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33)
目的回顾性分析555例PCP的病因与年份、季度及患者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并确诊为PCP的患者,逐年收集,对其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555例PCP疾病中,造血系统良性疾病较多见,占45.0%;非造血系统疾病占22.2%,以病毒或细菌感染为主;造血系统恶性疾占16.6%,以急性白血病占多数等。555例PCP患者在年龄分布上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性别、季度、年份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地区引起PCP症的原因以良性病因的营养不良性巨幼细胞性贫血为主,其次为非造血系统疾病,造血系统难治性疾病在本组中发病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中医内科学》是链接中医基础课程与临床各科的纽带,更是培养学生临床综合能力的基础。其中,病—症鉴别思维的培养是《中医内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临床思维构建的关键一环。但症状性疾病诊断则为鉴别思维的培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如何有效引导学生明晰病证与症状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培养病-症鉴别思维,是从理论培养过渡到实践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文章以“心悸”作为症状与病证之异同为切入点,论述《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灵活应用“定义精讲,内涵分析——诸症共参,归纳总结—医案导入,实战训练”的培养方法,通过帮助学生明晰病证与症状之异同,建立病—症鉴别思维,以期为中医鉴别思维的教学培养提供一定的思路及参考。 相似文献
4.
5.
孙振峰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54-255
目的研究分析偏头痛性眩晕应用中医辩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72例偏头痛性眩晕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中药治疗,观察组采取中医辨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34/36),优于对照组的86.1%(31/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头痛性眩晕应用中医辩证治疗效果明切、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6.
孙健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2,4(6):77-80
烟雾病是一种进行性脑血管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阐明。根据近年来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进展,本文作一简要综述,认为烟雾病可能属于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并且与感染、免疫、放射线、内分泌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均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急性眩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急性眩晕症64例患者,根据就诊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试验组(n=32)与对照组(n=32).对照组给予盐酸异丙嗪注射液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眩晕程度、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治疗后SF-1...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7)
目的探讨鼓胀病当中的中医辨证护理对策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4例鼓胀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与施护组各22例,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对策,施护组采用中医辨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施护组经过护理后,其护理效果比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对于鼓胀病患者通过中医辨证施护,能够提高护理效果,促进患者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9)
目的观察眩晕症应用利多卡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眩晕症患者36例,对照组单纯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实验组在其基础上应用利多卡因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4.12%)与对照组(78.95%)比较相对较高,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眩晕症应用利多卡因治疗疗效满意,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6)
目的观察对眩晕症患者予以天麻素和利多卡因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所收治的眩晕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单纯予以天麻素治疗,另外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予以利多卡因联合天麻素,观察比较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6.7%,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3%,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患有眩晕症的临床患者予以利多卡因和天麻素联合治疗,疗效显著,在掌握适应症的情况下副作用小,不易畜积,恢复时间快。 相似文献
12.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
经络研究在中医基础理论领域具有重要地位。目前,尚不清针刺经络中腧穴的效应机制,随着功能磋共振成像技术的芡展,可以无损地检洲人脑的功能活动。因而fMRI技术对脑活动的研究已成为一种理想的工具和手段。目前,关于穴-脑fMRI研究多集中在单个穴位或多个穴位比较上,南对于不同经络整体特点与激活脑区的相关性的报道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11)
目的探析天麻素治疗内耳眩晕病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本次研究收治120例内耳眩晕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中药天麻素治疗。结果观察组内耳眩晕病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起效时间、症状VAS评分等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麻素在内耳眩晕病的临床治疗中可增强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3)
目的观察乙酰谷酰胺联合利多卡因治疗眩晕症的疗效,从而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数据。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眩晕症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各10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乙酰谷酰胺联合利多卡因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盐酸倍他司汀联合利多卡因的方法治疗,对照组内患者的病情发展状况和身体恢复等方面做详细的观察记录。结果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于眩晕症的治疗中,乙酰谷酰胺联合利多卡因相对于其他传统疗法有着起效快,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较轻且发生几率小以及患者停药后病情不易复发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对急诊眩晕症患者通过实施不同药物进行治疗,观察及分析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急诊眩晕症患者108例,经随机分为对照组、氯丙嗪组、阿托品组、异丙嗪组,分别给不同药治疗后观察4组患者药物在治疗前后阶段的临床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其他3组患者其总有效率均出现明显升高,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其他3组发生眩晕的次数改善效果均较好且安全性程度较高。结论对不同药物用于眩晕症稳定型眩晕治疗效果较为明显,不良反应大大降低,安全度高,不仅增强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且在急诊科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小儿脑瘫性运动功能障碍是导致儿童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中医药在该病的治疗中取得很大的进展.本文概述针刺疗法、推拿疗法及中药熏洗疗法等中医疗法治疗该病的近况.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6)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哮病的临床体会。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44例哮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完全缓解28例,部分缓解10例,好转5例,无效1例。结论治疗哮病的方剂多能平喘化痰,用药较分散,核心组合有理气化痰类及宣肺平喘类,所得新方可认为由类方化裁而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观察针刺联合中医辨证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9月时段内,于该科行颈性眩晕疾病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对象自主自愿原则予以分组,随机分为对照与观察两组,每组8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方式,观察组则应用针刺联合中医辨证治疗方式.分析比对两组对象治疗...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34)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状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应用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中医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皮肤瘙痒症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皮肤瘙痒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状患者,效果理想,让血糖处于稳定状态,改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皮肤瘙痒等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