节过程,调节机制比较复杂,主要调节机制为钙化激活和钙化抑制,分别由相应的因子参与。胎球蛋白A就是钙化抑制因子之一,对异位  相似文献   

19.
正终末期肾病(ESRD)是各种肾病(糖尿病、高血压、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发展到晚期的综合征,常常表现为电解质紊乱、酸碱代谢异常,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慢性肾脏病患者随着肾脏代谢功能下降,毒素及矿物质的持续堆积,导致血磷上升和1,25-(OH)2D3生成减少。刺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钙沉淀异常及肾性骨病等,增加ESRD患者血管钙化、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及病死率,对尿毒症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2]。相关研究表明,钙磷代谢异常与透析患者死亡风险具有相关性[3]。本次研究通过对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市中医院规律透析患者钙磷代谢情况进行五年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透析方式对钙磷代谢影响,  相似文献   

20.
心血管系统的钙化,尤其是冠状动脉钙化是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血管钙化,尤其是冠状动脉钙化除传统的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高血压、脂代谢异常、肥胖等)外,更主要与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内环境的改变及透析相关因素有关,如钙磷代谢紊乱的持续不缓解、继发性甲状旁腺亢进(高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促炎症状态、营养不良、尿毒症毒素蓄积、透析龄增长等,最终导致了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病死率增加.研究结果发现,71%的血液透析患者存在明确的颈动脉和股动脉斑块,年轻的血液透析患者中88%存在冠状动脉钙化,而正常人群发生冠状动脉钙化仅占5%.血管钙化的发生类似于骨发育,钙化促进因子的激活及钙化抑制因子的失调以及矿物质代谢的异常、促炎症状态及尿毒症毒素的蓄积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转分化为成骨样细胞、产生胶原和非胶原的基质蛋白和矿化.血管钙化可分为内膜钙化、中膜钙化、心脏瓣膜钙化和钙化防御.中膜钙化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特征性血管钙化,内弹力层出现线性沉积的羟基磷灰石晶体钙,导致血管壁僵硬度增加、顺应性降低、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最终引起左心室肥大,中膜钙化也可与内膜钙化同时存在.对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血管钙化的发病机制及病生理基础的再认识,是做好血管钙化早期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