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广东省人民医院2012年1月-12月的1281例腹泻婴幼儿粪便标本,采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标本中的A组轮状病毒抗原,并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1281例标本中420例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总阳性率为32.79%。不同性别婴幼儿的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0.5-2岁的腹泻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率在所有年龄段中最高,1月、10-12月是本地区轮状病毒感染高峰期,病毒检出率占全年阳性检出率的76.19%。结论 A组轮状病毒是广州地区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体;0.5-2岁的儿童是轮状病毒的易感人群;疾病的高发季节为每年的1月及10-12月。  相似文献   

2.
侯宏  高岭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18):2486-2487,2489
目的了解南京市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用胶体金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对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肠道门诊就诊的7 325例腹泻患儿粪便进行A群轮状病毒检测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7 325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标本2 353例,检出率为32.12%。其中1~2岁组的检出率最高(43.51%),与其他年龄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12、1月的检出率分别为52.20%、46.98%、46.59%,与其他月份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疫苗组轮状病毒检出率为9.06%,非疫苗组轮状病毒检出率38.74%,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京地区婴幼儿感染轮状病毒病的检出率较高,尤其是6月龄至小于3岁的婴幼儿,感染高峰期为秋冬季。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本社区5岁以下腹泻婴幼儿A群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12月腹泻婴幼儿粪便标本3124份,采用胶体金法进行检测。结果 3124份粪便标本中A群轮状病毒总检出率为28.3%(883/3124),其中男性患儿检出率为29.8%(523/1756),女性患儿检出率为26.3%(360/1368)。6~24个月龄婴幼儿检出率较高,占阳性病例的71.8%(634/883)。结论 A群轮状病毒是本社区5岁以下婴幼儿腹泻病的主要病原体,6~24个月龄婴幼儿是A群轮状病毒的易感人群,以冬季11、12月份至春季1、2月份为流行高峰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3 848例婴幼儿腹泻患者进行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分析其发病规律.方法 利用金标法快速诊断试剂盒检测婴幼儿腹泻患者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 848例婴幼儿腹泻患者送检标本中检测到1 083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阳性率28.14%;>0.6~≤2岁幼儿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段,检测阳性率为55.20%;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的高峰期为9~12月,其次是1~3月.结论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金标法检测轮状病毒具有简单、快速、特异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天津地区5岁以下住院的腹泻患儿HAstV的感染情况及其分型特点.方法 收集天津市儿童医院2008年5月1日至2009年4月30日住院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837份,用ELISA进行HAstV抗原检测,将检测阳性的标本进行细胞培养,产生细胞病变(CPE)后,提取病毒RNA,RT-PCR扩增并对产物进行测序确证.同时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 HAstV抗原阳性检出率为3.0%(25/837),与轮状病毒共同感染者的检出率为0.7%(6/837);96%(24/25)的HAstV腹泻发生在2岁以下患儿,其中小于6月龄的患儿占HAstV阳性标本的48%(12/25);HAstV感染主要集中在2008年8月至2009年4月,与轮状病毒流行季节相似;21例接种的HAstV抗原阳性的标本中,由RT-PCR成功检出11例,经测序确证均为HAstV-1型.结论 HAstV是天津地区2008-2009年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流行型别以HAstV-1型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安徽省安庆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应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对门诊和住院的2 467例婴幼儿腹泻患儿新鲜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检测,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 467例标本中691例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总阳性率为28.0%.不同性别婴幼儿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感染率无明显差异.>6~12个月年龄段婴幼儿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感染率在所有年龄段中最高,与其他年龄段比较均有明显差异.轮状病毒感染率在12月份最高,8月份最低.在0~12个月年龄段中母乳喂养的婴儿轮状病毒感染率明显低于非母乳喂养者.结论 A群轮状病毒是安徽省安庆地区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菌,及时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对于及时诊断和合理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本地区小儿A群轮状病毒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对本院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腹泻婴幼儿的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的检测.