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lymphocyte ratio,PLR)对冠脉斑块稳定性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测定62例CHD患者(CHD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细胞检测和血糖、血压、血脂、肝肾功等生化指标。根据斑块性质分为易损斑块组(n=35)和稳定斑块组(n=27); 根据入院时PLR值分为低PLR组(n=30)和高PLR组(n=32)。比较各组临床指标,分析PLR对CHD患者斑块稳定性和预后的影响。结果 各组高血压病史(0,40.74%,48.57%),糖尿病病史(0,18.52%,42.86%),CRP(8.54±1.57,9.39±1.84,10.70±2.56)mg/L,Scr(50.84±10.87,61.27±13.16,75.18±15.54)μmol/L,BUN(5.37±0.50,6.91±1.17,8.48±2.05)mmol/L,FIB(2.76±0.39,3.14±0.54,3.36±0.66)g/L,PLT(181.43±43.48,229.26±50.87,238.47±47.93)×109/L,LYM(2.23±0.65,1.86±0.62,1.80±0.77)×109/L和PLR(95.75±24.72,112.43±24.48,131.83±26.8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χ2为3.4662.96,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CRP(OR=2.29,95CI%:1.78~2.74),FIB(OR=2.03,95CI%:1.18~2.86)和PLR(OR=3.25,95CI%:1.88~4.61)均是CHD患者冠脉斑块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7,0.004,0.000)。CRP,FIB和PLR联合预测CHD患者冠脉斑块稳定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3.1%和81.9%,均显著高于三个指标单独评估的敏感度、特异度(P<0.05)。高PLR组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47.0%,显著高于低PLR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P=0.043)。结论 PLR是CHD患者冠脉斑块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预后密切相关,有助于指导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7年2月确诊的9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作为ACS组、9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SAP组)、90例健康对...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冠心病发病率越来越高,部分患者动脉壁甚至形成斑块。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并形成斑快的因素很多,血液黏度增高便是其中之一;而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颈动脉位置表浅且运动较少,此处的斑块比较容易检测,可作为观察全身动脉硬化病变的窗口。本试验选取255例冠心病患者,分析其颈动脉病变的超声检查结果与血液流变学指标,旨在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颈动脉病变的特点,探讨其对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入选年龄<60岁的住院患者106例,按照临床症状、体征进行分组.A组: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非ST抬高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45例,B组:稳定性心绞痛36例,C组:正常对照组35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免疫比浊法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炎性因子.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后1周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颈总动脉分叉部的内-中膜厚度(IMT)值,同时观察颈动脉内膜变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位置、数量.结果 颈动脉IMT值A组[(0.76±0.40)mm]、B组[(0.75±0.26)mm], 两组与C组[(0.70±0.18)mm]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hs-CRP B组[(4±2)mg/L]、C组[(3±1)mg/L],两组与A组[(11±5)mg/L]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双支血管病变发生率与B组比较,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A组中非均质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冠脉积分同颈动脉IMT值及颈动脉硬化斑块积分呈明显相关(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性质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hs-CRP 参与的炎性反应是影响斑块稳定性参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微小RNA-126(miR-126)、微小RNA-221(miR-221)、微小RNA-155(miR-155)及外周血T细胞表达对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间本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38例,根据血管内超声评价斑块性质,分为稳定斑块组56例,不稳定斑块组82例。另收集同期健康志愿者60例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浆miR-126、miR-221、miR-155相对表达量;细胞内染色的流式细胞术测定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占CD4+细胞的比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4项,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γ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患者miR-126表达水平明显降低,miR-221、miR-155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斑块组患者miR-126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稳定斑块组,miR-221、miR-155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表达与冠脉造影下斑块性质、血清蛋白酶及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5月至11月病期间在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并根据病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并行冠脉造影判断斑块性质,分为软斑块组,混合斑块组,硬斑块组。另取同期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表面EMMPRIN的表达量,根据EMMPRIN的表达量高低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比较外周血不同斑块性质、不同EMMPRIN表达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细胞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结果 UAP组患者PBMCs表面EMMPRIN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P组(P 0. 