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PICC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方法:将6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临床给药采用浅静脉留置针,试验组临床给药采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观察两组静脉炎及药液外渗发生率,随访1周,观察两组患者对静脉输液产生的焦虑程度。结果:试验组静脉炎及药物外渗发生率分别为9.7%(3/31)、0(0/31),对照组静脉炎及药物外渗发生率分别为58.1%(18/31)、25.8%(8/3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1周后静脉输液时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为(16.56±2.05)分,对照组SAS量表评分为(52.17±3.5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高,减少了静脉炎和药液外渗的发生,降低了患者对静脉输液产生的焦虑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呼吸科危重症患者中落实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的价值。方法随机筛选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0月因患呼吸科危重症进入我院治疗的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5例)在护理过程中加强护理风险管理,而常规组(53例)则行一般管理措施,并对两组意外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满意度等进行对照。结果观察组中,有2起(3.64%)意外事件,常规组中,有13起(24.53%)意外事件,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8.18%(54/55),常规组为77.36%(41/53),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呼吸科患者患上危重症后,其护理工作中通常会有各类型风险出现,通过加强风险管理工作,除了能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外,还能提升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CRRT救治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需求,评价专业护理小组的整体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90例危重症患者,采取CRRT救治的基础上进行分组护理,采取1:1比例法。对照组45例危重症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45例危重症患者配合专业护理小组干预。对比两组CRRT救治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预后,包括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情绪、生活质量评分状况。结果组间低血压、出血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比较,研究组指标占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组间护理满意度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研究组指标评分均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组间焦虑与抑郁负性情绪评分比较,研究组指标评分均值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考虑CRRT救治危重症患者的特殊性,配合专业护理小组可以促进危重症CRRT救治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预见性护理在危重症患者皮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危重症患者100例,采用抽签法的分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实验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对比压疮、皮肤破损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过调查实验组的压疮、皮肤破损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危重症患者皮肤护理的过程中,采用预见性护理法能够帮助患者降低压疮的发生率,且皮肤破损问题的发生次数较少,能够增强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各大医院在对呼吸科危重症患者的护理中,存在一定的护理风险,比如,非计划性拔管、意外事件和护理纠纷等各种问题。所以,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有效提高医院的护理能力,保护医院信誉形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呼吸科危重症患者在护理中接受护理风险管理的价值。方法选取呼吸科危重症患者1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其就诊顺序差异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则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比2组患者护理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风险事件几率8.00%,低于对照组的24.00%,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4.00%,高于对照组的78.00%,P0.05。结论呼吸科危重患者接受护理风险管理,可以将其风险事件发生几率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罗伊适应模式在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19年6月入院的患者中60例肿瘤患者,需PICC置管进行化疗,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PICC常规流程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罗伊适应模式护理,共观察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适应水平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SF-36)。结果两组适应水平评分在基线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在研究期间的适应水平评分统计中,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SF-36评分均较前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幅度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护理中应用罗伊适应模式,可以在患者满意度、适应水平及生活质量方面得到提升,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探讨集束化护理在脑卒中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对其护理价值进行评价。方法依据入院时间,选取神经内科2018年3—10月住院的脑卒中危重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2月住院的脑卒中危重患者40例作为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集束化护理,并在护理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NICU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例数少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患者的NICU住院时间为(4.32±1.45)d,对照组患者的NICU住院时间为(7.09±1.28)d(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集束化护理在脑卒中危重患者中具有积极的应用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例数和缩短NICU的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急诊危重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在抢救中实施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抢救中实施标准化急救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死亡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7.0%、13.0%、87.0%,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死亡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8.0%、2.0%、98.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ICU患者中基础护理的重要性和临床作用。方法对ICU患者440例加强科学、合理的基础护理,观察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以及预后效果。结果 400例(90.90%)患者最终病情平稳后转入普通病房。出现并发症8例,其中胃管脱落2例,气管插管意外拔管1例,静脉炎2例,压疮3例。经对症处理和科学护理后均纠正或改善。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需重视并加强对ICU患者行优质的基础护理,以降低ICU危重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更好地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维护理管理用于危重症院前急救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危重症院前急救患者2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三维护理管理,对两组患者的急救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成功率及急救物品安全性达标率分别为97.14%、100%,与对照组90.71%、93.57%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7.86%,与对照组80.71%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护理管理可有效提高危重症患者院前抢救质量,也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12月间我科住院的行PICC的恶性肿瘤患者86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实施全面精心护理。统计记录相关观察指标。结果患者PICC置管成功率为93.0%(80/86),并发症发生率为11.6%(10/86),中位留置时间为197.6 d,患者总体满意度93.0%(80/86)。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应用于PICC,能有效地提高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择取本院新生儿科2013年3月~2015年3月的48例早产儿为对象,应用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单纯化治疗护理方案,实验组应用PICC进行静脉营养安全治疗及护理措施。对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临床疗效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属早产儿进行静脉营养治疗安全可靠的静脉通路。临床中应通过针对性护理措施减少PICC应用的并发症,延长留置时间,为患者的身体和生命健康做出保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PICC置管术进行临床治疗。对60患者病例进行分析,并总结出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结果 PICC在60例肿瘤患者护理的临床应用中有效率为83.33%,显著高于治疗前有效率63.33%,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PICC置管术进行护理干预后的感染率为6.67%,显著低于治疗前感染率26.67%,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在肿瘤患者护理的临床应用不仅具有很高的置管成功率,还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病痛症状,减少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在当前肿瘤疾病的临床护理中,PICC置管术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安全等特点,在护理中应用能取得显著的护理效果。由此可见,PICC置管术在肿瘤护理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70例肿瘤患者进行PICC置管术护理,总结分析70例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70例肿瘤患者经PICC置管术护理,护理后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PICC置管术的感染率为0,明显低于护理前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置管术在肿瘤护理中的应用具有操作简便、疗效安全可靠等优势,可见,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个性化护理在肿瘤患者化疗期间PICC置管中的应用。方法选取98例肿瘤患者进行化疗且采取PICC置管,随机分两组,分别给予个性化护理以及常规护理,探究相关指标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在肿瘤患者化疗期间PICC置管中具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个体化护理干预在肿瘤PICC置管患者中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组,各36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于此基础上应用个体化护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穿刺点出血2.8%、静脉血栓2.8%、导管相关血流感染0.0%及非计划性拔管率2.8%均低于常规组22.2%、22.2%、16.7%、2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患者化疗期间行PICC置管时予以个体化护理可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延续护理手册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挂号奇偶顺序随机分为常规组(n=38)和延续组(n=38)。常规组采用常规PICC护理措施;延续组在此基础上,添加PICC延续护理手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变化。结果实施护理后,延续组患者带管日常生活评分、导管维护依存性评分、异常情况处理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施护理后,延续组患者躯体症状评分、心理状态评分、社会化关系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肿瘤化疗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PICC延续护理手册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明显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还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正>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是国内最早建立的呼吸专科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严谨务实的学科文化。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呼吸病学的先驱、呼吸病学早期创始者和奠基人、著名的呼吸病学家穆魁津教授带领呼吸科全体同仁完成了大量的呼吸病临床诊治工作,为众多受呼吸病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乳腺癌化疗患者应用PICC和PORT的不同护理质量。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并行化疗的乳腺癌患者190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n=95)与对照组(n=95),观察组患者予以PORT护理,对照组予以PICC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置管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导管管理、导管舒适度、基础护理、导管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化疗患者应用PORT护理可有效减少置管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高,且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