结果 965例腹泻患儿粪便中检出 228 例A群轮状病毒阳性标本,阳性率为23.63%.各个年龄段的感染率分别为:0~6个月组占阳性例数的20.2%,>6个月至2岁组为 74.6%,>2~5岁组为5.3%.A群轮状病毒的高发年龄段为大于6个月至2岁.男性患儿590例,阳性检出率为23.4%,女性患儿375例,阳性检出率24.0%.A群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婴幼儿腹泻以每年11月至次年1月为感染的高发期,占阳性例数的80.7%.结论 A群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应对该阶段的腹泻患儿常规进行轮状病毒抗原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东莞地区腹泻患儿轮状病毒(RV)感染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婴幼儿腹泻RV检测结果。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对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进行RV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 004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RV阳性率22.4%(448/2 004);RV感染全年均可发生,本地区高峰期在1月、11月和12月,检出率分别为41.4%、55.6%和36.6%;男女感染率分别为23.7%和2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东莞地区腹泻婴幼儿RV感染普遍,感染情况不容忽视,流行高峰期应尽早对腹泻患儿进行RV检测,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并及时进行合理治疗,防止疾病传播。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本地区A群轮状病毒在婴幼儿中的感染发病情况和流行规律,探讨控制对策。方法应用免疫层析夹心法对2419例婴幼儿腹泻患儿新鲜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419例中轮状病毒抗原阳性634例,阳性率26.2%。89.4%的轮状病毒肠炎发生在1岁以下患儿,发病高峰在11月、12月、1月,最高月份达51.1%。结论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及时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对婴幼儿腹泻诊治非常重要,并应加强环境消毒,防止轮状病毒肠炎在病区内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A群轮状病毒所致婴幼儿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北京友谊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1 484例婴幼儿腹泻患儿,行胶体金法直接检测A群轮状病毒抗原,对患儿的性别、年龄、月份及大便常规特点等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结果 1 484例婴幼儿大便中检出A群轮状病毒抗原阳性278例,阳性率18.73%。男、女婴幼儿阳性率分别为18.47%和19.08%,不同性别间无显著差异(P0.05);6个月至1岁,1~2岁和2~3岁年龄组为易感染A群轮状病毒婴幼儿年龄组,其阳性率分别为18.97%,23.97%和20.26%;5月和8月感染率最低,其阳性率分别为0.93%和0,而11月和12月为高发月份,阳性率分别为46.74%和39.26%;阳性大便标本中糊状便占比最高(40%),粪便常规中潜血试验、白细胞、红细胞与轮状病毒抗原检测Kappa一致率和相关性较低,脂肪球则Kappa一致率较高。结论 A群轮状病毒所致的婴幼儿腹泻中,12月龄到2岁婴幼儿为高发年龄,11月和12月为高发月份,粪便出现糊状便、脂肪球成分应高度考虑轮状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中山地区A组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应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对疑似A组轮状病毒感染的患儿新鲜粪便标本进行A组轮状病毒检测,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969例标本中168例A组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总阳性率为,17.34%,男女比例为2.23:1.00.6~12个月年龄段婴幼儿最为易感.在该地区秋冬季节是A组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季节,高峰在11~12月.结论 A组轮状病毒是中山地区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体,对A组轮状病毒进行监测对其诊断和合理治疗及流行情况的监控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乐清地区腹泻患儿A群轮状病毒(RV)感染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本院2014至2015年间就诊的3302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采用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302例粪便标本中,671例检出A群轮状病毒阳性,感染率为20.32%。轮状病毒感染主要发生于0~5周岁的婴幼儿。轮状病毒全年均有检出,其中以11月至次年2月份这四个月份的阳性检出率最高,分别为34.02%、49.61%、36.55%和27.65%,占全年的77.79%。结论 A群轮状病毒是引起乐清地区5周岁以下患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流行于当年11月至次年2月份,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3.
541例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感染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本院住院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RV)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本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住院541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采用胶体金标记金法检测A群RV.分析RV阳性患儿流行病学资料.[结果]541例中RV抗原检测阳性201例,阳性率37.15%.28 d至6个月、7至12个月、13至24个月3个年龄段RV检出率分别为36.65%、41.20%和35.56% RV腹泻抗原检出率年龄最高为6~12个月年龄段,达41.20% 全年中以11月至次年1月检出率最高,占全年66.67% 201例RV阳性患儿中合并呼吸道感染103例,占51.24%.[结论]年龄〈24个月婴幼儿是RV的易感人群 以11月至次年1月阳性检出率最高,合并呼吸道感染者居多.  相似文献   

14.