05);冠脉造影下不同斑块性质患者PBMCs表面EMMPRIN表达水平有显著性差异,斑块性质越不稳定、EMMPRIN表达水平越高(P 0. 05); PBMCs表面EMMPRIN高表达患者的血清MMP1、MMP2、MMP3、MMP9、CRP、IL-6、TNF-α含量均明显高于EMMPRIN低表达患者,TIMP2、IL-10、TGF-β1含量明显低于EMMPRIN低表达患者(P 0. 05)。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EMMPRIN的高表达与斑块稳定性的下降有关,增强蛋白酶活性、激活炎症反应是参与该过程的可能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细胞(CEC)内皮脂肪酶(EL)的表达,探讨循环内皮细胞EL与冠脉病变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10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和69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经冠脉造影证实有明显冠脉狭窄;经临床检查和选择性冠脉造影选择82例为对照组.采集肘静脉血液标本,分离并测定CECs计数,以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循环内皮细胞中EL的表达,并计算EL阳性CECs比例(EL /CECs),按改进的冠脉危险积分(jeopardy score)法评价冠脉病变情况.结果 ACS患者改进冠脉危险积分、hsCRP、CECs计数、EL /CEC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AP组hsCRP、CECs计数、EL /CECs与ACS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冠脉危险积分与EL /CECs、hsCRP、CECs计数有相关性(P<0.001,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内皮细胞表达的EL可能参与冠心病的发病,EL /CECs高者提示患者可能存在冠脉狭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梗死(CI)患者血清尿酸(UA)与血脂及颈动脉硬化斑块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98例CI患者及49例体检健康者血清UA和血脂浓度,并对其中78例CI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 CI组的血清UA为(310.88±90.91)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266.96±55.04)μmol/L(P=0.000);CI患者的年龄和血清UA水平与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呈明显正相关;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均升高的患者血清UA水平高于血脂正常、单纯高甘油三酯和单纯高总胆固醇的患者(均P〈0.05)。结论血清UA升高与CI密切相关,其与患者血脂水平和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有关,可作为诊断CI和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冠心病(CAD)及其斑块稳定性关系。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126例为冠心病组,其中包括稳定性冠心病(SCAD)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68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27例,以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119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所有入选研究对象血清Lp-PLA2、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和血脂指标,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病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Lp-PLA2水平分别为(265.2±23.4)、(166.3±15.3)ng/mL,冠心病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患者血清LpPLA2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正相关(r=0.522,P0.01),与载脂蛋白B(apoB)正相关(r=0.516,P0.001),相关程度较高,与IMA正相关(r=0.227,P=0.039),而与hs-CRP无相关性(r=0.077,P=0.245),与PCT无相关性(r=0.012,P=0.871);SCAD组、UAP组和AMI三组血清Lp-PLA2水平分别为(192.3±18.3)、(266.9±22.4)、(284.1±34.2)ng/mL,血清LpPLA2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程度的增加明显升高(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Lp-PLA2水平显著升高。Lp-PLA2主要与脂质代谢,特别是LDL代谢相关。对于冠心病患者,Lp-PLA2作为一种新的炎性形成标志物,与粥样斑块稳定性直接相关,是一个良好的临床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的不同类型与冠心病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的关系。方法j8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并伴明显临床症状者,用超声检测颈动脉宽块类型、数量、厚度情况,并随访观察4—8个月,分析斑块类型与随访期内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的关系。结果颈动脉血管超声显示以软斑块及含有软斑块为主的混合性斑块的患者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率95.3%(41/43)显著高于以硬斑块为主的患者6.7%(1/15),P〈0.01)斑块数量及斑块厚度与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率无关。相关分析显示,只有斑块类型与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超声检测颈动脉斑块性质可能具有预测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清妊娠血浆相关蛋白A(PAPP-A)水平与冠心病斑块稳定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230例拟诊冠心病患者的PAPP-A水平,其中急性心肌梗死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10例,稳定型心绞痛40例,另30例为非冠心病,并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病变形态学分析,比较不同类型的冠心病及不同形态斑块的PAPP-A水平。结果血清PAPP-A在急性心肌梗死组为(26.13±4.65)mIU/L,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为(20.37±5.78)mIU/L,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12.82±3.94)mIU/L和非冠心病组(10.70±2.86)mIU/L(均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比较,P<0.05)。血清PAPP-A在Ⅱ型斑块组中的水平为(24.52±4.82)mIU/L,明显高于其他型斑块组(16.82±5.37)mIU/L及非冠心病组(10.70±2.86)mIU/L(均P<0.01)。结论血清PAPP-A水平与冠心病斑块稳定性相关。  相似文献   

13.
