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探讨ICU实施护理集束干预策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5月ICU患者88例,根据时间段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集束干预策略。对比干预效果。结果实验观察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人工气道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ICU实施护理集束干预策略效果确切,可有效预防VAP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干预用于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74例机械通气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按照1∶1比例分为对照组(n=37,行常规护理)和研究组(n=37,行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VAP发生率和机械通气时间。结果研究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对VAP具有良好的预防功效,可显著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ICU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ICU重症患者64例(2017年3月—2018年4月),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2例)与综合护理的观察组(32例),观察患者相关指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10.32±2.46)d,住院时间(16.49±2.67)d,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6.25%,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16.43±2.81)d,住院时间(26.74±15.98)d,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28.13%,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 0.05。结论给予ICU重症患者综合护理,能有效减少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重症监护室2014年1-9月收治的52例机械通气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回顾性分析2013年1-9月实施常规护理的48例机械通气患者临床资料并将其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及VAP发生时间。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短(P0.01);VAP发生率为9.62%,较对照组的29.17%明显低(P0.05);VAP发生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迟(P0.01)。结论:对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并延迟发生时间,从而改善预后,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减少ICU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护理方式。方法将我院2016年2月-2018年1月的100例ICU重症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护理组给予一般护理,集束化护理组开展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满意度;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情况;护理前后生存质量、APACHEⅡ评分以及不良心理评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集束化护理组满意度、生存质量、APACHEⅡ评分以及不良心理评分、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情况、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对比常规护理组有优势,P <0.05。结论 ICU重症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缩短呼吸机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需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42例设为观察组,行集束化护理干预;另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需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40例设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2.4%,低于对照组的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效果突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综合干预措施在二级医院综合性重症医学科(ICU)机械通气患者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 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72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预防,比较两组患者的VAP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为8.3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为(6.0±2.1)d、住院时间为(9.0±2.3)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措施对二级医院综合性ICU机械通气患者预防VAP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3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ICU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166例,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干预组给予护理干预,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干预组机械通气时间为(24.03±0.47)d,VAP发生率为12.05%,满意度为96.39%;常规组机械通气时间为(32.68±0.18)d,VAP发生率为31.33%,满意度为73.4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用于ICU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可加速患者的恢复,降低VAP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集束化护理干预在临床中预防重症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在2016年6月—2018年4月到我院就诊的86例重症患儿,根据护理方式进行分组,划分为对照组(n=43)、观察组(n=43),分别行常规护理、集束化护理,对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人工气道留置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情况进行评价与比较。结果经过不同护理措施预防后,同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更低(P 0.05);观察组人工气道留置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情况均较短(P 0.05)。结论在临床中对于重症患儿而言,对其行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概率,且减少机械通气以及人工气道留置的时间,从而促进康复,减少给其带来的痛苦,具有可观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基于风险预警制度指导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对ICU急性呼吸衰竭患者VAP发生以及机械通气时间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ICU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行呼吸机治疗的患者,总计8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以及基于风险预警制度指导预见性护理的研究组,每组40例,对比2组ICU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VAP发生率、呼吸机依赖及撤机情况、再插管率以及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ICU患者的VAP发生率以及呼吸机依赖、再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一次性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以及ICU入住、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基于风险预警制度指导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进一步提高ICU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安全性、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ICU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6年1月接收并行ICU机械通气患者6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集束化护理,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后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在ICU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专案降低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医院重症监护室接收的86例使用呼吸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护理专案干预,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指标水平、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ICU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祛痰效果等具体情况,并记录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各项炎症因子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ICU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祛痰效果总有效率(93.02%)明显优于对照组(74.42%),P 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76.74%),P 0.05。结论护理专案对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降低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且更易被患者家属所接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预防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ICU室2014年1-12月收治的行机械通气治疗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呼吸机、口腔等方面的护理,对两组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几率及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33.10±1.91)d,明显高于观察组的(23.90±1.82)d,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几率为33.33%,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6.67%,对照组为70.00%,观察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行机械通气的患者相对应的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而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也明显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运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讨论其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接诊的ICU的机械通气患者78例,根据患者是否出现VAP将其分为VAP组(23例)和非VAP组(55例)。对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分析发生VAP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结果: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VAP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长于非VAP组患者,且VAP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含量明显低于非VAP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AP组患者的静脉穿刺置管率、意识障碍率和留置胃管率均高于非VAP组患者,但VAP组患者抗生素联合使用情况显著低于非VAP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生VAP的危险因素有较长的机械通气时间、静脉穿刺置管和意识障碍等,应根据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护理措施,降低其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综合护理干预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重症监护室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和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对重症监护室呼吸机治疗患者进行护理,能够实现对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讨论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94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n=47)和试验组(n=47),其中,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试验组接受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率及住院时间,统计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对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系统治疗及悉心护理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缓解,但对照组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率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9.79%、(37.80±8.42)d,试验组分别为4.26%、(28.90±10.36)d,同时,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护理满意度分别为27.66%、72.34%,试验组分别为2.13%、97.87%,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行集束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得到临床及患者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在呼吸中枢损伤致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1月因呼吸中枢损伤致呼吸衰竭于我院ICU住院的6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28例采用有创通气,后以PSV方式直至撤机,观察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撤机成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VAP)更高,院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监护时间、有创通气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则均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在呼吸中枢损伤致呼吸衰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NICU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应用优质护理管理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120例机械通气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分别给予优质护理管理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的住院天数、患者家属满意度、机械通气次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住院天数(9.73±5.42)d、患者家属满意度98.33%、机械通气次数(7.72±2.45)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3.33%(2例)均优于对照组数据(P0.05)。结论优质护理管理在机械通气新生儿中价值较高,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于预防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ICU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于ICU患者可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将集束化激励式心理干预应用于ICU病房机械通气清醒患者撤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相应研究标准选取60例在ICU病房行机械通气的清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护理方式为依据,将患者分成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行撤机时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使用集束化激励式心理干预,以两组患者撤机成功率比较作为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撤机成功率为96.7%,高于患者对照组撤机成功率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激励式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ICU病房机械通气清醒患者撤机中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