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早期心理护理的应用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3月老年脑梗死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心理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家属满意度;干预前后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心理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心理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早期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神经功能,提高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选择特定研究时段(2016年4月—2017年12月)所在科室收治的经影像学检查确诊的96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参照组(n=48)实施常规的临床护理,研究组(n=48)实施康复护理,对两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展开对比。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优于常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综合康复护理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同时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认知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神经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附加认知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后,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神经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中可有效改善其SDS评分,使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得到提升,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保护动机理论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神经功能、自我管理能力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神经功能评分为(14.42±2.24)分、低于对照组,自我管理能力、总症状、日常生活评分分别为(17.66±1.25)分、(6.78±1.34)分、(6.99±1.04)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基于动机保护理论的康复护理能够促进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利于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就护理干预措施对脑栓塞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82例探究对象均为本医院收入的脑栓塞后抑郁患者,且入选的时段为2017年5月—2018年5月,参考"随机数字表法"进行两组分配,每组41例。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对参照组进行护理,研究组在其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抑郁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3.69±3.77)分与抑郁评分(7.48±3.81)分远低参照组(19.18±4.98)分与(12.37±4.71)分,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护理干预应用在脑栓塞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护理中可以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使患者神经功能快速的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精神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64例随机平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化护理,研究组在常规化护理的同时接受精神心理护理。结果研究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健康感觉、疾病认知、社会支持、行为能力、总体感觉等生命质量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为老年抑郁症患者加强精神心理护理,可减轻其抑郁症状,提高生命质量,值得临床借鉴普及。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适时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1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均40例;对照组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适时心理干预,观察分析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评价对比,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中应用适时心理干预,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两种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中医心理护理的特殊疗效在临床康复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4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6例被确诊为脑卒中伴随抑郁症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8例。其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中医心理护理方式,观察不同护理干预模式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在进行研究之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同时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DNS)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ADL)的评分测定,发现两组研究对象的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研究观察一个月之后,实验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心理护理对促进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在促进病人逐渐康复的同时,也间接体现了医院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在塑造医院形象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借鉴与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观察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和焦虑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患者抑郁和焦虑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前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研究组各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研究组各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临床对脑卒中后抑郁和焦虑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显著改善患者抑郁和焦虑状态,进而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应用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后,上下肢功能、生活品质以及神经功能损伤症状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160例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采用传统康复护理的常规组,与采用中医康复护理的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上下肢力指标、神经功能损伤评估分值以及生活品质评估分值。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上、下肢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上、下肢肌力全部明显增加,并且研究组增加幅度优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与常规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CSS)评估分值均显著降低,且常规组降低幅度低于研究组;两组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分值全部显著增加,且研究组提升幅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应用中医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肢体肌肉能力以及生活品质,促进神经功能的修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Orem自护模式在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52)及对照组(n=52)。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Orem自护模式,对比两组患者ADL评分及IPROS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ADL评分均有所上升,但研究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IPROS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有所下降,但研究组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通过实施Orem自护模式可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认知心理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收治的102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1,常规护理+认知心理护理干预)和对照组(n=51,常规护理),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认知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肢体功能、抑郁焦虑情绪、应激障碍程度、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心理护理可有效减轻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损伤,改善认知及肢体功能,缓解负面情绪,减轻应激障碍,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心绞痛患者心理状态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于我科的老年心绞痛患者80例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焦虑、抑郁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对老年心绞痛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卒中后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92例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抑郁药物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抑郁量表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康复治疗应用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2月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104例,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5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神经功能及治疗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后康复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NIHSS评分、FM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能够提高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康复治疗的效果,护理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得到明显改善,从而有利于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同时也提高了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和评价心理认知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的具体影响价值,为抑郁症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实验分组。患者在常规用药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常规护理+心理认知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抑郁症患者症状评分情况(参考症状自评量表SGL-90)以及生活质量评分(SF-36生活量表)。结果组间生活能力、躯体功能、心理状态、社会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躯体化、人际关系以及焦虑、抑郁等症状评分结果对比,实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用药治疗期间,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认知护理干预具有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以促进抑郁症患者疾病治疗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满意度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 2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600例)和对照组(n=6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采用Carr-Shepher运动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并评估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护理前FMA评分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通过护理,研究组与对照组FMA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研究组(99.3%)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85.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效果明显,不仅可以增强患者运动功能,也能提升护理工作满意度,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采用出院计划对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10月—2020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相关治疗的83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n=40)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n=43)实施出院计划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整体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研究组NIHSS(21.42±2.59)分低于对照组(29.50±3.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42 6,P 0.05)。结论出院计划能能促进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减轻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认知行为干预在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当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住院冠心病患者11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n=55)及对照组(n=55),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冠心病知识知晓率以及康复知识知晓率均要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干预,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研究组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住院护理期间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可提升其认知能力,改善其抑郁、焦虑情绪,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76例高血压合并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降压治疗、抗抑郁剂治疗和常规护理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心理干预。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健康调查问卷(SF-36)评价患者的抑郁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均比治疗前均有所下降,观察组的降压效果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汉密顿抑郁量表低于对照组,而生活质量综合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有助于高血压合并抑郁症患者能够良好的控制血压,缓解抑郁,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