稳定性冠心病B型利钠肽水平与冠脉病变及介入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初步探讨稳定性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患者静脉血浆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与冠脉病变的关系,以及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前后BNP水平的变化.方法:研究入选了88例稳定性CAD,均经冠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证实.收集临床、CAG和经皮冠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资料.所有入选者微粒子酶免分析法(化学发光法)测定静脉BNP浓度.其中29例在DES植入后进行了CAG复查和BNP测定.结果:BNP水平在单支病变组(123.51±18.50)pg/mL,2支病变组(148.32±34.97)pg/mL,3支病变(166.11±28.53)pg/mL,组间BNP浓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493 3).Gensini 积分≤33组BNP水平为(118.94±16.47)pg/mL;Gensini积分>33组为(180.59±27.35)pg/mL,P=0.046 8.DES植入8个月后BNP水平明显降低[(230.43±48.81)pg/mLvs(149.33±17.49)pg/mL,P=0.038 2].结论:冠脉痛变越重,BNP水平越高;稳定性CAD患者DES植入8个月后BNP水平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SUA)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70例接受冠脉造影的患者分为冠心病组(198例)和非冠心病组(72例),比较两组SUA及HbA1c水平。对冠心病组冠脉病变程度进行Gensini评分,分析SUA、HbA1c水平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冠心病组以HbA1c水平分为A组(HbA1c≤6.5%,94例)和B组(HbA1c>6.5%,104例),分析两亚组SUA水平与Gensini积分的关系。结果:(1)冠心病组SUA、HbA1c水平高于非冠心病组[(341±100)μmol/L vs(289±75)μmol/L;(6.7±1.4)%vs(5.7±1.0)%;均P<0.01]。(2)相关性分析显示,冠心病组SUA及HbA1c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555,0.689,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仅HbA1c与Gensini积分存在回归关系(β=0.689,t=11.809,P<0.01),SUA未进入回归方程。(3)A组SUA水平与Gensini积分无相关性(r=0.194,P=0.110),B组SUA水平与Gensini积分正相关(r=0.380,P<0.01)。结论:HbA1c水平是冠脉病变程度的独立预测因子,SUA水平不能独立预测冠脉病变程度,高SUA并高HbA1c联合对冠脉病变程度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脑血管意外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尤其是规律透析患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因其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给临床抢救带来很大困难,如治疗不及时还会造成严重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的生存质量。据上海地区透析患脑血管意外类型的调查结果显示,脑梗死占45%。本研究采用B超检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颈动脉内膜有无斑块形成并对其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范卫东 《临床医学》2004,24(2):22-2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结果与动脉硬化指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1-2002年12月间,经心内科确诊为冠心病并行冠脉造影的患者,计算其LDL/HDL值。分析冠脉造结果,比较两者的结果。结果:LDL/HDL升高患者冠脉复杂病变及多支病变发生率高于LDL/HDL正常者。结论:LDL/HDL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严重性的预测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冠心病患者胎盘生长因子(PLGF)、可溶性酪氨酸激酶受体-2水平(sTie-2)与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斑块影像形态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入选北京4家三级教学医院2007年4月至2009年9月期间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具有临界病变(三支主要血管狭窄大于20%且小于70%,血管直径超过2.25 mm)的患者共719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92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 219例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组208例.对靶血管进行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分析,应用蛋白芯片方法测定2种细胞因子:血浆胎盘生长因子及血浆可溶性酪氨酸激酶受体-2含量的变化.分析三组患者两种血管因子水平的变化与冠脉临界病变的斑块影像形态学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1) UAP组血浆PLGF 80.33 ng/L水平显著高于SAP组54.29ng/L和AS组45.16 ng/L(均P<0.05),UAP组血浆sTie-2水平1353.06 ng/L显著高于AS组1308.28 ng/L (P =0.008).(2) QCA分析显示SAP组病变最小管腔直径、直径狭窄率、最小管腔面积、面积狭窄率与UAP、AS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AP组斑块面积显著大于AS组(P<0.05).(3)冠脉病变形态学显示三组之间易损斑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血管因子与斑块形态学相关性分析:PLGF与管腔最小面积存在正相关,r=0.493 (P =0.009).结论 PLGF、sTie-2提示斑块内新生血管,可作为冠脉斑块易损性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类型与冠心病发生、冠脉斑块类型及冠心病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120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120例健康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类型,探讨HP感染及其类型与冠心病风险的关系,并检测冠心病患者HP感染与冠脉斑块类型的关系,并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冠心病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中HP~-者25例、HP~+CagA~-IgG~-患者40例、HP~+CagA~-IgG~+55例,HP~+患者冠心病风险为阴性患者的2.8,HP~+CagA~-IgG~-患者冠心病风险为阴性患者的2.5,而HP~+CagA~-IgG~+冠心病风险为HP~-患者的3.3。HP~-的冠心病患者软斑块16例(64%),明显高于HP~+CagA~-IgG~-和HP~+CagA~-IgG~+的患者,而纤维斑块6例(24%)、钙化斑块3例(12%)均明显低于HP~+CagA~-IgG~-和HP~+CagA~-IgG~+的患者,HP~+CagA~-IgG~+(OR=2.78,P=0.02)、软斑块(OR=1.47,P=0.03)是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HP感染患者罹患冠心病风险明显增加,而HP~+CagA~-IgG~+是冠心病患者软斑块和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该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110例脑梗死、100例非脑梗死住院患者分别纳入脑梗死组、非脑梗死组,均予以Lp-PLA2水平检测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Lp-PLA2水平高于非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外周血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低密度脂蛋白(LDL)、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及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黄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纳入本研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有无将患者分为斑块组(n=58)和无斑块组(n=22),检测患者外周血PLR、LDL、Hcy水平,探究其与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系及对患者斑块形成的预测价值。对斑块组患者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斑块是否稳定将其分为斑块稳定组(n=21)和斑块不稳定组(n=37),比较两组间患者外周血PLR、LDL、Hcy水平,探究其与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间的关系及预测价值。结果 斑块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冠心病史患者比率、糖尿病史患者比率、病程、PLR、LDL及Hcy水平均高于无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LR、LDL、Hcy、体重指数、病程等因素均为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P<0.05)。作血清PLR、LDL、Hcy水平预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预测价值曲线,其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