王虹娟  朱根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19):2419+2421-2419,2421
目的了解克拉玛依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对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2011年1~12月收治424例婴幼儿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在424例腹泻患儿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阳性163例,轮状病毒感染率为38.44%.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好发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感染全年散发,以秋冬季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腹泻病婴幼儿感染轮状病毒和腺病毒的状况,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门诊和住院7岁以下腹泻患儿6812例粪便轮状病毒和腺病毒抗原检测资料,采用轮状病毒和腺病毒二合一双联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法检测病毒抗原。结果病毒总检出率为27.6%(1880/6812),单纯腺病毒感染211例(3.1%);单纯轮状病毒感染1609例(23.6%),双重病毒感染60例(0.9%)。0.5∽3岁龄婴幼儿的阳性率较高,占单纯轮状病毒和单纯腺病毒总阳性例数的74.2%(1350/1820)。8∽12月为腹泻病发病高峰,秋冬季节的病毒阳性检出率与春夏季病毒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泻病婴幼儿感染的病毒主要是轮状病毒,不同季节、年龄之间婴幼儿感染的病毒阳性检出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386例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及分布情况。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09年11月收治的386例婴幼儿腹泻患者粪便标本,采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进行A组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在386例腹泻患儿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阳性146例,轮状病毒感染率为37.8%。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好发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感染全年散发,以冬季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17.
贾铮  郭卫东  李春英 《疾病监测》2013,28(7):536-540
目的 研究呼和浩特地区5岁以下儿童腹泻轮状病毒(Rotavirus, RV)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病毒基因亚型特点。 方法 采集内蒙古妇幼保健医院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所有≤59月龄的住院腹泻患儿粪便标本789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RV,抗原阳性标本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方法做基因亚型检测。最后整理数据,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检测789份粪便标本,ELISA法检出阳性288份,阳性率为36.50%。轮状病毒腹泻的主要流行月份为10月至次年2月,12~23月龄组感染率最高为50.00%,2岁以下患儿占全部患儿总数的95.83%。轮状病毒G血清亚型检测中,2010 2011年以G3亚型为主,占37.6%,2011 2012年以G9亚型为主,占67.3%;轮状病毒P基因亚型检测中,2010 2012年以P[8]亚型为主。 结论 轮状病毒是引起呼和浩特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流行优势毒株发生了从G3到G9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长春市2007年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长春市2007年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情况。方法用PAGE和/或ELISA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方法对2007年长春市儿童医院住院婴幼儿粪便标本399份进行检测,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检出率58.64%;轮状病毒感染平均年龄11.12月龄,96.57%发生于2岁以下儿童;2007年长春地区轮状病毒流行优势型为G3(68.8%),其次为G11型(2.99%),然后是G1(2.16%)、G13(2.16%)和G31型(0.85%),未分型为23.1%;2007年12、月发病率较高,10月发病人数再次增加12月达高峰,一年内有2个发病高峰。结论轮状病毒是长春市2007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19.
金青青  姚瑛 《疾病监测》2016,31(4):293-297
目的 了解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某医院A群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 为该院轮状病毒性腹泻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A群轮状病毒试剂盒(乳胶法)对2008-2014年余杭区某医院42 736例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 并用统计学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4年余杭区某医院A群轮状病毒的总体阳性检出率为11.89%(5080/42 736), 2009-2013年间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呈逐年递增趋势, 其中2011年与2012年间增幅最大(5.01%)。女性比男性更易感染A群轮状病毒(2=10.45, P0.01), 两者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2.48%(2231/17 871)和11.46%(2849/24 865)。A群轮状病毒检出高峰集中在每年10月至次年1月, 占全部阳性检出例数的72.07%(3661/5080), 各年检出最高峰在11月和12月之间转换。各年龄组均检出轮状病毒, 5岁以下儿童的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12.32%)是5岁及以上人群(3.58%)的近4倍, 且1~2岁年龄组阳性检出率最高(23.48%)。门诊和住院腹泻患者中的A群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2.30%和9.93%, 门诊高于住院患者(2=32.99, P0.01)。结论 余杭区某医院A群轮状病毒感染率低于杭州市及浙江省内其他地区水平。5岁以下儿童是医院防治轮状病毒性腹泻的重点人群, 同时应加强成人轮状病毒的监测。门诊腹泻患者是医院轮状病毒腹泻管理的重点对象, 应着重加强该类人群的隔离治疗和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20.
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本地区婴幼儿A组轮状病毒(RV)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对山东省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1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432例婴幼儿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A组RV抗原检测。结果在432份婴幼儿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中共检出RV阳性标本157例,阳性率为36.3%;其中在2、3月份共有86例RV阳性粪便被检出,占54.8%,在6个月至2岁年龄段的婴幼儿中有92例RV阳性标本,占58.6%,被检出的157例RV阳性标本中有男性患儿83例,占52.9%;女性患儿74例,占47.1%。结论 A组RV是引起的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每年冬季11月到次年1月份最为集中,其中6个月至2岁年龄段为婴幼儿A组RV感染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